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八團

鎖定
紅八團,蘇聯紅軍第八團的簡稱,又名“新疆俄羅斯騎兵第八團”,是蘇聯紅軍的一個機械化加強團,1938年春至1943年間曾經駐軍於中國新疆哈密。 [1] 
中文名
紅八團
別    名
新疆俄羅斯騎兵第八團

紅八團機構簡介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蘇聯政府和中國政府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政府決定向國民黨中央政府出售軍用飛機、運輸車輛、汽油彈藥以及其他軍用物資,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當時中國東北被日軍佔領,海運也已受阻,只有將新疆這條古代絲綢之路重新開通才能把這些抗日物資運往抗日前線。蘇聯政府和中共方面,為打開這條國際通道作出了積極努力。盛世才作為一個軍閥和封疆大吏,一方面為了防止日軍進犯新疆,另一方面為了阻止國民黨勢力在新疆的滲透,也主張開通這條國際通道。於是他以新疆省政府名義,向蘇聯政府提出請求,由蘇聯派出軍隊前來新疆。因哈密是蘇聯軍用物資運往內地的咽喉,也是新疆的東大門,所以邀請蘇軍駐紮哈密。蘇聯政府應邀派出蘇聯紅軍“俄羅斯騎兵第八團”,進入新疆。 [1] 
1938年春天,“紅八團”經伊寧到達迪化(烏魯木齊),盛世才派出官員陪同蘇軍抵達哈密。沿途駐軍和公安局接到盛世才密令,如遇紅八團過境要給予支持,不得盤問和檢查。而蘇軍行動也很機密,夜間驅車前進,白天在戈壁野地宿營,不打任何旗號標誌,以免攪擾沿途地方民眾。 [1] 
蘇軍到達哈密後,受到行政長劉西平(中共黨人)等地方政府官員的熱烈歡迎。為了避免外界懷疑和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糾紛,“紅八團”對外統稱“歸化軍騎兵第八團”,以省軍名義出現和對外聯繫。由於蘇軍進駐哈密是盛世才政府直接與蘇聯政府達成的協議,未經南京國民黨政府同意,所以紅八團換上了新疆省軍服裝,不佩戴蘇軍帽徽、肩章和領章,南京政府對此默認。 [1] 
“紅八團”名為騎兵團,實際上是一個有多種配置的加強團,裝備精良、機械化程度很高。除騎兵、步兵、工兵、通訊兵以外,還配備了軍用飛機,一個炮兵營,一個坦克連,擁有供全團使用的軍用汽車、摩托車等。同時還附設有鐵工、木工、電工、修配等車間,以及大鍋爐、電鋸、汽錘等設備。全團兵力300人,加上配屬工廠工人及其他行政人員及家屬,共計5000人左右。士兵中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族較多。 [1] 
哈密行政長劉西平率哈密縣長、公安局長等政府官員,與紅八團團長烏申科少將和軍需處長謝力久科及蘇聯專家等,共同協商籌辦為部隊修建軍營事宜。最後決定在哈密縣城附近的泉水地修建營房,並對佔用土地、建築材料、財力、勞力等逐一落實。哈密各族人民為了抗日救亡,也給予熱情配合,在徵用土地、草場,採伐林木和組織物資勞力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1] 
1938年底建成的“紅八團”軍營,規模很大,佔地430畝,辦公室、大禮堂、官兵宿舍、食堂、醫務室、工廠廠房、停車場、兵器庫、操場等一應俱全,設施非常完備。建營所用經費由新疆督辦公署實報實銷。“紅八團”從人駐“大營房”,至1943年全部撤完,在這裏生活了6年之久。 [1] 
“紅八團”的主要任務是守衞哈密,它的防區東至星星峽,西至七角井,北達巴里坤、伊吾,南達羅布泊一帶。他們平時開展緊張的軍事訓練,並勘測地形、繪製地圖,進行兵力部署;官兵紀律嚴明,上街購物買賣公平,對羣眾利益秋毫無犯。當時大批抗日物資經哈密運往前線,蘇聯援華飛機也在哈密機場組裝,然後飛往關內,不少蘇聯專家和軍事人員,通過哈密與抗日前方聯絡。在“紅八團”的努力下,哈密機場進行了重建擴建,1939年開通了哈密至阿拉木圖、哈密至重慶的航線,哈密成為抗日大後方的一個重要空軍基地。至1940年,經由哈密空軍基地和新疆航空線運往抗日前方的戰鬥機1135架,轟炸機100架。同時哈密也發揮了陸地交通樞紐作用,協助“中蘇運輸委員會”接待蘇聯援華車隊,運往前線大炮約4000門,汽車2050輛,機關槍14025挺,槍彈1640萬發,炮彈、炸彈約200萬發。 [1] 
哈密作為抗日前方與大後方的中轉站,還運送蘇聯軍事顧問和志願空軍人員2000多人。同時,也為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蘇聯的聯繫提供了方便。周恩來、王稼樣、陳雲、滕代遠、任弼時、陳潭秋等中共中央領導人,都是由這一空軍基地和新疆航線,來往於延安和莫斯科之間的。駐紮哈密大營房的“紅八團”,對保證國際交通線的暢通,為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大後方新疆的穩固安定,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1] 
1941年9月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大舉攻佔蘇聯領土,蘇聯集中力量反擊德軍進攻,而無力支援中國抗戰所需軍用物資。這時的盛世才轉而投靠國民黨,公開了反共反蘇的立場,並按照國民黨中央的旨意,策劃撤退“紅八團”事宜。盛世才於1942年春天召見蘇聯軍事顧問瓦西里耶夫,要求“紅八團”從哈密撤回本國。蘇聯駐迪化總領事也會見盛世才,表示蘇聯政府同意撤回“紅八團”。 [1] 
“紅八團”首批部隊於1942年6月初撤出哈密,步兵、騎兵由松樹塘經鎮西(巴里坤)的紅柳峽,從蒙古國回國。機械化部隊則分批經由烏魯木齊,向西從伊寧、霍爾果斯返回蘇聯。駐紮哈密的飛行隊、迪化的飛機制造廠等蘇方人員也同時撤回。國民黨第十八混成旅於9月進抵哈密,哈密空軍基地及工程設施則由國民黨空軍於1943年接收。 [1] 

紅八團後世紀念

“紅八團”駐紮6年的“大營房”,從此就成為蘇聯人民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一座紀念性歷史建築物。 [1] 
參考資料
  • 1.    王嶸編著. 新疆 哈密風物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07.第57-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