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錄片導論

(2007年7月1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紀錄片導論》是2007年7月1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尼可爾。 [1] 
中文名
紀錄片導論
作    者
尼可爾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ISBN
9787106024215
內容簡介
《紀錄片導論》涉及下面一些問題:
第一章提出了“為什麼道德問題對於紀錄片的製作很重要?”。因此本章探究了關於紀錄片倫理道德的一些方面,並提出它們與故事片所帶來的道德問題的各種類型有什麼不同。
在第二章裏,我們詢問“紀錄片與其他電影類型的區別在哪裏?”並考察在解答這個問題時可採取的多種互為補充的方式。在這一章我們會首次領略到紀錄片的歷史維度,當然側重點還是不同歷史時期重複出現的影片性質和狀況。
第三章的問題是“什麼賦予了紀錄片電影屬於自己的嗓音?”。在這個問題中我們介紹了從修辭學引入的概念,以展示紀錄片如何始終受惠於修辭傳統,以及紀錄片製作者如何像個老練的演説家那樣,通過他(或她)的努力來表達那些要求社會輿論關注和解決的議題。
第四章的問題是希望瞭解“紀錄片表現什麼?”。它着眼於能夠為紀錄片提供內容或者主題的那些議題的某些特點,特別是那些由紀錄片提出的問題在多大程度上回避了科學上的或者純邏輯上的解釋。由於這些議題依賴於經常變更的設想和意義,因此它們會呼喚諸如紀錄片這樣的表現形式,來使我們信服一種優於其他方式的辦法的意義。
第五章的問題是詢問“紀錄片製作是如何起步的?”。這個問題是為了質疑一些關於紀錄片的流行的設想,比如有人認為它與路易·盧米埃爾開創的那一類型的早期電影如《工廠大門》( Workers Leavingthe Factory,1895年)是一樣的,有的則認為它通常與非故事片相同。這一章針對20世紀20年代後期以來,構成紀錄片慣例的四種起了一定作用的不同方式進行了識別分析。
第六章試圖通過區分紀錄片的六種不同模式或種類,來解讀“紀錄片的類型有哪些?”。每一個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製作者、典型的影片,以及有制度支持和觀眾期待中的形式。上述六種模式在任何特定時期都能用來提供一部作品的結構組織,即使這部電影慷慨地把所有模式都結合了起來。
第七章提出了“紀錄片如何反映社會和政治問題?”。與第四章和第五章一樣,這一章也是從歷史的角度切入,探討了社會的中心議題如何在紀錄片中有所呈現,以及這個議題如何與國家民族問題、女性主義問題、政治身份問題、多元文化主義和混合身份等問題發生緊密聯繫。
最後,第八章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寫出有影響力的紀錄片評論?”。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簡單提到一些組織論文結構的基本步驟,並假設了一個寫作課題和兩種對此可能的反應。本章因此提供了這兩篇範文,它們對一部經典紀錄片,即羅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1922年)的觀點截然不同,試圖據此説明學生們自己的觀點或論文是怎樣佔據了對一部給定電影的評論寫作的核心地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