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忠報國

(中國歷史人物典故)

鎖定
精忠報國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時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近義詞:盡忠報國。
反義詞:賣國求榮。
語法: 聯合式;一般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愛國。
別    名
嶽武穆
鵬舉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
出生日期
公元1103年3月24日(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
逝世日期
公元1142年1月27日(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廿九
主要成就
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
主要作品
滿江紅·寫懷》、《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五嶽祠盟記》等
本    名
岳飛

精忠報國典故出處

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3] 
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在清朝之前,“精忠報國”為“盡忠保國”(也有版本“盡忠報國”),後演化為“精忠報國”。 [1] 

精忠報國典故內容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説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岳飛少年時期,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曾拜周同(《説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岳飛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官員劉韐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説是為徵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同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岳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為了謀生,前往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被擢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宋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宋欽宗用李綱守衞京城,但最終還是選擇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河間、中山等三郡於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趙桓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在相州城裏,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為岳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字為訓 [2]  。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