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亨·派佩爾

鎖定
約亨·派佩爾 (Joachim·Peiper, 1915年1月30日– 1976年7月13日) [1]  ,二戰時德國武裝黨衞軍裝甲部隊指揮官,曾獲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等多枚勳章,為納粹德國最年輕的上校。戰後,被判監禁,後假釋出獄,最終被法國左翼團體襲擊身亡。
中文名
約亨·派佩爾
外文名
Joachim·Peiper
別    名
約亨·派普
出生日期
1915年1月
逝世日期
1976年7月
職    業
二戰時德國武裝黨衞軍裝甲部隊指揮官

約亨·派佩爾人物生平

約亨·派佩爾家庭

約亨·派佩爾出生於1915年1月30日、德國柏林市。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有兩個哥哥Hans-Hasso與Horst,是三兄弟中最小的。派佩爾家族起源在西里西亞(SILESIA),最早在1550年出現,起初姓氏的拼法為PEYPER,並且有自己的盾徽標誌。他的父親Woldemar Peiper也是軍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北非服役過,官拜上尉.

約亨·派佩爾服役經歷

約亨·派佩爾 約亨·派佩爾
派佩爾隸屬第一武裝黨衞軍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衞旗隊。從1938到1941年間,派佩爾在黨衞軍總部擔任海因裏希.希姆萊的副官,1940年在法國戰場初試啼聲,後又回任希姆萊的第一副官,直到1941年10月離開。他的妻子希格爾德(Sigurd Peiper,本姓Hinrichsen)是希姆萊的秘書,她比派佩爾大兩歲半,兩人於1939年6月結婚,育有二女一子。
他經歷過法國、蘇聯、意大利、諾曼第、阿登等等許多主要歐洲戰場。1942年獲頒騎士十字勳章,1943年獲頒橡葉騎士十字勳章。1944年12月,派佩爾在突出部之役中指揮派佩爾戰鬥團(Kampfgruppe Peiper)作為第六裝甲軍先頭部隊之一。不過最後因為缺乏燃料、派佩爾被迫拋棄了所有裝甲車,率領殘部徒步走回了自己的戰線。阿登戰役後派佩爾獲頒橡葉雙劍騎士十字勳章,後於1945年4月20日成為納粹德國最年輕的上校(SS-Standartenführer)。當時他只有29歲。
1944年12月17日,派佩爾戰鬥團的屬下在比利時的馬爾美迪(Malmedy)鎮槍殺了大約80名美軍步兵戰俘(馬爾美迪慘案)。1946年7月,派佩爾連同其他42名被告,被美軍軍事法庭在達豪(Dachau)判處絞刑。但由於美軍為取得戰俘自白書所採用的審訊手段有明顯不當,同時並沒有明確的證據指稱派佩爾下令殺俘,馬爾美迪審判的結果開始受到質疑。

約亨·派佩爾戰後

派佩爾在德國南部的蘭斯伯格(Landsberg)監獄裏度過11年,最初的四年七個月他等待被絞刑。1948年起,針對馬美迪慘案審判瑕疵的問題,本案開始進行審判程序問題的複審,1951年1月在美國德國輿論的激烈爭論中,派佩爾作為最後一個被撤銷死刑判決的被告,得以改判終身監禁。
1956年底派佩爾終於獲得假釋,他在西德斯圖加特從事汽車業的工作。由於戰犯的名聲和前黨衞軍的身份,派佩爾歷經了兩次不愉快的工作轉換,又被控告一宗在意大利Boves村的戰爭犯罪。最後斯圖加特法院判決派佩爾不起訴,該案撤銷。1972年起,他在法國上索恩省一個人口約三百餘人的小鄉鎮TRAVES退休定居,從事書籍翻譯的工作。
1976年7月13日,約亨·派佩爾在法國鄉鎮遭到法國左翼團體的惡意襲擊下身亡,行兇者至今仍不明。派佩爾最後安葬在位於巴伐利亞的家族墓園中。

約亨·派佩爾軼事典故

美國1966年以突出部之役為背景拍攝的電影坦克大決戰 (電影)(Battle of the Bulge)中,由勞勃.蕭飾演的德軍裝甲部隊指揮官海斯勒上校,普遍認為是以派佩爾為藍本創作的。
日本軍事漫畫家小林源文的作品“炎之騎士”,亦是以派佩爾的二戰生涯為主題的戰記漫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