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刺須彷鯨

鎖定
紅刺須彷鯨(學名:Barbourisia rufa) 又稱紅刺鯨口魚,俗名:鯨口魚為輻鰭魚綱奇鯛目刺鯨口魚屬,僅有一屬一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及温帶海域。中國台灣分佈於南部巴士海峽。幼魚為中層魚類,成魚則為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200-2,0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甲殼類為食。
中文名
紅刺須仿鯨
外文名
Velvet whalefish
Barbourisia rufa
別    名
鯨口魚
中文別名
紅刺鯨口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奇鯛目
須仿鯨科
刺鯨口魚屬
紅刺須仿鯨
科    名
Barbourisiidae
模式種產地
Gulf of Mexico, 27°01'N, 94°22'W, Atlantis sta. 2852, 750-1000 m., bottom depth 895 fm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
300 - 2000米
最大體長
34.5 cm
有毒魚類
經濟性
食用魚類
觀賞魚類

紅刺須彷鯨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大, 體鬆弛,皮膚平滑,無鱗。吻極長。眼小。眼徑只有頭長之15左右。口裂極大,但上頜後緣不及眼後緣;上下頜有細齒。鰓裂長。側線孔排列成互相平行之直列, 約有12行,第一列在鰓列稍後方, 各列間有一側線孔。背鰭與臀鰭對稱,位於體中點之後,背鰭鰭條數14-16,臀鰭鰭條數13-15;胸鰭鰭條數10-11;腹鰭位於肛門稍前方,其末端幾達臀鰭之起點;尾鰭微內彎。活體體呈橘褐色,口腔及鰓孔內側為橘紅色; 固定標本身體及口腔均為褐色。

紅刺須彷鯨棲所生態

幼魚為中層魚類,成魚則為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200-2,0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甲殼類為食。

紅刺須彷鯨世界分佈

全球性

紅刺須彷鯨地理分佈

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及温帶海域。中國台灣分佈於南部巴士海峽。

紅刺須彷鯨經濟利用

罕見之魚種,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