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柿子

(1996年王童執導電影)

鎖定
《紅柿子》是由王童執導的家庭劇情片,陶述石雋、王娟、張世等主演。該片於1997年4月13日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描寫1949年內戰結束時,年邁的姥姥隨着國民黨將軍女婿從中國大陸撤退到中國台灣之後的生活 [1] 
中文名
紅柿子
外文名
Red Persimmon
出品時間
1996年
出品公司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台灣
拍攝地點
中國台灣
導    演
王童
編    劇
王童
類    型
劇情片、家庭
主    演
陶述
石雋
王娟
張世
片    長
168分鐘
上映時間
1997年4月13日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黑白、彩色
imdb編碼
tt0116558

紅柿子劇情簡介

《紅柿子》劇照
《紅柿子》劇照(7張)
1949年內戰結束時,年邁的姥姥陶述飾)隨着國民黨將軍女婿石雋飾)從中國大陸撤退到中國台灣之後。家鄉的那棵柿子樹成為了她心心念唸的存在。傳統卻充滿着生活智慧的姥姥照顧孩子們洗澡理髮、學習打架,一家人養雞、養牛蛙。除了鄉愁,所有的困難都能在一個有姥姥和一大幫孩子的家庭中解決,所有的苦悶都能在家人的關懷下得到安慰 [1] 
王司令員成為蔣介石兵敗退台的犧牲者,帶不了兵只能養雞養牛蛙賣鉛筆。無奈流年不利,沒一樣有見成效。妻子郭翔九曾是大家閨秀,落户台灣後事事操心,租房賣畫只為一家的幸福。王家的困苦被父母二人肩扛了下來,生活的落魄程度從他們身上可窺見七八分。父親戎馬一生現在卻無用武之地,他叫不清兒子的名字,會衝着孩子發火、砸爛自制收音機,看起來是個不受歡迎的角色。母親忙忙碌碌,更要照顧來台灣後新生的孩子。父母能直觀地理解和照顧老人家的感受,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十幾口人張開的嘴巴要分去無數精力 [2] 

紅柿子演職員表

紅柿子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姥姥 陶述 ----
王司令 石雋 ----
王太太 王娟 ----
馮副官 張世 ----
老楊 魯直 廚子
奶媽 陳力美 ----
福順 趙正平 勤務兵
出演 陳立華 ----
王光慧 劉若英 ----

紅柿子職員表

製作人 徐立功、林鴻鍾
監製 鍾湖濱
導演 王童
副導演(助理) 李金泉、瞿友寧、張正林
編劇 王童
攝影 楊渭漢
配樂 於光彥
剪輯 陳勝昌陳麗玉
美術設計 李富雄
造型設計 周玲子陳美慧
服裝設計 李寶琳
燈光 王盛
錄音 楊靜安
展開
參考資料 [3] 

紅柿子角色介紹

  • 姥姥
    演員 陶述

    王司令的岳母,北平人,先夫是位畫家。家裏小孩眾多,物資匱乏,但點子頗多的姥姥常常化腐朽為神奇。像是把女婿照的X光片裁成多份做寫字板,跟教堂的修女弄好關係得到麪粉牛奶,把女婿的錦旗做成孩子們校運會的旗幟等,過程中惹出不少笑話。

  • 王司令
    演員 石雋

    國民黨高級將領,河南人,1949年戰敗後抵台,隨即被解職賦閒。曾是黃埔軍校畢業,參加過北伐。成為老百姓後倒弄起養殖業,雞鴨青蛙魚輪番上陣,還賣過鉛筆,但都沒能賺到錢。

  • 王太太
    演員 王娟

    司令夫人,曾是大家閨秀,北平人。落户台灣後事事操心,成了平頭百姓,辛勤操持家務,養雞養魚,精打細算過日子,租房賣畫只為一家的幸福。

  • 馮副官
    演員 張世

    副官,四川人。護送王家一家老小乘船赴台,忠心耿耿。司令解職後他也放棄了升職,留在王家幫傭,打煤餅掙錢。原本在大陸有家室,後與奶媽重新組織新家庭,去了法院工作。

  • 老楊
    演員 魯直

    廚子,河南人。跟隨王司令到了台灣,家眷留在大陸,也沒有再成家的打算,脱下軍裝留在王家繼續當廚師。後來被王司令推薦去了鐵路公司的食堂。

  • 福順
    演員 趙正平

    勤務兵,浙江人。原本與王家老小一起上船,因為返回去取姥姥心愛的齊白石畫作《紅柿子》而沒趕上串。滯留大陸後不久被解放軍俘虜,此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又被美軍俘虜。在戰俘營關押了幾年後,他獲准赴台。所幸的是《紅柿子》被他一直帶在身邊,多年後與姥姥重逢,歸還了這幅畫。

參考資料 [1-2] 

紅柿子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屆次
提名獎項
提名者
結果
1996年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美術設計
李富雄
獲獎
最佳導演
王童
提名
最佳女主角
陶述
參考資料 [4] 

紅柿子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王童的童年故事進行創作,具有濃烈的自傳色彩,其父親是國民黨將軍王仲廉,戰亂期間全家遷到了台灣。影片也是一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的真實歷史,王童搭建了真實的老舊屋子來還原50年代的台灣眷村風貌、
影片的初剪版本是四小時,公映的片長接近三小時。片中導演王童的個人化美學風格濃厚,中國大陸一段以冷清的黑白畫面來營造時代感,通過電腦動畫在黑白畫面上凸顯紅色,紅色是影片有意主打的色調 [2] 

紅柿子影片評價

影片《紅柿子》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了關於一個家庭的記憶,鮮活生動的生活素材使影片充滿了真實生活的質感,去意識形態化、迴歸普世價值的手法將歷史隱匿於後景之中,家的意義從而強烈凸顯,王童對家庭的留戀與回味不言自明 [1]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孟澤光評)
《紅柿子》有關於大陸的真實背景,不過僅有十來分鐘。關於台灣五十年代的社會環境也是説得隱晦,影片更多是被瑣事拼接、回憶纏繞。影片講故事的能力和整體流暢程度不容置疑,避開了煽情場景,留給觀眾冥思沉想的空間。1996年之後,帶有點滴鄉愁和過去未來的台灣電影一併消亡,《紅柿子》是個完整的句號 [2] (網易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