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千層

(中藥)

鎖定
紅千層,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紅千層Callistemon rigidus R.Br.的枝葉。廣東、廣西、台灣有栽培。原產澳大利亞。具有祛風,化痰,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感冒,咳喘,風濕痹痛,濕疹,跌打腫痛。
中文學名
紅千層
別    稱
紅刷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紅千層屬
紅千層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台灣有栽培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    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紅千層入藥部位

枝葉。

紅千層性味

味辛,性平。

紅千層歸經

歸肺經。

紅千層功效

祛風,化痰,消腫。

紅千層主治

感冒,咳喘,風濕痹痛,濕疹,跌打腫痛。

紅千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或研末敷;或煎湯洗。

紅千層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或曬乾。

紅千層形態特徵

小喬木。樹皮堅硬,灰褐色;嫩枝有稜,初時有長絲毛,後變無毛。葉互生;葉柄極短;葉片堅革質,線形,長5-9cm,寬3-6mm,先端尖鋭,初時有絲毛,油腺點明顯,中脈在兩面均突起,側脈明顯。穗狀花序生於枝頂;萼管略被毛,萼齒半圓形,近膜質;花瓣綠色,卵形,長6mm,寬約4.5mm,有油腺點;雄蕊長約2.5cm,鮮紅色,花葯暗紫色,橢圓形;花柱比雄蕊稍長,先端綠色,其餘紅色。蒴果半球形,長5mm,寬7mm,先端平截,萼管口圓,果瓣稍下陷,3爿裂開,果爿脱落。種子條狀,長約1mm。花期6-8月。

紅千層生長環境

廣東、廣西、台灣有栽培。原產澳大利亞。

紅千層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炎、抗菌、平喘和鎮痛作用。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