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楂

(薔薇科山楂屬植物)

鎖定
山楂(學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裏紅、紅果、綠梨等,為薔薇科山楂屬的落葉喬木 [1-2]  。其樹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托葉草質,鐮形,邊緣有鋸齒;傘房花序具多花,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萼筒鍾狀;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針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果實近球形或梨形,深紅色,有淺色斑點。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山楂產於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區 [3]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東部地區,在蒙古、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地皆有分佈 [6]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2]  [12]  。其屬陽性樹種,喜光亦耐陰,喜涼爽濕潤的環境。耐寒,耐旱,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冷涼乾燥氣候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7-8]  ,常生長在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 [1] 
山楂樹形優美,花朵雅緻,果實鮮豔,常用於街路、公園及風景區等處的綠地 [3]  。其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16]  。山楂的成熟果實與花皆可入藥,其成熟果實具有消食積,化滯瘀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等;其花具有降血壓的功效,主治高血壓病 [17]  。山楂核可以用來做活性炭、木板、製備煙燻製劑等 [15]  。山楂也是食品工業的理想原料,可通過對原料進行深加工,製成如山楂冰糖葫蘆、山楂糕、金糕等產品 [16]  。在中國,古代多位詩人都曾有過吟詠山楂的詩篇 [1]  [18] 
中文名
山楂
拉丁學名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1] 
別    名
山裏紅、紅果、綠梨等 [1] 
植物界 Plantae [2] 
維管植物門 Tracheophyta [2]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2] 
薔薇目 Rosales [2] 
薔薇科 Rosaceae [2] 
山楂屬 Crataegus [2]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2] 
分佈區域
山楂產於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區 [3]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東部地區,在蒙古、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地皆有分佈 [6]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2]  [12] 

山楂本草考證

山楂唐宋時期

在中國,唐宋時期《本草圖經》有云:“三月開白花,隨便結實。其味酢而澀,採無時……他處亦有,而不入藥”。三月開白花,古時曆法為夏曆(即農曆),三月即現代4月前後,與山楂屬植物花期接近,花色亦相符。酢同醋,味酸。由“他處亦有,而不入藥”,可知當時應有至少兩種山楂,產地不同,生於滁州者入藥,另一種則不入藥。結合附圖,葉片基部楔形、有裂,推斷此處或為現代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或山裏紅(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4]  [5] 

山楂明清時期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遂言世之山楂有兩種:“一種小者,山人呼為棠朹子、茅楂、猴楂,可入藥。樹高數尺,葉有五尖,椏間有刺。三月開五出小白花。實有赤、黃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頭,九月乃熟,小兒採而賣之”,此種山楂樹形、葉、花、果特徵均似現代山楂屬植物;然尚有“一種大者,山人呼為羊朹子。樹高丈餘,花葉皆同,但實稍大而色黃綠,皮澀肉虛為異爾。初甚酸,經霜乃可食。功應相同,而採藥者不收”。兩種山楂的樹形、花葉皆相同,僅果實大小之分,大者可食不入藥,小者入藥亦可食。依李時珍之説,推測小者為現代野山楂,大者為同屬其他植物,或為現代山楂或山裏紅 [4]  [5] 

山楂民國時期

《中國北部之藥草》記載中藥材山楂系將山楂之果實圓切乾製而成,無植物形態説明,拉丁名即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中藥學大辭典》全錄《本草綱目》之説,亦記載山楂有兩種,大者可食不入藥,小者入藥亦可食,附圖似野山楂。因此,民國時期本草中所載山楂之原植物包括山楂、野山楂及其他同屬植物 [4]  [5] 

山楂現代

《中藥志》記載市售有北山楂、南山楂兩種。前者原植物主要為山楂,後者主要為野山楂。《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中藥材山楂的原植物為薔薇科山楂屬植物山裏紅、山楂及野山楂。附圖與《中國植物誌》二者形態特徵保持一致,後1988-1985年版《中國藥典》收錄的山楂基原亦與此處保持一致。1990年《中國藥典》出版後,山楂的基原將野山楂刪除,僅保留山裏紅和山楂,一直沿用,《中華本草》與《中藥大辭典》亦未作新增 [4]  [5] 

山楂形態特徵

山楂為落葉喬木,高達6米 [1] 
山楂植株 山楂植株

山楂

樹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長約1-2釐米,有時無刺;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無毛或近於無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圓鈍,無毛,紫色 [1] 
山楂的莖 山楂的莖

山楂

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菱狀卵形,長5-10釐米,寬4-7.5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通常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帶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尖鋭稀疏不規則重鋸齒,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沿葉脈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脈腋有髯毛,側脈6-10對,有的達到裂片先端,有的達到裂片分裂處;葉柄長2-6釐米,無毛;托葉草質,鐮形,邊緣有鋸齒 [1] 
山楂的葉 山楂的葉

山楂

傘房花序具多花,直徑4-6釐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後脱落,減少,花梗長4-7毫米;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約6-8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早落;花直徑約1.5釐米;萼筒鍾狀,長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約與萼筒等長,內外兩面均無毛,或在內面頂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8毫米,寬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於花瓣,花葯粉紅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頭頭狀 [1] 
山楂的花 山楂的花

山楂果實

果實近球形或梨形,直徑1-1.5釐米,深紅色,有淺色斑點;小核3-5枚,外面稍具稜,內面兩側平滑;萼片脱落很遲,先端留一圓形深窪 [1] 
山楂的果實 山楂的果實

山楂分佈範圍

山楂產於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區 [3]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東部地區,在蒙古、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地皆有分佈 [6]  。在中國,其在山東、陝西、山西、河南、江蘇、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佈 [12] 
山楂中國分佈圖 山楂中國分佈圖 [2]

山楂生長環境

山楂主要生長在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 [1] 

山楂生長習性

山楂屬陽性樹種,喜光亦耐陰,喜涼爽濕潤的環境。耐寒,耐旱,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冷涼乾燥氣候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適應氣温10℃左右、降雨量450-650mm地區 [7-8]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山楂繁殖方式

山楂自然繁殖

山楂可以異花、自花和單性結實,是刺激性結實樹種。花粉如果受到刺激,可能發生單性結實,但是不一定會完成受精,因此,山楂花期和果期落花落果嚴重,結實後大部分果實種子含仁率極低,甚至無種仁 [8] 

山楂人工繁殖

播種繁殖
山楂的種子具有休眠性,採收的種子必須通過處理才能播種,將種子置於人工氣候箱中進行培養,表層覆蓋腐殖土,進行催芽。選擇地勢平坦、土層較厚、土質疏鬆肥沃、有灌溉條件的圃地,整地作畦,以南北畦為好。畦內施入足量農家肥,翻入土內,用耙子摟平,灌透水,待地皮稍幹即可播種。播種時間一般為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種子剛露白時即可播種,發芽不宜過長,播種主要採取條播和點播2種方法 [12]  [13] 
扦插繁殖
從山楂樹上剪取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條,剪成一定長度的枝段,在平整好的圃地開溝扦插,溝深15cm左右,覆土厚度10cm,立即澆水,隔3-5天再澆1次。第2次水下滲以後,將扦插溝埋平,以利於保墒。萌芽後留1個壯條進行培育,其餘全部去除,以培養幹型和減少養分消耗 [12]  [13] 

山楂栽培技術

山楂選地整地

需根據山楂樹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合適的造林地,應選擇在光照充足、土地深厚、背風向陽以及排水良好的平原、山地、丘陵地帶,最好以中性沙壤土為宜。地塊選定後建園,一般在丘陵、坡地建山楂園,防止水土流失,保證山楂的生長髮育。可以修築梯田或者魚鱗坑,坡緩,魚鱗坑可大些;坡陡,魚鱗坑可小些。魚鱗坑的下沿要用石頭壘起,以利於水土保持,促進山楂的生長髮育 [12] 

山楂水肥管理

在土壤深翻過程中,要施好底肥,對成年樹每株施入100kg腐熟有機肥料,撒施於根系集中分佈區,並覆土後踏實。深翻後及時灌水,灌透全部深翻土層, 以利於山楂生長,採收前後應施用足量基肥 [12]  [13] 

山楂整形修剪

山楂樹的整形修剪,可使其結構合理,可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生長特徵,對山楂進行整形修剪。在幼樹期,修剪工作主要以整形為主,培養好骨幹枝,調整骨幹枝的生長方向與角度,為開花結果奠定基礎;在始果期,要定好乾型,擴大樹冠,做好向豐產的過渡準備;在盛果期,修剪方向與初結果樹類似,主要以塑造樹形結構與培養結果母枝為主 [12] 

山楂病蟲防治

山楂樹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花腐病、葉斑病等,以白粉病較多。白粉病主要對葉片、新梢和果實產生損害,可通過噴灑硫合劑或粉鏽寧進行防治;花腐病主要對葉片、新梢及幼果產生損傷,使受害部位糜爛,可通過噴灑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和粉鏽寧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 [12]  。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紅蜘蛛,即山楂葉蟎,以葉片上發生為害最重,嫩芽、花器及幼果上也可發生,可通過噴灑三氯殺蟎乳油、菊酯類液、克蟎特乳油及尼索朗乳油進行防治 [12] 

山楂下級分類

山楂有兩個變種,分別為山裏紅(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及無毛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psilosa [1]  [9-10]  ,具體如下:

山楂山裏紅

山裏紅,別名酸楂、大山楂、棠棣、紅果等,本變種果形較大,直徑可達2.5釐米,深亮紅色;葉片大,分裂較淺;植株生長茂盛。在中國河北山區為重要果樹,果實供鮮吃、加工或作糖葫蘆用。一般用山楂為砧木嫁接繁殖 [9] 
山裏紅 山裏紅

山楂無毛山楂

無毛山楂,別名長毛山楂,本變種葉片、花梗和總花梗均無毛。產中國東北各省,朝鮮也有分佈,多作砧木,果小可作加工用 [10-11] 
無毛山楂 無毛山楂

山楂主要價值

山楂觀賞價值

山楂樹形優美,花朵雅緻,果實鮮豔。可以孤植、叢植、羣植和列植,常用於街路、公園、廣場、居住區、庭院及風景區等處的綠地 [3] 

山楂食用價值

山楂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山楂口味豐富,可以將其製成果脯、飲料等食品,應用十分廣泛 [16] 

山楂藥用價值

山楂的成熟果實與花皆可入藥。其成熟果實為中藥材山楂的來源,味酸、甘、性微温,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積,化滯瘀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經閉,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睾丸腫痛,高脂血症。山楂的花為中藥材山楂花的來源,味苦,性平,歸肝經,具有降血壓的功效,主治高血壓病 [17] 

山楂經濟價值

山楂的木材沉重、堅硬、堅韌、紋理緊密,可用於製作工具手柄、木槌和其他小物品 [14]  。山楂核可以用來做活性炭、木板、製備煙燻製劑、製備山楂核餾油等 [15]  。山楂是食品工業的理想原料,可通過對原料進行深加工,製成如山楂冰糖葫蘆、山楂糕、金糕、果丹皮、山楂醬、 山楂片、山楂蜜餞、山楂果汁等產品 [16] 
山楂糖葫蘆 山楂糖葫蘆
山楂果丹皮 山楂果丹皮

山楂植物文化

山楂相關傳説

在中國,相傳山東境內有座駝山,山腳下有位姑娘叫石榴。她美麗多情,愛上了一位名叫白荊的小夥子,兩人同住一山下,共飲一溪水,情深意厚。不幸的是,石榴的美貌驚動了皇帝,官府來人搶走了她,並強迫其為妃。石榴寧死不從,騙皇帝要為母守孝一百天。史帝無奈,只好找一幽靜院落讓其獨居。石榴被搶走以後,白荊追至南山,日夜佇立山巔守望,日久竟化為一棵小樹。石榴選離皇宮尋找到白荊的化身,悲痛欲絕。撲上去淚如雨下。悲傷的石榴也幻化為樹,並結出鮮亮的紅果,人們叫它“石榴”。皇帝聞訊命人砍樹,並下令不準叫“石榴”,叫“山渣”——山中渣滓,但人們喜愛剛強的石榴,即稱她為“山楂” [18] 

山楂詩詞文化

中國古代多位詩人有過吟詠山楂的詩篇,唐代詩人杜甫《豎子至》中有“楂梨且綴碧,梅杏半傳黃; 小子幽園至,輕籠熟柰香”的詩句;僧人知一也曾作《吟山楂》:“枝屈猙獰伴口斜,迎風昂首樸無華,從容歲月帶微笑,淡泊人生酸果花。” [1]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