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毛五加

鎖定
紅毛五加(Eleutherococcus giraldii (Harms) Nakai)是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灌木,高1-3米;枝灰色;小枝灰棕色,無毛或稍有毛,密生直刺,稀無刺。葉有小葉5,稀3。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1.5-2釐米,有花多數。果實球形,有5稜,黑色,直徑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1] 
分佈於中國青海(大通)、甘肅(洮河流域、興隆山)、寧夏(六盤山)、四川(松潘、茂漢、乾寧、二郎山、康定、茂汶)、雲南西北部(德欽)、陝西(太白山、鳳縣、隴縣、志丹)、湖北(巴東)和河南(盧氏)。生長於海拔1300-3500米的灌木叢林中。 [1-2] 
其紅色莖皮為歷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收載,是羌醫骨傷科最為重要的配方藥物和中國西南地區中藥“五加皮”的習用品。此外,紅毛五加嫩葉是羌民族傳統食物,被開發為茶品。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紅毛五加
拉丁學名
Eleutherococcus giraldii (Harms) Nakai
別    名
雲南五加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傘形目
五加科
五加屬
紅毛五加
命名者及年代
(Harms) Nakai,1924 [5] 

紅毛五加形態特徵

紅毛五加
紅毛五加(6張)
灌木,高1-3米;枝灰色;小枝灰棕色,無毛或稍有毛,密生直刺,稀無刺;刺下向,細長針狀。葉有小葉5,稀3;葉柄長3-7釐米,無毛,稀有細刺;小葉片薄紙質,倒卵狀長圓形,稀卵形,長2.5-6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狹楔形,兩面均無毛,邊緣有不整齊細重鋸齒,側脈約,對,兩面不甚明顯,網脈不明顯;無小葉柄或幾無小葉柄。 [8] 
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1.5-2釐米,有花多數;總花梗粗短,長5-7毫米,稀長至2釐米,有時幾無總花梗,無毛;花梗長5-7毫米,無毛;花白色;萼長約2毫米,邊緣近全緣,無毛;花瓣5,卵形,長約2毫米;雄蕊5,花絲長約2毫米;子房5室;花柱5,基部合生。果實球形,有5稜,黑色,直徑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1] 

紅毛五加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青海(大通)、甘肅(洮河流域、興隆山)、寧夏(六盤山)、四川(松潘、茂漢、乾寧、二郎山、康定、茂汶)、雲南西北部(德欽)、陝西(太白山、鳳縣、隴縣、志丹)、湖北(巴東)和河南(盧氏)。生長於海拔1300-3500米的灌木叢林中。 [1-2] 
紅毛五加 紅毛五加

紅毛五加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壓條繁殖等多種方法,生產上一般採用種子繁殖、扦插繁殖。

紅毛五加播種

紅毛五加在9-10月份果實成熟,但種胚並沒有發育成熟,無論是當年秋播或翌年春播都需要經過一個夏季在温、濕度適合的情況下完成形態成熟和經過一個冬季(低温)完成生理後熟之後才能萌發。種子壽命3年,使用年限2年。收取果實,浸泡1天,搓去果皮,漂洗後收取種子,混拌2倍濕沙,裝在花盆或木箱內,在20℃左右温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動1次,約經3個月,待種子有50%左右裂口時,放在3℃以下低温處貯藏,於第2年4月中旬播種,5月份出苗。也可採用與天然種子繁殖類似的方法,即將收取的種子立即播種或翌年6-7月播種,待第3年5月出苗。在整好的牀面上澆透底水,按8釐米×8釐米等距播種,每穴播種2-3粒,播後覆土2釐米左右,土上蓋3-5釐米厚樹葉等物。發現出苗時要去掉覆蓋物,適當澆水保持牀土濕潤,幼苗期要設遮蔭簾並保持牀面無雜草,生長2年後移栽。種子空癟的較多,加上有胚後熟休眠,用種子繁殖有一定難度,所以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6] 

紅毛五加扦插

在採挖紅毛五加根的時候,將莖枝或分櫱枝收取,剪成20釐米左右具2-5個芽的枝條,扦插於插牀內,並保持一定温度和濕度。如在春季扦插要用薄膜覆蓋,保持25℃左右的温度;夏季扦插要搭設遮蔭棚,在天然林內扦插可在牀面上蓋上一層枯枝落葉。如秋季剪取莖枝可將剪取的枝條剪成約20釐米長,裝在塑料袋內放冰箱或冷窖內保存,待扦插時取出。利用半木質化嫩枝扦插效果很好。於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質化嫩枝,插條只留1個掌狀複葉或將葉片剪去一半,將插條在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中沾一下,促進插條生根。為保持較高的温度和濕度,插牀上應覆蓋薄膜,生長1年後移栽。 [6] 

紅毛五加分株

紅毛五加植株地下根發達,多在地面下10-20釐米左右的土層內向四周延伸,頂端形成越冬芽,所以植株周圍每年都可萌發出一些幼株,可在早春將這些分櫱株剪下,按2米×2米的株行距挖穴定植。這種方法成活率高,生長快。移栽時選土層深厚的山坡地、林邊空地、荒地均可栽植。 [6] 

紅毛五加栽培技術

紅毛五加選地整地

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而且最好要灌溉方便。選好地塊後要深耕耙平,做成苗牀,苗牀高10釐米,寬120釐米,長2-3米。做牀前,每公頃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千克兑水7500噸噴灑土壤,進行滅菌。以在疏林下栽培為好。在林內栽培應進行帶狀整地,選擇鬱閉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在林中做成寬2-5米的林帶,在林帶內清除雜草及雜木,將土壤翻鬆,做成苗牀,以便栽植幼苗。整地時,因地制宜,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用堆肥22500-37500千克、餅肥750-1125千克、鈣鎂磷肥300-450千克、硫酸鉀75-150千克。肥料施用過程中堆肥、餅肥要充分腐熟,基肥不能與苗木根系直接接觸。 [6] 

紅毛五加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幼苗在春季移栽成活,待氣温回升後,選晴天及時鬆土除草。鬆土宜淺不宜深,避免傷害苗木根系,將表土鋤松讓陽光照人,可提高地温,促進苗木根系生長。 [6] 
清溝排水:幼苗既怕旱又怕澇,土壤過於粘濕易導致根系腐爛死亡,土壤過於乾燥又易失水死亡。因此在冬季結合施肥培土進行清溝,通過中耕鋤草,少量補肥,再加深田間溝系,做到排水暢通,大雨後田間不積水。遇到乾旱要及時進行灌溉,防止苗木死亡,灌水以濕潤土壤為宜。除草應掌握在土壤乾燥時進行,平時應經常清溝排水,保持土壤濕度適宜。 [6] 
遮蔭降温:採用稻草或遮陽網遮蔭,對幼苗生長十分有利,可減少水分蒸發,降低土温,增加根、莖生長。
施肥: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樹種特性,合理選用肥料,一般氮肥、磷肥、鉀肥比例為3:2:1。基肥最好在耕地前施用,追肥每年3-4次為宜,每次間隔3-4周為宜,主要以溝施和撤施方法為主。 [6] 
輪作:在同一塊圃地或林地上,通過輪換種植不同樹種或其他農作物的方式來提高地力,從而提高苗木質量。 [6] 

紅毛五加主要價值

其紅色莖皮為歷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收載,是羌醫骨傷科最為重要的配方藥物和中國西南地區中藥“五加皮”的習用品。此外,紅毛五加嫩葉是羌民族傳統食物,被開發為茶品。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