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糖果女巫

(中世紀女巫形象)

鎖定
按傳統説法,糖果女巫的形象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巫的打扮:黑帽子、黑斗篷、手握飛天掃帚;另一種則要可愛得多:紅底白點的公主連衣裙、帶泡泡袖和花邊的白色襯衣。紅底白點的蝴蝶結髮卡,會飛的紅皮鞋。(請參照旁邊的米妮圖片)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女巫的胳膊上必須有一隻裝有糖果和一隻火鉗的籃子。
中文名
糖果女巫
性    別

糖果女巫角色介紹

按傳統説法,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所以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的“鬼節”——萬聖節,10月31日就是萬聖節前夕。在那一天,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孩子們穿着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收拾停當後,糖果女巫會跟在一羣羣裝扮成妖魔鬼怪,手提“傑克燈”的孩子的隊伍裏,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着:“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不給糖吃就搗亂(Trick or treat)”幫助他們要糖果。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她就會幫助孩子們一起懲罰那些不給糖的大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剩下的時間糖果女巫則會和孩子們一起玩“咬蘋果”的遊戲:他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糖果女巫《糖果屋》裏的糖果女巫

“……小女巫坐着飛天掃把在清晨呼嘯而過,魔法手杖上掛滿金屬骷髏頭做為飾物。穿越碳木森林上空時,在蘑菇園發現一個陌生的小女孩……”
《糖果屋》的作者及介紹
《糖果屋》出自《格林童話
作者是德國的格林兄弟——哥哥雅各·格林(Grimm Jacob 1785~1863)和弟弟威廉·格林(Grimm Wilhelm 1786~1859)
是德國的兩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民間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因兩人興趣相近,經歷相似,合作研究語言學、蒐集和整理民間童話與傳説,故稱“格林兄弟”。
童話故事《糖果屋》原文
(序)
當奇幻的鑰匙開啓糖果城堡之門
糖果女巫 糖果女巫
天使灑下眼淚,流落碳木森林,
漫過千年石子路......
很久以前,糖果屋裏的碳木森林,有無數條佈滿青苔的千年石子路, 天使撒下四滴眼淚,流落到碳木森林,漫過千年石子路,形成兩條小溪。
兩隻小白兔經過,一隻喝了清澈的酸味溪水,瞬間化身為俊俏的男生,另一隻喝了濃郁的的甜味溪水,瞬間化身為美麗的女生。
小女巫坐着飛天掃把在清晨呼嘯而過,魔法手杖上掛滿金屬骷髏頭做為飾物。穿越碳木森林上空時,在蘑菇園發現一個陌生的小女孩。
這個小女孩就是喝了濃郁的甜味溪水而化身的,由於前身的只小白兔,違反禁令喝了甜味溪水,所以被老巫婆掌控在蘑菇園接受懲罰。
碳木森林裏的這個半封閉的蘑菇園,只有蘑菇園的主人和魔術達到一定的等級的人可以進去, 而裏面的動物就從此失去自由,小女孩和其他違禁的動物一樣囚禁在這裏。
據説喝過酸,甜兩條小溪的水就會化身為別的動物,雖然沒有丟失記憶,卻會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包括朋友,並要受到懲罰,這是碳木森林自古以來的戒律。
原來,那兩隻小白兔並非來自碳木森林,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生活在糖果屋的西邊,一次出遊時,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闖入了碳木森林。
並不知情的兩隻小兔喝了禁飲的溪水,從而改變了彼此的命運。
女孩的腦海裏仍然飄蕩着,當初的歡聲笑語,,嘴角依舊留戀着那一抹微笑.。
小女巫雖是老巫婆的孫女,卻非常同情女孩的命運,於是幫女孩起了名字,叫安妮。
小安妮總是吃不飽,困了就睡在茅屋裏,想象着胡蘿蔔巧克力,還有布丁酸乳........
清晨露水滴落時,小女巫送給安妮一件畫滿美味食物的糖果夜, 讓安妮在打呼嚕時穿上,幫助安妮度過漫長的受罰歲月。 安妮感謝的捧過糖果夜,,像捧着滿手的糖果,微微的笑,淡淡的回味,曾經以為自己的幸福,誰也搶不掉,只是幸福的天空總有遺忘的角落。
安妮前身是隻小白兔,由於喝了甜味的溪水而化身為人類,安妮是幸運的,至少她沒有變成令人厭惡的醜陋動物。可是,安妮的小夥伴——東尼兔哪去了?
沉靜在安靜的幻想色彩裏。微風載着夜色前行,碳木森林裏的零碎的星光温柔的鋪展開來,夜涼如水。何時才能等到煙火燦爛,期待瞬間綻放?
那些如星輝般閃閃發亮的幸福稜角,給了安妮一點點的希望和感動,她相信只要用心去等待和祈禱,平靜的,安然的,温馨的美好就不會彷徨。
漂亮的新皇后天生善於嫉妒
無法忍受國王對前妻留下的一對兒女的百般疼愛
於是邪惡的陰謀逐漸在她腦中成形.
糖果王子最終被陰險的皇后用有毒的薰衣草給毒死了.
年幼的小公主則被軟禁在深宮之中,
失去心愛 的彼得王子,國王陷入嫉妒的悲痛之中.
在一次狩獵中,國王驚喜的發現在白兔羣中有一個男孩,長得跟死去的彼得王子一模一樣,
於是國王萬分驚喜的把這個男孩帶回了城堡,並舉國歡慶.
事實上真正的糖果王子已經死去,而國王帶回的那的只是那隻喝了碳木森林溪水的東尼兔,東尼兔變成糖果王國的彼得王子,究竟是福是禍?
“把孩子們丟到森林裏去吧!不然,我們都要餓死了呀!”新媽媽説。
“不行,那太殘忍了。”
“好,那你就去找食物來呀。”
因為實在太貧窮,不得已,父親只好答應了。
班吉爾和科蘭蒂兄妹倆聽了很傷心。聰明的班吉爾趁爸媽都睡了以後,偷偷的跑到院
子,撿了許多小石子放在口袋裏。
第二天,夫婦倆果然帶他們到森林去,班吉爾便沿途丟下了許多小石子,以做為回家時
認路的路標。
“你們在這裏等着,我們去砍柴啊。”
兄妹倆坐在草地上玩耍,不知不覺就睡着了。等醒來時,天已經黑了。
科蘭蒂害怕得哭了起來。班吉爾牽着哭泣的妹妹,循着小石子的記號,走回家去。
兩人終於回到家來,爸爸非常高興,但媽媽卻沉着臉。
才過了幾天,班吉爾又聽到媽媽對爸爸説:“這次,一定要讓他們回不來。”
晚上,班吉爾想去撿小石子,但門被鎖上了。
第二天,也是同樣的情形,班吉爾只好用麪包代替小石子,沿路撒下去。沒想到,麪包
卻被鳥兒給吃個精光。
兄妹倆一直睡到半夜才醒來,班吉爾安慰着妹妹説:“沒關係,麪包屑會告訴我們回家
的路。”
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麪包屑。
“啊!怎麼辦呢?”
“肚子好餓呀!”
兩人餓着肚子在森林裏徘徊,科蘭蒂禁不住又哭了起來。
“妹妹,不要哭,等天亮了,哥哥再帶你回家。”
夜更深了,兄妹倆累得不知不覺的又睡着了。
不久,天亮了。
兄妹倆一醒來,就努力的尋找出路,走啊走的,突然,班吉爾的眼睛一亮,叫着説:
“看!那兒有棟房子!”
他們高興的走近一看,“哇!這房子全部是用糖果、餅乾做成的呀!”
兄妹倆實在是餓壞了,忍不住飛奔過去,拆下房子忘情的吃了起來。
“啊!真好吃!”
這時,從背後傳來和藹的聲音説:“是誰在啃我的房子呀?”一位貴夫人從屋裏走出來。
“對不起,我們是在森林裏迷路的孩子。”
貴夫人很温和的説:“噢!可憐的孩子,進來吃吧!屋子裏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
吃飽後,貴夫人就讓他們倆人睡在漂亮又舒適的牀上。兄妹倆好開心哦,不一會兒便睡
着了。
“嘿嘿嘿……成功啦!”
其實,貴夫人是一個吃人的魔女變的。“嗯!男的較胖,先吃他好了。”
第二天,班吉爾就被關到一個大箱子裏去。
“把這端去給你哥哥吃,養胖一些我好吃他。快去!”
科蘭蒂嚇得嗚咽的哭着,但是,哭是沒有用的。魔女又命令她做各種工作,稍一休息就
罵個不停。
魔女每天都會來看班吉爾,並摸摸他的手指頭看有沒有胖些;但班吉爾很聰明,每次都
伸出吃過的雞骨頭給他摸。
唉!吃了那麼多東西,怎麼都沒長胖些呢?
魔女已等不及了,叫道:“科蘭蒂,我不等了,你現在就去生火,我今天就要把你哥哥
煮來吃了,快!快!”
魔女大聲的命令科蘭蒂,自己也忙着去搬了一大鍋的水果。
“啊!哥哥就要這樣被吃掉嗎?”科蘭蒂望着一大鍋的水,傷心的想着,“早知道這
樣,倒不如一起死在森林裏來得好些。”
科蘭蒂心裏焦急萬分,卻不知如何是好。
“你還愣在那裏幹什麼,快去生火呀!”魔女很暴躁的喊着。
科蘭蒂一邊哭,一邊生着火。
一會兒,魔女又叫她:“看看水開了沒?”
這時,科蘭蒂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好法子,或許可以救救哥哥和她。
於是,她便問魔女説:“要怎麼看才知道水開了沒呢?我不會呀!你自個兒看吧。”
“什麼!一個女孩子竟然連水開了沒都不會看,難道你在家都沒煮過東西嗎?”
“沒有啊!”
“好吧!我自己看。”
魔女便走近鍋旁,仔細的看着鍋水。
趁這時候,科蘭蒂便使盡全力,從後面猛撞了過去。
魔女絲毫沒有防備,就這樣掉到熱鍋裏去了。
“哎呀!燙死我了。”
魔女哀號幾聲後就死了。
科蘭蒂高興的跑去打開箱子,將班吉爾救了出來。
“哥哥,哥哥!魔女死掉了!”
“啊!真的嗎?”
“嗯!真的。”科蘭蒂將經過情形告訴哥哥。
兄妹倆高興的擁抱着。班吉爾感動的説:“妹妹,你好勇敢哦!”
“不,”科蘭蒂説:“哥哥你才聰明呢!”
兩人高興得到處跑。在地下室裏,他們發現有個大箱子,就打開來看。
“哇!好漂亮哦!”
原來,箱子裏裝着滿滿的珠寶和金幣。
班吉爾説:“我們帶一些回家當作禮物吧。”
兩人把珠寶和金幣往口袋裏塞,“好了,快回家吧。趁天還沒黑之前,趕快找到出
路!”班吉爾緊緊的牽着妹妹的手,走出了魔女的房子。
哇!好不容易,他們終於走出了森林,可是,一條又深又寬的河卻橫在面前,而更苦惱
的是,河上既沒有橋,岸邊也沒有船。
“真糟糕!怎麼渡過河呢?”
“哇!看!一隻大野鴨。”
河的對岸,有隻大野鴨正悠閒的遊着。
科蘭蒂喊道:“對了,可以拜託野鴨先生呀!”
於是,兩人一起叫着:“野鴨先生,拜託你載我們到對岸去,好嗎?”
野鴨好像聽懂他們的話似的,果然遊了過來,並載他們渡過了河。
遠遠的,他們就看到了自己的家。
“哇!回到家了。”
兄妹倆快步的跑着。
父親看到他們回來,高興的張開雙手,緊緊的抱住他們。
兄妹倆將身上的金銀珠寶,拿了出來,説:“爸,您看,我們帶回了禮物哦!”接着又
把經過情形告訴了爸爸。
“噢!我可憐的孩子。以後再也不叫你們離開了。”
在這期間,爸爸每天過着悲傷的日子,而媽媽也死了。
從此,一家三口又快樂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