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粗吻海龍

鎖定
粗吻海龍(學名:Trachyrhamphus serratus)是海龍科、粗吻海龍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稍側扁,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尾部骨環四稜形,後方漸細;腹部中央稜不突出,頭小,與體軸在同一直線上,後頭部的頂骨處具一明顯隆起嵴;吻呈短管狀,吻部背面中央線上具1行鋸齒嵴;眼較大,圓形,眼間隔寬闊;鼻孔每側2個,很小,不明顯;口小,前位;無牙;鰓蓋突出;鰓孔窄小,位於鰓蓋後上方;體無鱗,全由骨質環所包;液浸標本體灰黑色或黑褐色,腹部淡灰色,體側具9-12條黑色橫帶,背鰭具3-4列小黑斑,尾鰭黑色。
粗吻海龍魚為近海暖水性小型魚類,一般棲息在15-100米深處的沙、泥和藻類基質中。體色隨環境顏色的不同而變化,以保護色和擬態來防避敵害及誘食。游泳緩慢,以口吸食小型浮游甲殼動物。分佈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從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到日本海域;在中國分佈於南海諸島、南海大陸沿岸、台灣海峽和東海。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粗吻海龍
拉丁學名
Trachyrhamphus serratus
別    名
鋸吻海龍
鋸粗吻海龍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刺魚目
亞    目
海龍亞目
海龍科
粗吻海龍屬
粗吻海龍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and Schlegel,1850
外文名
Crested Pipefish、Saw Pipefish
同義學名
Syngnathus serratusTemminck & Schlegel,1850
保護級別
IUCN標準:缺乏數據(DD) [3] 

粗吻海龍動物學史

中國早期文獻,如《南海魚類志》(1962)和《東海魚類志》(1963)將粗吻海龍歸入海龍目(Syngnathiformes)中的海龍科(Syngnathidae)。《福建魚類志(上卷)》(1984)已將粗吻海龍歸入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中的海龍科(Syngnathidae)。 [4] 

粗吻海龍形態特徵

粗吻海龍
粗吻海龍(7張)
背鰭27-29;臀鰭3;胸鰭15-16;尾鰭9。體環23+47-48。 [5] 
體長約為200-250毫米,體延長,稍側扁,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體長為體高35.5-42.0倍,為體寬42.0-50.0倍,為頭長11.5-12.8倍。尾部骨環四稜形,後方漸細。腹部中央稜不突出,頭小,與體軸在同一直線上,後頭部的頂骨處具一明顯隆起嵴。頭長為吻長2.1-2.3倍,為眼徑5.7-6.5倍。為眼間隔4.5-5.2倍;吻呈短管狀,吻長大於或等於眼後頭長,吻部背面中央線上具1行鋸齒嵴。眼較大,圓形,眼眶突出,與吻管形成一鈍角。眼間隔寬闊,凹陷,稍大於眼徑。鼻孔每側2個,很小,不明顯。口小,前位,上、下頜短小。無牙。鰓蓋突出。鰓孔窄小,位於鰓蓋後上方。肛門位於體前部1/3處稍後下方。 [5] 
體無鱗,全由骨質環所包。頭上、體上、背面及側面均散佈皮質枝狀突起。無側線。軀幹部與尾部的上側稜在背鰭下方相交,但不相連續;軀幹部與尾部的下側稜亦不連續;軀幹部中側稜與尾部下側稜相連續。 [5] 
背鰭較小,基部隆起,位於肛門的背方,始於軀幹部第二十一節骨環上,止於尾部第三骨環,臀鰭較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小,下側位。尾鰭後緣尖或圓形,尾端不捲曲。 [5] 
液浸標本體灰黑色或黑褐色,腹部淡灰色。體側具9-12條黑色橫帶。背鰭具3-4列小黑斑。尾鰭黑色。 [5] 

粗吻海龍生活習性

粗吻海龍魚為近海暖水性小型魚類,一般棲息在15-100米深處的沙、泥和藻類基質中。體色隨環境顏色的不同而變化,以保護色和擬態來防避敵害及誘食。游泳緩慢,以口吸食小型浮游甲殼動物。 [3]  [6]  [4] 

粗吻海龍分佈範圍

粗吻海龍分佈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從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到日本海域;在中國分佈於南海諸島、南海大陸沿岸、台灣海峽和東海。 [1]  [3] 
具體國家地區為中國、印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日本(九州、本州、四國島等)、韓國、新加坡、斯里蘭卡。 [3] 
粗吻海龍分佈圖 粗吻海龍分佈圖

粗吻海龍繁殖方式

粗吻海龍為卵生。雌性會把卵產在雄性尾下的育兒袋裏。 [7] 

粗吻海龍保護現狀

粗吻海龍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3]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8] 
列入《中國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8] 

粗吻海龍種羣現狀

截至2015年,人們還沒有專門針對粗吻海龍的調查或種羣數量估計。為了確定其種羣數量和豐富度趨勢,人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 

粗吻海龍主要價值

粗吻海龍具有藥用價值,多數用作中藥,有補腎壯陽、散結消腫、舒筋活絡、止血、催產等功效。 [6] 
化學成分為膽甾-4-烯-3-酮、膽甾3,6-二酮、蛋白質、天冬氨酸、穀氨酸、絲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等17種氨基酸、脂肪酸及鈉、鎂、鉀、鐵、磷、錳、鋅等元素、肌酸酐鈉、尿嘧啶、胸腺嘧啶、膽甾醇、六氫-吡咯並吡嗪-1,4-二酮等。 [9] 
參考資料
  • 1.    趙盛龍,徐漢祥,鍾俊生,陳健主編.浙江海洋魚類志 上: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456
  • 2.    Trachyrhamphus serrat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ITIS[引用日期2020-04-16]
  • 3.    Crested Pipefish  .IUCN[引用日期2020-04-16]
  • 4.    劉敏,陳驍,楊聖雲著.中國福建南部海洋魚類圖鑑 第1卷:海洋出版社,2013.06:125
  • 5.    伍漢霖主編.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6:547
  • 6.    (福建魚類志)編寫組編著.福建魚類志 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474
  • 7.    Trachyrhamphus serr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fishbase[引用日期2020-04-16]
  • 8.    趙盛龍等著.東海區珍稀水生動物圖鑑: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10:149
  • 9.    孔增科等主編.易混淆中藥品種辨析與臨牀應用: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7.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