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嘴牛椋鳥

鎖定
紅嘴牛椋鳥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鳥科(Sturnidae)牛椋鳥屬(Buphagus)動物。產於非洲。常停在牛或其他大型狩獵動物身上,啄食皮上的蜱和蛆。
中文名
紅嘴牛椋鳥
別    名
Red-billed Oxpecker
拉丁學名
Buphagus erythrorhynch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椋鳥科

紅嘴牛椋鳥棲息環境

紅嘴牛椋鳥棲息在常見的食草動物身上,比如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黑斑蹬羚、河馬、長頸鹿、甚至大象等,在它們身上來回飛翔攀爬,尋找每一寸身體裏的“食物”。而對於這些食草動物來説,還巴不得找人清理身上的蝨子蒼蠅,所以非常容忍這些清潔工。

紅嘴牛椋鳥形態特徵

全長225—235毫米。頭、頸白色沾棕灰,上體銀灰,尾黑色具綠紫色金屬光澤。頸下有一不明顯的灰色環。翼角及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在輝黑的翼上形成翼斑。胸灰褐,腹以下白色。雌鳥羽色染褐,黑羽少光澤。 [1] 

紅嘴牛椋鳥生活習性

紅嘴牛椋鳥 紅嘴牛椋鳥
紅嘴牛椋鳥像一位守護神一樣守候着黑斑羚,它用自己的尖嘴梳理着黑斑羚的鬃毛.尋找皮屑、寄生蟲和扁蝨為食。 [2]  牛椋鳥還是獸羣的義務警衞軍,若有猛獸來襲,牛椋鳥能最先做出反應.提醒獸類儘早躲避。它的爪子異常鋒利,四個腳趾兩個朝前兩個朝後.這樣它們就能夠以任何角度在光滑的動物身上站穩。牛椋鳥幾乎一生都在自己的動物主人身上或者身旁度過,甚至在它們的背上求偶交配。就是在它們飛到別處去搭建巢穴時,還要拔下主人背上的毛髮來裝飾巢穴的邊緣。

紅嘴牛椋鳥分佈範圍

紅嘴牛椋鳥 紅嘴牛椋鳥
紅嘴牛椋鳥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迴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紅嘴牛椋鳥繁殖方式

牛椋鳥是一種季節性築巢的鳥類,它們於3 至5月和10月至12月築巢,在肯亞的一些地區為5月到7月。它們通常成對生活,不過也有不少成羣生活的記錄。它們通常在植物的枝幹上已被棄用的啄木鳥的巢上築巢。沒有關於它們在籬笆、燈柱和電線杆築巢的記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