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糧食作物
- 別 名
-
食用作物
糧谷作物
- 主要分為
- 穀類作物、薯類作物和豆類作物
- 特 點
- 種子含水較少
- 定 義
- 經加工而成為人類基本食糧的作物
- 食物來源
- 糧食作物
糧食作物簡介
編輯糧食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穀子、高粱和青稞等, 但是,其中三種作物(小麥、水稻和玉米)佔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糧食作物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營養豐富,種子含水較少,可以貯藏很長時間
[2]
。
糧食作物特點
編輯中國7000年前就種植水稻。約7000年前美洲就開始在種植玉米。約在6000年前,中東的人就開始種植小麥(但那種小麥比現代小麥原始)。 如果你到田裏去,取水稻或小麥的稈來觀察,你會發現它們與一些草很相似。因為它們為人類提供糧食。在科學上,它們被稱為禾穀類作物(分類上屬於禾本科)。
糧食作物是穀類作物(包括稻穀、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穀子、高粱等)、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等)、豆類作物(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的統稱。亦可稱食用作物。其產品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栽培糧食作物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糧和某些副食品,以維持生命的需要,併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和大部分粗飼料,故糧食生產是多數國家農業的基礎。通常,糧食作物也是農作物中的主導作物,世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5%,其中小麥、稻穀和玉米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0%。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糧食作物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8%(1987年),糧食總產量及稻穀、小麥、穀子、甘薯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糧食作物主要種類
編輯糧食作物小麥
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於中東地區,於公元前2600年從古伊朗經海路傳入中國,首先在膠東半島種植。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麪粉後可製作麪包、饅頭、餅乾、蛋糕、麪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蛋卷、方便麪、年糕、意式麪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麪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麪包;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麪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麪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麪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糧食作物玉米
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穀類植物,學名Zea mays,起源於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莖強壯,挺直。葉窄而大,邊緣波狀,於莖的兩側互生。雄花花序穗狀頂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後成穀穗,具粗大中軸,小穗成對縱列後發育成兩排籽粒。穀穗外被多層變態葉,稱作包皮。籽粒可食。二倍體玉米植株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10對。 商業等級主要根據籽粒的質地劃分,分為馬齒種、硬質種、粉質種、爆裂種及糯玉米、甜玉米等。籽粒頂端凹陷,因籽粒硬澱粉和軟澱粉的乾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軟澱粉少,乾燥後頂不凹陷。粉質玉米主要含軟澱粉,粉質,易碾碎。甜玉米發皺,透明,糖分不轉化為澱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極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軟澱粉,加熱時細胞內水分膨脹,籽粒爆裂。用優良自交系雜交可改良玉米類型。
玉米用作飼料、食物和工業原料,在許多地區作為主要食物,但營養價值低於其他穀物,蛋白質含量也低,並缺乏煙草酸,若以玉米為主要食物則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質低,不適於製做麪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廣泛用作不發酵的玉米餅。美國各地均食用玉米,做成煮(或烤)玉米棒子、奶油玉米片、玉米糝(在南方製成玉米粗粉)、玉米布丁、玉米糊、玉米粥、烤餅、玉米肉餅、爆玉米花、糕餅等各式食品。
糧食作物高粱
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櫱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穎果呈褐、橙、白或淡黃等色。種子卵圓形,微扁,質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澇。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我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穀粒供食用、釀酒(高粱酒)或制飴糖。糖用高粱的稈可製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葉陰乾青貯,或曬乾後可作飼料。
糧食作物甘薯
屬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紅芋、番薯、紅薯、白薯、白芋、地瓜、紅苕等,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是重要的蔬菜來源,塊根可作糧食、飼料和工業原料,作用廣泛。根據營養學家黎黍勻分析,甘薯平均生命力指數為20.225,防病指數為20.18,屬於高值範圍(根據《腸胃決定健康》統計)。
甘薯根可分為鬚根、柴根和塊根 3種形態。鬚根呈纖維狀,有根毛,根系向縱深伸展,一般分佈在30釐米土層內,深可超過100釐米,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柴根粗約1釐米左右,長可達30~50釐米,是須根在生長過程中遇到土壤乾旱、高温、通氣不良等原因,以致發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質根,沒有利用價值。塊根是貯藏養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分佈在 5~25釐米深的土層中,先伸長後長粗,其形狀、大小、皮肉顏色等因品種、土壤和栽培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分為紡錘形、圓筒形、球形和塊形等,皮色有白、黃、紅、淡紅、紫紅等色,肉色可分為白、黃、淡黃、橘紅或帶有紫暈等。
糧食作物馬鈴薯
(學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稜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 可入藥。根據營養專家黎黍勻分析,馬鈴薯生命力指數為8.6,證明對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數為126.67,屬於高指數範圍。物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