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神分裂症

(精神科疾病)

鎖定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持續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感知情感行為方面的異常,混亂的思維和情感反應是其典型症狀。研究表明,遺傳、大腦結構異常、妊娠期問題及後天環境因素都可能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有關,但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年和中年時期發病,且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接近,但男性一般較早發病。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包括出現幻覺、妄想、思維混亂和行為異常等,部分患者會出現攻擊性和自殺行為。本病的病程較長,且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殘疾,給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會帶來較大壓力。精神分裂症需與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等精神疾病鑑別,其主要特質在於人的思維過程和情感反應的破裂,精神病學家將“思維障礙”作為其重要標誌。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主要通過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此外,心理社會支持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自我監控、社會技能培訓、家庭治療,以及職業康復和就業支持等。患者需要進行長期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精神分裂症的預防主要通過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提高社區心理衞生服務,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公眾正確理解和看待精神分裂症等方式進行。
中醫病名
精神分裂症
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多發羣體
青年或者壯年人羣,特別是15-55歲的人
常見病因
遺傳、大腦結構異常、妊娠問題、不良家庭環境
常見症狀
幻覺,妄想,思維混亂,情緒反應異常,社交退縮,反應遲鈍
相關藥物
阿立哌唑氯氮平伊潘立酮魯拉西酮奧氮平帕利哌酮喹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氨磺必利布南色林

精神分裂症病因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和影響因素還不是十分明確。研究表明遺傳大腦結構妊娠問題以及後天環境,共同激發了精神分裂症的發展。
  • 大腦結構和神經遞質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腦結構存在細微的病理變化,以及一些神經功能上面的缺陷。儘管這些變化也可能見諸於沒有疾病的人身上,但精神分裂症明確存在大腦和神經障礙。
作為傳令官,神經遞質負責為腦細胞鴻雁傳書,最容易出問題的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5-羥色胺,以及其它一些神經遞質,神經遞質之間活動不平衡了,或者身體對神經遞質的敏感性變質,容易發作疾病。
  •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被認為是精神分裂症發病的危險因素,但是其確切的遺傳模式還不清楚。基因並非影響精神分裂症出現的唯一因素,擁有問題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患上精神分裂症。
比如同卵雙胞胎,如果其中一個患上精神分裂症,另外一個1/2的機會會患上精神分裂症。對非同卵雙胞胎而言,當其中一個患上精神分裂症,另外一個只有1/7的機會發展為這種疾病。
  • 妊娠和分娩問題
主要包括:低出生體重,早產,出生時缺氧、窒息,母親孕期感染,父親年齡過大等。
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在出生前、出生期間,可能曾經經歷上述種種,這些因素對大腦發育會產生微妙的影響。
  •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會加重症狀,或引發精神分裂症的發生風險。主要包括:
  • 喪親;
  • 失去工作或家;
  • 離婚、失戀
  • 遭遇身體、性或情感虐待;
  • 藥物濫用,或在青少年、青年或成年期間服用精神活性藥物。藥物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精神分裂症,但藥物濫用會增加患病風險。某些藥物,特別是大麻、迷幻劑、安非他命等,可能觸發易感人羣的精神分裂問題,或者讓早期發作後恢復的人再次復發。

精神分裂症症狀

精神分裂症最初的症狀信號很難去識別,症狀可能發展得很緩慢,而且通常出現在青年、少年時期,早期徵兆諸如社交退縮、反應緩慢,或睡眠模式改變等,可能被誤認為是青少年的一般問題。
隨後進入到明顯症狀期,在這期間,患者的精神症狀特別嚴重。在症狀發作期後,有些人得以緩解再不復發,有些人在經歷緩解期後,會反覆發作。

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

  • 幻覺
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感覺到並不存在的事物,最常見幻聽。這些幻覺對於患者來説非常真實,好像真實發生,而周圍其他人感受不到。
  • 錯覺
錯覺是對一種感覺的錯誤感受,比如看到一棵樹影,會認為是一個人影,而產生諸多與人影相關的錯誤聯想等。
  • 思維混亂
患者的想法和談話內容,讓周圍的人很難捕捉到。患者很難集中注意力,會從一個想法跳至另一個想法,並且思想和言語會因此變得混亂,難以讓他人理解。
  • 行為和思想的異常
患者的行為變得混亂,行為與外表對其他人來講顯得不尋常。患者可能行為不當,或極度激動,無緣無故地大喊大叫,好像完全被別人所控制。或者完全基於一種錯誤的、不切實際的觀念。比如患者可能會認為有人在監視自己,或者認為自己遭受到迫害、騷擾、跟蹤等等。

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

最初的陰性症狀,通常被認為精神分裂症的前驅期。隨着病情進展,前驅期的症狀會逐漸惡化,患者變得社交孤僻,越來越不關心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生活、家人以及未來。例如:對生活、社交失去興趣和動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體驗快樂的能力;睡眠模式發生變化。

精神分裂症焦慮、抑鬱

情緒問題多見於疾病早期和緩解期,可能屬於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或者繼發於疾病的影響。這類患者發生自殺行為,或者濫用精神治療藥物的機會增加,應當特別注意。

精神分裂症攻擊暴力

患者攻擊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比較大,尤其當患者為男性、有品行問題、有反社會人格等情況時。當患者既往發生過暴力、攻擊性行為,那麼再次攻擊暴力的概率很大。

精神分裂症自殺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企圖自殺,而引起他們自殺行為最可能的原因在於抑鬱、妄想、幻聽幻視、逃避精神痛楚。

精神分裂症就醫

如果患者自己懷疑或者家屬擔心患者可能表現出了精神分裂症狀,應當及時就醫,由醫生做出評估,治療精神分裂症越早越好。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通常由精神科醫生評估後得出,在此之前,醫生會排除其他精神健康障礙及藥物濫用等其他情況。

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依據通常如下:
  • 在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裏,經歷過以下一個或多個症狀:陽性症狀,如妄想、幻覺、思維混亂、行為異常;或陰性症狀,如社交孤僻、情緒淡漠、睡眠改變等。
  • 症狀已對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 所有其他可能原因,如藥物濫用,症狀相似性疾病,均已被排除在外。

精神分裂症就診科室

最常去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進行專業評估和診治。

精神分裂症相關檢查

醫生會對患者進行精神病病情評估: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專家通過觀察患者的外表和舉止,詢問其思想、情緒、妄想、幻覺,以及使用暴力或自殺的可能性,來檢查患者的心理狀態。評估還包括討論家庭和個人歷史。
家人或者自己應儘可能地向醫生提供思維、情緒、行為改變等方面,完整、準確的信息。儘量把觀察到的信息寫下來。以下總結了醫生比較關注的內容。
  • 逃避社交:患者有無脱離朋友和家人,是否整天呆在房間裏,拒絕與家人一起。
  • 表達異常:患者有無表達奇怪的想法,聽到、看到其他人沒有聽見或者看見的事物,冒出被監視、被迫害的念頭,有無將新聞中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牽扯一起。
  • 情緒異常:患者是否在情感上顯得冷漠、遲鈍,或者他們的情緒反應與環境出現矛盾,在壞事情發生時顯得快樂,在好事情發生時卻悲傷。
  • 行為變化:患者有無注意力無法集中,是否存在異常的睡眠模式,是否對外表、個人衞生變得不在乎。
上述只為了列舉病情觀察和記錄的方式。患者發病時,會表現出許多精神病的特質,當給醫生的症狀信息越多,醫生診斷和干預的確定性就越大。
醫生在做心理評估時,經常使用的工具和量表包括。
  • 診斷標準化工具
多用於臨牀研究,或者臨牀常規,包括:
複合性國際診斷問卷;
神經精神臨牀評定量表;
簡明國際神經精神訪談等。
  • 症狀和疾病嚴重度評估量表
簡明精神病性評定量表;
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
評估抑鬱症狀特徵的卡爾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鬱量表。
  • 認知評估量表
MATRICS共識認知成套測驗;
劍橋自動化神經認知成套測驗;
重複性成套神經心理狀態測驗。

精神分裂症鑑別診斷

  • 分裂型人格障礙
精神分裂症不同於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狀點在於人的思維過程和情感反應的破裂,精神病學家將“思維障礙”作為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標誌,出現幻覺妄想等等。精神分裂症,作為一種腦神經障礙病,可能導致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鬱、焦慮、強迫症,偶爾患者有可能出現人格分裂。
分裂型人格障礙又名分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身份,不同身份反覆控制着人的思維、行為。患者無法回憶起不同身份的個人信息,無法按照普通健忘來解釋。
  • 抑鬱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無法區分真實的事物,虛構的幻覺、混亂的想法。精神分裂症不像其他精神疾病那樣常見,但它最慢性,也最具致殘性。
抑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之一,但抑鬱並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持久或標誌性特徵。兩者在神經生物學水平上也不同。臨牀抑鬱症與其他多種精神疾病有關,如焦慮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等,這些疾病多是可以治療的。
  • 代謝性疾病
低氧血癥電解質紊亂患者,可能出現精神錯亂或精神症狀;低血糖或高血糖也會引起思維的混亂和情緒的易怒,都可能被當成精神疾病。
部分老年人或者住院患者,發病譫妄,或者逐漸發展成思維混亂,也可能被誤認為精神病。但是這些疾病通過實驗室檢查,都能發現人體組織或器官的異常。

精神分裂症診斷

國外常用的診斷標準包括美國的疾病分類和診斷統計手冊DSM-Ⅳ-TRWHO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國內常用的診斷標準為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

精神分裂症治療

藥物往往是有效治療的基礎,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療的基石。最常見的處方藥有抗精神病藥,它們通過影響多巴胺來控制症狀。藥物治療的目標是以儘可能低的劑量,來有效地管理症狀。
心理社會支持治療,對幫助患者適應工作、提高社交應對、與他人正常溝通有所助力,對減輕症狀和健康生活至關重要。
多數情況下,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療,即使症狀已經消退。

精神分裂症藥物治療

精神科醫生開始時,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嘗試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或組合,觀察患者對藥物的治療後反應。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周的觀察時間,才能注意到症狀的改善。有時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確定哪種藥最有效。
醫生最常給精神分裂症患者開的藥,叫做抗精神病藥,如多巴胺5-羥色胺。這些藥物可作用於大腦遞質,可緩解諸如妄想、幻覺等症狀。
  • 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為“典型”或“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有:氯丙嗪氟哌啶醇奮乃靜五氟利多
第一代老藥通常價格較低,而且可能會導致催乳素水平升高,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性慾情緒月經週期、乳腺組織都受到影響。
  •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較新的被稱為“第二代”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有:阿立哌唑氯氮平伊潘立酮魯拉西酮奧氮平帕利哌酮喹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氨磺必利布南色林
通常醫生首選新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因為它們比第一代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較低。其中,氯氮平不僅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殺行為,還可治療對其他療法產生了抵抗力的患者。
許多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是體重增長,以及難以控制的血糖和膽固醇水平。

精神分裂症其他治療

  • 無抽搐電痙攣治療
緩解嚴重抑鬱、自殺、躁狂,或其他精神症狀的最快、最有效的一種方法。醫生也使用這種方法減輕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狀,如妄想、幻覺、思維混亂。
電擊療法操作時首先使用全身麻醉的和放鬆肌肉的藥物。藥物起效之後,醫生將電極放在患者頭部,在短時間內發送一個精確控制下的電流,這將導致大腦短暫痙攣。患者會在幾分鐘後“醒來”,並可能發生短時失憶。
實施電擊療法前,醫生會與患者、家屬討論所有的治療方案,以便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 認知行為療法
有助於使思維模式正常化。治療目的不在於“治癒”,而在於幫助患者建立獨立工作的能力,管理他們的精神分裂症狀,並減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經歷的痛苦。
  • 心理社會支持治療
自我監控
學習應對壓力,識別復發的早期預警。
社會技能培訓
提高溝通、社會互動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家庭治療
為患者家庭提供教育與支持。
職業康復和就業支持
大多數患者需要某種形式的日常生活支持。通過社會幫助計劃,包括工作、自助團體等,幫助患者提高適應性。

精神分裂症預後

大約4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預後良好,這意味着每100位患者中,大約40人可能結婚、生子、工作。
大約27%的患者則可能精神致殘,這部分人通常不能結婚,工作或受教育,並且需要在精神病醫院,或在心理健康醫生的照顧下,進一步控制惡化。
大約50%的患者,在疾病前5年變化最大,然後會進入疾病平台期。
精神分裂症常常需要警惕復發,即使最初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也會經常復發。只有大約10%~20%的患者不再復發。

精神分裂症治癒性

就精神分裂症結局來看,約三分之一患者經過治療後症狀可得到徹底的緩解,其中部分人不再復發,可認為治癒,部分人可能再次復發,需要治療。
是否能夠治癒,獲得更好的預後,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如發病年齡、發病次數、病程長短、患者家庭狀態、患者依從性等。

精神分裂症危害性

  • 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可能會給他人或自己造成傷害;
  • 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法痊癒,或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如病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患者可能會進展至精神殘疾;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會給家人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綜上所述,建議患者或家屬一但發現有精神異常的相關表現,切莫諱疾忌醫,以免貽誤病情,喪失最佳治療時間。

精神分裂症後遺症

如病情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會遺留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使社會功能受到損害。

精神分裂症科學研究

2023年4月,美國科學家繪製出了發育中大腦迄今最詳細的基因圖譜,揭示了可能影響人們罹患精神分裂症等5種疾病風險的大腦網絡,有助科學家開發針對這些遺傳疾病的干預措施
2023年4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偉研究組與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衞生中心王繼軍教授團隊合作,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視覺注視期間自發產生的跳視眼動存在時空特性異常,及其與患者的臨牀症狀和認知功能障礙的關聯性。研究還展示應用簡單機器學習方法,通過1分鐘視覺注視眼動數據,來快速有效地從健康人羣中識別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相關成果於1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精神分裂症通報》上。
參考來源: [1-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