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星街道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轄街道)

鎖定
紅星街道,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地處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部,東接渤海鎮,東南連梅岐鄉,南倚鶴溪街道,西南靠大均鄉,西、北界雲和縣安溪畲族鄉、元和街道,東北鄰蓮都區峯源鄉。轄區總面積194.9平方千米。 [1]  2011年末,紅星街道總人口32497人。 [1] 
清代時期,屬景寧縣一都、二都;1950年7月,設鶴溪鎮,屬城區;2011年10月,撤鶴溪鎮,設立紅星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紅星街道轄5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  街道辦事處駐紅星社區復興東路47號。 [1] 
2011年,紅星街道財政總收入6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萬元,比上年增長0.2%。人均財政收入198元。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555元。 [1] 
中文名
紅星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部
面    積
194.9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紅星社區復興東路47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區碼
323500
車牌代碼
浙K
人    口
32497(2011年末總人口)

紅星街道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景寧縣一都、二都。
民國時期,屬景寧縣第一區、二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屬景寧縣城區。
1950年7月,設鶴溪鎮,屬城區。
1956年3月,撤城區,為縣屬鎮。
1957年3月,恢復城區,屬城區。
1958年3月,設鶴溪管理區,屬紅星公社。
1960年2月,屬麗水縣紅星公社。
1961年9月,改屬麗水縣紅星區。
1962年6月,改屬雲和縣紅星區。
1981年9月,為雲和縣屬鎮;同年12月,改屬景寧區。
1984年6月,設景寧畲族自治縣,復縣治;同年12月,改屬城郊區。
2007年6月,撤外舍、金鐘2鄉並鶴溪鎮。
2011年10月,撤鶴溪鎮,設立紅星街道。 [1] 

紅星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紅星街道轄仙童、紅星、外舍3個社區,城北、王金垟、崗石、嶺北、坑山後、嵐頭、楊綠湖、嶺根源、潘坑、小金州、金包山、大吳山12個行政村,共15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11個居民小組、193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紅星街道轄5個社區、10個行政村:仙童社區、紅星社區、金仙寺社區、外舍社區、團結社區、城北村、王金垟村、崗石村、小金州村、金包山村、和興村、嶺北村、楊綠湖村、金鐘源村、嵐山村。 [2]  街道辦事處駐紅星社區復興東路47號。 [1] 

紅星街道地理環境

紅星街道位置境域

紅星街道地處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部,東接渤海鎮,東南連梅岐鄉,南倚鶴溪街道,西南靠大均鄉,西、北界雲和縣安溪畲族鄉、元和街道,東北鄰蓮都區峯源鄉。轄區總面積194.9平方千米。 [1] 

紅星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紅星街道有耕地面積8700畝。 [1] 

紅星街道人口

2011年末,紅星街道總人口3249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485人,城鎮化率75.3%。另有流動人口13514人。總人口中,男性16759人,佔51.6%;女性15738人,佔48.4%;14歲以下3022人,佔9.3%;15—64歲26843人,佔82.6%;65歲以上2632人,佔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985人,佔92.3%;有畲、拉祜、佤、苗、布依、彝等12個少數民族,共2512人,佔7.7%。其中畲族236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3.8%。2011年,人口出生率9.52‰,人口死亡率3.33‰,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7人。 [1] 

紅星街道經濟

紅星街道綜述

2011年,紅星街道財政總收入6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萬元,比上年增長0.2%。人均財政收入198元。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555元。 [1] 

紅星街道農業

2011年,紅星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4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7.6%,農業增加值佔全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的21.2%。2011年,生產糧食2429.3噸,其中水稻1572噸,玉米64.4噸,豆類114噸,薯類678.8噸。茶葉種植面積1855畝,產量221噸;柑橘種植面積782畝,產量850噸;厚朴面積346畝,產量210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6191頭,牛飼養量623頭,羊飼養量1508只,家禽飼養量5.9萬羽。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2.5萬畝,林木覆蓋率84.9%,活立木蓄積量32.7萬立方米。種植毛竹2.2萬畝,其中竹筍1700畝,產量860噸。 [1] 

紅星街道工業

紅星街道以閥門製造業、來料加工為主。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工業增加值佔全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的41.3%。2011年,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54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71億元,比上年增長9.2%。 [1] 

紅星街道商業外貿

2011年末,紅星街道有商業網點566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1] 
2011年,紅星街道進出口總額0.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5%;其中進口0.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5%,主要產品有機械產品1類3個產品;出口0.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6.7%,主要產品有食用菌、木製玩具、不鏽鋼管3類16個產品。 [1] 

紅星街道金融業

2011年,紅星街道有各類存款餘額9262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0994萬元。 [1] 

紅星街道社會事業

紅星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星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2313人,專任教師127人;小學2所,在校生2307人,專任教師1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53人,專任教師8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4所。2011年,教育經費達8538.3萬元,比上年增長28.9%;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755.8萬元,比上年增長7.2%,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4.4% 。 [1] 

紅星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紅星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2個,各類文化專業户8户;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18000冊。 [1] 

紅星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紅星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病牀10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31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577人,參合率99.3%。 [1] 

紅星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紅星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6户,人數44人,支出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97%,月人均169元,比上年增長5.8%;城市醫療救助8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6人次,共支出12.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96户,人數556人,支出82.5萬元,比上年增長72.1%,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人,支出8.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人,支出1.2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6人次,共支出8.60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5萬元。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014人,參保率48.0%。 [1] 

紅星街道交通

紅星街道境內有228省道經過。

紅星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紅星街道因人民政府原駐紅星區、紅星公社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尚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2260-2261.
  • 2.    紅星街道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