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曉嵐墓地

鎖定
紀曉嵐墓地,是紀曉嵐與馬伕人的合葬墓,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鎮北村西南200米,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 [1]  [4] 
紀曉嵐墓地,坐西朝東。墓封土高5米,底部直徑10米,呈半圓球形,佔地約80平方米。墓前立有清嘉慶皇帝御賜碑1通,碑身正背兩面四周刻有精細的雲龍浮雕。紀曉嵐墓地是研究紀曉嵐的生平、家族以及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風貌的重要載體。 [1]  [4] 
2006年5月25日,紀曉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紀曉嵐墓
地理位置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鎮北村西南200米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8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曉嵐墓地歷史沿革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建紀曉嵐墓地。 [1] 
1966年,馬連坦中學的紅衞兵組織挖掘紀曉嵐墳墓,使一些文物勝蹟遭到破壞。 [4] 
20世紀70年代,河北滄縣出土了1座很有規模的古墓。專家經過發掘在墓中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並從墓誌銘裏確認了紀曉嵐的墓主身份。 [3] 
1989年,滄州市人民政府修復紀曉嵐墓地。 [4] 

紀曉嵐墓地遺址特點

紀曉嵐墓地,是紀曉嵐與馬伕人的合葬墓,坐西朝東。墓基部以磚圈砌,磚圍高約60釐米,以上為封土,封土高5米,底部直徑10米,呈半圓球形,佔地約80平方米。墓前立有清嘉慶皇帝御賜碑1通,墓碑立於周邊有精細雕花的基石上(基石上可看到已毀石龜的爪痕。爪間距離前後爪距160釐米,左右爪距120釐米。),碑通高5米,蛟龍碑冠,冠高120釐米,長、寬各大於碑身,碑身長2.68米、寬1.095米、高0.38米,碑身中間有一條不規則裂縫,碑身正背兩面四周刻有精細的雲龍浮雕,上、下邊各2條,左右邊各4條,墓碑西面為原刻御製碑文,約有一半字跡撫摩可辨,一半漫漶不清。墓碑東面為1989年修復時按原碑文重刻,由滄州書法家劉文源先生書寫。 [1]  [4] 
紀曉嵐墓地 紀曉嵐墓地

紀曉嵐墓地文物遺存

  • 青石桌腿
現存一青石桌腿(紀曉嵐墓地墓碑與墳丘之間的一青石供桌的桌腿,供桌已遺失),呈圓鼓形,高50釐米,中部腰圍104釐米(直徑約33.12釐米),底面直徑21釐米。 [4] 
  • 斷石殘碑
紀曉嵐墓地還散落一些斷石殘碑,其中兩塊雕有花紋的殘石,據説是原墓碑下石龜的殘塊。 [4] 
  • 神道碑
紀曉嵐墓地東15.6米處有神道碑一通,高3米,寬66釐米,厚20.5釐米,蛟龍碑冠,篆額為“永垂不朽”,碑正面(東面)刻楷書大字“皇清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文達公神道碑”,碑陰(西面)刻有紀事碑文,記載此碑為民國九年(1920年)紀曉嵐六代孫紀鉅臣“鳩公選石”、“仿舊謀新”重立之碑。 [1]  [4] 
  • 其他墳丘
紀曉嵐墓地中還有其他人墳丘,共30餘座。大墳兩側各有3座小墳,埋的是紀曉嵐的六個側室。再往兩側延伸,向前跨半穴又各有兩個較大的拉丘,埋的是紀曉嵐的四個兒子:紀汝佶、紀汝傳、紀汝似、紀汝億。其孫輩墳丘則依序再靠前些埋葬。此種葬法,據説是紀曉嵐生前根據風水先生的提議認可的,叫做“攜子抱孫式”。 [4] 
  • 公祭碑
2005年3月13日在紀曉嵐墓地公祭紀曉嵐時立公祭碑,厚31公分、寬82公分、高200公分。碑座高50公分,正面刻《四庫全書》的四函,背面刻煙袋、火鐮與“紀大煙袋’:相得益彰,左側刻茶壺、茶杯合紀昀“茶星”之號,右側刻硯應他晚年嗜硯,有“九十九硯齋”留世。公祭碑文由滄州紀曉嵐研究會副會長孫建起草,由中國檻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劉育新先生以魏碑變體“爨寶子”筆體書丹。公祭碑文如下:“出身鄉閣,才氣絕羣。蘭台再上,禮部三臨。草堂漫記,四庫鴻勳。公之生也,天降奇琛。書山翰海,排浪幹雲。歐蘇葷葷,韓柳彬彬。學者景從,枝葉有根。公之世也,獨仰斯人。乾嘉夢冷,萬物浮沉。滄桑國家,草木翻新。森森墓柏,倏易棗林。公之歿也,已歷麗春。往跡何尋?遺著誰温?賢仁繼武,遐邇懷馨。事慕其達,筆宗其文。公之靈也,傳炬指津。音容日遠,雅韻猶存。研究漸盛,揚厲彌勤。行行結契,九州飄芬。公之名也,入百姓心。悠悠景城,欣欣北村。冥辰設祭,載祝裁吟。詞荒禮簡,鬱郁情深。公之魂也,歸享其歆。”碑文分追憶先生生平,評價先生學時,追溯百年滄桑,提示後人行事,開發地域文化,表達祭辰哀思六節。 [4] 

紀曉嵐墓地歷史文化

  • 人文歷史
據朱珪為紀曉嵐所寫的《墓誌銘》記載,紀昀逝世之後,皇帝下旨“加恩賞陀羅經被,派散秩大臣德通帶同侍衞十員前往賜奠,並賞庫銀五百兩,經理喪事”。嘉慶皇帝親撰祭文和碑文。據地方誌和口碑記載,第二年(嘉慶十一年(1806年)四月十九日,紀曉嵐和馬伕人合葬於獻縣北村新阡。 [4] 
紀曉嵐和馬伕人下葬那天,從崔爾莊到北村搭起了數里長棚,朝廷還派員到墓地詔諭。葬禮規模宏大,熱鬧非凡。 [4] 
紀曉嵐不入祖墳。因為憑他生前的官職品級,葬儀一定會超過祖先,如埋在先祖或先父墳前,怕有欺祖之嫌。 [4] 
  • 相關人物
紀曉嵐(1724~1805年),名昀,號石雲,直隸(今河北)獻縣人。清代乾嘉時期朝廷重臣,著名學者、文學家。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宰相助理)、《四庫全書》的總纂官。 [1] 

紀曉嵐墓地文物價值

紀曉嵐墓地是研究紀曉嵐的生平、家族以及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風貌的重要載體。 [4] 

紀曉嵐墓地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紀曉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紀曉嵐墓地旅遊信息

  • 位置
紀曉嵐墓地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鎮北村西南200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