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姓

鎖定
紀姓,中華姓氏之一,作為姓氏的“紀”讀音應為Jǐ。 [1]  唐、宋期間,紀氏族人逐漸向沿海一帶遷移。明、清時候,更進一步向台灣島遷移,逐漸發展成為大姓。
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2018年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七位,在台灣省是第七十一位大姓,人口約一百三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5%左右。 [2] 
中文名
紀姓
讀    音
百家姓排序
第157位
起    源
姜姓
郡    望
天水、高陽、平陽、襄平
名    人
紀靈、紀曉嵐、紀振、紀可行

紀姓歷史發展

紀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紀姓祖先炎帝 紀姓祖先炎帝
源於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地,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西周初年,為了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地(今山東壽光),他建立了紀國。紀國,是神農氏直系後代的直系封國。紀國始祖曾在一金壺中留下治國妙計,但歷任國君都未能開封過,因此被齊國滅後,“齊主嘆之。”紀國建立於商朝後期,在周朝分封列國時正式確立為國在今山東壽光,國家一共存在了五百年(公元前1046~前523年),其中公元前1046~前691年是獨立國家,公元前691~前523年則是齊國的附庸國。紀國被齊國滅亡後,紀侯仍然作為一城之主並作為齊國的附庸國而又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歷十代“君主”。
亡國後的紀國王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紀氏,世代相傳。不過,與其他諸侯國被滅後國民多有采用國名為姓不同,紀國基本上只有王族的人繼承了國姓紀氏。
源流二
紀
源於紀族,出自上古伏羲氏之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上古時期有一紀族,伏羲氏之臣中有個人叫紀侗,據説即其族人。後來在舜還未為帝時,身邊有個老師名叫紀後,也是古紀族後人。
在古紀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氏族名稱為姓氏者,稱紀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於子姓,出自大禹執政時封賜之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該族先祖原居南陽(今河南南陽)河畔,因在大禹執政時,曾有族人出策導河入海有大功,故賜以紀國(今山西沁縣),該紀國境內有紀河(今庶紀河),因以為國名,族人以國名為姓氏,稱紀氏,世代相傳。
該紀氏在上古時期是一個顯貴的家族,有悠久的歷史,其聲望可以和虞舜、黃帝的氏祖相提並論。
源流四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官爵紀王,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紀王,是金國初期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設置的督官,由親信宗親王族承擔,負責監督所有官員,為王爵,官秩一品。金國初期,金太祖的第八子完顏·宗強(金熙宗完顏·亶的叔叔,金國唯一的水軍主將完顏·阿魯保)、金太祖的第十三子太尉尚書令完顏·守道(完顏·習尼烈)等,都曾擔任“紀王”官職。
在完顏·宗強、完顏·習尼烈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王爵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紀氏,世代相傳。
源流五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官爵紀和大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紀和大夫,是金國模仿宋朝國政機構所設置的一種官職,即是司天翰林官階中的官職之一,負責執掌天文、曆法等,官秩為正六品上。
在紀和大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王爵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紀氏,世代相傳。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官蒙古族官吏醜驢,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醜驢,是蒙古韃靼部人,元朝末期的工部尚書。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在明朝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率軍擊潰北元殘餘政權的“捕魚兒海之戰”(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後,醜驢歸附於明太祖朱元璋。由於醜驢精通蒙古文、突厥文、漢文、回回文等諸多文字,因此出任通譯書。明太祖很喜歡醜驢學時淵博,特賜其漢姓名為李賢,授燕王府紀善。紀善,就是明朝中央政府派遣至各王府的專職老師,官秩正七品。李賢在燕王府侍奉燕世子朱棣最恭謹。後來這位燕世子發動了“靖難”,李賢有輔佐重勳,直至朱棣成為明成祖,紀善李賢因功累遷至都指揮同知。此後,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詔敕,皆由李賢譯書。而且李賢亦屢陳所見,明成祖皆採納之。到了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念李賢舊勞,晉升為後軍都督僉事,再進右都督,賜賚甚渥(賞賜甚豐)。後又封李賢為忠勤伯,食祿一千一百石。
在李賢逝世前,令其二子以其先官職“紀善”之稱為姓氏,改姓紀氏,以念明太祖的知遇之恩,其後以紀氏世代相傳。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赫爾濟氏,亦稱和和濟氏,滿語為HergiHala,漢義“綱紀”,世居長白山地區,後多冠漢姓為紀氏。
⑵.滿族紀里氏,亦稱濟禮氏,滿語為GiriHala,漢義“正”,世居駑宜(庫頁島,今俄羅斯薩哈林島)、佔尼河(今吉林梨樹葉赫河支流)、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紀氏、鄭氏等。
⑶.滿族錫瑪喇氏,亦稱錫瑪拉氏,滿語為SimaraHala,世居額楚(今黑龍江額爾古納河北岸),後多冠漢姓為紀氏、計氏等。

紀姓得姓始祖

紀侗、紀後、姜叔姬、紀隱侯、失必兒·醜驢(李賢)。

紀姓遷徙分佈

一、山東省
1、青島市膠南市,城陽區後桃林社區、大北曲村,膠州市劉家疃村。
2、濟南市章丘市,商河縣。濟陽區紀寨村,長清區平安鎮紀店村,懷廟村,義和村,萊蕪區東温石埠村。
3、淄博市博山區小橋家莊。
4、泰安市泰山區東御道,寧陽縣。
5、臨沂市。
6、日照市莒縣。
7、棗莊市(東王莊社區等)。
8、濱州市濱城區前紀、西紀村、小紀村,鄒平縣,陽信縣,
9、威海市文登市。
10、聊城市莘縣,茌平縣。
11、濰坊市臨朐縣柳山鎮辛莊村、河西村,壽光市。
12、煙台市海陽縣,萊陽市東汪格莊村,招遠市,蓬萊市平山紀家村、紀家村。
13、德州市平原縣胡莊村、紀莊村,樂陵市紀樓村,陵縣。
二、江蘇省
1、宿遷市沭陽縣七雄社區紀大莊、錢集鎮陽集村,潼陽鎮馬嶺村紀(jì)莊,泗陽縣黃圩鄉西沙村。
2、淮安市漣水縣義突鄉桃園村、岔廟鄉丁紀莊、義興鄉馬金圩、高陣頭圩村、梁岔鄉朱圩前,金湖縣金鎮先進村。
3、徐州市新沂市草橋鎮紀集村、炮東鎮蘇村,睢寧縣古邳鎮紀橋村。
4、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留璜村,建湖縣沿河鄉逢久村,響水縣黃圩鄉大紀圩,大豐區劉王鎮紀範莊。
5、南通市如皋市大明鄉大紀莊。
6、鎮江市句容市白兔鎮、茅山紀家邊、城西紀家邊村,京口區諫壁鎮雩山紀家村,丹徒區辛豐鎮東彪紀陸宦村、寶堰天士崗和茹墅村。
7、南京市棲霞區(棲霞鎮)紀家邊,江寧區湯山上峯前望陵崗,溧水縣城郊鄉曹家村。
8、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紀蕩、張灣鄉夫廳村。
9、淮安市洪澤縣岔河鎮西陳村, 淮陰區棉花鎮西紀莊。
10、連雲港市灌南縣六埤鄉朱圩村,灌雲縣南崗鄉南崗村。
11、無錫市宜興縣落嶺鄉青龍貢。
12、泰州市興化市茅山鄉西紀莊,泰興縣萱堡鎮紀家湯。
13、常州市武進區奔牛鎮小王村。
三、河北省
1、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紀屯村。
2、保定市徐水縣。
3、滄州市獻縣,吳橋縣前紀莊。
4、唐山市豐潤區,遷安縣的楊紀莊村
5、邢台市清河縣的紀窪村。
6、張家口市赤城縣東萬口鄉巴圖營村。
7、邢台市沙河市的白塔村。
四、浙江省
1、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九龍村,遂昌縣雲峯鄉豐坑村,松陽縣十五里鄉,青田縣萬阜鄉嶺頭村。
2、温州市蒼南縣五鳳鄉鳳村,鹿城區天雷巷天雷巷七五弄六號,甌海區永興鎮五溪村,瑞安市馬嶼鎮,文成縣巨嶼鎮赤沙村、三源鄉西壟村,平陽縣梅溪鄉、鳳卧鄉西塔村。
3、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白石村。
4、湖州市長興市水口鄉南山村、洞頭區後寮村。
5、衢州市龍游縣龍游鎮。
6、寧波市。
五、河南省
1、周口市淮陽縣、沈丘縣。
2、鶴壁市淇縣、開封市,範縣。
3、駐馬店市泌陽縣。
4、南陽市鄧州市。
5、信陽市。
6、衞輝市
7、許昌市
六、福建省
1、三明市明溪縣城頭鎮,尤溪縣新陽鎮葛竹村、西城鎮潘山村、西濱鎮厚豐村、溪尾鄉埔寧村、中仙鄉下洋村、台溪鄉圓盤村、坂面鎮閩湖村/永坑村/山岩村、梅仙鎮玉石村/惠州村。
2、福州市福清市宏路鎮周店村,閩清縣金沙鄉東坑村/上濱村、池圓鎮井後村,羅源縣風南街六號。
3、莆田市仙遊縣西苑鄉仙山村,城廂區常太鎮頂坑村,
4、泉州市福山腰村,石獅市蚶江鎮東安村/錦江村,安溪縣官橋鎮美寮村,德化縣水口鄉北山村,晉江市陳埭鎮海尾村。
5、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鎮後麝村、下墩村、大鄉村、龍西社區、龍東社區,思明區開元街道大井村。
6、漳州市龍海市白水鎮磁美村、莊林村。
7、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西虎村/虎山村、東坑鄉水井窠村、南夙鎮村尾村,建陽區垧瑤村,建甌市市迪口鄉大市林村。
8、寧德市福鼎縣中山街廿九號,霞浦縣樂城鎮西嶺村。
七、江西省
1、撫州市宜黃縣桃陂鄉大港村,臨川縣龍溪鎮龍溪村,崇仁縣學陂鄉吉度村,南城縣沙州鄉早禾田村。
2、上饒市萬年縣梓埠鎮紫下村,鄱陽縣蘆田鄉玲口村,廣信區(上饒縣)石獅鄉黃嶺村,廣豐縣河北鄉塘溪村、下溪鄉石塘村,鉛山縣英將鄉。
3、鷹潭市貴溪市西門外紀家村
八、廣東省
1、汕頭市龍湖區龍祥街道官埭頭村(泰龍居委)、官埭洋邊村(洋濱居委)、官埭尾村(如龍居委)、官埭新鄉(新興居委)、夏桂埔村、李厝塭墘村、坑田墘村、周厝塭(東元村)、紀厝葛南村、紀厝葛北村、合仔寮村、汫溝村、林厝塭(中元村)、塘堀墘。
2、汕頭市龍湖區新津街道南片埔村(南碧埠居委)、東合村、分塭村(東新居委)、媽宮腳村(佳和居委)、東和居委、南和居委、金和居委、金港紀社村(金港居委)、吳潭村(澤湖居委)、高埕村(高埕居委)、公婆爺村、隴下村(東龍居委)、南畔寮村(珠津居委)、合仔墘村(金津居委) 、公合村(金龍居委)、苦棟寮村(金鳳居委)、書齋腳村(金泰居委)。
3、汕頭市龍湖區珠池街道內充公村、合仔村(內充公居委),新溪鎮十一合村、西南村,鷗汀街道鷗上居委。
4、汕頭市金平區廣廈街道浮西居委紀厝村,濠江區達濠街道踏頭埠村(今達埠居委)、青籃居委、珠浦居委等,澄海區東里鎮樟林鄉塘西村,潮陽區西臚鎮竹林村、文光街道雙望村。
5、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下新安村、庵埠鎮喬林村紀厝,饒平縣新圩鎮南山紀厝村。
6、揭陽市揭東縣玉湖鎮玉聯紀厝村,揭西縣揭西縣塔頭鎮袁厝寮村,普寧市池尾鎮貴政山新鄉村/河下潭村/明德里村/老寨內村/九家口村/頂鄉村/缶窯村、池尾鎮蘭花村/鍾潭村、雲落鎮雲落村老圩、洪陽鎮後馬山村、惠來縣神泉鎮橫山村、東港鎮百嶺村。
7、汕尾市陸豐市甲子鎮城內東門頭。
8、惠州市惠東縣鹽洲鎮塘甲村,博羅縣楊村鎮耀譚村。
9、湛江市海康縣橋家鎮,雷州市楊家鎮扶橋村/鯉魚肚村/九米洋村/松柏村、龍門鎮竹橋村、調風鎮課堂村,吳川市振文鎮下肖村,徐聞縣。
10、韶關市南雄市帽子峯鎮。
九、湖北省
1、黃石市大冶市靈鄉鎮、陳貴鎮、劉仁八鎮、金牛鎮。
2、鄂州市塗家堖鎮官田村、燕磯鎮磨山村。
3、十堰市鄖西縣河夾鎮、安家鄉、夾河鎮、六郎鄉、羊尾鎮、景陽鄉、上津鎮、關防鄉,鄖陽區(原鄖縣)青曲鎮、胡家營鎮、五峯鄉、劉洞鎮、白桑關鎮、柳陂鎮、鮑峽鎮,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涼水河鎮、六里坪鎮,竹山縣滄浪鄉對峙河, 房縣白鶴鎮,竹溪縣龍壩鎮、城關鎮。
4、隨州市隨縣厲山鎮封江片區,殷店鎮江頭店村、金塔村,萬和鎮倒峽片區。
5、黃岡市黃梅縣停前鎮、羅田縣、蘄春縣、英山縣楊柳灣鎮、金家鋪鎮紀家山。
6、襄陽市保康縣、棗陽市。 [3] 
7、武漢市蔡甸區玉三里。
8、鍾祥市柴湖鎮。
十、陝西省
1、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未央區未央湖街道。
2、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中廠鎮、構朳鎮、卡子鎮等,旬陽縣趙灣鎮金元村/紅巖村、麻坪鎮楓樹村、小河鎮東溝村、紅軍鎮、仁河口鎮等,漢陰縣漩渦鎮,紫陽縣紅椿鎮、東木鎮燎原村田壩河、金竹園村,嵐皋縣石門鎮,石泉縣城關鎮楊家壩,寧陝縣關口鎮、江口鎮,鎮安縣米糧鎮、木王鎮、東川鎮、
3、商洛市柞水縣鳳凰古鎮。
4、漢中市、榆林市。
十一、四川省
1、成都市天府新區興隆鎮、華陽街道、二江寺社區,新都區軍屯鎮、桂湖街道,新津縣興義鎮紀碾村,彭州市蒙陽鎮。
2、綿陽市涪城區金峯鎮、玉皇鎮、關帝鎮、石洞鄉,安州區花荄鎮,江油市青林口鎮、雲集鄉、重興鄉。
3、達州市宣漢縣黃金鎮。
4、南充市西充縣,儀隴縣日興鎮,閬中市河溪鎮、龍泉鎮、鶴峯鄉、峯佔鄉、三廟鄉、思依鎮。
5、巴中市恩陽區下八廟鎮礳子場、三河場鎮,九鎮鄉,通江縣三溪鎮。
6、廣元市蒼溪縣歧坪鎮、龍山鎮,旺蒼縣。
7、阿壩州金川縣勒烏鎮前鋒村一組。
8、遂寧市大英縣河邊鎮。
9、德陽市廣漢市。
10、瀘州市,資陽市雁江區等。
十二、安徽省
1、宿州市碭山縣。
2、合肥市長豐縣。
3、淮北市濉溪縣。
4、阜陽市界首市紀莊村。
5、安慶市樅陽縣。
6、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霍邱縣。
7、宣城市宣州區孫埠鎮、水東鎮,績溪縣。
8、亳州市。
9、池州市貴池區烏沙鎮 [4] 
十三、其它省市
1、湖南省長沙市、衡陽市。
2、山西省太原市、長治市武鄉縣。
3、天津市的靜海區。
4、吉林省德惠市萬寶縣。
5、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吳忠市同心縣。
6、雲南省南華縣。
7、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赤峯市。
8、貴州省盤縣、南興縣。
9、遼寧省的朝陽市、丹東市、台安縣、大連市。
10、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欽州市靈山縣。
11、甘肅省的白銀市。
12、重慶市、上海市。
13、台灣省台北市、台中縣。
14、青海省海樂都縣

紀姓傳統文化

紀姓家譜文獻

廣東省潮汕地區《潮州府紀姓源流錄》,是現存最早的族譜明朝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孫紀朝武主修,該族譜序雲:“舊有譜志,遭厄運罹海寇,譜斯失矣,然倖存漁湖一譜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舊譜存在,但修於何時不明。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達濠紀氏族譜》,明萬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孫紀毓初主修,附有“萬曆辛亥歲貢進士知潮陽縣丞事凌志尹贈”的“毓初公族譜序”。
廣東省潮汕地區《重修族譜》,明朝“永曆癸巳歲(1662年)4月,十四世孫紀魁黃主修,並寫有序文。
廣東省普寧市《貴政山紀氏族譜》,清朝乾隆年間,十七世孫紀文徵編的。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潮州府紀氏始祖宋元寵紀公族譜》,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孫紀振主修。
福建同安龍安紀氏重修族譜,(清)紀為果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啓修,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台灣。
河北文安紀氏家譜,(清)紀昌期等修,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北獻縣景城紀氏家譜十八卷,(清)紀昀纂修,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紀樹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省鎮江句容白兔鎮錫爾堂續修《紀氏宗譜》二十二卷,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二十五世孫佑金主修,現收藏於紀家邊。
江蘇鎮江潤東彪社紀巷紀氏十修宗譜十卷,(清)紀崇國、紀崇祥等重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八冊。注:扉頁作《潤東紀氏家乘》。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潤東雩山紀氏宗譜十二卷,二十四世孫紀崇義主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十卷,首兩卷,(清)紀大奎編清,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敬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人民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節鈔,(清)紀慎齋撰,清朝年間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注:元延佑元年始修。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清)紀光禮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第七~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文安紀氏家譜,(民國)紀英培、紀文浚等重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序石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光秀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堂撰序,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崗寺鄉十五里村。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唐俊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九~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紀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高陽郡:戰國時期為高陽邑,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晉朝泰始初期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蠡縣),時轄四縣,轄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地。北魏時期置青州高陽郡,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縣西北部一帶。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
  • 堂號
平陽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期設有兩個高陽縣,一屬幽州涿郡,二屬徐州琅邪郡。晉武帝泰始元(公元265年)立高陽為郡國,管轄地區在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紀姓門楣題辭

紀姓 紀姓
雲屏世家:相傳,全中國紀氏四十四祖紀大亮,三國時,吳嘉禾三年(公元234年)甲寅,拜尚書令(職掌圖書、秘記、章奏及封奏)。其兒子紀騭(四十五世),字正大,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丁丑,拜中書令(職掌監與令,並掌機密)。在當時,中書令官階比尚書令高。但每朝會大燕宮庭(國宴會),紀騭侍父坐席,己立不坐,帝憐之,賜以雲母屏風,隔障而坐。
紀騭曾孫紀瞻(四十八世),字思遠,晉元帝朝(公元317年至322年)為尚書令右僕射(善射者當事,稱為僕射),才兼文武,忠實雅正。當時皇帝曾經這樣稱讚他:“社稷之臣,無復十人卿使其一,為朕卧獲六軍(舊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所益多矣。”
紀姓 紀姓
現今廣東省潮汕地區紀氏子孫,都以此為榮,即稱本族為“雲屏世家”。潮汕地區每座紀姓祠堂大門石匾後面均刻有“雲屏世家”四個大字,而祠堂大門和大堂也均要掛上寫有“雲屏世家”大紅燈籠。而潮汕紀姓人家,也常喜歡以“雲屏世家”四個字鐫於門額之上來炫泡門庭,有的紀姓鄉村還要在元宵節期間,組織族人每家每户至少提着一盞寫有“紀”字和“雲屏世家”的花燈,敲鑼打鼓的在自己轄區內進行巡遊,來顯示自己本族的祖德榮譽和家族興旺。

紀姓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貫蝨善射;養雞不驚。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傳説中的善射者紀昌,曾向飛衞學射,飛衞對他説:“看見小的像大的,看細微的像顯著的,然後再來找我。”紀昌便用牛尾拴個蝨子懸在窗户上,每天朝南面看它,越看越大,三年後就像個車輪子,一下射去,貫窗蝨子的心而牛毛不斷。下聯典指古代傳説中善養鬥雞者紀渻子,為王養鬥雞,經四十天,説:“差不多了,別的雞雖然鳴叫,它卻不驚不動,看起來像只木雞,精神凝寂。其它的雞不敢應戰,見到它回頭就跑。”
精成廣義;備註全書。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直隸獻縣人紀昭,字懋園,號悟軒,乾隆年間進士,官內閣中書,後因父親紀容舒(康熙年間舉人,官姚安知府,著有《唐韻考》、《玉台新詠考異》、《杜律疏》)有病而請假歸家,不再做官。著有《毛詩廣義》、《養知錄》。下聯典指紀昭的弟弟紀昀,字曉嵐,清代學者、文學家,乾隆年間進士,歷官侍讀學士、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宰相)。精研儒學,旁通百家,常識淵博。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歷時十年而成書。在編纂過程中,他親自校訂整理,撰寫每部書的內容提要,書成後,也著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主要精力備註於此書,史稱“進退百家,鈎沉摘隱,各得其要旨,始終條理,蔚為巨觀。”又能詩及駢文,有《紀文達公遺集》及《閲微草堂筆記》等。
天水世澤;篤行家聲。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紀經綸,紀宗德均以篤信而名著。
技推貫蝨;養到木雞。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殿指上古傳説紀昌善射,箭穿蝨之心而過。下聯典出《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為友嫁女;代主焚身。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下陸機兄弟友善,機卒,遺有幼女,至長,贍厚資妝嫁之。下聯典指漢將紀信乘漢王車以誑楚,項羽怒將信燒死,後劉邦為立廟於順慶曰“忠祐”。
臨湘鳳翼;濟北龍頭。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事典。下聯典指清紀昭事典。
  • 六言通用聯
天錫醫學博士;僧真建威將軍。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大醫學家紀天賜,字齊卿,泰安人。他早年放棄進士考試,潛心醫學,醫術漸精,金世宗時,被授於醫學博士。曾注《難經》五卷。下聯典指南朝齊廬陵內史紀僧真,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出身武吏。宋時從蕭道成,道成代宋稱帝,他參與密謀,歷任中書舍人、司農卿等。高帝時封建威將軍。其容貌言吐,雅有士風,為貴人所不及。
  • 七言通用聯
代主捨身真赤膽;編書華國乃宏儒。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楚漢之際的劉邦部將紀信,當項羽圍攻劉邦於滎陽時,形勢危急。他喬裝改扮,代替漢王劉邦乘車出城見項羽,以掩護劉邦突圍。項羽中計後,將信燒死。劉邦為其立廟於順慶曰忠佑。下聯典指清代大臣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雲石、春帆,河北獻縣人。世為河間大族。乾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以學識為乾隆帝所賞識。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至四十六年(1781年)書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力大學士等。有《紀文達公遺集》、《閲微草堂筆記》。
雪裏梅花驚雅士;淮中秋柳動詩情。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戲曲作家紀君祥,一作紀天祥,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蹟不詳。所作雜今知有六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另《松陰夢》僅存曲詞一折。歷史上評價其作品“如雪裏梅花”。見《錄鬼簿.上》。下聯典指清代女詩人紀映淮,小字阿男,上元人。適杜氏,早寡。嘗有《詠秋柳》詩云:“悽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同代詩人王士禎聞之感動之已,詩興大發,因作《秦淮雜事詩》雲:“十里秦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悽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
過如秋草芟難盡;學似春水積不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登山每與青雲合;弄影應知碧草同。
——紀唐夫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開成中中書舍人紀唐夫《驄馬曲》詩句聯。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代主焚身,祠成忠祐;為友嫁女,厚治資裝。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漢初劉邦部將紀信,楚漢戰爭中,一次,項羽圍攻滎陽,情勢十分緊急。紀信請求乘漢王的車出城騙楚軍,漢王劉邦得以乘機出走。項羽大怒,燒死紀信。後來,劉邦為他立廟,稱“忠祐”。下聯典指西晉秣陵人紀贍,字思遠,少年時以方直出名,舉秀才,歷官諮祭酒、尚書右僕射、領軍將軍,因功封臨湘縣侯。才兼文武,朝中稱“忠亮雅正”。他與陸機兄弟友善,陸機死後,遺一個幼女,成人後,紀贍厚治資裝嫁她出去。
綠苔生閣,芳塵凝樹;白露暖空,素月流於。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大臣、著名學者紀昀別墅(在河北省河間)聯。
文武兼優,名垂五俊;功力俱備,學就三年。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領軍將軍紀瞻,字思遠,秣陵人。元帝引為軍路祭酒,封臨湘縣侯,尋出尚書右僕射。由於他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轉領軍將軍,卒諡穆。下聯典指古之善射者紀昌,初學射于飛衞。衞曰:“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我。”昌以氂懸蝨於牖間,南面而望之,浸大。三年大如車輪。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絕。
賜姓自南陽,溯當年水土功勳華胄,遙遙望並姚姬著族;遷居近東濟,慶跡日宗支匯合披圖,歷歷派分沐泗清流。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鄉柳塘口村紀氏宗祠聯。紀氏祠堂現存大門與正廳3問。正廳為硬山頂,長約11米,寬約5.5米,高約10米。前出廈,廈內東西兩側楷書“忠”。“孝”兩個大字。己被列入濟南市級重點保護文物。祠堂約建於清嘉慶初年,具體年代不詳。祠內現存對聯一幅。匾一塊,皆為清著名才子紀均親筆所題。紀均,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河北省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先後任《四庫全書》總編,禮部尚書。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相傳紀均跟隨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時,巧遇在此開店的柳塘口材紀姓掌櫃,閒聊中得知該村人丁興旺,百姓安居樂業,高興之餘留此墨寶。上聯典出紀氏家族是古紀國的後裔,原居南陽河畔,因禹時導河人海有功,故賜以國為姓,追求其本源來,是一個顯貴的家族,有悠久的歷史,聲望可以和虞舜。黃帝這些最有名的氏祖相提並論。下聯典出本支紀姓遷移到東濟水附近居住,慶賀近日來,幾支宗流聯上了宗,又匯合在一起。打開祖系圖本,源流清清楚楚,雖然支系很多,但都深受齊魯文化教育,保持禮樂之都的優良傳統。

紀姓字輩排行

山東膠州里岔紀氏字輩:謙和孝友家
山東棗莊東王莊紀氏字輩:“鳳樂寶山春。。。”
山東茌平紀氏字輩:“四千號法仁連同懷昌聖培澤言西慶”。
山東膠南紀氏字輩:“子同謙合……”
山東膠州紀氏字輩:“百文述德永恩兆”。
山東陵縣紀氏字輩:“鎮殿文清……”
山東青島紀氏字輩:“功極需齊統傳家毓尚師奕衍善宏致左習實全時”。
山東泰安紀氏字輩:“玉換金連中。。。”
山東章丘紀氏字輩:“玉正榮經緒德祥利瑞”。
山東莒南紀氏字輩:“現慶凡祥令(憲慶繁祥令)”。
山東鄒平紀氏字輩:“榮景緒玉德祥立瑞英獻”。
江蘇揚州紀氏字輩:“春明富貴榮華”。
江蘇句容白兔紀氏字輩:1.秉,從,慶/祖,大,齡,統,會,和,幹,懋,修,正,可,全,揚,光,思,敦,厚,世,泰,延,賓,宣,席,珍,怡,養,志。2.應,尚,有,大,邦,開,化,時,臨,豐,師,鼎,益,升,寬,裕,培,當,躬,克,勤,安,表,緒,忠,恕,胥,平,衡。3.鳳,國,宗,敬,存,恆,如,朝,佑,載,爾,榮,熙,瑞,訓,誥,書,雅,益,亨,利,鑑,汝,貞,模,範,翰,獻,覲。4.方,承,長,晉,漢,維,良,啓,祚,純,學,本,繼,成,履,久,同,興,隆,吉,甫,端,人,進,康,豫,種,福,祿。5.孟,所,王,自,延,玉,兆,欽,美,儀,德,允,法,祥,履,久,同,興,隆,吉,甫,端,人,進,康,豫。6.鳳,國,宗,敬,存,恆,如,朝,佑,載,爾,榮,熙,瑞。7.懷,用,有/永/其,明/於/嘉,復/震/重,宏,遠,效,景,以,之,毓,立,昌,治,材,輝,增,錦,英,華,鹹,常,新,惠,恭,經,綸,達。8.齡/振,恆,如,朝,佑,載,爾,榮,熙,瑞,繼,序,其,福,貴。
江蘇鎮江丹徒天師岡紀氏字輩:文,士/煥,日/鼎,欽/鋐,洪/淇,樹,周,希,茂,顯,仁,讓,許,登,廷,清,高,民,望,積,教,廣,炳,展,才。
江蘇鎮江京口雩山.紀氏字輩:1.元,敬,文,明,宗,國,應,可,士,全,景/正,崇/世,華,茂,盛,德,傳,開,慶,繼,廣,毓,秀,振,聯,芳。2.元,敬,文,明,宗,國,應,可,士,全/仕,正,世/錫,道,大,興,隆,家,永,增,長,發,其,祥,有,兆,成。
江蘇句容茅山紀家邊字輩:嘉,茂,盛,正,興,傳,家,宜,守,道,定,位,在,尊,貴,欣,逢,堯,舜,侯,哲,謀,徵,簡,能。
江蘇鎮江丹徒區辛豐東彪紀巷紀氏字輩:(外:太,常,宣,禮,樂,高,遠,定),施,中,廷,傑,立,以,志,茂,憲,光/德/可,天/應/國,邦/一/承,士,子,元,崇,景,開,泰,安,康,宏,猷,大,振,餘,慶,恆,長。
江蘇新沂紀氏字輩:“茂萬懷士昌,傳耀延先慶,武化樂興華,元蔭煜良善,孝友秀聖朝。(開步榮紀家,傳耀……),(玉壇澤世長,傳耀······),(方廷雅以禮,傳統克紹志······),”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紀氏字輩:“天人長文之從家友道”。
江蘇淮陰區五里鎮紀吳村紀氏字輩:“業兆傳家".
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涇口鎮東作村紀氏字輩:“國恩家慶仁壽年豐”。
江蘇淮安市I淮安區(楚州)流均鎮紀氏字輩:“子效如登步(益順百化開)"
江蘇淮安市漣水縣紀氏字輩: 權相照成名汝下(部分字為音譯)
江蘇淮安市洪澤縣岔河鎮西陳村紀氏字輩: 因為不統一,所以字輩不一樣.現有兩支:高明士風(鳳)開 和玉學天... 這裏的紀氏有600多到700多人口,不知道其共同祖先是誰?從何遷移而來??
江蘇淮安市洪澤縣萬集鎮紀繆村紀氏字輩: 成大友緒可 這裏有500多到600多人口,
江蘇淮安市金湖縣紀氏字輩: 據我書中和網上所看,金湖紀氏字輩難以統一.只列出一種:德明安樂傳
江蘇徐州紀氏字輩:“清賢祿義修德成家”。
安徽績溪紀氏字輩:“福祿昌盛壽 安寧萬事昌”
安徽泗縣紀氏字輩:“文應炳振 玉夢現春 德寶長大 鉅祥宏尊 庭立崇敬 鼎尚家幫 元明達道 富貴榮昌”
安徽五河紀氏字輩:“文應永振 萬文廣運 俊賢克章 鉅祥宏尊 庭立崇敬 鼎尚家幫 元明達道 富貴榮昌”
安徽蒙城許疃鎮紀氏字輩:“學恆章中……”
安徽界首大紀村紀氏字輩:“萬(鴻)天(長)慶桂自士界少
安徽天長秦欄鎮紀氏字輩:“世久學開 文福緣善 慶有國正 天星順官 清民自安”
安徽安慶大觀區紀氏字輩:“正大公明,永光宗國,詩書繼起,世德傳家”
福建三明紀氏字輩:“雙榮仁輝興玉”。
福建石獅紀氏字輩:“守欽思續世則玄景光鼎為德方隆盛傳經乃華榮孫曾繩祖武孝友振家聲”。
湖北十堰、大冶紀氏字輩:“佳楚曰士 文章華國 光大宏昌 道德傳衍 克啓忠良”。
湖北武漢紀氏字輩:“宏忠全福敦善方昌道德傳衍克啓運良承先裕後行舉言揚昭茲來許定兆其祥”。
河北紀曉嵐家族字輩:“汝樹煐堪鉅清根烈執鈴滋村炯在錫淑果熹垣鈞(曉嵐公之父姚安公擬十五世至三十四世)漢桂炫增錦澤榮煥幸鑫滄林靈域鎮溢本焱垚欽(靜海、滄縣、文安等地宗親共擬三十五世至五十四世)(其中一支十八世至二十五世,忠厚傳家詩書繼世)”。
河北成安紀氏字輩:“清振培文志”。
河南沈丘紀氏字輩:“天福乃公如其克”。
河南鶴壁紀氏字輩:“東煥在明太榮耀培季清”。
重慶、四川紀氏一支字輩:“衡應盛仕學國正明玉心安幫興仁義禮智贊朝廷”。
四川省通江縣紀氏一支字輩:萬正立有,文章華國,光大宏昌。道德傳衍,克啓忠良,承先裕後,守貞安常,昭茲來許,定兆其祥。(紀宏周摘錄於四川省通江縣興隆鄉轉石坪村紀家院紀氏祖上碑文) 這裏共一千多人
廣東潮汕紀氏字輩:“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
遼寧朝陽紀氏字輩:“廣永慶奎有國興富洪昌裕豐得志守建學樂久長”。
貴州盤縣紀氏字輩:“嘉得有元廷開紀鴻國必大治正道民安永作承家”。
吉林德惠紀氏字輩:“文運恆昌……”
紀氏一支字輩:“傳明成宗長德元守星廣”。
紀氏一支字輩:“光大宏昌道德傳遠”。
紀氏一支字輩:“博文述德永天恩任太昌”。
紀氏一支字輩:“曰兆世元有仁義德思揚明良興業廣宏昌永吉祥”。
紀氏一支字輩:“正大光澤國昌家發祥瑞明嗣仁義為本”。
紀氏一支字輩:“柏文述德永恩兆仁泰昌祥春增邦振日多革世興”。

紀姓姓氏名人

紀昌:紀昌者,又學箭于飛衞……著有《列子·湯問》 。
紀 信:今四川省西充縣關文鎮扶龍村人,劉邦起兵抗秦,為部將。
紀筱襄:明孝宗生母。諡曰恭恪莊僖淑妃,後諡曰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純皇后,遷葬茂陵,別祀奉慈殿。
紀 昀:字曉嵐,晚號石雲。清朝河間人。乾隆進士,授編修。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他貫通儒籍,旁及百家,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每書悉作提要,冠諸卷首。未著錄者則為存目。主持編纂工作20餘年,一生精力,備註於此。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等書7種。
紀青女:小字阿男。明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人。 其夫早喪,映淮不再嫁,以守節聞。
紀玉良:(1917-2002),海京劇院老生演員。
紀兆全:原中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江蘇邳州市大胡樓人。
紀榮旭: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東趙村人,1916年生,1938年赴延安參加抗日戰爭,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編入新四軍,任排長、指導員等職,後來擔任新四軍《江淮畫報》記者,解放戰爭時參加渡江戰役。革命勝利後任青島警備區保衞科長、濟南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1964年才轉業到山東省無線電廠任黨委書記。1990年12月去世。
紀亭榭(1914-—2009.12.7),黑龍江省東寧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以及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才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紀政,女,台灣新竹人。在竹南中學時,首次代表原校參加運動會,奪得跳高金牌。高二時,以體育成績特優,獲“教育部”准許出國深造。1963年赴美,1973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工藝大學,獲體育學士學位。1974-1975年任美國加州瑞德蘭大學男子、女子田徑教練兼女子體育組主任。1976年返台,任“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總幹事。1980年當選“立法委員”。1983年再次當選“立法委員”,並任啓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紀政在1970年6-7月間,先後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紀錄,被譽為“東方羚羊”。
紀溪坪:中國著名作曲家、教授、學者、國家一級作曲,收藏家、文物鑑賞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紀連海:1965年1月15日生,中共黨員,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西城區學科帶頭人,西城區兼職歷史教研員。代表作品:央視百家講壇《正説和珅》、《正説劉墉》等。
紀敏佳:1982年6月3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歌手。2005年“超級女聲”第五名。
紀清遠:男,漢族,河北獻縣人,1954年2月生於北京。系清代《四庫全書》總纂官、大學士紀曉嵐的六世孫。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北京畫院創作室主任、藝委會委員。
紀如璟:1976年12月19日出生於北京,歌手。

紀姓研究考證

2012年前後,山東沂水縣境內紀王崮發現春秋時期國君級大墓,這一發現也許會揭示很多紀國滅亡前後歷史未記載的信息,同時甚至會解密印證紀氏各分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擴散與發展細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