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粟芽

鎖定
粟芽,中藥名。為粟的發芽穎果。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濕潤,至芽長2~3毫米許,取出曬乾。
別    名
檗米
粟檗
谷芽
植物界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各地
中文學名
粟芽
用    量
9~15g
毒    性
無毒

粟芽生理特性

乾燥粟芽呈小球形,徑約1毫米。表面淡黃色,有外稃與內稃包圍,多數均已裂開,露出長約1~3毫米的初生根(芽),或無初生根。剝去殼即為果實,表面淡黃色,光滑,基部有黃褐色的胚,長約1毫米,胚乳近白色。質堅,斷面粉質,氣無,味微甜。以黃色、有芽、顆粒勻整者為佳。

粟芽產地

主產於華北各地。

粟芽入藥部位

植物的發芽穎果。

粟芽炮製方法

炒粟芽:取粟芽置鍋內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粟芽性味

苦,温。

粟芽歸經

歸胃、脾經。

粟芽功效

健脾,消食。

粟芽主治

用於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粟芽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粟芽相關論述

1、《別錄》:寒中,下氣,除熱。
2、《日華》:除煩,消宿食,開胃。
3、《本草綱目》:消導米麪諸果實積。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3.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