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忠報國

(漢語成語)

鎖定
精忠報國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唐·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 [1] 
“精忠報國”的意思是指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精忠報國
拼    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1] 
近義詞
盡忠報國 [1] 
反義詞
賣國求榮 [1] 
注音字母
ㄐㄧㄥ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 [1] 
用    法
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1] 
出    處
《北史·顏之儀傳》 [1] 

精忠報國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唐·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1] 
  • 衍生典故
元·脱脱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1]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精忠報國”。 [1] 

精忠報國成語典故

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於一個農家,傳説岳飛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所以取名“飛”,字“鵬舉”。岳飛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母親就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鍛鍊身體,長大後報效祖國。在母親的教育下,岳飛勤奮好學,日間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唸書習字,尤其喜歡讀兵書。漸漸的,岳飛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據説岳飛體魄強健、剛直義氣且勇力過人,十幾歲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開弓射箭,槍法“一縣無敵”。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岳飛投軍抗遼,並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從此,岳飛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衞國的戎馬生涯。孝順的岳飛一刻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精忠報國”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將兀朮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第二年秋,兀朮繼續南侵,留守建康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明洲等地,宋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衞,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緊接着,岳飛又在牛首山設伏,大破金兀朮,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擁有人馬一萬多人,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軍紀,寧可自己忍飢挨餓,也不敢打擾百姓;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衞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可是,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教導的“精忠報國”四個字。 [2] 

精忠報國成語寓意

岳飛雖然被奸臣陷害了,但他精忠報國的業績,崇高的民族氣節卻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永不磨滅。岳飛至死精忠報國的精神,深深反應了中國的家國一體的文化。家是濃縮的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民族一向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千千萬萬種成文與不成文的家訓對這一情懷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報效國家是家訓文化的重要內容。人們都秉持着舍小家顧大家、舍小我成大我、舍家為國衞國的精神,將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竭盡全力報效祖國。 [2-4] 

精忠報國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精忠報國”的意思是指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形容非常愛國。 [1] 
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1] 
  • 成語示例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 ” [1] 
清·錢彩説岳全傳》第二十二回:“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 ” [1] 
參考資料
  • 1.    精忠報國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11]
  • 2.    於勤編.經典歷史故事[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01:85-87
  • 3.    墨人主編.影響孩子一生的600個成語故事 夏 最新修訂圖文天下中華成語故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01:173
  • 4.    顏炳罡,周海生,陸信禮,於媛著.家風傳承 黨員幹部家風讀本[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