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創作哲學著作)

鎖定
《精神現象學》是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07年。 [1] 
全書以客觀唯心主義立場,敍述了意識從自發到自覺的各個發展階段,即“意識”、“自我意識”、“理性”、“倫理精神”、“宗教”、“絕對知識”,並把這些階段説成是人類意識在歷史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的縮影。該書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並猜測到了邏輯和歷史的統一,但始終把“絕對精神”作為自己哲學的最基本的概念,讓邏輯和歷史統一於“絕對精神”。該書初步建立了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基本輪廓和基本概念。 [2] 
《精神現象學》是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闡述自己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鉅著。《精神現象學》總結了黑格爾以前的哲學家們的哲學研究成果,宣告了未來哲學的大綱。它的出版標誌着黑格爾和F·W·J·謝林在哲學上的徹底決裂。 [1] 
作品名稱
精神現象學
外文名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德語)
作    者
【德】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類    別
哲學
首版時間
1807年
字    數
469000

精神現象學內容簡介

《精神現象學》一書包括序言、導論和正文。在在長篇序言中,黑格爾表明了其哲學的主要原則。導論闡明作為意識發展史的“精神現象學”的根據和方法。正文共八章,分為三大部分,論述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論述個體意識;第二部分為第六章,論述羣體意識: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和第八章,論述絕對本質意識 [3]  [12] 

精神現象學作品目錄

序言
第四章 自身確定性的真理
導論
第五章 理性的確定性和真理
第一章 感性確定性,或“這一個”和意謂
第六章 精神
第二章 知覺,或物與錯覺
第七章 宗教
第三章 力與知性,現象和超感性世界
第八章 絕對知識 [4] 

精神現象學創作背景

精神現象學時代背景

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一個新事物不斷出現的轉折時期,其中法國大革命是黑格爾哲學賴以產生的主要時代背景。在法國大革命中,各個政治派別先後快速的輪替,表現了現代性所表達的那種過渡性和暫時性的特徵。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以“現代”概念將古希臘羅馬世界與日耳曼世界區分開來,體現了黑格爾對於社會世界的不斷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時間上的體驗與歷史觀念,並且將這種體驗自覺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11] 
另一方面,當時的黑格爾因為德國各邦的散漫,他認為“德國不能夠真正被稱為一個國家”,需要在政治、軍事、財政方面建立一個有領導、有權力的統一的君主政府。他讚賞法國大革命,擁護拿破崙所代表的新時代的精神,認為法國大革命喚醒了法蘭西的民族意識,將個人從舊制度舊禮俗中解放出來;拿破崙破舊立新的做法也將原本既定的規則不斷破壞,使世界呈現出一種顛倒的現象。對於如何通過確立規範從而重建社會秩序,讓德國真正成為一個國家,他把知識當作唯一救星,認為出路在於認識支配歷史發展的“世界精神”。而寫作《精神現象學》,就是為了分析考察人類意識發展史,描述意識如何從個體的感性知識逐漸上升到最高的哲學知識,把人類意識追求真理的歷程展現為一個體系 [6]  [10]  [11]  [12] 

精神現象學寫作出版

1802年,在德國耶拿大學任職講師的黑格爾開始醖釀進行思辨哲學體系著作的編寫,在與友人的信件中提及打算在1805年秋天出版。在他原本的規劃中,是預計圍繞思辨哲學體系的四個組成結構進行編寫,即精神現象學、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精神現象學為這個體系的第一部,而以邏輯學和兩門具體的哲學科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為第二部。故而,在1807年初版的《精神現象學》封面上印有“科學的體系,第一部,精神現象學”等字樣。由於他的《邏輯學》(即《大邏輯》)後來寫成時,部頭很大,獨立成書,而1817年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期間他才刊行他的《哲學全書》,包含邏輯學(即《小邏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大部分,這才完成了他當時計劃要完成的體系 [10] 
1805年,黑格爾升任耶拿大學副教授後,於同年冬季開始編寫,至1806年10月13日耶拿大戰前夕的深夜完稿。書的長序則是在1807年1月寫成 [5]  。黑格爾出版《精神現象學》時,年37歲。在黑格爾生前沒有出過第二版。當他於1831年開始修訂這書,僅訂正了三十多頁時,他就因感染霍亂病去世,到1832年才出第二版 [7] 

精神現象學作品思想

精神現象學基本原理

“實體即主體”是《精神現象學》的基本原理。黑格爾是客觀唯心主義者,他把精神看作不依賴於個人主觀意識的、絕對的宇宙實體,宇宙萬物的本質和基礎,支配歷史發展的規律,認識的絕對真理。他認為,這種精神實體不是靜止不動、毫無生氣的東西,而是“活的實體”,能夠自己運動的、積極追求和實現一定目的的東西,即“主體”。它不是直接現成真理,而是-種運動,在運動中展示它的本性,表現它的內容,實現它的絕對真理。人類的意識對它的認識,實際上就是它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所以,意識發展史、“精神現象學”,就是這個精神實體積極能動地展現自己的歷程 [12] 

精神現象學推動原則

圖書《精神現象學》封皮 圖書《精神現象學》封皮
異化是這個體系的推動原則。黑格爾把人類意識的發展,理解為精神的“自我創造”過程。他所謂的創造,是指作為“實體——主體”的精神,從自身之內產生出對立的因素,把自己變成外在於自身、與自己對抗的東西。這就是“異化”。精神的異化、是把自己轉變成自然,轉變成認識的對象。異化是對自己的否定。精神進一步發展,又克服了這種否定,認識到在對象中所發現的本質不過是它自己的本性,於是重新回到自身。這就是異化的“揚棄”。通過異化和異化的揚棄,精神展現出它自身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對自己的認識也從抽象貧乏變為具體充實。整個意識發展過程就是異化和克服異化、產生矛盾和克服矛盾的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從片面到全面,從相對到絕對,直到最終達到克服一切異化,結束一切發展的絕對真理 [12] 

精神現象學真理問題

黑格爾認為真理是一個過程,包含三方面內容:
  1. 真理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東西,是存在於概念和事物發展之中的有機統一體;
  2. 真理不是作為直接知識而存在的,真理是絕對的;
  3. 真理與錯誤是相輔相成的 [3] 

精神現象學意識

個體意識
黑格爾認為,意識是指“主觀精神之內的意識”,是主體對客觀對象的認識。意識的最基本形式有感覺、知覺和知性三種形式,它們被稱為“感性確定性”階段。“感性確定性”階段是人的認識中的被動因素,所認識的真理還缺乏意識的自為存在,人和外界的關係中,決定的一方還是外界,而不是人。繼而,作者論述了自我意識,認為“自我意識就是慾望”,慾望是真正屬於人本身的能動因素。人一出現在世界上,就帶有社會性,因為人的慾望只有通過他人才能得到滿足。隨後,作者論述了理性,認為,在自我意識的階段,主體雖然是嚮往自由的,但是卻不能達到自由,因此,意識必須向最高的理性發展。在理性的階段,意識已經返回到自身,並認識到自身。黑格爾指出“理性就是意識確知它自己既是一切實在這個確定性”,這個確定性所包含的真理是:“我即是我,我的對象和本質就是我。” [3] 
社會意識
黑格爾認為個體意識達到了理性的階段後,只能説是個體初步達到了主體和客體的統一。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統一。個體要讓自己達到真正的主體與客體統一,應去接受社會意識檢驗。社會意識是一種客觀的精神,為此,他考證了歐洲三個時期的意識形式。第一個時期是古代倫理世界,意識是真實的精神。黑格爾認為,那時人與神兩條規律支配着古代世界,國家和家庭、人的規律和神的規律相互排斥,這種衝突構成了古代世界的悲劇性。第二個時期是近代世界,意識是自身異化的精神。在這裏,自身異化了的精神達到了自己對立的頂峯,引致自由主體性的覺醒,精神恢復了元氣,振奮了活力,產生了道德精神。第三個時期是以德國道德哲學為特徵的時代,意識是對自身具有確定性精神。在這種精神中,絕對的自由從現實的王國過渡到了精神的王國 [3] 
絕對本質的意識
由於人的意識、自我意識、理性以及社會意識範圍都是很有限的,而宗教和絕對知識這兩種意識形態範圍才是無限的,可以使主觀和客觀達到最終和諧統一,因此是絕對意識。宗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然宗教,精神就是自然物本身:第二個階段是藝術宗教,精神表現在人的藝術作品中:第三個階段是天啓宗教,耶穌就是絕對的精神。絕對知識也是絕對意識的一種,其主體是人,特點是用概念來把握概念,與宗教有着區別和聯繫。作為科學的絕對知識就是精神在時間中形成的“關於它自身的真知識”。隨着意識達到科學的階段,整個現象學的辯證運動也達到了最後進程 [3] 

精神現象學後世影響

《精神現象學》論證了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的基本原則,展現出成熟的辯證思維方法,為黑格爾後來創立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奠定了基石,因此它被馬克思認為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在著作中,黑格爾除了對勞動本質、異化在歷史進步中的作用、資本主義社會利己主義等方面進行了解釋,對西方哲學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書中對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的批判,為後世人本主義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辯證法思想也被馬克思所吸收,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8]  [12] 

精神現象學作品評價

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13] 
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精神現象學》也可以叫作同精神胚胎學和精神古生物學類似的學問,是對個人意識各個發展階段的闡述,這些階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識在歷史上所經過的各個階段的縮影 [14] 
中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敦華:《精神現象學》體現了邏輯、認識論和歷史三者的統一 [13] 

精神現象學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他是對西方法律思想史有異常深遠影響的思想家。他出生在斯圖加特一個高級官員家庭之中。1788年~1793年在圖賓根大學讀哲學和神學。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蘭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師。1801年到耶拿大學當講師。1808年~1816年任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18年他應普魯士政府聘請任柏林大學教授,主持哲學講座,開始形成自己的學派,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 [9] 
參考資料
  • 1.    李丹編著,快人一步讀名著[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5,第192-193頁
  • 2.    李昕編著,青少年課外知識全知道[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4,第214頁
  • 3.    孫志宜,肖瑋,徐宗品主編;藤有平,鄔守軍,鐘有為副主編,人文藝術名著導讀[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03,第11-12頁
  • 4.    [德] 黑格爾 著.精神現象學:人民出版社,2013-10-1:目錄頁
  • 5.    (德)馬丁·海德格爾著;莊振華,李華譯;趙衞國校,德國觀念論與當前哲學的困境[M],西北大學出版社,2016.02,第267頁
  • 6.    (日)小川仁志著;唐麗敏譯,完全解讀哲學名著事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第86頁
  • 7.    魏長松編著,輕鬆讀懂哲學知識[M],中國城市出版社,2012.05,第198頁
  • 8.    人文素養叢書編寫組主編,一本書讀通哲學經典[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03,第139-140頁
  • 9.    池海平,巢容華編著,西方法學名著導讀[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09,第307頁
  • 10.    賀麟.黑格爾哲學講演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6:108-114
  • 11.    王曉升著;張一兵總主編.走出現代性的困境 法蘭克福學派現代性批判理論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01:84-85
  • 12.    陳晏清,許瑞祥主編.哲學思想寶庫經典.大連:大連出版社,1994.01:880-890
  • 13.    北大紀念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發表200週年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11-16]
  • 1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12:27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