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語白話文

鎖定
粵語白話文是粵語書面語,跟粵語口語的語法詞彙句式完全吻合。一般認為其出現不比現代漢語白話文早。在1949年之前廣東地區民間粵語白話文已經非常盛行,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漸漸由政府規定的現代漢語白話文取代。直到現在香港澳門以及廣東各地民間仍然有不少人在使用。港產電影的字幕也多為粵語白話文。由於沒有得到政府採納和支持,又缺乏專門的規範機構,人們書寫粵語白話文經常出現錯別字,或者乾脆拿同音字英文字母代替,使得書寫頗為混亂。
中文名
粵語白話文
含    義
粵語書面語
盛行時間
1949年之前
盛行地點
廣東
規範化
得到大眾都依從

粵語白話文粵語白話文簡介

已故香港著名作家黃沾有很多作品均以粵語白話文寫作而成;如散文集:不文集;小説:香港仔手記;歌詞:問我等。
由於粵語白話文的語法、用詞等均依據粵語口語,對其他漢語方言使用者來説是很難看懂的。

粵語白話文粵語白話文的規範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當時的粵劇是少數把粵語寫出來的文字紀錄,這些粵劇劇本或戲院的介紹成為了非官方的規範標準,得到大眾都依從。

粵語白話文近來發展

1980年代,香港的電視節目《每日一字》有一些集多次提出了粵語有很多講法其實是很古雅的。節目主持林佐瀚還到圖書館翻查這些字的正音、正寫,並於節目中給大家介紹。有不少當時已經被遺忘的古字,如“”(累的意思)這一個字就是這樣得到重生(若根據《廣州話字典》,這個字被寫成為“”)。從此,香港的語文工作者開始了新一輪的“正字正音運動”,並在多份報章中要求傳媒必須“寫正字、讀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