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粘孢子蟲

鎖定
粘孢子蟲(Myxosporea)是粘體動物(Myxozoa)的一個。下有近2500種生物,較為知名的如腦碘泡蟲(Myxobolus cerebralis)與Alataspora solomoni、Ceratomyxa shasta等。粘孢子蟲常引起魚類發生種種嚴重的流行病。
中文學名
粘孢子蟲
拉丁學名
Myxosporea
動物界
原生動物門
絲孢子蟲綱
亞    綱
粘孢子亞綱
粘孢子蟲目
分佈區域
北美、歐洲和日本

粘孢子蟲簡介

粘孢子蟲是寄生在冷血動物的一類寄生蟲。它的寄生範圍基本上是魚類,包括淡水和海水魚類。只有極少數種類寄生在兩棲類(約5種)、爬蟲類(約3種)、環節動物(約1種)和昆蟲(約1種)。因此人們把粘孢子蟲看作是魚類專有的類寄生蟲,是有一定根據的。 [1] 
粘孢子蟲 粘孢子蟲
在北美、歐洲和日本流行着一種鮭鱒魚類打轉病,這是由腦粘體蟲引起的,使鮭鱒魚大量死亡。在中國各養魚地區,其中有與鮭鱒魚打轉病相類似的白鰱瘋狂病,病魚體瘦,尾巴上翹,上下打轉,不久即死亡。餅形碘泡蟲病常大量侵襲草魚苗的內臟組織和鰓。常出現在鯉、鯽魚皮膚上的鯪單極蟲,往往使全身佈滿白色點狀或塊狀孢囊,嚴重影響魚的生長髮育,甚至引起死亡。

粘孢子蟲科學分類

(1)每一個孢子有2-7塊幾丁質殼片(多數為2片),兩殼片連接處稱為縫線,縫線由於粗厚或者突起呈脊柱結構,稱縫脊,沒有縫脊的一面稱殼面。縫脊大多數種類是直的,少數種類呈“S”型;粘孢子孢子的共同特點:
(2)有些種類的殼上有條紋、褶皺或者尾狀突起;
(3)孢子有1-7個球形、梨形或者花瓶型的不等的極囊(多數種類有2個極囊),通常位於孢子前端,有的種類位於孢子兩端,有些種類的極囊之間還有“V”或者“U”型突起,稱囊間突。極囊裏有極絲,作螺旋狀盤曲,受到刺激後,能通過極囊孔射出,極絲呈絲狀或者帶狀。

粘孢子蟲粘孢子蟲病

粘孢子蟲的種類很多,大多數種類寄生在魚體上,魚各種器官、組織都可被粘孢子蟲寄生。 [2]  粘孢子蟲病是由於粘孢子蟲(Myxosporeans)引起的一類寄生性病害,近年來已發展成危害嚴重的水產動物病害之一。粘孢子蟲屬粘體動物門(Myxozoa),是一類產孢子的後生動物寄生蟲而非原生動物,迄今國內外已報到2500餘種,寄主範圍涉及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所有門動物的廣泛宿主,但水產動物,尤其是魚類是其最主要寄主(Kent et al 2001; Jimenez-Guri et al 2007; Lom et al 2006),國內由於對其它宿主的研究缺乏,也往往認為其時魚類專屬寄生蟲。大多數粘孢子蟲在長期進化歷程中與相應宿主形成了穩定的宿主-寄生蟲相互關係,對宿主危害較小,但隨着世界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環境、模式等的改變,新的養殖品種的引入等因素,粘孢子蟲已成為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Canning & Okamura 2003;Yokoyama 2003)。因養殖過程人為引種造成的爆發性粘孢子蟲的最顯著的例子如歐美鮭鱒魚的腦旋轉病(Whirling diseases,WD),其病原為Myxobolus cerebralis, 本起源於歐洲(德國),寄生於褐鱒(Brown trout,Salmo trutta),但對宿主並無實質性生理、病理影響,直到原產於北美的易感性宿主--虹鱒(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引入歐洲,而後隨着國際漁業貿易,被感染的虹鱒又進入北美水體,從而導致了包括虹鱒在內的眾多鮭鱒魚類的爆發性WD, 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造成了北美地區野生虹鱒種羣數量的急劇下降的生態災難,其後又轉播至北亞、新西蘭、摩洛哥、南非等地(Bartholomew & Wilson 2002)。其它國外報道的嚴重粘體動物病害還包括鮭鱒魚腎腫大的Tetracapsuloides bryosalmonae (Gay et al 2001), 鮭鱒魚等肌肉液化症Kudoa thyrsitis (Moran et al 1999), 鮭鱒魚消化系統炎症的Ceratyxum shasta (Bartholomew 1998), 鮃鰈類或河豚腸炎的Enteromyxum spp.(Yanagida et al. 2004)等。另外,在其它脅迫因子存在的養殖水體中,不少粘孢子蟲作為機會性病原體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粘孢子蟲病,給漁業生產造成損失。遺憾的是在近200年的粘孢子蟲即其病害的研究歷史中,有效藥物的缺乏(迄今尚未有一種商品化的粘孢子蟲病治療或預防藥物)致使人們對粘孢子蟲病捉襟見肘,甚至到了談粘孢子蟲色變的地步。學界普遍認為一旦粘孢子蟲侵入魚體進入孢子發育期(Sporogony)或發育成成熟粘孢子(Myxospore),由於粘孢子蟲包囊壁的緻密結構及粘孢子的堅硬幾丁質殼等原因,先已嘗試的藥物大都因不可能滲透之原因而效果甚微,如辛酸(Caprylic acid)、鹽黴素(Salinomycin)、託曲珠利(Toltrazuril)、鹽酸氨丙啉(Amprolium)等(Yokoyama et al 2003; Athanassopoulou et al 2004)。煙麴黴素(Fumagillin)及其相似物(TNP-470)一度被認為對粘孢子蟲病具有一定功效,但由於其潛在的致癌性及其抑制後的複發性而限制了其應用(Yokoyama et al 1990; Higgins & Kent 1998; Wang et al 2001)。因此,隨之粘孢子蟲病危害的加劇,開發藥效高、價格低、生產實踐可行的防治藥物對減少養殖户損失,保障水產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刻不容緩。

粘孢子蟲預防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用漂白粉10pm或每畝用生石灰250斤清塘消毒,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2)用1%的敵百蟲晶體(90%)溶液漫洗魚種3-10分鐘。
(3)用1ppm敢百蟲或1ppm磷酸氮奎潑灑治療。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漁業增產新技術,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432頁
  • 2.    郭書普主編,農業實用技術百科全書,中國致公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1085頁
  • 3.    湖南省水產幹部技術培訓辦公室編,魚病防治 第三冊,,,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