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雪

(氣象術語)

鎖定
米雪,氣象術語,指天氣現象中白色不透明的比較扁的或比較長的小顆粒固態降水,直徑常小於1毫米,着硬地不常反彈。 [1] 
中文名
米雪
外文名
snow grains
相關術語
天氣現象
學科分支
天氣學

目錄

米雪描述

米雪是指從雲中降落的非常小的不透明白色冰粒形成的降水。呈扁平或細長狀,粒徑通常小於1毫米,下降均勻、緩慢、稀疏。與霰的區別是它落到較硬的地上一般不會反彈,也不會像霰一樣碎裂。

米雪成因

在比較穩定、温度相對低的氣層,存在温度低於零攝氏度但沒有凍結的過冷雲滴或霧滴,高空的冰晶下降過程中,碰到過冷雲滴或霧滴,兩者凍結、併合而成米雪。(探究成因?)
形成米雪的氣象條件要求擾動小、相對低温,一般來自高度較低的層雲,有時候比較濃厚的霧中也能形成米雪降落到地面。 一次米雪降水過程形成的降水量一般不大。

米雪引徵

古語將米雪作霰的俗稱,又稱澀雪、濕雪。
《埤雅》:“《説文》曰,霰,稷雪也。閩俗謂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謂稷雪,義蓋如此,今名澀雪,亦曰濕雪。然臘雪握之輒聚,立春以後不復可摶。”
唐 劉言史《北原情三首》詩之一:“米雪晚霏微,墓成悄無人。烏鳶下空地,煙火殘荒榛。”
宋 陳善 《捫蝨新話·文字各有所主未可優劣論》:“撒鹽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風起,此鵝毛雪也。”
明 謝肇淛《五雜俎》:“霰,雪之未成花者,今俗謂之米粒雪,雨水初凍結成者也。”
參考資料
  • 1.    米 雪  .中國氣象科普網[引用日期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