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楝子

鎖定
紅楝子乃紅椿別名,為速生落葉大喬木。花期3~4月,花白色,葫果6~7月成熟,紅褐色。木材紅褐色,氣味芳香,宜作建築、傢俱、雕刻等,屬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植物。
中文名
紅楝子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紅楝子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可達20餘米;小枝初時被柔毛,漸變無毛,有稀疏的蒼白色皮孔。葉為偶數或奇數羽狀複葉,長25-40釐米,通常有小葉7-8對;葉柄長約為葉長的1/4,圓柱形;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8-15釐米,寬2.5-6釐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等邊,邊全緣,兩面均無毛或僅於背面脈腋內有毛,側脈每邊12-18條,背面凸起;小葉柄長5-13毫米。圓錐花序頂生,約與葉等長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無毛;花長約5毫米,具短花梗,長1-2毫米;花萼短, 5裂,裂片鈍,被微柔毛及睫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5毫米,先端鈍或具短尖,無毛或被微柔毛,邊緣具睫毛;雄蕊5,約與花瓣等長,花絲被疏柔毛,花葯橢圓形;花盤與子房等長,被粗毛;子房密被長硬毛,每室有胚珠8-10顆,花柱無毛,柱頭盤狀,有5條細紋。蒴果長橢圓形,木質,幹後紫褐色,有蒼白色皮孔,長2-3.5釐米;種子兩端具翅,翅扁平,膜質。花期4-6月,果期10-12月。

紅楝子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低海拔溝谷林中或山坡疏林中。

紅楝子分佈範圍

產自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省區;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紅楝子主要價值

木材赤褐色,紋理通直,質軟,耐腐,適宜建築、車舟、茶箱、傢俱、雕刻等用材。樹皮含單寧,可提製栲膠。 [1] 

紅楝子繁殖方法

紅椿樹繁殖方法主要採用種子繁殖為主。蒴果成熟後應及時採收種子,因紅椿種子易喪失發芽力,應隨採隨播也可進行低温(5℃)貯藏。播種前可用温水浸種24小時催芽,可稍作苗牀庇廕或在疏林下作牀播種,一年生苗高可達1米,培育出的一年生苗即可出圃上山造林。

紅楝子歷史考證

楝科 香椿屬 樹齡:185年
廣東省羅定市加益鎮石頭村河壩寨生長着一片以紅椿為主,伴生小葉榕、苦楝樹、柿樹等的古樹林。林內有紅椿14株。此樹是最大的一株,樹高40米,胸圍530釐米,冠幅15米,為廣東省境內最高大的紅椿樹。
據考證,這片古樹林為清代一位華僑從南洋帶回種子繁殖的,迄今己逾185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