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翰尼·約翰遜

鎖定
約翰尼·約翰遜(James Edgar Johnnie Johnson,1915年3月9日—2001年1月30日),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內公認的頭號王牌,如扣除他和別人共同擊落的那架Bfll0,那麼他個人戰累為38 架,而且都是一個人單獨開人取得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他多達515 次出生人死的作戰飛行中,從未被德國飛機擊中一槍一彈。由於他始終使用噴火飛機,故又是噴火飛行員中最高王牌。被稱為噴火之王。戰後,約翰遜曾任RAF 中東地區司令。1966 年退役時是空軍少將。約翰遜做事謹慎小心,善於洞察問題,又是編隊空戰的高手,曾著有文采優雅的WING LCADER 一書,生動再現了歐洲空戰的日日夜夜。
中文名
約翰尼·約翰遜
外文名
James Edgar Johnnie Johnson
出生日期
1915年3月9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月30日

約翰尼·約翰遜生平

天生的神槍手
約翰尼·約翰遜 約翰尼·約翰遜
原名詹姆斯·埃德加·約翰遜(James Edgar Johnnie Johnson,1915.3.9~2001.1.30),暱稱約翰尼·約翰遜,二戰期間公認的英國第一王牌飛行員,戰績38架。最後官至空軍少將。1915年3月9日出生於英國中部的萊斯特郡村莊Barrow upon Soar,該村以1851年發現了蛇頸龍化石而聞名,而萊斯特郡在英國曆史上也不容忽視——從大處講,該郡曾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中心之一,早期工人維權的“盧德運動”(最早由工人盧德動手,主要是“搗毀資本家的機器”,還沒有直接指向統治階層)就從這裏發源;從小處講,這裏還是橋牌的發源地。不過,小時候的約翰遜和這些沒有關係,他只是一個鄉村警察的兒子。這跟日本王牌飛行員巖本徹三看似出身一致,實則不然:巖本的父親擔任過警察廳廳長,又生活在等級森嚴的舊日本,成功的機遇自然更多;約翰遜一家卻是典型的藍領草根階層。
出生在一戰時期的約翰遜自然對於一戰沒什麼深刻印象,況且一戰後歐洲普遍對戰爭深惡痛絕,不過這樣的環境反而有利於人才成長。約翰遜1937年畢業於英國知名的諾丁漢大學,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如果此時選擇加入陸軍,還是很有前途的(西方軍隊許多高級將領都出身於土木專業,甚至在軍校專門就讀此科),但約翰遜志不在此—— 自小心儀的就是成為空軍飛行員。不過,與法國王牌飛行員皮埃爾·克魯斯特曼一樣,土木工程師約翰遜報名參加皇家空軍的預備部隊或者後備志願部隊,居然被拒絕了。至於拒絕的理由,則是面試官問他:“你能騎馬獵到狐狸嗎?”約翰遜回答:“先生,我幾乎不會騎馬。”今天的人們實在對此難以理解,也許在那個時代,空軍被視為“天空的騎兵”,於是對馬匹的操作能力也被認為是成為“天空之子”的基本功吧。
但面試官不知道的是,1932年即約翰遜17歲時,他就購買了自己的第一杆獵槍,價值僅1英鎊,卻選擇了分期付款——每月抽空兒打兔子,1只兔子值1先令,20先令就是1英鎊。結果約翰遜表現神勇,平均3發子彈就能打中2只兔子,很快還清了在槍店的欠款。據約翰遜後來回憶稱,正是少年時期就掌握的射擊技巧,幫助自己成為一名空中神射手。其實他隱含的意思是,自己這個神射手是天生的!
總之,1937年約翰遜被拒絕的理由有些荒誕,也許那名面試官不想讓這麼優秀的人才成為“炮灰”,但隨着二戰到來,日漸吃緊的皇家空軍再也沒有理由拒絕他—— 時代的需要,最精英的人才要歸於軍隊。
無腿飛將軍的僚機
1940年8月底,約翰遜加入皇家空軍第19中隊,要知道,該中隊並非二線後補部隊,而是要“頂槍口”的一線中隊。此時不列顛空戰正酣,皇家空軍沒有時間培養新手,於是約翰遜等訓練沒幾天的菜鳥們就被調往616中隊,準備上陣。但不知是倒黴還是幸運,約翰遜白白地苦練空戰本領,卻沒能參加不列顛空戰最激烈的階段——入伍前曾因打橄欖球而鎖骨受傷,舊傷偏偏在此時發作,逼得他不得不住院動手術,儼然“臨陣脱逃”,幾乎被同僚懷疑成“一個逃避戰爭、缺乏道德品行的人”。
手術很成功,1940年底約翰遜回到616中隊,又在1941年1月15日和隊友一起擊落了一架德國Do-17轟炸機(Do-17雖然是“由民航運輸機改進而來”,但實際上是德國人“偷樑換柱”策略的成果,1937年服役時居然超過了同時代很多戰鬥機的速度),此後直到1941年夏天,616中隊的飛行員們發動了一系列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打擊任務,代號“清潔工”。
當時616中隊駐紮在南約克郡,基本功紮實的約翰遜逐漸獲得了聯隊長道格拉斯·巴德的認可,尤其是在約翰遜於1941年6月26日擊落了一架德國Bf-109戰鬥機之後,巴德認定約翰遜是“大有前途的飛行員”,從此選定約翰遜作為自己的副手僚機,他們的友誼甚至沒有隨着離開戰場而結束,而是持續終生。可惜兩人在戰場上的真正合作並沒有持續太久,當年8月9日巴德就在法國高斯納地區上空和一架德軍Bf-109相撞,雖然順利跳傘,但由於一條假肢留在飛機內,落地後根本無法躲避,被德國人俘虜。當時隨同作戰的約翰遜正好看到了巴德被撞跳傘的一幕。
1964年約翰遜詳細回憶了那次任務情況:當時尚屬“菜鳥”的他還在為潛入敵佔區上空戰鬥而緊張,平易近人的巴德則努力安撫住約翰遜,最終幫助他心平氣和地完成準備工作,然後一起飛往法國比奇角海灘。到達時,巴德晃動自己的機翼,於是大家水平爬升,然後在25000英尺高度保持戰鬥隊形。飛過多佛海峽時,他們遭遇了德國的Bf-109戰鬥機編隊,於是巴德帶領大家散開作戰。約翰遜親眼看見巴德擊落了1架Bf-109,激動之下,他一個緊急爬升,也擊中了1架落單的Bf-109(據説擊中的是Bf-109沒有裝甲防護的腹部),隨着一團濃煙,眼見那架Bf-109失控墜毀。不過伴隨着巴德被擊落,皇家空軍被迫撤退。
到了9月,約翰遜的成績已經是擊落6架敵機,而且全是“高含金量”的Bf-109,由此獲得了飛行優異十字勳章,晉升為上尉,又成為一名中隊指揮官。傳奇的巴德沒有看錯,約翰遜是“將成為傳奇的空中天才”。此時的約翰遜自由自在地作戰,並隨着戰場形勢的變化,在各個中隊之間“跳來跳去”。隨着德國空軍裝備的進步,英國飛行員們執行“清潔工”任務時開始遭遇新的敵人—— 更先進的FW-190戰鬥機,該機裝有更加強勁的發動機,武器是兇猛的4門20毫米機炮和2挺13毫米機槍。不過約翰遜早已不是怯場的人,1942年2月13日第一次遇見Fw-190時,僅僅一個起落就擊傷了對方,可謂揮灑自如。似乎是為了顯示自己“毫無壓力”,同年抽空休假的約翰遜甚至回家迎娶嬌妻。
加拿大聯隊的領頭羊
晉升為上尉的約翰遜負責指揮610中隊,到1942年7月,其個人戰績已經達到了兩位數。1942年8月19日,也就是巴德與德機相撞一週年的日子,約翰遜率領610中隊的全體成員,配合新西蘭空軍的傑米·詹姆遜第12“噴火”隊,跨越弗萊芒海峽。此行目的之一是檢驗“噴火”改進型是否滿足戰場需求,在法國北部城市迪耶普上空,他們遭遇了龐大的德國機羣—— 100架左右的Bf-109和少量Fw-190戰鬥機。勇猛的約翰遜率領610中隊,果斷插入德機編隊,開始一場混戰,結果是約翰遜取得了個人第4個Fw-190戰果,這似乎也證明改進後的“噴火”與Fw-190之間的性能差距越來越小。
戰鬥機 戰鬥機
1943年3月,約翰遜被安排了一項特殊的任命:接管新成立的由加拿大志願者組成的加拿大團。由於這是一支新成立的部隊,不僅戰鬥力較差,最麻煩的是缺乏團隊凝聚力,但善於組織管理的約翰遜卻幫助隊員們很快熟悉了各自的職責,承擔起高風險任務——打擊法國淪陷區內的德軍地面目標,為美國B-17日間空襲德國進行護航。應該説,美國人制定的日間轟炸德國的策略是相當失敗的,受限於航程,“噴火”很難全程護送轟炸機,結果導致笨拙的轟炸機損失慘重(事實上,英國人早期對德轟炸就遭遇了類似問題,但美國人蔘加歐戰後,不認同英國人的夜間轟炸策略)。且不説美國人日後如何完善轟炸策略,約翰遜的戰績在護航期間不斷上升,很快就達到確認擊落14架以及跟戰友共同擊落5架,為此獲得了英國優異服務勳章。
為了融入加拿大團,約翰遜接受了403中隊(加拿大團所屬)中隊長福特的建議,戴上了加拿大團特有的徽章和紅色肩章,他的書桌上也多了藍色的加拿大團標誌。(福特告訴約翰遜:“孩子們(加拿大飛行員)希望你穿上這些!畢竟我們是一個加拿大空戰團,所以我們必須把你也轉換過來。”)雖然嚴格地説,約翰遜這些做法違反了皇家空軍相關規定,但他堅持將加拿大團的徽章和肩章繡在外套上,這顯然得到了屬下的認同,也有利於部隊團結。後來,在約翰遜的帶領下,加拿大團“幹得不錯”,出現了一系列王牌飛行員。
1943年9月,約翰遜調任總部參謀人員,之後大約6個月不能再與加拿大飛行員一起掃射地面、空戰護航,不過事情總是有轉機的—— 1944年3月,皇家加拿大空軍駐紮在迪格比島的144聯隊(包括441、442和443三個中隊)開始不安分,由於約翰遜卓越的飛行技術和成績奠定的聲望,更由於許多加拿大飛行員對約翰遜的熟識和信賴,他們堅持要求約翰遜回來執掌聯隊。於是,約翰遜又得到一枚優異服務勳章,併成為144聯隊主官,自此也跟加拿大空軍結下了持續幾十年的緣分。
從不受傷的噴火之王
應該説,約翰遜能贏得那麼多加拿大飛行員的心,固然有領導技巧和人格魅力的因素,但“業務能力”才是他收穫聲望和積攢威望的關鍵。
約翰遜的戰績主要是在1943~1944年間獲得的。1943年2月,約翰遜宣稱擊落了1架Fw-190,但嚴謹的英國官方未予確認。到了4月3日,他終於取得了1個被確認的Fw-190戰果,兩天後的4月5日更是一舉擊敗3架Fw-190。之後,他一發不可收拾:5月擊落了3架敵機,還與戰友共同擊落1架;當年6~7月則擊落了7架敵機,與戰友共同擊落了2架,又擊傷至少2架;到了8~9月,他又擊落了3架Fw-190戰鬥機,與戰友共同擊落了2架Bf-109,還有1個未確認的擊傷戰果。
到了19 4 4年3月2 8日,也就是約翰遜剛由參謀機關回到前線參戰沒幾天,又和戰友深入敵境,協作炸燬了1架停在機場的Ju-88戰鬥機(Ju-88堪稱“複雜的全才”,既可以作為常規戰鬥機和雷達夜間戰鬥機,又可以“客串”驅逐機、反坦克攻擊機、偵察機甚至俯衝轟炸機,幾乎包攬了德國空軍的戰術飛機一切職能。1936年12月首飛的Ju-88同樣有着民用飛機“血統”,曾經制造150 0 0架之多。儘管二戰中產量上萬的機型共有25款,英國“噴火”各型就生產了約25000架,但考慮到Ju-88的相對複雜性,那個產量已經不簡單了)。
1944年4~5月,約翰遜再次擊落了3架Fw-190,在6~7月裏又擊落7架敵機、擊傷1架,8月再度擊落了2架Fw-190戰鬥機。1944年9月27日,約翰遜擊落了其空軍生涯中的最後1架敵機(Bf-109)。可以説,他在短短兩年內確認擊落了28架德國戰機,擊傷4架,這還不包括可能擊落了1架Fw-190,又跟隊友合作擊落了5架敵機,算是“含金量”較高的成績。這裏有一點不能忽視,自1943年開始,盟軍在空中逐漸處於主動地位,蜂擁而至的友軍戰鬥機減少了約翰遜的戰鬥危險,也“搶走”了本就不太多的敵機目標。
約翰遜1944年返回戰場不久,就趕上了永載史冊的諾曼底登陸。6月6日(即D日)當天,約翰遜帶領144聯隊4次飛越諾曼底海灘上空,經過“比爾周”的鏖戰後,6月15日144聯隊最終駐紮在了B3地區—— 那裏有一片草場,不過草已被剪除,最終形成了一個跑道足夠但相當粗糙的野戰機場。
意識到野戰機場迫降的危險,約翰遜命令144聯隊的3箇中隊以30分鐘的間隔,由拉塞爾的442中隊打頭,成雙成對地降落。不過約翰遜座機的降落過程頗為不順,隊友們都看到標有JEJ標誌(即聯隊長名字的首字母)的飛機三次低空下降,三次被迫拉起,直到第四次才降落成功。這次雖然看不到槍炮掃射的敵人,但恐怕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驚險,以至於約翰遜降落成功後,帶着幾分不爽地對拉塞爾説:“如果還不能將這該死的飛機降落的話,那麼我最後的方法就是,讓你派一架戰機從空中將它擊落得了!”
有一點無可置疑,約翰遜戰爭期間的座機一直都是“噴火”,雖然型號涉及Ⅰ、Ⅱ、Ⅴ、Ⅸ、ⅩⅣ,但籠統地説,是“噴火”幫助約翰遜成為二戰英國第一王牌飛行員,由此他贏得了“‘噴火’之王”的美譽。更令人驚奇的是,與許多王牌飛行員不同,約翰遜通過與技術普遍高超的德國飛行員搏殺,取得了好成績,自己卻從沒被擊落過,哪怕座機被擊中也僅僅一次,這就使其經歷更具有傳奇色彩。或許再次證明了巴德的眼光:身經百戰立功而無一處戰傷,確非凡品。
啤酒桶的故事
在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擊落了1架Bf-109戰鬥機後,約翰遜的擊落敵機之路從此終止,兩年內單獨擊落至少28架敵機,論總成績和單位時間內擊落敵機效率,他都是當之無愧的英國第一王牌飛行員(不過,英聯邦第一王牌飛行員是來自於南非的馬馬德克·帕特爾,在1941年4月被擊落前,他在中東和地中海東部擊落了41架敵機)。
二戰結束時,約翰遜的部隊駐紮在丹麥。創造空中戰績已不再可能,但這位王牌飛行員兼土木工程師居然用另一種方法在航空史上寫下一筆。約翰遜率部調駐德國本土,當時德國處在百業蕭條的“飢餓歲月”,約翰遜便讓屬下從英國本土奇切斯特地區運來了麪包、番茄、龍蝦以及各種點心。最誇張的是,為了多運輸貨物,約翰遜又將奇切斯特地區原產的桶裝啤酒捆綁在聯隊各機的機翼上,然後直飛布魯塞爾,再從那裏用汽車運往部隊的德國駐地。飛機運貨本是司空見慣,但如此運法只能以“匪夷所思”和“藝高人膽大”來形容,或許今日某些在活塞飛機機翼上表演舞蹈雜技的高手也發揚了約翰遜的精神吧。
美國波士頓的米爾斯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了昔日加拿大飛行員羅伯特·布萊登的回憶錄,對於約翰遜的“神奇事蹟”也有旁述:布萊登早先在尼日利亞執行任務時,就已聽説了約翰遜那架“噴火”ⅩⅣ的故事,後來他調到126聯隊402中隊——最早裝備“噴火”ⅩⅣ戰鬥機的部隊,某日從駐地到布魯塞爾領取飛機運來的貨物,驚奇地發現了一些啤酒桶。他很小心地和幾個飛行員把啤酒桶搬到本聯隊區域,這時運貨卡車的中士司機問他:“126聯隊的?”布萊登以為是問自己的身份,便給了確定回答,於是卡車將啤酒桶等貨物運往126聯隊駐地—— 比利時的迪斯特。布萊登回到駐地“敞開”喝啤酒時,才發現啤酒桶上寫着“約翰遜,127聯隊”的字樣,而當時約翰遜指揮的127聯隊駐紮在柏林(後來又駐紮在基爾港)。約翰遜在加拿大飛行員團隊裏已經是如雷貫耳了,布萊登這次又要感謝約翰遜從英國空運過來的啤酒—— 儘管未必是想送給他們的。由於駐德期間表現優異,約翰遜獲得了當時德國政府頒發的2枚勳章。

約翰尼·約翰遜仕途與晚年

1947年,鑑於約翰遜昔日在加拿大部隊的優異表現,他被派往多倫多的加拿大空軍指揮學院進行培訓,此時他已經是中校了。1950~1951年,約翰遜又參加了英美空軍的軍官交換計劃,在美軍工作了一段時間,期間朝鮮戰爭爆發,他也參加了美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駕駛過B-26和洛克希德公司研發的F-80“流星”戰鬥機,雖然沒有獲得實質性戰績,但也獲得了美軍榮譽軍團勳章。
1952年,約翰遜擔任英軍駐德國維爾德潤絲基地的指揮官,兩年後晉升上校。1957~1960年,他又擔任英國考斯特基地的指揮官。鑑於其優異表現,1960年約翰遜獲得英帝國二等勳位爵士(CBE),提升為准將。1963年,約翰遜擔任駐阿登的北約中部空軍司令,軍銜也變成少將。1965年他的爵位升一級,變成花勳位爵士(CB)。等到1966年退休時,他已是駐亞丁灣的英國中東地區空軍部隊司令。
約翰遜退休後,創建了機構分設於英國、加拿大和南非的“約翰遜住房信託基金”,親自工作到1989年。該基金會主要目的是照顧老人、殘疾人、病弱的年輕人或家庭,尤其向他們提供住房,直到今天依然發揮着作用,管理着超過4000所房屋和公寓。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基金會的支持者大部分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成員(約翰遜的傳奇上司“無腿飛將軍”巴德始終支持基金會的工作,直到1982年去世)。基金會剛開始沒有辦公室、職業化員工和穩定資金,約翰遜硬是説服地方政府援助,再靠着房租收入,自1971年開始,基金會的運轉就步入正軌。
慈善是約翰遜退休後的事業,兼職同樣幹得有聲有色—— 還沒退休,他就開始寫作,這似乎也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飛行員的共性。約翰遜的作品《特別的聯隊領導人》(1956年)、《一個戰時的自傳,完整的循環》(1964年)等等在西方軍事文學界相當有名,也比較暢銷。看來飛行員不僅是許多有志青年的夢想,戰爭年代的空中經歷也足以吸引平淡生活的人們。
和許多老飛行員一樣,約翰遜的身體很棒,直到2001年1月30日才在英國中部的德比郡去世,享年86歲。不久,作為曾經皇家空軍標誌的“噴火”戰鬥機被修整一新,環繞飛過約翰遜最後生活的村莊,紀念這位曾經的優秀長官—— “噴火之王” [1] 

約翰尼·約翰遜戰績列表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五日: 共同擊傷一架Do-17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擊落一架Bf-109
一九四一年七月: 擊落兩架Bf-109,擊傷兩架Bf-109,可能擊傷一架Bf-109
一九四一年八~九月:
擊落三架Bf-109,共同擊落一架Bf-109;可能擊落一架
Bf-109,可能共同擊落一架Bf-109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五日: 擊傷一架Fw-190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 擊落一架Fw-190,共同擊落、擊傷各一架Bf-109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日: 可能擊落一架Fw-190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三日: 可能擊落一架Fw-190
一九四三年四月三日: 擊落一架Fw-190
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 擊傷三架Fw-190
一九四三年五月: 擊落三架,共同擊落一架
一九四三年六~七月: 擊落七架,共同擊落兩架,擊傷至少兩架
一九四三年八~九月:
擊落三架Fw-190,共同擊落兩架Bf-109,可能擊傷一架
Bf-109,可能共同擊傷一架Bf-109
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共同摧毀一架在地面上的Ju-88〔在 Dreux 〕
一九四四年四~五月: 擊落三架Fw-190
一九四四年六~七月: 擊落七架,擊傷一架
一九四四年八月: 擊落兩架Fw-190
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擊落一架Bf-109〔最後一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