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紂王

(神魔小説《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鎖定
紂王,也叫壽王,本名子辛,為明代神魔小説《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從小居住在商朝的國都“朝歌”之城中,是殘暴無道、昏庸荒淫、沉迷酒色的昏君、暴君。為商朝末代君主,商王帝乙的小兒子,排行老三,原配妻子為姜王后,兒子為殷郊殷洪武庚。愛妃是壽仙宮蘇妲己九尾狐狸精)、胡喜媚(九頭雉雞精)、王貴人(玉石琵琶精)、西宮黃妃和馨慶宮楊妃
最初紂王因為在女媧廟中上香時用淫詩褻瀆女媧神靈尊威,從而惹怒女媧娘娘派出軒轅墳三妖迷惑紂王。雖然三名女妖奉命斷送成湯天下的江山社稷,卻屢次慫恿紂王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殘害忠良,以暴政待民;最終紂王遭滅國之禍而亡。中期引發武王伐紂的殷周大戰;後三山五關皆被闡教周軍所攻破,紂王手下各名大將千萬兵馬接連敗亡,幫助紂王抗周的數名截教仙家也被紛紛殺敗入榜封神之中;後期只剩攻打國都朝歌,紂王見商朝末日到來,點燃摘星樓自焚而亡,最終殷商王朝被推翻,周武王登基歸位,改朝換代為周王朝。而紂王死後魂魄入封神榜,被姜子牙封為“天喜星”,負責司掌人間婚嫁。
中文名
紂王
別    名
帝辛
受王(壽王)
子辛
殷受(個別影視劇杜撰)
性    別
登場作品
封神演義
配    偶
姜王后(原配)、蘇妲己(原形為九尾狐狸精)
妃    子
胡喜媚(九頭雉雞精)、王貴人(玉石琵琶精)、黃妃、楊妃
敵    人
女媧娘娘、周武王姬發、姜子牙、玉虛眾仙人
父    親
帝乙
叔    父
比干
兒    子
殷郊、殷洪
哥    哥
微子啓(非王后所生)、微子衍(非王后所生)
死    因
摘星樓自焚而亡
手    下
太師聞仲、商朝各關守將等
職    業
商朝末代君主,後封為天喜星
形    象
殘暴無道的昏君、暴君
封神位
天喜星

紂王角色形象

紂王歷史原型

紂王,子姓,名辛,是商王朝最後一任君王,為殷商第三十代君主,終結了五百多年殷商江山的亡國之君,史稱暴君或昏君。在位期間,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州候。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最終成王敗寇,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

紂王原著形象

紂王 紂王
在小説《封神演義》中,紂王完全是一個昏君、暴君的形象,他於祭祀上古神女媧娘娘的壽誕上褻瀆女媧而登場,在女媧行宮進香時見其金身美豔非常,於是便在宮牆上寫下了帶有淫穢語段的詩句,聲稱要娶回女媧為妾長久侍奉自己,暗示女媧是紂王牀上取樂的性玩物,因此冒犯了女媧的尊嚴。女媧在造訪火雲洞三聖回宮後大怒,算出紂王是個昏庸風流的淫穢之君,於是準備親自動身解決紂王,飛往朝歌時被紂王兩個兒子殷郊、殷洪的頭頂紅光所阻,女媧算出紂王尚有二十八年的國運氣數,並知曉不久的將來武王伐紂,於是只得派遣軒轅墳三妖潛入宮中迷惑紂王,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才有了後續妲己被九尾狐附體入宮的故事。

紂王角色能力

紂王 紂王
紂王天資絕代、聞見甚敏、神武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撫梁易柱之力。即位後,重視農桑,任用賢能,開疆拓土,國力鼎盛,終以王權勝壓神權。卻在妲己入宮後痴戀美色,不理朝綱,昏庸暴虐,然天數註定“商亡周興”,捲入闡截之爭。紂王身邊有費仲、尤渾等多名惡臣為左膀右臂,其誅妻、棄子殺子(未成功),殘害忠臣,奴役百姓。紂王原是凡人,後身死封神,成為封神榜上的“天喜星”之神職,未成神之前曾一拳打死了得道千年、修成火眼金睛的白麪猿猴。

紂王角色經歷

紂王 紂王
紂王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王后所生),帝乙有三個兒子:長子微子啓(非王后所生)、次子微子衍(非王后所生)、三子是壽王。話説一日帝乙在御花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內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啓等遂上疏帝乙立壽王為太子。後來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於太師聞仲,壽王遂即位為天子,名曰紂王,都城朝歌。
商紂王因一次在祭祀女媧進香火時,見廟中女媧神像貌美姿媚,於是起了色淫之心瀆神,並當眾在廟牆上作出一首邪惡的淫詩(“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娶回長樂侍君王。”),身邊大臣勸其住手無效。後女媧娘娘顯靈,從而怒訴紂王的無禮瀆神行為,為了儘快消滅殷商,女媧想親自報復紂王時,卻被紂王的兩個兒子殷郊、殷洪以頂上紅氣阻駕,只能暫回行宮;掐指一算商朝氣數將盡,只剩二十八年之運,故用法寶招妖神幡召見軒轅墳三妖(九尾狐狸精、九頭雉雞精、玉石琵琶精),讓三個女妖怪奉聖命迷惑紂王以使商朝成湯江山斷送,以相助武王伐紂一臂之力,並交代三妖不得害人。 [1] 
九尾狐狸精為了禍亂君心,在冀州候蘇護獻女途中,趁夜將蘇妲己害死並噬魂奪體,九尾狐狸精化身妲己入宮後,讓中年紂王性情大變,令其神魂顛倒,越來越心狠手辣、殘暴不仁,曾多次殘害忠良,荒理朝政,濫殺無辜。玉虛上仙雲中子見朝歌妖氣瀰漫,想扭轉商朝運氣,於是削了一把自己做的降妖松木劍,進劍要給紂王除掉九尾狐狸精,卻被紂王直接燒燬。 [2] 
紂王無道昏庸且沉溺女色,又屢次聽信妲己讒言,六親不認,殺妻棄子,將姜王后剜目烙手,導致其冤屈死於西宮。更是喪盡天良的派兵追殺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殷郊與殷洪,命晁田、晁雷持龍鳳劍誅殺殷郊兄弟二人,對待自己的妻兒毫無人性。 [3] 
妲己與紂王害死姜王后之後,為了斬草除根,將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諸侯騙入朝歌,誣告姜桓楚謀反,鄂崇禹為了救姜桓楚,直言進諫,紂王震怒,下令將其梟首,姜桓楚也被亂刀碎剁,醢屍而亡。 [4]  紂王廢黜了忠臣微子、箕子,逼殺了叔父比干,將身邊一個個曾扶持過自己的賢良臣民逐漸逼反。 [5]  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連黃飛虎的妻子也不放過,將賈氏夫人調戲迫害,令其為保貞節墜死摘星樓,西宮黃娘娘(黃飛虎之妹)怒找紂王要説法,卻慘遭紂王扔下摘星樓摔死,以此逼得黃飛虎反商投周。 [6] 
其多次利用妲己發明的兩大刑具“炮烙”、“蠆盆”折磨各種大臣兼忠義之士。姬昌因觸怒紂王被囚禁於羑里城,其長子伯邑考為救出父親姬昌,帶了七香車、醒酒氈與白麪猿猴三樣異寶,外加十名美女,獻給紂王為賠罪之禮;後妲己見伯邑考才貌雙全,琴藝絕倫,頗具詩意,勾引姬昌長子伯邑考未遂,為了報復,將計就計陷害其羞辱非禮自己,被妲己用計引出白猿的殺意,並誣告伯邑考之琴聲是在暗罵紂王無德,好以藉助紂王之手下令將其殘忍冤殺,處死後割去四肢剁屍成肉醬,並做成肉餅給其父西伯侯姬昌吃掉, [7]  後來還曾將一名孕婦肚子剝開,讓母子一屍兩命而亡。 [8] 
之後妲己還讓紂王為自己大興土木,建築酒池肉林、摘星樓、鹿台等各種華麗宮室,作為娛樂場所供其吃喝玩樂,忠臣義士屢相勸阻,卻都慘遭毒手傷亡,紂王以荒淫殘暴的種種行為,為此惹得天怒人怨,以導致諸侯反商,眾叛親離,致國力驟衰、氣數殆盡,商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此時在西方,一個新興的國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繼位後,他表面上服從商的統治,卻在暗中積蓄力量,進行翦商的準備。他修德行義,禮賢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增強實力壯大氣運。後周室當興,武王姬發起兵伐紂,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承他的事業。時機成熟後,姬發在姜尚的輔佐下,率領大軍討伐。商朝動盪,戰亂四起,還引來各方神人紛紛相鬥,各路仙家豪傑都來紛紛相助,其中闡教玉虛門人“姜子牙”為國相,帶頭統領眾玉虛弟子反商。 [9] 
這時紂王正和妲己在鹿台飲酒作樂,聽到消息,匆忙把70萬奴隸編成軍隊,開上前線迎戰。但手下的各關大將兵馬都被各個擊破戰亡,就連參與抗周的截教仙家也紛紛死傷敗亡其中。
兩軍在牧野相遇,周軍人人奮勇衝殺,商軍毫無鬥志,紛紛倒戈,迎接為民除害的武王姬發,紂王在混戰中刀斬南伯侯鄂順,與周軍搏鬥殺死大片士兵,但最後被東伯侯姜文煥一鞭打傷後背,逃回朝歌午門。軒轅墳三妖貪圖富貴,迷戀王位,想扭轉商朝運氣,於是去襲擊姜子牙,試圖行刺周武王姬發,最後戰敗被女媧擒住抓回周營處死,紂王見寡不敵眾,大勢已去,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無力迴天,便走到鹿台,突然一陣怪風襲來,將紂王引到蠆盆旁,出現無數披頭散髮的赤裸之鬼魂圍來糾纏,扯住紂王袍子哭訴抱怨,這些都是昔日那些被紂王害死的受害者的冤魂屈鬼,於是紂王最終自焚摘星樓而亡。 [10] 
紂王 紂王
商朝就此宣告滅亡被推翻,其時約公元前12世紀。商的滅亡,有着政治衰微、社會動盪、經濟凋疲等多種原因,但紂王的倒行逆施,造成眾叛親離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這600年江山的徹底崩潰。紂王身死後,三魂七魄歸位封神榜之上,被歸國封神的姜子牙敕封為掌管人間婚嫁的“天喜星”之職。 [11] 

紂王角色關係

父親:帝乙(死亡)
哥哥:微子啓(死亡)、微子衍(死亡)
叔父:比干(死亡)、箕子(死亡)
妻子:姜王后(正妻/死亡),蘇妲己(九尾狐狸精,死亡)
妃子:黃妃(死亡)、楊妃(死亡)、胡喜媚(九頭雉雞精,死亡)、王貴人(玉石琵琶精,死亡)。
國丈(岳父):姜桓楚(死亡)、黃滾、蘇護(死亡)。
國舅(大小舅子):姜文煥(存活)、黃飛虎(死亡)、蘇全忠(死亡)。
兒子:殷郊(死亡)、殷洪(死亡)、武庚(存活)。

紂王角色評價

散宜生:“紂王肆行不道,殺妻誅子,制炮烙、蠆盆,醢大臣,廢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殺宮嬪,聽妲己之所讒,播棄黎老,暱比罪人,拒諫誅忠,沉酗酒色;謂上天不足畏,謂善不足為,酒色荒淫,罔有悛改。臣料朝歌不久屬他人矣。”
紂王這個人物是隨着《封神演義》一書的流傳而為人們所熟知的,加之經常登場於一些現代衍生的封神影視作品之中,以此深入大眾腦海,且由於從古至今一些史料記載,與各版本影片的名聲影響,常被人們傳為昏庸殘暴的惡君形象,暴君與昏君等關鍵詞彙都與紂王有所牽連,並與蘇妲己並列為一對反面角色。
但其實紂王並不像《封神演義》中説的殘暴昏庸,歷史上的紂王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君王,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州候。但這也逼反了諸侯,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從而被推倒。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