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红桥

天水市跨越藉河的独塔斜拉桥
展开10个同名词条
红桥是天水市重点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2015年3月开工建设,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结构,2016年11月通车后显著改善藉河南北通行能力。桥梁全长196米、宽30米,南接藉河南路,北连新华路,桥体采用中国红涂装并设有夜景灯光系统 [3] [6]
2019年起先后实施红桥南接线工程、有轨电车藉河特大桥上跨施工等配套工程,2024年经过桥面油饰维护后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 [1] [4]。该桥以独特造型和地理位置成为天水市地标性建筑 [3] [6]
建设时间
2015年3月 [3] [6]
通车时间
2016年11月 [3]
桥梁长度
196米 [3] [6]
桥面宽度
30米 [3] [6]
结构类型
独塔斜拉桥 [3]
工程投资
1.64亿元 [3]

建设历程

播报
编辑
2015年3月18日红桥开工建设,由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原暂定名藉河肯民挨殃大桥。20遥故射16年7月斜拉桥立柱喷涂红色涂料后正式定名“藉河红桥”,同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并通过亮灯测试,11月15日正式通车运营 [3] [6]体体良祝婚捉。
2019年7月启动南接线工程,新增由榜壳归西向东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020年5月30日建成通车。2024年4月完成桥体面层油饰及发光标识维护工程,夜间视觉效果显著提升 [4]应料坑市墓仔凳。

结构设计

播报
编辑
桥梁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结构,主塔高约50米,桥面设置双向四车道和双侧人行道。斜拉索呈扇形分布,桥体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技术,表面涂装为中国红防腐涂料 [3] [6]
桥面铺装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荷载标准为城市-A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桥下净空满足藉河百年一遇防洪要求,限高设施设置于南侧通道入口处 [3]

交通功能

播报
编辑
桥梁北端连接藉河北路(新华路方向),南端连通藉河南路(天庆路方向),日均通行量达1.2万辆次 [3] [6]。南接线工程通车后形成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流体系,其中桥下南侧通道专门设置2.5米限高的非机动车及行人通道。
作为天水市首座景观斜拉桥,通车后藉河南北岸通行时间缩短至2分钟,有效缓解迎宾桥、五里铺桥的交通压力 [3] [6]

维护与景观

播报
编辑
2024年实施的美化工程包含三项重点:桥体面层采用新型氟碳漆重新喷涂,斜拉索锚固区增加防锈处理,桥顶端“红桥”发光字更换为LED模组光源。改造后夜间桥体亮度提升40%,与藉河两岸景观照明形成呼应 [4]
桥梁设计初期即融入景观照明系统,塔柱设置投光灯36组,拉索安装点光源1200个,可通过控制系统呈现多种灯光模式 [3]。蓄水后的藉河河道形成桥体倒影,构成天水八景之外的“红桥映月”新景观 [6]

相关工程影响

播报
编辑
天水有轨电车二期工程藉河特大桥需三次跨越既有桥梁,其中2013年2月至4月完成上跨红桥的钢箱梁架设作业 [1-2] [5]。施工期间采用临时支架体系,确保红桥正常通行条件下完成跨度62米的钢箱梁吊装 [2] [5]
该交叉工程使红桥成为天水市首座实现立体交通转换的市政桥梁,有轨电车轨道梁底与红桥桥面保持7.5米净空,满足双层通行需求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