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位移

鎖定
紅位移,又稱多普勒紅移,其出現是由於一個恆星用極快的速度遠離地球(宇宙擴張使行星和恆星間的距離增大),使其發出的光(波)被拉長,變為紅光(波長較闊)。
中文名
紅位移
多普勒紅移
相對運動可以導致紅移
重力紅移
根據廣義相對論
宇宙學紅移
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温·哈勃發現

目錄

紅位移定義

紅位移也稱為紅移,是與藍移相對的物理現象,指的是光譜線相對於觀察者向紅端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
紅位移 紅位移
紅移的大小由紅移值衡量,紅移值用Z表示

紅位移類型

多普勒紅移:物體和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可以導致紅移,與此相對應的紅移稱為多普勒紅移,是由多普勒效應引起的。
重力紅移:根據廣義相對論,光從重力場中發射出來時也會發生紅移的現象。這種紅移稱為重力紅移。
宇宙學紅移:20世紀初,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温·哈勃發現,宇宙中絕大多數星系的光譜線存在紅移現象。這種紅移是由於宇宙在膨脹,星系相對於觀察者存在極高的退行速度引起的,稱為宇宙學紅移。並由此得到哈勃定律。20世紀60年代發現了一類具有極高紅移值的天體——類星體,成為近代天文學中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