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

鎖定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簡稱紅七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團主力部隊之一。
1929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2800餘人,在百色舉行起義,宣佈成立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參謀長龔鶴村、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下轄第一縱隊,縱隊長李謙、政治委員沈靜齋;第二縱隊,縱隊長鬍斌、政治委員袁任遠;第三縱隊,縱隊長韋拔羣、政治委員李樸
1930年2月,李明瑞被任命為紅七軍總指揮。3月,中央代表鄧斌(鄧小平)為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1930年秋,又成立第四縱隊,縱隊長黃治峯、政治委員羅少章。11月,紅七軍整編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師,留韋拔羣率少數部隊進行游擊戰,主力則奉命北進。
1931年7月,全軍抵達中央蘇區,歸紅三軍團建制。1933年,中央紅軍進行整編,取消軍一級編制,紅七軍番號取消。
另外,1927年底,鄂東工農革命軍轉移到湖北黃陂,改編而成的部隊也使用紅七軍番號,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1929年,該部改編為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
外文名
7th Corps of the CWPRA
政治委員
鄧斌(鄧小平)、許卓
類    型
工農紅軍
成立地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
簡    稱
紅七軍
組建日期
1929年12月11日
部隊首長
張雲逸、李明瑞

目錄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歷史沿革

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1張)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鄧斌(鄧小平)及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羣等領導廣西警備第4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在廣西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紅軍第7軍。張雲逸任軍長,鄧斌任中共紅7軍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龔鶴村(龔楚)任參謀長,陳豪人(陳昭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2、第3縱隊,共4000餘人。
紅7軍佈告 紅7軍佈告
紅7軍成立後,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廣泛發動羣眾,創建右江蘇區,部隊迅速發展到7000餘人。
1930年2月4日,紅7軍在向南寧進擊途中,於隆安城外遭到國民黨軍桂系軍閥部隊3個團的進攻,激戰至7日,傷亡300餘人,撤至東蘭、鳳山地區休整。
3月中旬,為避開國民黨軍進攻和解決給養困難,前委決定留第3縱隊在東蘭、鳳山地區堅持鬥爭,軍部率第1、第2縱隊向桂黔邊境出擊。4月,紅7軍軍部率第1、第2縱隊先後攻佔河池東南的懷遠鎮和貴州省榕江縣城。5月初,國民黨軍桂系軍閥部隊到湖南參加蔣馮閻戰爭,紅7軍主力乘隙回師右江蘇區。
6月初,重佔百色。7月中旬,在平馬鎮(今田東縣城)進行整訓和補充。10月23日,在凌雲縣上崗村(今屬樂業縣)與轉戰中越邊境和桂滇邊界地區到達右江蘇區的紅8軍餘部會合。
11月上旬,中國共產黨紅軍第7軍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河池召開。會後,部隊整編,李明瑞任總指揮,張雲逸任軍長,鄧斌任政治委員,龔鶴村任參謀長,陳豪人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9、第20、第21師和炮兵營、特務營、教導大隊。原第1、第3縱隊一部合編為第19師;原第2、第4縱隊和原紅8軍的第1縱隊合編為第20師,共7000餘人。
整編後,由韋拔羣率特務連以第21師名義到右江蘇區擴大武裝,堅持鬥爭,至1931年1月,第21師正式組成,後改稱紅軍獨立第3師(又稱右江獨立師)。
紅7軍部分幹部於抗日時期在延安合影 紅7軍部分幹部於抗日時期在延安合影
紅7軍軍部率第19、第20師從河池出發,轉戰黔、桂、湘、粵、贛五省邊境,後於1931年4月到達湘贛蘇區永新。在此之前(2月下旬),鄧斌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請示彙報工作,由許卓代理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
7月下旬,紅7軍進到中央蘇區雩都(今于都),編入紅一方面軍第3軍團建制,李明瑞任軍長(後龔楚),許卓任政治委員(後葛耀山),張雲逸任參謀長,許進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55、第56、第58團。隨即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紅7軍由3個團擴編為3個師。
1933年3月,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6月,紅一方面軍整編,紅7軍和紅21軍縮編為第3軍團第5師。 [1]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百色

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粵東會館。該會館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道光同治年間先後兩次重修,佔地面積2331平方米,坐西向東,以前、中、後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三進廂房和廡廊,整個建築古樸雄奇,尤其是檐下雕刻精美絕倫。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羣等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在百色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百色起義前後,粵東會館成為紅七軍黨的領導機關和部隊指揮部所在地。1930年2月1日,鄧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領導龍州起義,創建了紅八軍和左江蘇維埃政府。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兼任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至此,初步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不久,紅八軍遭敵襲擊而失敗,餘部轉移到右江編入紅七軍
1977年8月7日,鄧小平親筆題字“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1988年1月13日,紅七軍軍部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1月20日,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字“百色起義的英雄業績光照千秋”。1997年6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觀眾已達270多萬人次。 [2]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古州

榕江古州紅七軍軍部舊址 榕江古州紅七軍軍部舊址
榕江古州紅七軍軍部舊址位於古州中路西側,原為清 代鎮台衙門,已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紅七軍為擺脱國民黨桂軍對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圍困,開展游擊戰爭,於30日擊潰黔軍第二師副師長史遠勳部,攻佔榕江縣城(古州),紅七軍軍部駐清鎮台衙門內,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軍長張雲逸和總指揮李明瑞在這裏主持召開軍事會議,接見各界人士,宣傳黨和紅軍的方針、政策。舊址為四合院建築,呈長方形,現存門樓、前廳、後廳、左右廂房、後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個,四周為青磚空鬥封火牆,佔地面積2900餘平方米。
古州鎮台衙門原全稱“古州鎮總兵署”,是貴州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軍事機關,清雍正八年(1730年)設古州鎮,轄都勻、從江、黎平、天柱、鎮遠、台江、凱里、黃平、台拱等州府、縣協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