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帝辛

(商朝末代君主)

鎖定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 [1-2]  (一作受德) [3]  商朝末代君主,世稱紂(一説為“受”之音轉 [4-5]  、商紂王等。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推定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6-7] 
帝辛是帝乙少子,繼位後,在內大興土木、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敍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 [8]  ,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後世就此存在爭議。
概述圖來源:《帝鑑圖説 [9]  [191] 
全    名
子受(一作子受德)
別    名
帝辛


受德
受德辛 展開
別名
帝辛


受德
受德辛
殷辛
后辛等 收起
所處時代
商朝
民族族羣
商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046年1月20日(有爭議,此據夏商周斷代工程)
在位時間
公元前 1075年 至 1046年(有爭議)
主要成就
擊敗東夷

帝辛人物生平

帝辛繼位為君

(或受、受德)生年不詳,當代出版物有時將其生年定在文丁後期或帝乙前期(一説其生於前1105年 [10-12]  [161]  [192]  ,也有前1094年 [13]  等的説法),皆無確證,僅供參考。據《史記》記載,辛是帝乙的小兒子,兄長為微子啓。微子啓因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繼承王位,而辛作為嫡子被立為繼承人。約帝乙二十六年(約前1076年,據夏商周斷代工程,下同), [6]  帝乙逝世,辛繼位,這就是帝辛,天下都稱之為“紂”。 [14] 

帝辛巡遊征伐

關於帝辛的部分青銅器銘文拓片
關於帝辛的部分青銅器銘文拓片(10張)
帝辛二年(即“帝辛二祀”,一“祀”約相當於一個“太陽年”,下同; [15-16]  約前1074年),帝辛命令邲其去夆地發佈政令,在雍地田獵,並贈送夆地酋首一雙獸皮。 [17]  (據二祀卣銘文,真偽曾有爭議 [18]  [19]  [20] 
帝辛四年(約前1072年),商曆四月乙巳日,帝辛下令祭祀父親文武帝乙;適逢大乙成湯的翌祭周祭的五種形式之一)之日,帝辛又在此後三日連續舉行祭禮。帝辛為祭奠者,邲其陪王行祭。 [21]  (據四祀卣銘文,真偽曾有爭議 [18]  [22]  [19]  [20] 
帝辛十年(約前1066年),帝辛征伐夷方,商軍進至淮水流域的攸國,與攸國攸侯喜合兵進攻,擊敗夷方軍。帝辛十一年(約前1065年),返回商都附近,前後費時達250天。 [23] 
帝辛十五年(約前1061年),帝辛復徵夷方,一説這次征伐在帝辛十四年(約前1062年)十月即已開始,延續至帝辛十五年(約前1061年)四月,歷時約九個月。 [24] 
帝辛二十五年(約前1051年),商曆六月庚申日(羽祭之日),帝辛在闌(一釋“管” [25]  地,賞賜他的隨從宰椃(“宰”為官名 [26]  貝五朋。 [27] 

帝辛內政不修

荒淫征斂
帝辛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着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着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了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税,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蒐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裏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28] 
囚禁西伯
帝辛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又作“炮烙”)的酷刑。 [29]  帝辛又任用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帝辛,她不喜淫蕩,帝辛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製成肉乾)。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帝辛去告發,帝辛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 [30]  姬昌的僚臣閎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帝辛,帝辛才釋放了他。西伯獲釋後,向帝辛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之刑。帝辛答允了他,並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即西伯昌 [31] 
帝辛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都不來親近。帝辛又任用惡來,惡來善於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與商越發疏遠了。 [31] 
西伯回國,暗地裏修養德行,推行善政,不少諸侯背叛了帝辛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帝辛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比干勸説帝辛,帝辛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帝辛卻黜免了他。 [32] 
西伯戡黎
《欽定書經圖説》所繪紂王暴政及眾叛親離情形
《欽定書經圖説》所繪紂王暴政及眾叛親離情形(9張)
後來,西伯攻打黎國(《史記》作“飢國”,此據《尚書》)並將它滅亡,帝辛的大臣祖伊聽説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於是跑到帝辛那裏去報告説:
“天子!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徵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於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瞭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説:‘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麼辦呢?” [33]  [32] 
帝辛説:“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也有觀點認為,應理解作:“我命不在天,何必擔心!” [34]  祖伊反駁説:“唉!您的過失很多,又懶惰懈怠,高高在上,難道還能向上天祈求福命嗎?殷商行將滅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為您的國家努力啊!” [33]  祖伊回去後説:“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32] 
離心離德
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帝辛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説:“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説:“你們不瞭解天命。”於是又班師回國了。 [35] 
帝辛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帝辛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説:“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爭諫。”就極力勸諫。帝辛大怒,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着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36]  周武王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見時機已到,即率諸侯聯軍伐商。 [37]  (《中國史稿》稱,此時帝辛正以其主力對東夷採取軍事行動,而這也給武王伐商創造了機會; [38]  就此,學術界存有爭議。 [39-40] 

帝辛身死國滅

主詞條:牧野之戰
約帝辛二十九年(約前1047年),周軍出師伐商。 [23] 
牧野之戰形勢圖 牧野之戰形勢圖
約帝辛三十年(約前1046年),周軍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地點含義有不同説法 [41]  )進行抵抗。周曆二月二十二日(有爭議,例如一説為二十八日 [42]  )甲子那一天(據斷代工程,即前1046年1月20日) [23]  ,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其原因可能與帝辛一方前敵部隊倒戈有關。 [43]  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裏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竿上示眾。 [44]  (後世有學者認為,自焚與斬首存在矛盾,並推測帝辛是被斬首而死; [45]  郭沫若還曾推測其系自經而死,但也有學者認為帝辛系自焚而死,且自焚與斬首並不矛盾 [46] 
帝辛死後,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讓帝辛之子武庚(祿父)繼位,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此後,殷商成為周的屬國。 [47]  周成王即位後,武庚因與管叔蔡叔聯合叛亂而被殺,周改封微子於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 [48]  [193] 

帝辛為政舉措

帝辛總述

帝辛在位期間,在內政上有明顯調整,這些多被作為帝辛的惡政記錄下來,但後世學者也從中解讀出了新的意涵並做分類討論,包括:政治上的政策和制度調整、對朝歌的營建和可能的遷都,以及經濟上的搜刮政策和糜耗浪費等。在對外政策上,帝辛繼續進行對東夷的戰爭,其他見載史冊的戰爭還有很多。所有這些,都未能挽救商朝,甚至適得其反,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帝辛政治

制度調整
有學者對帝辛的種種罪行、惡政作了新的解讀,認為是政治變革之舉。例如,將“不敬神”解讀為他“反對神權”、“改革舊俗”,將其“任用罪人”、不重用貴族,理解為“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以“為其革新路線服務”。 [49] 
《商代史》亦認為帝辛進行了完善制度的嘗試,包括:
  • 變更用人制度,重用“小臣”集團,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員,見於史籍的有飛廉、惡來費中、左疆等;
  • 加強對外服的控制,具體包括將西伯昌等三人任命為三公、羈縻於朝廷,以及舉行軍事演習等舉措;
  • 推行法律改革,通過法律懲罰的方式使內、外服各族人口脱離族組織而納入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從而擴大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數量、削弱貴族勢力,同時以嚴刑峻法鎮壓貴族反抗;
  • 嚴格推行周祭制度,固定和縮小致祭神靈的範圍,以此疏遠舊貴族,等等。 [50] 
但是,在學術下移尚未發生的時代,帝辛提拔的人員對商王朝典章不熟,加之出身較低,缺乏政治經驗,唯帝辛馬首是瞻,破壞了政治體系的穩定性。而排擠世官大族的做法也導致商王朝內部離心離德。 [50]  統治集團的分崩離析,對於商王朝的滅亡起了加速作用。 [51] 
營建“朝歌”
商代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史稿地圖集》) 商代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史稿地圖集》)
多種傳世文獻反映出,帝辛在沬邑(或“妹邑”)朝歌(今河南淇縣擁有瓊室鹿台玉門、酒池肉林等活動場所,其中有的是帝辛所營建或擴建的; [52]  就帝辛是否遷都於朝歌,史學界則存在爭議:①一些學者認同傳世的輯本《古本竹書紀年》中關於盤庚遷殷後商王朝“更不徙都”的記載, [53-55]  即不認為曾有帝辛遷都之事;不過,也有部分學者懷疑相關文字是“以張守節釋《史記》語為《紀年》本文”, [56]  另外也不排除朝歌為“別都”的可能 [57]  ;②一説,殷商於帝辛之父帝乙時徙都沬邑 [58]  或是認為帝乙將該地作為輔都,而至帝辛時都城地位更加明顯,與安陽殷墟並立; [59]  ③一説,帝辛可能遷都於朝歌。 [52]  [60]  [61] 
有支持帝辛徙都説的學者推測,紂王對朝歌的營建早已開始,但遷都應是在其在位晚期,其目的可能是為了規避周戡黎(今長治附近)、伐邘(今沁陽)後對位於今安陽的殷都所形成的兩面夾擊的形勢,並藉此喘息之機再次對東夷用兵,但由於周消滅崇侯虎、佔崇國(約在今西安灃水西),打開了沿渭水東進滅商的道路,使帝辛的計劃落空。 [52] 
1998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對淇縣境內和鶴壁市直接管轄區域內的一批晚商遺址進行了調查,考古調查報告顯示,該次調查發現有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但沒有找到商代朝歌遺址及其切實存在的證據。 [62]  有學者結合相關考古成果及文獻梳理,認為妹邑或沬邑在晚商時已為繁榮之地,但並未被紂作為都城,亦未得“朝歌”之名; [63]  學者盧中陽則認為,考古調查畢竟在淇縣境內發現了分佈密集的晚商遺蹟,可與傳世文獻所説紂都朝歌相合; [64]  還有觀點認為,朝歌是殷末重要政治中心之一,但尚無法界定其是離宮還是陪都。 [65]  就地望而言,有學者雖使用“紂都朝歌”的説法,但將朝歌與妹邑或沬邑進行辨析,認為後者既可以泛指朝歌,也可以指代朝歌城附近的小地名,該地距牧野更近; [66]  學者晁福林則認為認為沬地即牧野,早在武丁時期就有宮室類建築,帝辛在該地的離宮別館,只是延續以前的建築進行擴大而已。 [67] 

帝辛經濟

傳世文獻反映出,帝辛在位期間,加強了聚斂、搜刮的力度。其臣子中,費仲能夠斂財,而膠鬲亦被認為與魚鹽交易有關。 [68]  帝辛大興土木,揮霍無度。此外,他還失民於時, [68]  長年勞師遠征,影響農業生產;而以他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大量酗酒,又可能會造成糧食的大量消耗。 [23] 
對於帝辛的經濟舉措的影響,《中國史綱要》及《中國通史》均認為:帝辛的搜刮與驕奢,激化了社會矛盾,使得階級鬥爭日益尖鋭。 [51]  [194] 

帝辛軍事

總體情況
記載紂王十祀徵夷方日程的部分甲骨文拓片及釋文(82/85/87)
記載紂王十祀徵夷方日程的部分甲骨文拓片及釋文(82/85/87)(3張)
傳世文獻中有關於帝辛在黎地渭水一帶舉行軍事演習 [69-70]  、討伐有蘇氏 [71]  [195]  、征討東夷 [72]  [73]  等軍事行動的記載。甲骨文金文所反映的,則有帝辛東征“夷方”(舊釋“人方”)的史實。例如“十五祀王來徵夷方” [24]  、“伐夷方無敄”(一説即屬於十祀徵夷方)等, [23]  而以“帝辛十祀徵夷方”為著名。
十祀徵夷方
關於“十祀徵夷方”的出征時間,李學勤判斷,帝辛“九祀二月”時已有夷方大出侵犯的跡象,商王朝開始準備,十祀九月正式出征,該祀十二月為戰事第一階段,而十一祀正月為第二階段。 [74]  《商代史》統計的時間則為250日。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戰事只是一部分,此外也包括相當多的巡狩活動。 [75] 
關於出征的主要區域,主要有山東和淮水流域兩種説法。(另有陝西渭水流域説,但可信度相對較低 [76] 
山東説以李學勤為代表。他結合青銅器銘文,考證出徵路線為兗州—新泰—青州—濰坊; [77]  此外,他認為這次出征是在夷方侵犯商的跡象顯現後着手發動的, [74]  亦即帶有防禦性。另有學者結合魯北出土的盔形器等考古資料,提出帝辛的行動目的是控制該地包括海鹽在內的豐富資源。 [78]  也有學者指出,此類軍事活動與將東夷納入商王朝文化圈、滿足帝辛的征服欲有關。 [75] 
郭沫若、陳夢家、陳秉新等人則認為,本次征討的夷方應在淮水流域(今安徽一帶)而非山東;董作賓曾認為伐夷方所至之地可考的都在山東,但後來也將徵夷方的終點排在淮水之南。《商代史》綜合考古資料,也持這種觀點。 [23]  關於其目的,有觀點認為除帝辛滿足自己慾望的需要外,也與獲取南方銅礦資源以及納貢與俘虜有關。 [79] 
征討戰果
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認為,帝辛承繼了帝乙的戰功,最終平定了夷方(據叔向語 [72]  ,並獲得大批俘虜(據萇弘所引《大誓》 [80]  ,這些戰爭有其掠奪性的一面,但同時對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的傳播(郭氏主張帝辛所徵夷方位於南方淮水流域一帶)以及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也都起了一定作用。同時,《中國史稿》也承認這些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38] 
當代出版的《商代史》等論著認為,總體看,帝乙、帝辛時期戰爭頻仍,商雖大多取得了勝利,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給社會經濟發展和黃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23]  也透支了殷商的國力,並造成國內空虛,給武王徵商留下可乘之隙, [75]  埋下了商王朝滅亡的種子。 [23] 
另據盧中陽等學者的觀點,商政權“王畿”的控制範圍是相對有限的,且其與屬邦之間尚有廣大的“無主荒地”乃至眾多敵對方國相隔,使商的領土呈現點狀分佈的特徵。帝辛的統治並未改變此種局面。而以此確定的王畿範圍,也可與牧野之戰的爆發地點及其與帝辛統治核心區的關係相應。 [64] 

帝辛人物評價

帝辛在班固《漢書·古今人表第八》中名列“下下”等(元大徳本) 帝辛在班固《漢書·古今人表第八》中名列“下下”等(元大徳本)
祖伊:①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②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81] 
父師: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於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82] 
箕子: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83] 
姬發:①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説婦人。 [84]  ②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85] 
姬旦: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於民祗,保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於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誕惟民怨,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86] 
祭公謀父: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 [87] 
欒書:紂之百克,而卒無後。 [88] 
墨子》:昔者殷王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啕無告也。 [89] 
子貢: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90] 
吳起在德不在險······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91] 
孟子:①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92]  ②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93]  ③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94] 
荀子·非相篇》 [206]  :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206] 
司馬遷:①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 [95]  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及其威盡勢極,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96]  ③帝辛湛湎,諸侯不享。 [97] 
夏侯湛:紂亂太熟爛矣,武王乃往伐之。(《新論》) [98] 
司馬貞:帝辛淫亂,拒諫賊賢。(《史記索隱》) [95] 
朱熹:①賊,害也。殘,傷也。害仁者,兇暴淫虐,滅絕天理,故謂之賊。害義者,顛倒錯亂,傷敗彝倫,故謂之殘。一夫,言眾叛親離,不復以為君也。書曰:“獨夫紂。”蓋四海歸之,則為天子;天下叛之,則為獨夫。所以深警齊王,垂戒後世也。 [99]  ②民苦虐政之甚,異於紂之猶有善政。 [100] 
朱元璋:朕觀湯以從諫弗咈而興,紂以餙非拒諫而亡,興亡之道,在從諫與咈諫耳。 [101-102] 
朱瞻基:古帝王有德者,莫盛於堯舜禹湯文武,故天下皆歸之;不德者莫甚於桀紂幽厲,故天下皆畔之。 [103] 
愛新覺羅·弘曆:紂以嫡立而喪商,若立微子之庶,商未必亡也。 [104] 
愛新覺羅·顒琰:桀紂之亡,失民心也。民心既失,天下國家,淪胥以亡,甚可畏也。 [105] 
毛澤東:①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 [106-107]  [196] 又見《毛澤東文集》,文字略異 [197]  ②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説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107] 
郭沫若:①偶來洹水憶帝辛,統一神州肇此人。 [198]  (《訪安陽殷墟》,初版見 [199]  ②東夷漸居淮岱土,殷辛克之禍始除。百克無後非戰罪,前途倒戈乃眾俘。······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觀圓形殉葬坑》) [108]  ③中華民族之能向南發展,是紂王的功勞。 [109]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他對東南的經營,使以後中原文化逐漸發展到了東南。我國現在江蘇西北部和長江流域的最初開發,帝辛是有過功績的。但是帝辛也是一個暴虐淫侈的國王······在這種情況下,奴隸、平民和奴隸主貴族的矛盾,商朝與所屬各方國的矛盾達到空前尖鋭的程度。 [38] 

帝辛軼事典故

帝辛酒池肉林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夜飲酒作樂。後世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荒淫無度,也形容酒肉極多、筵席奢華, [110-111]  例如《漢書》在記載漢武帝款待西域使者的豐厚時,也使用了“酒池肉林”一詞。 [112] 

帝辛炮烙之刑

《封神演義》書前版畫《商王無道造炮烙》 《封神演義》書前版畫《商王無道造炮烙》 [113]
荀子·議兵》稱,帝辛曾設“炮烙刑”。 [114] 呂氏春秋·季秋紀 [115]  和《淮南子 [116]  也都有關於帝辛時曾存在炮烙之刑以及姬昌請求將之廢除的説法。《史記·殷本紀》則記載帝辛設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後在姬昌的建議下將該刑廢除。 [117] 
對於這種刑罰的具體方式,後世有不同觀點。一説是在架立的銅柱上塗抹膏狀物,下面燒旺炭火,強制人在銅柱上行走,腳燙滑, 人即跌入炭火燒死;或強制人抱着燒紅的銅柱,活活烙死。 [118] 列女傳》即持這種觀點,並稱這是商紂王取悦於妲己的方法。 [119]  而鄒誕生《史記集註》則認為該刑罰是在銅製網格之下放置炭火,讓犯人在網格上行走。 [120] 
韓非子·喻老》也提到帝辛“設炮烙” [121]  ,但據俞樾的觀點, [122]  此“炮烙”係指烤肉用的銅格,並非刑罰。 [123] 

帝辛七竅之心

比干遭剖心 比干遭剖心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怒於比干的勸諫,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36] 
《列女傳》稱,比干是因帝辛寵幸妲己而進諫的,卻被帝辛認為是口出妖言。妲己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竅。”於是將比干剖胸挖心。 [124] 
封神演義》對史書記載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干》中敍述了妲己與胡喜媚聯手,以索取玲瓏七竅之心七竅玲瓏心為名,逼比干剖開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125] 

帝辛牝雞司晨

姬發討伐帝辛之前,曾歷數帝辛的罪過,其中説到:“古人有話説:‘母雞沒有早晨打鳴的;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這個人家就會衰落。’” [126]  “母雞在早晨打鳴”,比喻的是帝辛聽信婦人之言、讓婦人當家做主,這後來形成了一個成語,即牝雞司晨

帝辛紂飲失日

據《韓非子·説林上》記載,帝辛在深宮中,閉户舉燭,作長夜之飲,因為過度歡宴而忘記了日期,問左右人也都不知道,於是派人去問箕子,箕子對他的門徒説:“為天下之主而使一國都忘記日期,天下就危險了。一國都不知而只有我知道,那我就危險了。”也以醉為藉口説不知道。 [189] 
此外,與帝辛相關的成語典故,還有暴殄天物(《尚書·武成 [205]  離心離德(《尚書·大誓》,轉引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80]  、殷鑑不遠(《詩·大雅·蕩 [127]  獨夫民賊(《孟子》 [92]  等)靡靡之音(《韓非子·十過 [128]  倒戈相向(“反戈一擊”,《史記·周本紀》 [84]  、《偽古文尚書·武成》 [129]  助紂為虐(《史記·留侯世家 [130-131]  沉湎酒色惡貫滿盈奇技淫巧(分見於《偽古文尚書·泰誓》上中下三篇 [132]  等,限於篇幅,不再一一説明。

帝辛親屬成員

帝辛有“親戚”箕子和“王子比干”。其中,馬融王肅認為箕子為帝辛叔父,服虔杜預則稱他為帝辛之庶兄; [83]  王子比干據《孟子·告子上》為帝辛的叔父, [134]  [135]  但該句的趙岐註文又稱之為帝辛的兄弟。 [136] 
關係
稱謂
簡介
父親
/
兄弟
宋微子
即微子啓,一説為帝辛的庶兄、帝乙的長子, [14]  [133]  ,《呂氏春秋》還稱其為帝辛的同母長兄(但出生時其母尚非帝乙正妻) [3]  ,而《孟子·告子上》則稱其為帝辛的叔父 [134]  [135]  (但趙岐注又稱之為帝辛的兄弟) [136] 
帝辛兄弟, [83]  《呂氏春秋》稱其名中衍,為帝辛之兄 [3] 
妃子
妲己
見於《國語》 [71]  《史記》及《列女傳》
九侯女
見於《戰國策》 [137]  《史記》 [138] 
兒子
(祿父) [47] 

帝辛人物爭議

帝辛稱號性質

帝辛有諸多異稱:辛,帝辛(商王帝辛 [87]  [139]  ,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紂(商王紂 [140]  、殷王紂 [141]  ,殷紂,商紂,帝紂,等等。 [68]  後世文藝作品演繹帝辛史事時,對帝辛也使用了一些異稱,例如《封神演義》中曾使用“商受”“殷受” [142]  之稱呼,部分衍生作品使用“殷壽”之稱 [143]  ,等等。
“王”與“帝”,都是商代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但“帝”同時也指上帝。殷人認為商王死後可以“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時對其先王也稱為“帝”, [139]  他們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孫, [38]  藉助“上帝”與人間“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統治。 [139] 
關於辛字,鄭玄認為是紂王之名。 [4]  後世學界對於此類出現在商王名號中末尾的天干(“日名” [144]  ,存在生日、廟主、祭名、死日等多種説法。 [145] 
關於“紂”,有“諡號”蔡邕 [146]  高誘 [147]  裴駰史記集解 [95]  [148]  、“先號後諡”(生前作為稱號而死後作為諡號,如杜佑通典 [149]  、“生前稱號”等多種説法。據研究,商人沒有標準意義上的諡號制度,《左傳》中宋國大夫無諡號,被解釋為是繼承殷商制度的表現; [150]  當代學術界討論的可能與諡號存在關聯的商王尊號,主要是卜辭中的“文”、“武”(例如“武丁”、“文武帝”) [151]  以及日名 [144]  ,也並不涉及“紂”。鄭玄孔穎達持生前稱號的觀點,即帝辛有“受”或“受德”之名,二者與“紂”聲音相近,發生轉化,而“紂”本來也沒有不好的含義,只是後人因帝辛惡行而附會字意,使之帶有貶義。 [4]  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説法。 [5] 

帝辛在位時間

關於帝辛的在位時間,《帝王世紀》和《皇極經世書》均作三十二年(從帝乙去世次年起算) [98]  [152]  《今本竹書紀年》聲稱為五十二年。 [195]  此外,還有在位六十三年 [153]  等的説法。
夏商周斷代工程將牧野之戰定在前1046年1月20日,從而確定了帝辛末年。至於帝辛早年,該工程通過青銅器排出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譜,並認為帝辛二祀的正月初一應為丙辰 [154]  或庚巳,進而結合歲首和月首的可能情況,認為帝辛元年有前1085年、前1080年、前1075年、前1060年等可能。而該工程所確認的收入帝辛祀譜的青銅器中,紀年最靠後的(宰椃角)為二十五祀,兩相對照,結合牧野之戰的時間,帝辛元年以前1075年最有可能(帝乙於前1076年去世,該年仍按帝乙紀年 [155]  。這樣,該工程專家組認為,帝辛在位按所佔公曆年(前1075年-前1046年)計算,共三十年。 [6]  不過,仍有不同意見存在。 [156] 

帝辛罪行虛實

彩繪《帝鑑圖説》卷一《妲己害政》 彩繪《帝鑑圖説》卷一《妲己害政》 [157]
《尚書·牧誓》記載了周武王對帝辛的指控,包括聽信婦人的話而對祖宗的祭祀不問、輕視並遺棄同祖的兄弟不用而只重用四方重罪逃亡的人、對百姓暴虐無道等。 [158]  而隨着時間推移,文獻中記載的紂王的罪行越來越豐富、具體。這些罪行,引起後世部分學者的質疑與反駁。
想象附會説
有觀點認為,帝辛的罪行中有很多想象、附會的因素,並且是逐漸累積而成的。
先秦時,子貢已懷疑帝辛的罪行中有一部分是由於他作為失敗者而被強加的。 [90]  孟子儘管批判紂王為“一夫”,但認為帝辛在位時尚有賢人輔佐和善治遺風,因此仍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統治。 [93] 
宋人羅泌在《路史》中比較了史書中桀紂二君的事蹟,認為其中的重合部分存在附會的因素;又梳理各類文獻,認為存在增衍、誇大的情況。他最後説:“故凡言桀紂之事者,吾不敢盡信也。” [159]  朱熹注《孟子》,也稱帝辛時仍有善政。 [100]  (見本詞條“人物評價”部分)
在近現代,古史辨派創始人顧頡剛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文中列舉紂的罪行,其中出於《尚書》六項,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流傳下來的紂惡事實上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160]  傅樂成認為,根據帝辛時的甲骨文資料,“紂時的製作、田獵、征伐、祭祀,莫不整齊嚴肅”,或許是英明之主,而最終的敗亡則可能與爭戰過度及本人衰老有關。 [153]  郭沫若也説:“武王克殷實僥倖,萬惡朝宗集紂軀。”並呼籲道:“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108] 
文化差異論
有論者認為,對帝辛的某些罪行可以做不同於傳統的理解,例如:所謂帝辛愛酗酒,無非殷人本好酒,而帝辛酒量或許特別大些;所謂聽信婦言,亦是人們少見多怪,商朝女性本就活躍,不乏武丁時代婦好那樣的巾幗英傑。 [161]  商、周的文化存在差異。後世不僅沿用周政權的説法看待帝辛,而且還沿用周文化的視角來看待商文化下帝辛的舉動,這也成為對帝辛負面評價虛增的原因。 [162] 
總體可信論
不過,也有學者主張傳統史學敍事的基本面並沒有錯。例如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在分析《詩經·大雅》中的《蕩》這首詩 [163]  時評論道:“這種出於敵國詩人之口的詩歌,雖然不免有其誇大失真之處,但結合商來歷史來看,似非全系誹謗之詞。” [194]  還有觀點認為,帝辛雖非一無是處,但確實稱得上“暴君”。 [164] 

帝辛史料記載

傳世文獻:《古本竹書紀年》 [56]  ,《今本竹書紀年》(學界通説屬偽書) [195]  ,《今文尚書》之《西伯戡黎 [81]  、《微子 [82]  、《牧誓 [165]  、《酒誥 [86]  、《召誥 [166]  、《立政 [167]  ,今本《古文尚書》(學界通説屬偽書)之《泰誓 [132]  、《武成 [129]  ,《逸周書》之《克殷》 [168]  、《世俘》 [140]  ,《詩經·大雅·蕩》 [163]  ,《史記》之《殷本紀》 [95]  、《周本紀》 [84]  、《宋微子世家》 [169]  等。
甲骨文資料:甲骨文黃組卜辭(即董作賓五期分期法之第五期,包括帝乙、帝辛兩代; [170]  一説還有文丁,然存爭議 [200] 
金文資料:邲其三(包括商二祀邲其卣 [17]  商四祀邲其卣六祀邲其卣),小臣艅犀尊,小子■【上夆下囧】卣 [171] 作冊般甗,宰椃角,利簋等。

帝辛後世紀念

紂王墓
紂王墓(3張)
在殷墟遺址中,有一座無墓道、未葬人的HPKM1567(被稱為“假大墓”),楊錫璋認為它是未完工的墓葬,應屬於帝辛, [172]  範毓周等支持這一觀點, [173-174]  ,但學界就此尚無定論。 [175] 
在淇縣城東8公里西崗鄉河口村淇河,有“紂王墓”。墓冢呈長方形,高12米,長50米,寬25米, [176]  墓碑上書“紂王之墓”,系由學者周谷城於1987年題寫。 [177]  該墓以北另有兩座小型墓葬,據傳為帝辛妃子(“姜王后”、“蘇妲己”)之墓。 [176]  該墓被列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 

帝辛藝術形象

帝辛文學戲曲

《大回朝》紂王(通用譜式) 《大回朝》紂王(通用譜式) [178]
大致產生於金元之際的《武王伐紂平話》,是關於帝辛等人的講史話本,也吸收大量民間傳説。 [179]  其中的帝辛形象成為《封神演義》和《春秋列國志傳》中帝辛形象的近源。 [160] 
明代許仲琳所著《封神演義》,內容從商紂王登基到自焚摘星樓、周天子分封,共計一百回。 [180] 
明代餘邵魚著《春秋列國志傳》,涉及帝辛的為第一至第十回。 [181] 
傳統戲曲中有許多改編自《封神演義》的劇目涉及帝辛(紂王),例如《大回朝 [178]  [182]  、《炮烙柱 [183]  、《反五關 [184]  、《摘星樓》等等。

帝辛影視形象

年代
電視劇/電影
扮演者
1964年
妲己
1981年
TVB《封神榜
1989年
內地版《封神榜
1990年
內地版《封神榜
1999年
《蓮花童子哪吒》
2001年
TVB《封神榜》系列
2006年
2009年
2010年
2015年
2015年
吳卓翰 [185] 
2016年
《封神》
2018年
朝歌
2018年
《封神演義》
薄義辰
2020年
2021年
2023年
三體
2023年
費翔 [204] 

帝辛動漫形象

年代
作品名稱
配音者
1999年
1999年
2003年
2009年
不詳
2016年
孟祥龍
2016年
武庚紀
2019年
DK [186-187] 
參考資料
  • 1.    《尚書·周書·牧誓第四》:(周武王)曰:“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 2.    《太平御覽·卷八十三·皇王部八·帝紂》引《紀年》曰:帝辛受居殷。
  • 3.    《呂氏春秋·仲冬紀第十一·當務》:紂母之生微子啓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啓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用法若此,不若無法。
  • 4.    尚書正義-卷十 西伯戡黎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01]
  • 5.    省廬.“紂王”的“紂”是諡號嗎?[J].咬文嚼字,1999(03):3-5.
  • 6.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 簡本.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58,61
  • 7.    現代科學研究揭開千古謎團 《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8.    《韓非子·五蠹》: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
  • 9.    (明)張居正編《帝鑑圖説》第四冊,純忠堂藏板、清中期刊本,後七頁圖《妲己害政》(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見書格網)
  • 10.    文徵明主編.中國歷史2000問.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25
  • 11.    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嗎?  .淇河文化研究.2011-12-16[引用日期2020-10-08]
  • 12.    姚蓉.逸周書 文系年注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60
  • 13.    林憲齋主編;張新斌,範崇梅,陳建魁等副主編.比干文化研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43
  • 14.    《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啓,啓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 15.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233-237
  • 16.    薛夢瀟.早期中國的紀時法與時間大一統[J].社會科學戰線,2018(02):91-105+281.
  • 17.    二祀『0013』其卣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10-28]
  • 18.    張光裕. 故宮博物院藏(弋卩)其三卣筆談[J].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8(4):6-6.
  • 19.    朱鳳瀚. 有關(必卩)其卣的幾個問題[J].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8(4):13-16.
  • 20.    張政烺. 半個世紀前的一樁公案 (弋卩)其卣的真偽問題[J]. 收藏家, 1998(5):50-53.
  • 21.    葉正渤. (弋卩)其卣三器銘文及晚殷曆法研究[J].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1(6):4-9.
  • 22.    李學勤. 評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J]. 考古學報, 1957(3):119-130.
  • 23.    宋震豪主編,羅琨著.商代戰爭與軍制(商代史·卷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98-366
  • 24.    韋心瀅. 從流散海外殷末青銅器見帝辛十五祀徵夷方史事[J].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5(3):43-53.
  • 25.    李民.釋管[J].中原文物,1994(04):44-46.
  • 26.    謝乃和.殷周“冢宰”輔相説與宰官源流考[J].古代文明,2009,3(03):47-65+113.
  • 27.    陳佩芬 編著.中國青銅器辭典·第三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790
  • 28.    《史記·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税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 29.    《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 30.    《史記·殷本紀》: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 31.    《史記·殷本紀》: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 32.    《史記·殷本紀》: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及西伯伐飢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
  • 33.    《尚書·商書·西伯戡黎》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於王。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台?」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 34.    王保國. 《西伯戡黎》新解[J]. 殷都學刊, 2003(4):24-25.
  • 35.    《史記·殷本紀》: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歸。
  • 36.    《史記·殷本紀》: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 37.    《史記·周本紀》: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餎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
  • 38.    郭沫若 主編.中國史稿(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13,115-116,118-120
  • 39.    羅林竹. 紂克東夷與牧野之戰[J]. 學術研究, 1982(5):103-107.
  • 40.    侯智林, 田璐璐. 對人民版歷史教科書幾個問題的商榷[J]. 教學與管理, 2013(28):80-81.
  • 41.    代夫. "商郊牧野"辨[J]. 史學月刊, 1981(05):99-99.
  • 42.    杜勇.武王伐紂日譜的重新構擬[J].古代文明,2020,14(01):113-124+128.
  • 43.    陳希紅. "前徒倒戈"辯——與黃懷信教授商榷[J]. 江淮論壇, 2009, 237(5):190-192.
  • 44.    《史記·殷本紀》: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
  • 45.    張玉春. 殷紂王“自焚而死”考辨[J]. 史學集刊, 1993(3):30-34.
  • 46.    卜慶華. 紂王自經説質疑[J]. 天府新論, 1987(03):65-66.
  • 47.    《史記·殷本紀》: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説。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 48.    《史記·殷本紀》: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焉。
  • 49.    張鍇澤. 重新認識商紂王的歷史功績[J].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4):18-23.
  • 50.    宋震豪主編,宮長為、徐義華著.殷遺與殷鑑(商代史·卷十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67-80
  • 51.    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
  • 52.    王健. 帝辛後期遷都朝歌殷墟試探[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2):15-21.
  • 53.    《史記·殷本紀》正義:《括地誌》雲:……《竹書紀年》: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
  • 54.    徐中舒. 殷商史中的幾個問題[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2):108-112.
  • 55.    楊錫璋. 殷墟——商代後期的都城[A]. 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五、六屆年會論文集[C].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古都學會,1987:9.
  • 56.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11]
  • 57.    楊寬.商代的別都制度[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01):81-86+38.
  • 58.    朱楨. 商代後期都城研究綜述[J]. 殷都學刊, 1989(1):12-19.
  • 59.    李民. 關於盤庚遷殷後的都城問題[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1):43-50.
  • 60.    中國通史·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蹟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29]
  • 61.    駱科強, 寧立慶. 盤庚遷殷以後,真的"更不徙都"了嗎?——兼論對古本《竹書紀年》一條史料的認識[J]. 喀什師範學院學報, 2004(05):33-36.
  • 62.    夏商周斷代工程朝歌遺址調查組,王迅.1998年鶴壁市、淇縣晚商遺址考古調查報告[J].華夏考古,2006(01):5-11.
  • 63.    段振美主編(李宏飛為該文作者).安陽甲骨學會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81-93
  • 64.    盧中陽.商代邦畿千里駁議[J].殷都學刊,2011,32(02):23-26.
  • 65.    潘明娟.殷墟·朝歌·成湯故居之政治關係探討[J].中原文化研究,2016,4(02):105-111.
  • 66.    杜勇. 關於沬司土疑簋考釋的幾個問題[J].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No.215(03):92-95.
  • 67.    晁福林.殷卜辭所見“未(沬)”地考[J].中國史研究,2019(02):17-32.
  • 68.    宋震豪主編,韓江蘇、江林昌著.《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商代史·卷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69-177
  • 69.    《左傳·昭公四年》: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
  • 70.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二十二年冬,大搜於渭。
  • 71.    《國語·晉語一》:史蘇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
  • 72.    《左傳·昭公十一年》:韓宣子問於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今又誘蔡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婚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 73.    《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商夷服象,為虐於東夷。
  • 74.    李學勤. 帝辛徵夷方卜辭的擴大[J]. 中國史研究, 2008(1):15-20.
  • 75.    李凱. 帝辛十祀徵夷方與商王巡狩史實[J].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09(6):40-44.
  • 76.    殷滌非. 青銅器研究與安徽古代史[J]. 江淮論壇, 1983(1):83-85.
  • 77.    李學勤. 夏商周與山東[J]. 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 15(3):332-337.
  • 78.    方輝. 商周時期魯北地區海鹽業的考古學研究[J]. 考古, 2004(4):53-67.
  • 79.    米南德. 西周滅商的武器優勢[J]. 文史博覽, 2016(9).
  • 80.    左傳·昭公·昭公二十四年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81.    尚書·商書·西伯戡黎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8]
  • 82.    尚書·商書·微子第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8]
  • 83.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1-30]
  • 84.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9-04]
  • 85.    《尚書·周書·牧誓第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9-04]
  • 86.    尚書·周書·酒誥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87.    國語·周語·祭公諫穆王徵犬戎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88.    左傳-宣公十二年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89.    墨子·明鬼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90.    《論語·子張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6-03]
  • 9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10-09]
  • 92.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6-28]
  • 93.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一節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94.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95.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6-02]
  • 96.    《史記·卷二十五·律書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97.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0]
  • 98.    《太平御覽·卷八十三·皇王部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13]
  • 99.    四書章句集註·孟子集註卷二梁惠王章句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9]
  • 100.    四書章句集註·孟子集註卷三公孫丑章句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05]
  • 101.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八十 洪武六年 三月 十三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10-09]
  • 102.    明太祖寶訓 卷三 納諫 ○洪武六年三月乙卯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10-09]
  • 103.    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10-09]
  • 104.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之一千六十七 乾隆四十三年 九月 二十一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10-09]
  • 105.    仁宗睿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三十九 嘉慶二十三年 二月 十二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10-09]
  • 106.    鄧力羣 編.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和談話(簡本).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會,2000
  • 107.    畢桂發. 毛澤東對歷代帝王的評説[J]. 中外文摘, 2012(12):65-69.
  • 108.    郭沫若. 安陽圓坑墓中鼎銘考釋[J]. 考古學報, 1960(1):1-5.
  • 109.    郭沫若.今昔蒲劍:新文藝出版社,1953
  • 110.    莫衡等 主編.當代漢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 111.    任超奇 主編.中華成語大詞典.武漢:崇文書局,2006:377-378
  • 112.    《漢書·張騫傳》: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賞賜,厚具饒給之,以覽視漢富厚焉。大角氐,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名各倉庫府臧之積,欲以見漢廣大,傾駭之。
  • 113.    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時期金閶載陽舒文淵刻本,下載自書格網。
  • 114.    荀子·議兵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115.    呂氏春秋·紀·季秋紀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2-22]
  • 116.    《淮南子》 卷二《俶真訓》:逮至夏桀、殷紂,燔生人,辜諫者,為炮烙,鑄金柱,剖賢人之心,析才士之脛······ 卷十《繆稱訓》:文王辭千里之地,而請去炮烙之刑。卷十二《道應訓》:文王歸,乃為玉門,築靈台,相女童,擊鐘鼓,以待紂之失也。紂聞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無憂矣。”乃為炮烙,剖比干,剔孕婦,殺諫者。文王乃遂其謀。卷十五《兵略訓》:使夏桀、殷紂有害於民而立被其患,不至於為炮烙······卷二十一《要略》:文王之時,紂為天子,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康梁沉湎,宮中成市,作為炮烙之刑,刳諫者,剔孕婦,天下同心而苦之。
  • 117.    《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
  • 118.    高潮,馬建石.中國古代法學辭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
  • 119.    列女傳·孽嬖傳·殷紂妲己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120.    《史記索隱》注《史記·殷本紀》“有炮格之法”:鄒誕生雲“格,一音閣”。又云“見蟻布銅鬥,足廢而死,於是為銅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與列女傳少異。
  • 121.    韓非子·喻老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2-28]
  • 122.    《韓非子·喻老》:“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俞樾《諸子平議》卷二十一:“蓋為銅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 123.    徐復等 編.古代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 124.    《列女傳·孽嬖傳·殷紂妲己 》:比干諫曰:“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婦言,禍至無日。”紂怒,以為妖言。妲己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於是剖心而觀之。
  • 125.    第二十六回 坦己設計害比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05]
  • 126.    《尚書·牧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127.    毛詩正義-卷十八 十八之一·蕩之什詁訓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9]
  • 128.    韓非子·十過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5]
  • 129.    尚書·周書·武成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2-27]
  • 130.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10-08]
  • 131.    三家注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8]
  • 132.    周書·泰誓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25]
  • 133.    《左傳·哀公九年》:陽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與也。微子啓,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祉,祿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乃止。
  • 134.    《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啓、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歟?”
  • 135.    孟子·卷十一·告子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7-12]
  • 136.    孟子註疏·卷十一上·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7-12]
  • 137.    《戰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
  • 138.    《史記》: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 139.    胡厚宣, 胡振宇著 .殷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9-88
  • 140.    逸周書·卷四·世俘解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1-30]
  • 141.    墨子 31章 明鬼(下)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1-30]
  • 142.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8]
  • 143.    封神故事憑什麼引發“中國神話宇宙”想象?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0-08]
  • 144.    魏鴻雁. 日名制的產生與商王尊號[J]. 殷都學刊, 2017, 38(2):16-20.
  • 145.    陳夢家. 商王廟號考——甲骨斷代學乙篇[J]. 考古學報, 1954(2):1-48.
  • 146.    獨斷(卷下·帝諡)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01]
  • 147.    高誘注《呂氏春秋·功名》:賊仁多累曰紂。
  • 148.    《史記·殷本紀》: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史記集解》注:諡法曰:“殘義損善曰紂。”
  • 149.    通典卷第一百四 禮六十四 沿革六十四 凶禮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01]
  • 150.    孫黎生. 《左傳》楊注本拾遺[D]. 江西師範大學, 2012.
  • 151.    魏鴻雁. 商代甲骨祭祀卜辭與諡法源流考[J]. 邢台學院學報, 2017(4):62-65.
  • 152.    《皇極經世書》卷五(含上下):丙午 商王帝乙崩,次子受辛立,是謂之紂。······己卯 呂尚相武王,伐商,師逾孟津,大陳兵於商郊,敗之於牧野,殺紂,立其子武庚為後。還師,在豐踐天子位,南面朝諸侯,大誥天下,以子月為歲,始曰年,與民更始。
  • 153.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2年:25
  • 154.    徐鳳先. 帝辛周祭系統的可能年代[J].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1, 20(3):238-251.
  • 155.    □ 徐鳳先. 帝乙祀譜、帝乙在位年與商末歲首[J].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4, 23(3):189-205.
  • 156.    謝應舉, 謝祥熹, 謝紅偉, et al. 對《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的質疑[J]. 學理論, 2011(8):78-102.
  • 157.    《Recueil Historique des Principaux Traits de la Vie des Empereurs Chinois》(彩繪帝鑑圖説)卷一《妲己害政》
  • 158.    尚書·周書·牧誓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5]
  • 159.    文淵閣四庫全書版《路史·卷三十七·闗龍逄(桀紂事多過實)》:凡事出於千百載之下不幸而不知其詳則宜疑以傳疑何至妄為之説哉闗龍逄桀之大夫也其當時之死君臣之間必有曲折第後世不得而聞之爾而為説者必従而溢之其可信邪竊嘗求之逄之入諫也是豈溢桀紂事多過實惡之言哉上下之交亦有間言者矣其在竹書始以為諫瑤台新序則以為諫酒池然其為諌一也及其死也韓子以為傷其四肢而劉向則以為拘之其事為疑然至符子則復以為就炮烙孰為信邪夫其説曰桀觀炮烙於瑤台顧龍逄曰樂乎龍逄曰樂桀曰觀刑而樂何無惻隱乎對曰刑固苦矣然天下苦之而君樂之君心也臣為股肱孰有心悦而股肱不恱者桀曰聴汝之諫得我攻之不得我刑之逄曰觀君之冠危石而履春氷也未有冠危石而不壓履春氷而不陷者桀曰汝知我亡而不自知其亡請就炮烙使吾觀汝亡以知我之不亡逄乃歌曰休哉造化者勞我以生而休我以炮烙也遂赴炮烙逮汲冡張華書則更以為諫長夜之宮而薦之以必亡之語桀曰吾之有民猶天之有日也日亡吾乃亡矣以為妖言遂殺之夫危石春氷言之不倫顧豈逄之語而炮烙之事考之書則紂之行不聞其為桀也大抵書傳所記桀紂之事多出模仿如世紀等倒拽九牛撫梁易柱引鈎申索握鐡流湯傾宮瑤室與夫璿台三里金柱三千車行酒騎行炙酒池糟丘脯林肉圃宮中九市牛飲三千丘鳴鬼哭山走石泣兩日並出以人食獸六月獵西山以百二十日為夜等事紂為如是而謂桀亦如是是豈其俱然哉(外紀用此王充雲既牛飲則必虎食矣若池在中庭非長夜矣車行酒則非池矣騎行炙則非林矣殆傾酒地上旁流如池掛肉林中恣人取食戱走其中故云祼逐言無節度爾昔周公告康叔以紂用酒期於悉極無是説也使果引鈎伸索倒拽九牛此但力爾何預於亡而為至惡邪)夫吞珠紿吏一事也韓子以為伍員國事以為張醜弓影致疾一事也風俗通以為杜宣晉史以為樂廣之客抱罋出灌一事也莊子以為漢隂丈人説苑以為衞之五丈夫逆旅人勸就國太公也説苑則雲鄭桓公寒且作韓康伯也別傳則雲張蕪誨為長者太史公謂渤海守於宣帝禇生以為北海守於武帝化不孝子仇覽傳謂蒲亭長於陳元謝丞書以為陽遂亭長於羊元挑土梗語戰國策謂蘇秦於李兊史記謂蘇代於孟嘗君體寢石有熊渠繇基李廣之異獻壽藥有荊王燕王漢武之殊而獻空籠亦有淳于髠蔡無澤之不同流傳轉妄莫可為紀(新序楚熊渠見寢石以為虎射之沒羽韓詩亦云沒金呂覽論衡則曰由基見寢石以為兕射之飲羽漢書西京雜記則以為李廣鮑昭古詩注則又謂景公造弓體石樑飲羽戰國䇿有獻不死藥於荊王中射士奪而食之王欲殺士對曰若殺臣是死藥矣遂不殺漢武內傳則以為東方朔帝欲殺之云云類説則雲有語不死之藥於燕王人既死尚求其藥○國事蔡無澤獻鵠於齊中途失之以空籠獻而君厚待之一以為淳于髠於楚王)以至芻説稗官此類尤煩如廣異記玄恠録俱有妻箏投果之言(記言開元中有張李同學道李厭而歸仕至大理後謁張張饌之而李妻持箏不敢言投以林擒至歸猶在録則謂王恭伯謁裴湛見其妻持箏投以朱李)逸史仙傳拾遺俱有箜侯為婚之事(史以為盧李二生拾遺以為崔宇過薛肇箜侯上書天際識歸舟二句同也)而集異記韋侍御華山遇老翁引見諸祖姑及阿婆等乃逸史楊越公六代孫事乃若爛柯流紅䴏女等事説各不一大抵文人説士喜相仿撰以悦流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則描前摸古甘隨人後而不自病其妄也(爛柯事述異記則雲王質入信都石室山遇童子棊東陽等記則雲鼓琴而歌異苑廣異記等則謂有入山者見二老樗蒲拄鞭看之俄鞭爛鞍朽○流紅事乃盧渥見云溪友議及本事詩及張子京記為於祐北夢言則以為李茵遇鬼雲芳子詐作宮嬪而䴏女墳在麗情集以為姚王京南史乃王整之女衞敬瑜之妻也)言桀紂者特類於此昔祖伊始謫於紂也惟曰淫戱自絕而已及武王數之斮涉剖賢炙忠剔孕斯已甚矣而史傳復有醢鬼脯鄂之文六韜更出刳心等三十有七章焉故子貢曰紂之不道不如是之甚也(史記紂醢九侯脯卾侯明堂位雲脯鬼侯以享諸侯呂春秋亦謂殺梅伯醢之殺鬼侯脯之以禮諸侯於廟鬼侯者九侯也而淮南子以為醢九侯之女爼梅伯之春秋繁露雲生燔人聞其臭剔孕婦見其化殺梅伯以為醢刑鬼侯之女取其瓌則非殺鬼侯矣外紀雲九侯入女於紂女不喜淫紂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而並脯之蓋出世紀豈足盡信)台嘗言之揚善毋過辭抑惡毋過飾揚善而過辭則人弗信抑惡而過飾則人弗戒夏桀之惡好貨便佞戮諫嬖嬉一事足以亾矣説者又何必過為之説而俾人之不戒哉汲冡古文冊書雲桀飾傾宮起瑤台作瓊室立玉門而淮屍二子乃云為象廊玉牀至謂其時至徳㓕而不帝道掩而不興植杜槁而罅裂容台搖而掩覆羣犬獋而入淵豕䘖蓐而席隩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聲蜃炭內閟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廢腳山無峻幹澤無窪水田無立苖路無莎蘋金積折亷璧襲無理豈非過甚之言乎(老子云世之將䘮主闇昧而不明道廢而不行徳㓕而不舉事戾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徳大夫隱遁而不言羣臣推異而壊常邪人諂而隂謀骨肉踈而不附田無立苖路無緩步金積折㢘璧襲無贏殼無腹蓍筮曰施云云蓋因此而演之)韓嬰詩傳更謂糟丘足望十里管子載言女樂三萬晨噪端門而聞於三衢眾言餚亂蓋曰不如是不足謂之桀爾徒使後世庸君僻主多為不義聞諫則拒曰吾之罪未至於桀也豈不失諸故凡言桀紂之事者吾不敢盡信也
  • 160.    李亦輝, 李秀萍. 紂王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化意藴[J]. 中州學刊, 2012(2):161-166.
  • 161.    帝辛  .淇縣之窗[引用日期2018-10-28]
  • 162.    王蓉.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考辨[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15(1):63-68.
  • 163.    詩經·大雅·蕩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164.    葉匡政. 誰是"商紂王翻案"第一人?[J]. 社會觀察, 2009(5):79-79.
  • 165.    尚書·周書·牧誓第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8]
  • 166.    尚書·周書·召誥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167.    尚書·周書·立政第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168.    逸周書·卷四·克殷解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1-30]
  • 169.    宋微子世家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170.    徐明波. 殷墟黃組卜辭斷代研究[D]. 2007.
  • 171.    黃國輝. 小子■卣記時新證——兼談“薳子受鈕鍾”的記時辭例[J]. 中國歷史文物, 2008(4):79-81.
  • 172.    楊錫璋. 商代的墓地制度[J]. 考古, 1983(10):929-934.
  • 173.    範毓周. 殷墟王陵年代探論[J]. 文史哲, 2010(1):80-86.
  • 174.    井中偉. 殷墟王陵區早期盜掘坑的發生年代與背景[J]. 考古, 2010(2):78-90.
  • 175.    李維明. 殷墟西北崗王陵區商代大墓分析[J]. 四川文物, 2014(5):36-46.
  • 176.    尚方超. 紂王墓前的沉思[J]. 尋根, 2017:102.
  • 177.    功過兼有殷紂王  .大河網.2010-05-26[引用日期2018-12-28]
  • 178.    中國京劇臉譜圖典·第一冊.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第81頁.
  • 179.    曾良. 《列國志傳》與《武王伐紂平話》[J]. 明清小説研究, 1997(1):233-242.
  • 180.    封神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05]
  • 181.    春秋列國志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28]
  • 182.    傅學斌. “封神人物臉譜選”淺釋[J]. 中國京劇, 2002(4):71-71.
  • 183.    龔義江. 記程十發為周信芳畫像[J]. 上海戲劇, 1985(2):26.
  • 184.    貢淑芬. 老樹新枝綻奇葩 --我看絲絃戲《武成王》[J]. 大舞台, 2005(2):25.
  • 185.    “封神英雄”紂王本紀:一個叫“受”的妲己老公  .搜狐[引用日期2015-08-07]
  • 186.    哪吒傳奇 (2003)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19-05-27]
  • 187.    玄機科技全新史詩鉅作《武庚紀》海報曝光  .騰訊網.2016-04-28[引用日期2019-05-27]
  • 188.    妲己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1-06-07]
  • 189.    《韓非子·説林上》:紂為長夜之飲,歡以失日,問其左右盡不知也。乃使人問箕子,箕子謂其徒曰:“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矣。”辭以醉而不知。
  • 190.    蓮花童子哪吒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2-01-27]
  • 191.    帝鑑圖説 : [二卷] [第四冊]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ibrary.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2018-06-28[引用日期2018-12-27]
  • 192.    中國曆代帝王:商紂王辛  .中國網.2017-04-01[引用日期2020-10-08]
  • 193.    白話二十四史·史記·殷本紀  .語文備課大師網[引用日期2019-01-03]
  • 194.    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上冊)·第二章 商殷時期·第一節 商的建立、發展和衰亡  .語文備課大師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195.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王國維  .古曲網[引用日期2018-09-10]
  • 196.    毛澤東如何為帝辛、秦始皇等帝王翻案  .網易[引用日期2014-06-03]
  • 197.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關於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問題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30]
  • 198.    郭老題寫《安陽日報》報頭親歷  .安陽網.2009-10-27[引用日期2018-12-28]
  • 199.    郭沫若與殷商文明的一次親密接觸 (2)  .人民網.2010-04-19[引用日期2018-12-22]
  • 200.    王恩田:帝乙、帝辛周祭六祀祀譜——“黃組卜辭三王世説”疑析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7-01-27[引用日期2019-08-27]
  • 201.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河南文物網.2008-06-16[引用日期2018-12-28]
  • 202.    電視劇《天師鍾馗》 第01集(西瓜視頻版/2010年)片尾字幕43分48秒  .西瓜視頻[引用日期2022-11-15]
  • 203.    《三體》特約出演名單曝光 網友直呼陣容強大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2-17]
  • 204.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3-07-31]
  • 205.    暴殄天物  .百度漢語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3-09-15]
  • 206.    鶴壁的歷史名人——帝辛  .鶴壁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2-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