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紅山鄉
- 行政區類別
- 鄉
- 所屬地區
-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 地理位置
- 長汀縣西南部
- 面 積
- 211.21 km²
- 下轄地區
- 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臘溪村
- 電話區號
- 0597
- 郵政區碼
- 366303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蘇竹傳統村落等
- 車牌代碼
- 閩F
- 人 口
- 9264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紅山鄉歷史沿革
編輯1958年以前,紅山和四都共設區公所。
1958年後,成立紅山公社。
紅山鄉行政區劃
編輯紅山鄉地理環境
編輯紅山鄉位置境域
紅山鄉地形地貌
紅山鄉地貌以丘陵盆地為主,平均海拔745米,最高點牛欄寨,海拔1101.5米;最低點集鎮所在地臘口,海拔358.6米;
[1]
地處武夷山脈南端,地質構造為旋扭構造,且為桃溪旋扭構造核心;境內燕山期岩漿活動明顯且強烈,大面積出露;巖性以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其次為二長花崗岩、花崗斑岩等。
紅山鄉氣候
紅山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年均氣温在15℃—17℃,1月平均氣温9.6℃,極端最低氣温-5.8℃;7月平均氣温36.7℃,極端最高氣温41.1℃;平均氣温年較差42.3℃。生長期年平均296天,無霜期年平均302天,最長318天,最短29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16小時,年總輻射111.4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10天(一般為1月28日—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1685毫米,最大雨量2121.6毫米,最少雨量647.6毫米。
[1]
紅山鄉水文
紅山鄉自然災害
紅山鄉自然資源
紅山鄉境內主要礦產資源為石英石,花崗岩地質儲量3.8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2.1億立方米;地質儲量2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0.2億立方米,集中分佈在臘溪村、山陽、童上村一帶;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5384.4萬立方米。2011年,紅山鄉有耕地10724畝;林地14600公頃,林木覆蓋率90.5%。
[1]
紅山鄉人口
編輯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總人口有8435人。總人口中,男性4364人,佔51.7%;女性4071人,佔48.3%;18歲以下1717人,佔20.4%;18—35歲2825人,佔33.4%;35—60歲2885人,佔34.2%;60歲以上1008人,佔12%;總人口全部為漢族。2011年,紅山鄉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1人。
[1]
紅山鄉經濟
編輯紅山鄉綜述
2014年,紅山鄉林下經濟產值達4473萬元。
紅山鄉農業
2011年,紅山鄉農業總產值9286萬元。紅山鄉農業主要以種植稻穀、烤煙、油茶、蔬菜為主。2011年,紅山鄉糧食產量5606噸,油料產量233噸,蔬菜產量647噸。紅山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紅山鄉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豬肉產量684噸;家禽飼養量12.8萬羽,禽肉產量108噸。
[1]
紅山鄉工業
紅山鄉金融業
紅山鄉郵電業
紅山鄉社會事業
編輯紅山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8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3所,在校生310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5人,專任教師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紅山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9%;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4%,比2010年增長11%。
[1]
紅山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有各類圖書室11所,藏書3萬餘冊;有學校體育場1個;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有廣播電視站各1個,有線電視用户數為200户,入户率10.3%。
[1]
紅山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2所;設病牀1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6張;固定資產總值26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0名,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紅山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5萬人次;11個行政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紅山鄉社會保障
2011年,紅山鄉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225户671人,月人均140元。醫療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0人次,共支出18.4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0萬元,社會福利費20萬元。有敬老院1家,牀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9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4萬人,參保率90%。
[1]
紅山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紅山鄉有郵政局1個;紙、期刊累計期發行0.1萬份(冊);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0.2萬户,電話普及率96%;移動電話用户0.6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200户。
[1]
紅山鄉交通
編輯紅山鄉有中赤線、策永線經過境內。
紅山鄉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紅山鄉主要景點有蘇竹村、石水牛。
- 蘇竹村
蘇竹村,原名苦竹山,因解放初期紅軍“三打苦竹山”而得名,是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之一。
蘇竹村位於長汀縣紅山鄉東北部,距長汀縣城100千米,距集鎮22千米,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因古村坐落於高山盆地間,其東、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嶺,開基時有連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蘇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於元代中期,是客家鍾氏發源地之一。元末前,開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該地定居。村莊還保留許多明清建築,其建築結構多以土木材料為主,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古建築已成危房。現存的建築多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採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築佈局形式。
宗祠是蘇竹村現存古建築的重要代表,其形制主要有純粹的宗祠及祠、居合一的建築,有客家建築特色。較具代表性的宗祠有建於元代的十三郎禮祠堂和建於明代的炕頭祠堂。蘇竹村存有古井6個、古碑2處、古橋1座,碉堡、戰壕故址4處、古官道4處,古樹名木3種8棵。
- 石水牛
石水牛位於紅山鄉赤土村以北的閩、贛交界處;由石英岩、花崗岩隆起而成,海拔1053米,是長汀縣內武夷山脈南段千米中山,形似水牛卧地。
紅山鄉著名人物
編輯劉維深
劉維深(1910—1933年),福建省長汀縣紅山鄉中坪村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鬥爭,期間參加工農紅軍。歷任中坪鄉工農赤衞隊隊員,工農紅軍濯田區模範營戰士,工農紅軍福建軍區通訊員。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連城縣吳家坊圍殲敵民團匪幫的戰鬥中犧牲。
劉維紅
劉維紅(1908—1932年),福建省長汀縣紅山鄉中坪村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隨部轉戰外地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此後失去音訊。新中國成立後,長汀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2月追認劉維紅為革命烈士。
-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1608-1609.
- 2. 紅山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6]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