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翰·米歇爾

(英國物理學家)

鎖定
約翰·米歇爾,英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地質學家,本職是一名牧師。 [4] 
他是現代地震學的奠基人。此外,他最早提出了“黑洞”的概念。 [4] 
中文名
約翰·米歇爾
外文名
John·Michell [1] 
出生日期
1724年 [2] 
逝世日期
1793年4月21日 [2]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主要成就
現代地震學的奠基人 [4] 
提出“黑洞”概念 [4] 

目錄

約翰·米歇爾人物經歷

約翰·米歇爾(1724-1793)是英國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於諾丁漢郡。在劍橋大學學習後,他於1760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762年,他在劍橋大學教授地質學,五年後成為一名聖公會牧師。
米歇爾的地震學研究成果:他注意到火山與地震的關係,以及地震波 米歇爾的地震學研究成果:他注意到火山與地震的關係,以及地震波 [6]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後,他提出地震中涉及的地面運動以地殼破裂產生的波的形式在地球內部傳播。 [4]  他估計地震期間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為每秒500米(這一數據在現代儀器測算的波速範圍內 [3]  ),他認為這是由於地下水和地球“內部火災”的相遇。 [2]  他還建立了一種確定地震震中的方法。
在朋友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的影響下,米歇爾研究了雙星,並設法想象它們通過引力物理連接,這在歷史上實屬首次。米歇爾還設想了對開放星團的類似解釋,特別是在研究了昴宿星團之後,他估計在天空中發現這樣一組恆星的概率為1/496000。關於雙星,他在1767年的《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中寫道:“在我們看來,這兩顆恆星彼此非常接近,很可能實際上是彼此靠近放置的,並受到某些一般規律的影響。”
他曾給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什(Henri Cavendish)致信,並首次提到“黑洞”。
米歇爾給卡文迪許的信件原件
米歇爾給卡文迪許的信件原件(4張)
1783年,米歇爾尋找了一種確定恆星質量的方法。他從牛頓原理開始,即光是由粒子組成的,然後他認為這些粒子離開恆星表面的速度隨着同一恆星的引力而降低(就像從地球向上發射的炮彈)。通過測量該速度的降低,米歇爾認為有可能評估所述恆星的質量。他知道存在逃逸速度,這是射彈克服重力所必需的。他還知道,這個速度取決於他逃離的恆星的大小和質量。利用奧勒·羅默(Ole Römer)關於光速的理論,他計算出在一顆有500個太陽那麼大的恆星上,光粒子的固有速度不允許它們逃避恆星的吸引力,因此,這顆恆星對我們來説一定是看不見的(黑洞)。
他由此指出,由於這些物體實際上變得不可見,因此無法觀測,只有它們對周圍物體的引力效應才能被檢測到。 [4]  令人遺憾的是,米歇爾提出的這一概念因為過於超前而被時代所忽視,到了1796年才被拉普拉斯重申,最後直到20世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才賦予其全部意義。受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啓發,米歇爾設計了一個扭秤,旨在使他能夠測量重力並確定地球的質量,但米歇爾後不久就過世了,其設計製造的望遠鏡被赫歇爾收購,扭秤被卡文迪許獲得 [9]  [1] 
圖片: [5]  [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