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粉苞苣

鎖定
粉苞苣,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細葉苦蕒Ixeris gracilis(DC.)Stebb.的全草。分佈於華中、華南和西南。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黃疸型肝炎,結膜炎,癤腫。
別    名
細葉苦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苦蕒屬
細葉苦蕒
分佈區域
華中、華南和西南
中文名
粉苞苣
採集時間
7-8月採收

粉苞苣入藥部位

全草。

粉苞苣性味

味苦,性微寒。

粉苞苣歸經

歸肺、肝經。

粉苞苣功效

清熱解毒。

粉苞苣主治

用於黃疸型肝炎,結膜炎,癤腫。

粉苞苣相關配伍

1、治黃疸型肝炎:無喙粉苞苣6-12g,水煎服。
2、治結膜炎、癤腫:無喙粉苞苣6-12g,水煎服。

粉苞苣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粉苞苣採集加工

7-8月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粉苞苣形態特徵

細葉苦蕒,草本,高16-50cm。全株細弱。全株無毛。基生葉蓮座狀,條狀披針形,長7-15cm,寬5-9m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窄葉柄,全緣,有時近基部邊緣具睫毛;莖上部葉與基生葉相似,但較小,無葉柄。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有細梗;總苞長5-7mm;外層總苞片卵形,內層總苞片7-8,條形,先端稍鈍;舌狀花黃色,長7-9mm,先端5齒裂。瘦果紡錘形,稍扁平,棕褐色,長約3mm,具條稜,喙短,長約1mm,冠毛淺棕褐色,長3-4mm。

粉苞苣生長環境

生路邊、草坡和荒野。分佈於華中、華南和西南。

粉苞苣藥材鑑別

全草長10-30cm。莖單一或基部分枝。葉互生,皺縮,完整葉展平後呈條狀披針形或長條形,長4-15cm,寬5-9mm,全緣,幾無柄。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狀。瘦果紡錘形,棕褐色,具條稜,喙短,長約1mm。氣微,味苦。

粉苞苣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黃疸型肝炎,結膜炎,癤腫等症。”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巴哈爾古麗·黃爾汗,徐新.哈薩克藥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