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古區

鎖定
紅古區隸屬甘肅省蘭州市,是蘭州市的遠郊區,地處甘肅省中部,地理座標東經102°50′-102°54′和北緯36°19′-36°21′之間,位於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屬北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地勢北高南低,總面積567.66平方千米。 [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古區常住人口為143795人。 [3]  截至2023年6月,紅古區轄3個街道、4個鎮。 [7]  政府駐華龍街道
紅古區成立於1960年,因境內享堂峽以東的紅古川而得名, [1]  是亞洲第一龍——馬門溪龍化石出土的地方,是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17]  有109國道、京藏高速公路蘭青鐵路、蘭鋁鐵路專用線貫穿全境,是內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通道,也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 [1]  2014年10月,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  建成全國首個清真明膠生產基地、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亞洲最大的炭素生產基地、甘肅省重要的煤炭和電解鋁生產基地。 [1] 
2023年,紅古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86億元、增長0.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3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1020元、28940元,增長5.7%、9%。 [5] 
中文名
紅古區
外文名
Honggu District
別    名
紅古
行政區劃代碼
620111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中部
面    積
567.66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
華龍街道
電話區號
0931
郵政編碼
730084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人口數量
143795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著名景點
永寧寺遺址
火車站
海石灣站
車牌代碼
甘A
地區生產總值
142.86 億元(2023年)

紅古區建制沿革

馬門溪龍 馬門溪龍
夏、商、周、秦至漢初為羌戎居地。 [9] 
漢武帝以後,分屬浩亹、允街、允吾縣地。 [9] 
北魏以來,屬廣武縣地。
唐廣德元年(763年)至北宋,為吐蕃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屬震武軍。
元明屬,莊浪州(衞)。
清康熙二年(1663年),為莊浪所。雍正三年(1725年),撤莊浪所,設涼州府平番縣,並在河橋驛設平番縣浩亹分縣。自明清以來,連城魯土司統治紅古境內大部分地區。 [9]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除土司制,其轄地大部分屬永登縣,張家寺以東地區屬皋蘭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甘肅省政府在張家寺設立省直屬湟惠渠特種鄉(縣級),管轄湟惠渠灌區河嘴至達川地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特種鄉裁撤,轄區並人皋蘭縣。 [9] 
1949年8月26日,皋蘭縣解放,9月3日永登縣解放,今紅古區所在地區隨皋蘭縣、永登縣解放。
1958年3月,這一地區劃歸永登縣。
1960年4月27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從永登縣劃出紅古川、八寶川、七山、通遠地區,成立蘭州市紅古區(以紅古川得名),縣級建制,區政府駐窯街。 [9] 

紅古區行政區劃

紅古區區劃沿革

紅古區行政區劃圖 紅古區行政區劃圖
紅古區成立後,先後經歷了多次的行政區劃調整。1961年8月,紅古區將4個公社劃分為河橋、連城、永和、鰲塔、七山、通遠、臨坪、興隆、窯街、紅古、河嘴、平安12個公社。 [1] 
1963年8月,將紅古區所屬河橋、連城、永和、鰲塔、七山、通遠、臨坪、興隆8個人民公社劃歸永登縣,紅古區轄有窯街、紅古、河嘴、平安4個人民公社,下轄34個大隊。至此,紅古區的政區範圍基本定型,形成了今天的行政區劃格局。1963年9月,成立窯街街道辦事處。 [9] 
1971年8月,成立海石灣街道辦事處。
1978年,省政府將窯街公社所屬下街、山根、下窯3個大隊劃歸窯街礦務局。
1982年2月,成立花莊街道辦事處。 [16] 
1983年6月,紅古區將4個人民公社改建為4個鄉人民政府,33個大隊改建為33個行政村,178個生產隊組建為178個村民小組。
1986年12月,在海石灣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上,劃入紅古鄉虎頭崖、下海石上海石村成立海石灣鎮。
1989年1月,窯街鄉與窯街街道辦事處合併成立窯街鎮。同年7月,紅古區政府所在地從窯街遷至海石灣鎮。 [9] 
1995年1月,在花莊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上,劃入河嘴鄉湟興、花莊、蘇家寺、河嘴4個村,成立花莊鎮。
2000年3月,省民政廳正式批覆撤銷平安鄉設立平安鎮。 [9] 
2004年11月,撤銷窯街鎮,成立了窯街街道辦事處;撤銷河嘴鄉,併入花莊鎮,將原河嘴鄉人民政府機關整建制轉移組建下窯街道辦事處;
2005年11月,接管原窯街煤電公司礦隊辦四村,設立礦區街道辦事處。 [16] 
2006年,平安鎮增設新安村。至此,全區共有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9] 
2008年,紅古區對18個社區進行更名,具體情況:1.窯街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和平、團結、濱河、新村社區;2.下窯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躍進、新躍、二坪台、沙窩社區;3.海石灣鎮: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區依次更改為火車站、大通路、西苑、復興、華龍社區;4.紅古鄉:將原第一社區更改為紅古社區;5.花莊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花莊、白土路社區;6.平安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平安台、張家寺社區。 [9] 
2013年,經市政府批准,從海石灣鎮劃分設立華龍街道辦事處,成為紅古區人民政府駐地。
2015年4月,省民政廳正式批覆撤銷紅古鄉設立紅古鎮。 [1] 

紅古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紅古區轄3個街道、4個鎮。 [7]  分別為:華龍街道窯街街道礦區街道等3個街道;海石灣鎮花莊鎮平安鎮紅古鎮等4個鎮;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政府駐華龍街道 [1] 

紅古區地理環境

紅古區位置境域

紅古區是蘭州市的遠郊區紅古區位於甘肅省中部,是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也是內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要道。地處東經102°50’-102°54’和北緯36°19’-36°21';東西長53.7千米,南北最寬處24千米、最窄處3.3千米;海拔1592-2462米,區域總面積567.66平方千米。東與蘭州市西固區相連,西臨大通河,南瀕湟水,與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及甘肅省永靖縣隔河相望,北部與永登縣接壤。 [10] 

紅古區地形地貌

紅古區地勢北高南低,呈“兩山夾一川”的帶狀地形,北部為黃土山樑和台地,南部和西部為河谷地區,自西北向東南逐漸下沉傾斜。轄區內山台地資源豐富,47個坪台地面積9.75萬畝,可開發利用面積6.19萬畝,已開發3.5萬畝。 [10] 

紅古區氣候

紅古區屬北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晝夜温差較大,降水少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温7.8℃一10.4℃。全年降水量在290-36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350-2610小時,年平均蒸發量在1500毫米以上,相對無霜期160一173天,在地區分佈上,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10] 

紅古區水文特徵

大通河 大通河
紅古區位於黃河上游,地處大通河湟水河左岸,大通河、湟水河為常年過境河流。大通河為黃河二級支流,境內河道長16.7千米,年平均徑流量29億立方米,在海石灣匯入湟水河。湟水河屬黃河一級支流,境內河道長62千米,年平均徑流量48.3億立方米。紅古區境內有大小溝道48條,共長335千米,均為季節性溝谷,部分溝道山大溝深,匯水面積較大,降雨形成洪水後,經溝道注入大通河和湟水河。

紅古區自然資源

紅古區土地資源

蘭州市紅古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蘭州市紅古區國土利用狀況,現主要地類數據公佈如下:
(一)耕地5323.20公頃(79848.00畝)。其中,水澆地5037.15公頃(75557.25畝),佔94.63%;旱地286.05公頃(4290.75畝),佔5.37%。花莊鎮、紅古鎮、平安鎮耕地面積較大,佔全區耕地的90.90%。
位於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含400毫米)地區的耕地2036.91公頃(30553.65畝),佔全區耕地的38.26%;位於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含200毫米)地區的耕地3286.29公頃(49294.35畝),佔61.74%。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587.69公頃(53815.35畝),佔全區耕地的67.40%;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378.13公頃(20671.95畝),佔25.89%;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82.80公頃(4242.00畝),佔5.31%;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70.01公頃(1050.15畝),佔1.31%;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57公頃(68.55畝),佔0.09%。 [8] 
(二)種植園用地1222.37公頃(18335.55畝)。其中,果園1187.12公頃(17806.80畝),佔97.12%;其他園地35.25公頃(528.75畝),佔2.88%。紅古鎮、花莊鎮、平安鎮園地面積較大,佔全區園地的91.23%。
(三)林地1606.05公頃(24090.75畝)。其中,喬木林地648.24公頃(9723.60畝),佔40.36%;灌木林地116.39公頃(1745.85畝),佔7.25%;其他林地841.42公頃(12621.30畝),佔52.39%。平安鎮、花莊鎮、紅古鎮林地面積較大,佔全區林地的86.22%。
(四)草地36106.19公頃(541592.85畝),全部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佈在花莊鎮、平安鎮、紅古鎮,佔全區草地的80.79%。
(五)濕地186.40公頃(2796.00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紅古區濕地為內陸灘塗。濕地主要分佈在花莊鎮、平安鎮、紅古鎮,佔全區濕地的84.78%。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068.89公頃(46033.35畝)。其中,城市用地981.10公頃(14716.50畝),佔31.97%;建制鎮用地725.02公頃(10875.30畝),佔23.63%;村莊用地1121.97公頃(16829.55畝),佔36.56%;採礦用地142.53公頃(2137.95畝),佔4.6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98.27公頃(1474.05畝),佔3.20%。 [8] 
(七)交通運輸用地1141.42公頃(17121.30畝)。其中,鐵路用地226.80公頃(3402.00畝),佔19.87%;公路用地429.27公頃(6439.05畝),佔37.61%;農村道路484.13公頃(7261.95畝),佔42.41%;管道運輸用地1.22公頃(18.30畝),佔0.11%。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94.99公頃(10424.85畝)。其中,河流水面490.58公頃(7358.70畝),佔70.59%;坑塘水面70.52公頃(1057.80畝),佔10.15%;溝渠83.12公頃(1246.80畝),佔11.96%;水工建築用地50.77公頃(761.55畝),佔7.30%。平安鎮、花莊鎮、紅古鎮水域面積較大,佔全區水域的82.49%。 [8] 

紅古區水利資源

紅古區水源豐富,境內大通河和湟水河交匯於海石灣並貫穿全境,年徑流量46.31億立方米。自20世紀以來,先後修建湟惠渠、谷豐渠、海石渠以及窯街二渠等長達95千米的水利自流灌渠,引水流量為15.5立方米/秒,澆灌着7.8萬畝耕地。 [10] 

紅古區礦產資源

紅古新貌 紅古新貌
紅古區境內共查明的礦藏有煤、石油、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素有“八寶川”“冶金谷”之稱。煤炭地質儲量為5.31億噸,工業儲量3.83億噸,可採儲量2.37億噸。豐富的硅石、石灰石和硅礦石為本地生產水泥、硅系列產品提供了優質原料。 [1] 
古生物化石資源類型眾多,尤以窯街煤田的侏羅紀植物羣和海石灣地區的恐龍動物羣為代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有“中國石油之父”之稱的著名地質學家孫建初在海石灣鎮馬家户溝發現保存完整的亞洲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一“馬門溪龍”化石,使紅古成為“亞洲第一龍”的故鄉。境內先後發現有恐龍化石、恐龍足跡,鱷魚類、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輪藻類、介形類、葉肢介類以及植物和孢粉等十餘個化石門類上百個類型,而在以海石灣為核心的蘭州至民和盆地,發育有包括侏羅紀時期的地層標準命名剖面(包括炭洞溝組、窯街組、紅溝組、享堂組、大通河組),以及白堊系標準命名地層剖面(包括紅古城組、花莊組、鹽鍋峽組、河口組等),記錄了近2億年地球發展、生物演化和環境變遷的歷史,是進行全國和世界範圍內地層對比的重要標準。紅古以其豐富的煤炭和油氣能源、礦產資源,以及得天獨厚的珍稀地質遺蹟和古生物化石資源,成為全國中生代地質研究的經典地區以及國內唯一藴藏有煤、油和化石“三大寶”的城區。 [10] 

紅古區生物資源

紅古區植物種類繁多,樹種有楊柳、榆、柏、松、薔薇、苦木等15科22屬,藥材有蒲公英、枸杞、狼毒、荊芥、馬蓮子、艾葉、車前子、甘草、遠志等。有狼、狐狸、石羊、野兔、黃鼠狼、旱獺、雉雞、山雞、灰沙燕、雀鶯、斑鳩、布穀鳥、蟾蜍、蜥蜴、瓢蟲、螞蚱等多種獸類、鳥類、昆蟲類動物。 [10] 

紅古區人口

紅古區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古區常住人口為143795人。 [3] 

紅古區民族構成

紅古區境內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東鄉族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區總人口9.4%,其中回族佔9%。 [1] 

紅古區政治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薛蕾
區委副書記、區長
肖正明
區人大主任
宋禮威
區政協主席
楊建斌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3月 [11] 

紅古區綜述

紅古區
紅古區(3張)
2023年,紅古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86億元、增長0.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3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1020元、28940元,增長5.7%、9%。 [5] 

紅古區第一產業

2023年,紅古區糧食播種面積達1.71萬畝、產量0.52萬噸。完成耕地保有量5058公頃,復耕複種撂荒地3570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萬畝。現代寒旱優勢特色農業實施有效銜接項目31個,萬畝蔬菜、千頭肉牛等種養基地6個,新增設施農業600畝。培育雙“80”企業5家、五有合作社35家,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33.6萬元、23.3萬元。 [5] 

紅古區第二產業

工業園 工業園
2023年,紅古區完成工業增加值81.6億元。三大傳統產業鏈產值突破15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18%。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梯度倍增計劃,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8家,提前兩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達到36家。 [5] 

紅古區第三產業

2023年,紅古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7億元、增長8.5%。新增減税降費1.3億元、惠及市場主體7400户次,存貸款餘額增長7.17%,民營經濟貢獻率達28%以上。
2023年,紅古區成立區級客貨郵快遞分揀中心,入駐成長型企業5家,實現電商交易額3000萬元。培育限上商貿企業7家。帶動旅遊創收4.7億元、人數突破160萬人次。 [5] 

紅古區社會事業

紅古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紅古區有各類學校共56所,學位21465個,總佔地面積460257平方米,體育場所面積154458平方米。其中,獨立高中2所、完全中學1所、獨立初中1所、職業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小學25所,幼兒園21所(公辦8所、窯煤公司移交幼兒園3所、民辦10所),全區已審批備案的校外培訓機構11所,均為非學科類。
截至2022年末,紅古區全系統共有教師編制1894個,實有教職工1714人,其中專任教師1656人、專職校醫10人、工勤人員38人、同工同酬人員10人。2022年秋季學期共有學生21991名。其中,學前教育4761人、小學9844人、初中4433人、高中2632人、中職321人。 [6] 
2023年,紅古區整合撤併小規模學校10所,新增學位945個。 [5] 
主要學校一覽表
蘭州市第十八中學坐落於羣山環抱、“馬門溪龍”恐龍化石的故鄉——紅古區海石灣鎮,學校創辦於1995年秋季。2004年秋季由完全中學改為獨立高中。學校先後獲“全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實驗學校”、“全國第二屆小公民道德建設成果展評活動集體一等獎”、“全國‘雙有’主題教育活動優秀集體”等
蘭州市第十八中學 蘭州市第十八中學
紅古區窯街學校是在原窯街煤電公司第二中學、第二小學2008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後合併新建的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

紅古區文體事業

2023年,紅古區舉辦健康中國廣場舞聯賽、蘭西城市羣首屆乒乓球邀請賽等節會賽事80場次,新認定省市級科普基地5家。 [5] 

紅古區醫療衞生

甘肅省人民醫院紅古分院 甘肅省人民醫院紅古分院
2023年,紅古區省級衞生城市順利通過複審,區醫療服務中心項目主體完工,新改建基層醫療服務站室11個。 [5] 

紅古區社會保障

2023年,紅古區發放政策補助8588萬元,用心解決水榭花都商户冬季供暖等實際問題278件。
2023年,紅古區脱貧户監測户人均純收入達到15649元、增長16%,實現零返貧零致貧。完成職業技能培訓7581人,新增城鎮就業3637人,帶動勞務創收3億元。 [5] 

紅古區交通運輸

紅古區交通圖 紅古區交通圖
紅古是青海、西藏與祖國內地聯絡的黃金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節點,境內交通路網四通八達,109國道、京藏高速、蘭青鐵路、蘭新高鐵貫穿全境,連接蘭州中川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航線覆蓋全國各地,東抵蘭州西達西寧,具有承東啓西的區位優勢。海石灣站是青藏鐵路公司二等車站。 [1] 

紅古區歷史文化

紅古區八寶川由來

八寶川位於蘭州市西部,由永登縣連城鎮、河橋鎮和紅古區窯街鎮三鎮相連地界組成。西臨青海省民和縣、樂都縣馬廠鄉,東接永登縣七山鄉。此地四面環山,連綿不斷,遙望田野縱橫,風光秀麗,是一座天然大花園。大通河如鑲嵌在花園裏的一條銀帶,蜿蜒全境。
八寶川古稱八堡川。解放前屬連城魯土司管轄。據《蘭州市文史資料選刊》第六期記載:“八寶川呈西北東南走向,為一帶狀形,佔地約90平方千米,因該地有連城、河橋、豐樂(今牛站村)、杜家灣、馬軍、七里店、紅山、馬莊共八個軍事堡子,所以稱之八堡川”。 [16] 

紅古區地名由來

紅古區的來歷與紅古川有關。紅古川以前叫峽外川,境內以北有條峽谷,叫享堂峽,峽北是八寶川,峽南是峽外川。峽外川長百餘里,川內有條湟水河,順川東下,匯入黃河。
紅古川這個地名來源於一座古城,這座古城舊時為魯土司管轄,但古城的修建卻與元末名將王保保有關。據記載,在明代古城以南有座舊古城,城建在川中心,沒有水源,於是將城遷築到現紅古城。此處原名叫紅古土,建城後遂改名新古城,城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弓形街道,街的北面建有一座王土司衙門。
《明史》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時任元朝兵馬大元帥的王保保不肯降明,遂帶領殘部及親屬十數萬人且戰且退至甘肅。王保保兵敗後,洪武八年,其兒子統帥一支殘部攜隨從、親眷,在逃跑中經河口進入今紅古區,築起“紅古城”。從此便在此處定居,繁衍下來。 [15] 
2003年,紅古王家口一帶發現了清代道光二十二年所立石碑的殘垣,上面有王氏先祖的記載,後來人們意外得到了從清代流傳下來的王氏家譜手抄本,證實了王氏先祖正是元末名將王保保。
據《紅古區志》載: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朝廷念王保保忠義,追授王保保第六代孫王西保為指揮僉事,紅古城土司,世代承襲,王氏遂成為紅古大族。
紅古區的來歷還有一種説法,據説當年的邊陲守將和士兵百姓多是當地土著,由於口音上,對“新”字讀不準,誤讀為“紅”。這樣天長日久,將新古城訛傳城了紅古城。
紅古區歷史十分悠久。史前就有人類活動,秦時屬隴西郡,漢朝屬浩門、令居、允街三縣地;唐朝時紅古區屬廣武縣。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蘭州市在此設區,就以這座古城為名,取名為紅古區。 [15] 

紅古區文物

永寧寺遺址
永寧寺遺址位於平安鄉張家寺村“寺窪”果園以北,坐北朝南。四周是高達7米的土堡,底寬2.5米,頂寬1.5米。鑄鐵鐘兩口(大鐘口徑4尺,小鐘口徑2.6尺)。藏文大經24部,小經24部,每部大經重60斤,小經重20斤。寺東槐樹處(原名叫“塌方灣”)有五座方形磚塔,塔高1.8米。清順治年間焚燬,後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毀於兵燹,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又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又毀於兵燹,僅存寺前照碑。民國7年(1918年)北大殿原址上修了三間經堂,其規模遠不如以前,這次重修改名為“張家寺”。在明、清時期,曾與皋蘭“石洞寺”、夏“拉卜楞寺”為三大佛教聖地。 [13] 
海石灣恐龍化石遺址
海石灣恐龍化石遺址 海石灣恐龍化石遺址
海石灣恐龍化石遺址,位於紅古區海石灣鎮北山馬家户溝西沿。40年代中期,在此出土了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骨化石重1000多公斤,骨骼按結構裝起來長約22米,我國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先生把海石灣恐龍化石命名為——馬門溪龍,現藏中國古動物館。2000年11月10日一座投資260萬元以馬門溪龍文化標誌的大型城標在紅古區海石灣華龍廣場建成。 [12] 
土谷台遺址
土谷台遺址位於紅古區平安鎮土谷台,1977年發掘出半山——馬廠大型文化墓地,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氏族公共墓地,1978年由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考古,發掘清理墓葬84座,出土器物陶器574件,各種工具13件,裝飾品1028件,屬於半山——馬廠文化墓地。 [12] 
紅山大坪遺址
紅山大坪遺址 紅山大坪遺址
紅山大坪遺址位於紅古區窯街鎮紅山村西30米,遺址所在台地開闊平坦,在遺址南側台地邊緣田埂斷崖上發現灰坑一處,從灰坑中發現的陶片質地及彩繪圖案分析,均系典型馬廠類型,但從地表暴露的灰坑及文化層中的陶片皆屬馬家窯類型,據此,該遺址應屬馬家窯、馬廠類型的遺址。該遺址1963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山城台遺址
山城台遺址位於紅古區海石灣東南5千米處,湟水北岸第三級台地上,東距馬家台100米。遺址從灰坑發現的陶片和李家台墓葬區分佈及文化內涵分析,此遺址屬馬廠類型的晚期,很可能是一處完整的聚落址。該遺址於1963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紅古區非遺

紅古刺繡
紅古刺繡是甘肅省公佈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項目主要分佈於紅古川地區。紅古刺繡在明末清初時,己經是我區的民間傳統工藝。紅古刺繡的主要面料為綢、鍛、絹、紗等,工藝講究,施針嚴謹、摻色柔和、片線光亮,虛實得體。針法分幾大類、繡者依據世代相傳的審美意向、表現手法,把具有指向性意義的自然景物進行藝術加工,並賦予特定的內涵,如:“龍鳳吉祥”、“丹鳳朝陽”、“榮華富貴”、“福壽雙全”等,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19] 
紅古刺繡 紅古刺繡
黑陶製作技藝
窯街黑陶製作技藝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1995年傳承人王金明的作品在蘭州洽談會上獲金獎,在第十屆、十一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獲金獎。2008年5月,甘肅省公佈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19-20] 

紅古區風景名勝

紅古博物館
蘭州紅古博物館位於紅古區海石灣鎮平安路583號。博物館於2011年3月建成開放,主要展館《再現湟水文明——紅古區下海石馬廠遺址出土文物展》,精選展出下海石馬廠遺址出土文物。紅古區博物館館藏文物615件,以史前文明馬家窯文化彩陶為主。 [18] 

紅古區著名人物

陳富才(1902年~1960年),字貴三,紅古區河咀鄉河咀村人。陳青年經商,家境富裕,自幼酷愛秦腔,曾求教於永登苦水班的苗蘭庭等人。先工小旦,後改唱鬚生、老生。二十年代起即開始和苦水班子、蘭州的一些秦劇班社搭班在永登、紅古、青海民和等地演出。
劉萬里(1931~1980年),蘭州市紅古區平安鄉人。曾任甘肅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市文聯常委、副秘書長,“五泉書畫學會”副會長。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展獲獎,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齊運順,祖籍窯街。原為窯街衞生院中醫大夫,現系窯街下街村個體中醫診所大夫,政協紅古區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委員。

紅古區地方特產

紅古區有百合雞絲、葫蘆雕刻、金媽媽杏、蘭州砂鍋、高三醬肉、東昇、蘭州烤全羊、麻薯長茄、碧秀、蘭州苦水玫瑰等特產。
紅古玉雕
紅古玉雕結構緻密,質地細膩,光澤度好,具半透明感,遇水則神韻更佳。2020年11月11日,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14] 
紅古玉雕 紅古玉雕
紅古黑陶
紅古黑陶在上世紀80年代末引入紅古,在製作中融入馬家窯文化內涵,工藝流程複雜,從選料、配料到揉泥成胎,每道工序要求都很高。紅古黑陶黑如漆、聲如磐、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極具很高的工藝價值。2020年11月11日,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14] 
紅古黑陶 紅古黑陶

紅古區榮譽稱號

2000年,紅古區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並連續四次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
2012年,紅古區檢察院被授予“全省司法警察編隊管理示範單位”,同時被最高檢院授予“全國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編隊管理示範單位”稱號。
2014年10月,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2019年1月25日,紅古區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