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樓羣

鎖定
西院紅樓羣是張氏帥府中規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築羣。 [1] 
紅樓羣由東、西廂樓,1至4號樓和一棟建國後建成的職工俱樂部等7棟建築組成,整體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3萬平方米。 [1] 
中文名
紅樓羣
外文名
Honglou Group
設計師
楊廷寶

紅樓羣歷史沿革

紅樓羣由國內著名設計師楊廷寶設計,並面向國際招標。1930年5月,紅樓建築羣動工修建。以北歐古典主義風格為主要特點,屬於英國都鐸哥特式的設計風格。紅磚外牆,局部以混凝土飾面,紅白相間。 [1] 
張氏帥府——鳥瞰效果圖 張氏帥府——鳥瞰效果圖
帥府西院紅樓建築羣設計師楊廷寶早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他所在的天津基泰工程公司因他的設計方案被張學良夫婦選中而通過了項目競標,1929年由荷蘭建築公司開始興建。 [1] 
1931年“九·一八”後,打好地基的工程停建使得荷蘭方要求張家賠償損失,被回絕遂訴諸國際法庭,法庭判處日方履行合同義務,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日方支付了全部建築費用,使得工程得以延續至完成,但遺憾的是原設計的7座樓改成6座(7號樓為1953年建成,後用做禮堂)。 [1] 
1933年西院紅樓羣正式建成。 [1] 
紅樓羣建成後名為“中央圖書館奉天分館”,但實際先由 偽奉天第一軍管區司令部佔住併成為兵營和後來的國民黨奉天市黨部及接收大員等佔據。解放後紅樓羣曾是遼寧省圖書館所在地,1995年省圖書館遷往新址,之後是省文化廳為主的幾家單位的辦公所在地,現今為瀋陽博物院辦公區。 [1] 

紅樓羣建築特色

大樓均為3層,另有地下室,其中有廂樓2幢,正樓4幢。 [1]  紅磚外牆,局部以混凝土飾面,紅白相間。屋面陡峭的坡頂上點綴着突起的老虎窗,形態動人,格調統一。
紅樓羣圖冊
紅樓羣圖冊(2張)
四幢建築沿南北向的中軸線由前向後排為一列,另兩幢樓呈東西向分別列於第一幢樓的兩廂,形成一個“U”字形的前院,建築佈局規整而活潑,設計手法成熟而高超。每一幢樓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風格大致相同。它們均採用三角形的山花、紅磚牆體、堅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線腳、門窗框、檐部系採用白色石頭,色彩明快。
西院紅樓羣的建成,標誌着張氏帥府園區這一龐大建築羣正式形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