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海清廟

鎖定
粵海清廟 (Wak Hai Cheng Bio),坐落於新加坡商業區菲利普街30號B,是該國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按照官方説法,粵海清廟在1826年正式重建為一間雙殿廟宇,主奉媽祖與玄天上帝,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媽祖廟與及玄天上帝廟。1845年,潮僑成立了新加坡義安公司,該廟便歸義安公司所管理。1852年至1855年間,進行擴建工程。1896年又進行全面重建。該廟也由一間亞答小廟,變成水泥屋瓦,雕樑畫棟,香火旺盛的大廟。走過了近兩百年的光輝歷程,粵海清廟在1996年成為新加坡受保護的國家古蹟,經過大規模修復後,在2014年獲得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優異獎。
中文名
粵海清廟
外文名
Wak Hai Cheng Bio
地理位置
菲利普街 30號B
開放時間
早上8:00-下午5:00
景點級別
新加坡受保護的國家古蹟
門票價格
免費
獎    項
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優異獎
所在國家
新加坡

粵海清廟歷史沿革

粵海清廟是早年華人移民的精神支柱 粵海清廟是早年華人移民的精神支柱
隨着移居新加坡的潮州人與日俱增,潮人移民社羣也逐漸形成和壯大。在潮人社羣形成後,伴隨而來的便是宗教信仰的普及化。早期的潮人移民已清楚地意識到,在新的土地上生活需要宗教信仰。宗教信仰除了是移民從祖籍帶到移居地的一種傳統文化外,也是他們在彷徨和承受極大壓力的生活中,祈求心境安寧和尋求精神寄託的重要渠道,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廟宇也便應運而生。
在新加坡出現的第一所潮人古廟,是在乾隆初年由林泮所建的“粵海清廟”,初時只是一亞答屋。昔日初抵移民必到廟禮拜天后聖母,以答神恩。19世紀20年代,又被當時在暹羅、新加坡之間從事航運的王欽、王豐順等改建為廟。隨着移民的日增,天后聖母信仰在新加坡迅速傳播開來,香火也愈來愈盛。粵海清廟至遲到1826年,在天后宮的基礎上,增建了奉供玄天上帝的上帝宮。此後,粵海清廟一再擴建。

粵海清廟建築介紹

跟據《潮僑溯源集》書中所述,粵海清廟最初是一間供奉媽祖的神壇,在1738年之前由澄海樟林人林泮所建,原址在“山頂仔”。後來由創辦《萬世順公司》的庵埠東溪人王豐順重建。從粵海清廟內找到的己卯年(公元1819)“天恩公”爐證明粵海清廟在1819年已經存在。
按照官方説法,粵海清廟在1826年正式重建為一間雙殿廟宇,主奉媽祖與玄天上帝,成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媽祖廟與及玄天上帝廟。潮州人稱神為“老爺”,大神敬稱為“大老爺”,所以將粵海清廟俗稱為“大老爺宮”。廣籍人氏較喜歡用“孖廟”來稱呼粵海清廟,是雙殿廟的意識。
粵海清廟初期是由萬世順公司管理,到了1845年才由余有進等人組織的義安公司接管。義安公司是以潮州的前身義安郡命名,接管粵海清廟後繼續擴建及重修,早期還將辦公室設在廟內。今天,粵海清廟仍然是義安公司名下的產業,也仍是最具代表性的潮人廟宇,並已被列為受國家保護之古蹟。除了潮州人,很多廣東人也常到粵海清廟上香,特別在農曆正月十四與十五更是人潮洶湧。許多香客每年都來送還接燈籠,糖獅和令旗。粵海清廟是間傳統的潮州式建築,屋頂上有非常細緻的潮州雕塑及嵌瓷,燕尾上揚捲曲,牆壁和樑上也有精美的石雕與木雕。

粵海清廟廟宇特色

粵海清廟圖冊
粵海清廟圖冊(4張)
粵海清廟是19世紀初中國移民南來的第一站。遠在宗鄉團體組織成立之前,廟宇曾經是移民社交活動的中心點。許多移民都是在廟宇尋找慰藉,當時面海的粵海清廟就是一個例子。該廟宇由中國工匠設計,並且用自中國進口的花梨木建成。它的屋檐雕工精細,牆上刻有神話人物。此外還有商人與信徒所捐贈的刻有吉祥字樣的木製匾額。
粵海清廟被潮人稱為“大老爺宮”。廟前圍牆築有一門亭,門額書“粵海清廟”,牆內為一片廣大的石埕,左邊是上帝宮供奉的是玄天上帝,右邊是供奉天后聖母媽祖的天后宮,二廟相連,故稱“孖廟”。而粵海清廟的名稱,“粵”指廣東,“海清”則是海路清平的意思,即為廣東籍人士在海水清平之下安然乘船抵達南洋。實際上,在義安公司和潮州八邑會館成立之前,粵海清廟是潮人社羣的仲裁機構,通過非官方的管道在廟宇內為族羣調解個人或商業糾紛、家庭問題。
1845年,潮僑領袖成立了“義安郡”,後改稱“義安公司”,其宗旨是管理潮州人的公墓。這一年,義安公司接管了粵海清廟。粵海清廟即成為義安公司的產業,也就轉由義安公司管理。當時,義安公司的辦公室就設在廟內,無論是領導人或管理政策上,廟與公司實際上已結合為一體。義安公司兼理潮人在該廟祭祀玄天上帝及酬神事宜,並在原址上擴建和修繕古廟,使之成為一所頗具規模和壯觀之華人廟宇。
清朝皇帝御書“曙海祥雲”,賜予粵海清廟 清朝皇帝御書“曙海祥雲”,賜予粵海清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朝光緒皇帝御書“曙海祥雲”金漆匾額,賜予粵海清廟,今天仍高懸於廟裏天后宮正殿上。在新加坡的華人寺廟中,只有粵海清廟和閩幫的天福宮獲賜清帝御題,可見其當時備受重視之程度。除此之外,廟內也掛滿早年由客家,廣東及瓊州會館所敬贈的匾額,顯示當年客,廣,瓊,潮四幫的關係良好。四幫還在1937年聯手創立新加坡廣東會館*,並將辦公室設立在粵海清廟。廟中的古物還包括了道光十七年的天后聖母銅鐘和道光十六(或十八)年的玄天上帝銅鐘,以及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的對聯。
粵海清廟被列為新加坡的古蹟,除了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外,也因為它本身便是一座極具特色的廟宇建築。古廟的潮州傳統建築格式,廟裏根據歷史神話、民間故事和英雄事蹟塑造的泥雕和木刻,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不僅深具教化作用,還充分表現了潮州傳統手工工藝的高超藝術和豐富內容。今天,這座給人印象深刻的廟宇不但吸引無數前來膜拜祈求平安好運的新加坡信徒,更吸引了不少遊客到訪參觀。
廟宇重現昔日光彩
廟 宇雖修葺,但風雨不愆,樑柱蟻蛀,屢易屢壞。義安公司於公元2011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十四日)舉行動土儀式,並於公元2012年2月8日(正月十七 日)開始落架大修。屋瓦、圍牆、壁畫、木雕、嵌瓷、龍虎井等特邀中國潮汕工匠依原樣修復,使廟宇重現昔日光彩;並於公元2014年3月31日(農曆三月 初一日)邀請貿工部長林勳強先生主持修復落成典禮。經過大規模修復後,風貌勝蹟重現的粵海清廟在2014年9月3日榮獲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優異獎。同年,市區重建局也頒發舊建築修復工程獎給予義安公司對古廟修復的認可。 [1] 

粵海清廟神明

粵海清廟供奉的神明,那就是:
廟內主神
粵海清廟經過大規模修復後,風貌勝蹟重現 粵海清廟經過大規模修復後,風貌勝蹟重現
玄天上帝
天后聖母 (媽祖)
眾神/佛
八仙
城隍爺
花公、花婆
大伯公
當年太歲
觀音菩薩
感天大帝
註生娘娘
齊天大聖
三爺伯
虎爺
華佗
大二爺伯
包青天
龍尾聖王
濟公
張公聖君 (法主公)
關帝
月宮娘娘
財神爺
黑麪將軍
紅面將軍
四大天王- 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

粵海清廟活動

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信徒向神明祈求福德 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信徒向神明祈求福德
乙未(羊)年正月十五日 : 上元節(元宵節)
乙未(羊)年三月初三日 : 玄天上帝聖誕
乙未(羊)年三月廿三日 : 媽祖聖誕
乙未(羊)年七月十五日 : 中元節(盂蘭勝會)
乙未(羊)年九月初九日 : 重陽節
乙未(羊)年十月廿四日 : 酬謝神恩

粵海清廟旅遊信息

地址:30號B 菲利普街(Philip Street)
開放時間早上8點-下午5點,早上7點-下午5點(初一 十五)
公交巴士:57 、75、131、167、186、196、970號等
地鐵站:萊佛士坊站 (Raffles Place MRT station)或 直落亞逸站 (Telok Ayer MRT Station)

粵海清廟見證歷程

此專版配合新加坡金禧國慶推出,每逢星期一出版,介紹本地歷史遺蹟、文化景觀、宗教場所、著名老區和市鎮。新加坡水彩畫會的畫家將依每期主題繪製一幅水彩畫。
粵海清廟見證了新加坡的變遷
粵海清廟的夜晚 粵海清廟的夜晚
粵海清廟哪一年興建,已不可考。有文字記載的是1826年,也就是1819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的第七年所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古廟興建之前,本地早已有華族居民,而且不少是從中國南來的潮州人,因為粵海清廟是由當時潮人所籌資建立的。粵海清廟不僅是本地潮州人的第一座廟,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之一。它目睹新加坡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繁榮富強的國度,也見證了早期華族移民開天闢地的艱苦歷程。
初期,粵海清廟只不過是一間亞答屋,供奉着中國南方移民所崇祀的“海上女神”——天后聖母(媽祖)。後來,潮州信眾又在廟內奉祀所篤信的玄天上帝。玄天上帝本是北方水神兼戰神,明朝尊為護國神,原稱玄天大帝。潮州人篤信玄天上帝,有一説是因為明洪武年間,潮汕地區陸豐市碣石鎮的總兵把當地一座普通小廟改為玄武廟,小廟所在的山就稱玄武山。
萬曆年間碣石總兵侯繼高擴建該廟,因母親篤信佛,於是他在玄天上帝像之下增加了佛祖像,玄武廟因此亦道亦佛,改稱玄山寺。後來避諱康熙名號(玄燁),玄山寺改為現稱的元山寺。因潮汕人普遍認為元山寺的籤很靈,每年大年初四必到廟裏向“大老爺”玄天上帝求籤瞭解運勢。潮州人移民海外,很自然地立廟崇拜玄天上帝。
1845年潮僑成立義安公司,廟宇自然的就歸義安公司管理,當時的義安公司辦事處就設在廟裏。1852年至1855年,廟宇擴建。1896年全面重建,變成一座水泥屋、雕樑畫棟,香火旺盛的大廟。現在,古廟仍延續1896年擴建時由左右兩間連接的祠廟構成的樣式,右祠是天后宮,供奉天后聖母(媽祖),左祠是上帝宮,供奉玄天上帝。兩廟相連,廣東人稱“孖廟”;但潮州人管叫“大老爺宮”。
光緒皇帝御賜匾額
粵海清廟的“粵”,指的是廣東;“海清”則是海路清平的意思,即為廣東省人在海水清平之下安然乘船抵達南洋。實際上,在義安公司和潮州八邑會館成立之前,粵海清廟是潮人社羣的領導組織,同時也是族羣事務的仲裁機構,專為族羣調解個人或商業的糾紛,甚至是家庭問題。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光緒皇帝御書“曙海祥雲”金漆匾額賜予粵海清廟,感謝廟領導發動民眾捐助中國南方水災災民。這個御賜匾額經過百多年香火煙燻,早已燻成黑褐色。2010年廟宇落架大修,重貼金箔,再現當年金光閃耀模樣,今天仍高懸於天后宮正殿上。早期到粵海清廟祭拜的信眾除了潮州人,還有瓊州(海南)人、廣府人和客家人。廣東會館曾於上世紀30年代設在廟裏。
廟的屋脊、垂脊都是嵌瓷的人物、花草等造型 廟的屋脊、垂脊都是嵌瓷的人物、花草等造型
粵海清廟多處採用潮州建築的嵌瓷裝飾,屋脊、垂脊和屋面到處都是嵌瓷的人物、建築、花草與動物造型。單單在屋頂,體積較大人物造型就有120個,體積較小人物造型好幾百個,亭台樓閣20多座,屋脊上還有四條造型精美的騰龍,全部以嵌瓷工藝完成。據知,一尊大的嵌瓷人物,造價800元。這些塑像都是取材自經典民間故事或神話,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和《西遊記》。
廟宇梁雕邀不同巧匠競藝 
其實,到廟裏“上帝宮”參觀的遊客,如果夠細心,就會發現正殿左右梁雕的花款並不一致,原來這是清朝中國大富人家造大厝時,喜歡邀請不同組工匠競藝所致。有179年曆史的水廊頭鳳山寺也是如此。
義安公司於2012年2月8日為粵海清廟進行落架大修,聘請國家級潮汕嵌瓷師傅和一批潮汕工匠來新加坡,對古廟的屋瓦、圍牆、壁畫、木雕、嵌瓷、龍虎井等按原樣,甚至改變過去幾次翻修時的錯誤設計,並改用適當材料進行修復,使它恢復昔日光彩。2014年9月3日古廟榮獲聯合國亞太文化遺產保存優異獎。同年,市區重建局也頒發舊建築修復工程獎給予義安公司,以表揚該公司修復古廟所做出的努力。
廟宇地處鬧市 吸引上班族膜拜
粵海清廟坐落在商業區內的菲利普街,與四周聳立的現代大廈,相映成趣。今天人們大概不會想到,當年古廟初立,廟前是海水淹沒的淺灘。華族移民一上岸,大都會入廟敬拜。儘管處在繁華的市中心,古廟仍然是不少年輕信眾的心靈皈依所在,中午用餐時刻,總會看到穿着齊整的上班男女到廟裏膜拜。因此,古廟的香火,從未間斷,只是廟方現在為保護廟裏的文物,善信只能將香枝插在廟外的香爐。
義安公司董事李先華説,潮人建立粵海清廟,確定中國南方華族移民,比萊佛士更早登陸新加坡。因為根據《潮僑溯源集》書中所述,粵海清廟最初是以亞答屋形式出現,設有媽祖神壇,在1738年之前由澄海樟林人林泮所立,原址在“山仔頂”。歷史記載,明永樂四年(1406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曾在印尼巨港附近的海上,跟來自潮州的海盜首領陳祖義,打過一場海戰,成王敗寇,陳祖義後來被押送回中國伏法。
另外,東南亞一些地方誌也顯示,潮州人很早就下南洋謀生,泰國曆史上民族英雄鄭王(鄭信,1734—1782年),他的父親就是來自潮州澄海市。因此,有文史學者認為,粵海清廟史加上鄭和艦隊與陳祖義打海戰的事蹟,新加坡的歷史應可推前五六百年。
記億盒 她在粵海清廟求得姻緣
蔡麗芳很感激粵海清廟神明的庇佑 蔡麗芳很感激粵海清廟神明的庇佑
在輪船保險公司任職的蔡麗芳(42歲),很崇敬粵海清廟的神明。那天在廟裏遇到她,問她到廟裏來上香的緣由,她輕聲笑説:“我今天的美好,都是拜廟裏神明所賜。”原來,以前她在廟宇附近辦公樓上班,常到廟裏來向天後聖母和玄天上帝祈福。35歲那年,她向廟裏月老祈求,不久就遇見在船務公司工作的丈夫,不到兩個月,兩人就結為連理枝。蔡麗芳有兩個孩子,兒子五歲,女兒三歲,乖巧聽話,丈夫體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