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拂墓

鎖定
紅拂墓,檔案:湖南省醴陵市城區西山辦事處書院居委會靖興山的山坡上,東面約100處是淥江書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南征,其妻紅拂隨徵。不幸的是,紅拂在醴陵染病而亡,安葬於西山。 [1] 
中文名
紅拂墓
地理位置
醴陵淥水西岸的西山上
邊    長
1.2m
3.8m
類    別
墓葬
墓    主
紅拂

紅拂墓墓葬簡介

紅拂墓為民國13年(1924)重修,墓葬為三合土築,墓碑上部有一用花崗岩打鑿的四角飛檐碑頂,頂部成葫蘆狀,1995年用大理石雕刻立像於墓地。塑像邊有四角“惜紅亭”一座。 [1] 
墓冢坐西朝東,拱起呈半球形,基部為八方形,邊長1.2米,高0.38米。頂部中間立着一塊高約兩米的漢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紅拂之墓”,左右刻有前人的名聯“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墓的右側立有手握寶劍,腳踏石塊,英姿颯爽的紅拂女雕像一座。 [2] 

紅拂墓墓主簡介

紅拂為隋朝相國楊素之侍姬,姓張名出塵,因手執紅色拂帚而稱紅拂。相傳唐李靖將軍拜竭楊素時,紅拂夜女扮男裝逃出相府,追隨李靖,表示“絲蘿願託喬木”,與李靖結為伉儷。紅拂一直跟隨李靖行軍在外,轉戰南北,不辭辛勞。 [3] 

紅拂墓修建歷史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靖率軍平定長江中游的蕭銑割據勢力後,繼續南征嶺南。途經醴陵時,隨其出征的妻子紅拂女不幸染病身亡。李靖只好將愛妻安葬於醴陵西山,並在此修建靖興寺,募僧守護。 [4] 
民國十三年,縣官在修葺紅拂墓時,在墓頂立兩米高白石碑,碑左右刻對聯為:“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3] 
1924年,湘軍團長何宣駐紮醴陵,聽聞西山有紅拂墓,特約友人前往憑弔。見紅拂墓年久失修,幾成荒冢,何宣當即倡議軍中和地方官員集資修繕。新修的紅拂墓墓頂設2米高漢白玉石碑,正面刻“紅拂之墓”,左右兩側刻“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對聯,陰面刻何宣所書《修墓記事》。墓旁還建了一座惜紅亭,後改名靖興亭。 [4] 
修葺後的紅拂墓,已經有了寬闊的墓道。道上佇立着一座四柱三開的石牌坊。中刻“惜紅坊”,左右兩側分別刻着“慧眼”、“賢姝”四字,此乃對張出塵一生準確的概括。坊聯則為“毓秀青山縈翡翠,出塵慧眼識英豪。” [2] 

紅拂墓墓葬近況

1985年,紅拂墓被列為株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紅拂墓旁增設了一座紅拂女塑像。大理石質地的紅拂女塑像,頭頂雙髻,身着披風,手持寶劍,凝視遠方,似有所期。 [4] 

紅拂墓傳聞考證

紅拂女跟隨征戰最後戰死在醴陵,於是將衣冠葬於西山。據説八九十年代西山紅佛墓被盜過,裏間只有一塊銅牌匾。 [5] 
史載她去世後,李世民曾經降詔表示哀悼,並親自題寫碑名“大唐特進兵部尚書門下省開府儀同三司衞國公李夫人張氏之碑”;又命魏徵撰寫墓誌銘,命李靖建墓時,仿照霍去病、衞青之墓,築突厥境內的鐵山和吐谷渾境內的積石山模型,以彰其功。據考證,張出塵的真身,後來移歸故里。西山原墓內,只留存了一方鑄鐵牌,上刻“紅拂淺葬處”。 [2] 

紅拂墓相關詩詞

儘管李靖與紅拂女的故事出自唐代傳奇小説,真假難辨,但千百年來,靖興寺和紅拂墓卻成了文人墨客反覆吟詠的題材。
晚唐詩人韓偓有《靖興寺杜鵑》詩云
一圓紅豔醉陂陀,自地連梢簇茜蘿。蜀魄未歸長滴血,祗應偏滴此叢多。
清代詩人杜豫吉
紫衣烏帽葬西山,碧草青磷沒佩環。天地久長巾幗俠,史書誰把姓名刪?
一雙慧眼風塵外,三尺荒墳夕照間。酹酒忽生知己淚,非為脂粉泣紅顏。 [4] 
清代,曾廣鈞《紅拂墓次韻饒石帆》
淥江何處葬香魂,湘草湘花識暮門。烏喙舊官羞豔俠,虯髯小妹嫁王孫。
兵書定寫簪花格,妝閣遙連細柳屯。景武豐碑長金粟,秦山楚水各煙痕。 [6] 
近代,甯調元:賀新郎·次韻和蜕盦《題紅拂墓》,與今稀同作
可有安身處。更誰何、千金市駿,草廬一顧。富貴功名堪棄置,難斷情緣一縷。倘後且、重提楊素。紅拂有靈應懊悔,慣荒唐、朝暮行雲雨。平添我,愁無數。
於今一律歸黃土。待回頭、風流盡歇,夕陽如故。縱有英雄能偶辨,對影山雞自舞。已覺得、身移數主。地下香君如可起,合情航、別向眉樓渡。詢佛子,休嗔怒。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