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糞便脂肪

鎖定
正常人每天從糞便中排出的脂肪佔乾燥糞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結合脂肪酸(5%-15%)、遊離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兒的糞便較成人糞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兒糞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為主。
名    稱
糞便脂肪
所屬分類
便

目錄

糞便脂肪正常值

脂肪小滴<6個(高倍視野)。

糞便脂肪臨牀意義

異常結果: 中性脂肪在顯微鏡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圓形小球狀。腹瀉病人的糞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鏡下超過6個脂肪滴/HP。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在阻塞性黃疸時,因腸道中膽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礙時,糞便中出現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機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礙時,則糞便中可出現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瀉)。
  糞便中脂肪的檢出和鑑別見(表4-3)。
表4-3 糞便脂肪檢驗和鑑別 需要檢查人羣: 出現黃疸症狀患者,長期腹瀉及腹痛病人。
注意事項
檢查前要求: 1、採集時請避免挖取沾到馬桶內尿液及自來水的部分;同時也請勿將糞便直接置於衞生紙或擦手紙上。 2、為避免干擾檢驗結果,請勿使用棉花棒挖取。 3、糞便採集量請勿過少(3-5克),以避免無足夠的檢體以供檢驗。 檢查時注意: 1、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於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2、常用糞便脂肪檢查方法有顯微鏡檢查法、稱量法和滴定法等。需要準備定量的患者建議進行脂肪定量測試。 不適宜人羣: 1:非創傷性檢查,沒有不適宜人羣。
檢查過程
常用糞便脂肪檢查方法有顯微鏡檢查法、稱量法和滴定法等。顯微鏡檢查法簡單易行,但準確率低,只能作篩檢試驗,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稱量法和滴定法為定量法,但代表的是總脂肪酸,不包含中性脂肪中的甘油部分。利用脂肪定量也可以計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估計消化吸收功能。脂肪吸收率=100%/膳食總脂量3)參考值:成人或兒童:95%4)臨牀意義:脂肪測定主要了解人體的消化或吸收功能,間接為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若24h糞便中脂肪總量超過6g時,稱為脂肪瀉。
相關疾病
慢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徵,慢性潰瘍性非肉芽腫性空腸迴腸炎,胃切除後吸收不良綜合徵,小兒脂肪吸收不良,熱帶性口炎性腹瀉,胰腺炎,惠普爾病,腹瀉,嬰幼兒腹瀉
相關症狀
腹脹,黃疸,脱水,腹痛,噁心與嘔吐,腹瀉,食慾異常,發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