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粒小麥

鎖定
粒小麥在新石器時代廣泛栽培於西歐至小亞細亞一帶,現今在高加索、巴爾幹半島、摩洛哥、西班牙等地有少量栽培作牧草之用。我國引種作科學試驗材料。模式標本採自歐洲。
本種性耐寒、耐旱、抗病強,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源。
中文名
粒小麥
70-100釐米
模式標本採自
歐洲
抗病性

粒小麥形態特徵

稈光滑,直立,叢生,高70-100釐米,具3-4節,節上密被灰白色的毛。葉鞘邊緣(鞘口)具細柔毛;葉片上面毛較少而短或無毛。穗狀花序細長、扁平,長5-7釐米(芒除外),寬6-9毫米,穗軸扁平易折斷,在每節頂部和邊緣密生短毛;頂端小穗不發育,兩側小穗具3-2小花,一般僅最下方小花結實,餘均不育;穎革質,具不顯著7脈,主脈於頂端延伸成2毫米長的齒,側脈延伸成長約1毫米的齒,並於穎背部凸起成兩脊;外稃具不顯著9脈,先端具長約10釐米的直芒,上部不孕小花具短芒;內稃於成熟時縱裂成兩半。穎果長約7毫米,徑約3毫米,兩端尖鋭,腹溝淺。

粒小麥生長環境

本種性耐寒、耐旱、抗病強,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源。

粒小麥分佈範圍

在新石器時代廣泛栽培於西歐至小亞細亞一帶,現今在高加索、巴爾幹半島、摩洛哥、西班牙等地有少量栽培作牧草之用。我國引種作科學試驗材料。模式標本採自歐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