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蒿

鎖定
米蒿(Artemisia dalai-lamae Krasch.)是菊科蒿屬的一種植物。莖短縮,多分枝,半灌木狀草本。主根木質,粗,側根多枚,明顯;根狀莖粗短,直徑1-3釐米,有少數營養枝。莖多數,直立,常成叢,高10-20釐米,稀達35釐米,略成四方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上部有少數貼向主軸的短分枝。 [1] 
主要分佈於中國甘肅、青海、內蒙古、西藏等省區,具有牧用價值。 [2] 
米蒿因與適口性較好的禾草、灌叢,雜類草組成羣落,具有較高的放牧利用價值,尤其利於山、綿羊的放牧。該草鮮時氣味較重,適口性較差,但霜後氣味大減,羊和駱駝更加喜食。 [2] 
中文名
米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dalai-lamae Kras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菊目
菊科
蒿屬
米蒿
分佈區域
中國內蒙古(西南部)、甘肅(西部)及青海

米蒿形態特徵

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莖密被淡灰色柔毛。葉狹卵形,互生,2-3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狹條形或條狀長圓形。總狀花序頂生。花淡黃色。長角果,長2-3釐米,寬1釐米。幼苗:防子葉橢圓形,具長柄,下胚軸很發達,上胚軸不發育。初生葉1枚,互生,單葉,羽狀裂葉,葉兩面及葉柄均密被分叉毛和星狀毛。後生葉與初生葉相似 [1]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木質,粗,側根多枚,明顯;根狀莖粗短,直徑1-3釐米,有少數營養枝。莖多數,直立,常成叢,高10-20釐米,稀達35釐米,略成四方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上部有少數貼向主軸的短分枝。葉多數,密集,近肉質,近無柄或無柄,兩面微被短柔毛;莖下部與中部葉卵形或寬卵形,長0.8-1.2釐米,寬0.7-1釐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或近掌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小裂片狹線狀棒形或狹線形,長2-4毫米,寬0.5毫米,先端圓鈍或略膨大,基部1對裂片半抱莖併成假託葉狀;上部葉與苞片葉5或3全裂。 [2] 
米蒿
米蒿(5張)
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卵球形,直徑3-3.5毫米,有短梗或近無梗,在莖或莖的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或為復穗狀花序,而在莖上再組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背面微被灰白色蛛絲狀短柔毛,邊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近膜質,背面無毛;雌花1-3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8-20朵,花冠管狀,背面有腺點,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或微尖,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略短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近截形,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7-9月。 [2] 

米蒿分佈範圍

分佈於華北、西北、華東和四川。生於農田、渠邊、路旁等處。對小麥、油菜危害嚴重 [2] 
產於中國內蒙古(西南部)、甘肅(西部)及青海,西藏也有記載;生於海拔1 800-3 200米地區的礫質幹山坡、乾草原、半荒漠草原、鹽鹼地、幹河谷、洪積扇及河漫灘等地區,也見於河邊沙地上。局部地區構成草原植被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模式標本採自青海柴達木盆地。 [2] 
米蒿為高寒山地荒漠草原的特有利。多分佈於河西走廊的中東部、祁連山、龍首山、大黃山、老虎山的山前平原地帶,以永昌縣西部的繡花廟花草灘分佈最為集中。另外,在古浪、皋蘭北部也有較多的分佈。 [2] 

米蒿生長習性

米蒿屬強旱生植物,為高寒荒漠草原的伴生種、亞優勢種,個別情況下是建羣種。羣落比較密集,總蓋度可達30—60%,層次不明顯,種類組成比較貧乏。
草羣的主要植物有珍珠(Salsola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scongori–ca)、合頭草(Sympegmaregelii)、早(ArtemisiaxeroPhytica)、尖葉鹽爪爪(Kalidiumcus–pidatum)、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等;雜類草有銀灰旋花( ConvOlvulusammannii )、阿爾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草霸王(Zygophyl–lummucronatum)、駱駝蓬(Peganumharmala)及一年生雜類草豬毛蒿(Arte–misiascoparia)、霧冰藜(Bassiada–syphylla)、豬毛菜(Salsolarutheni—ca)等。該草多生長在海拔1600——2500m的高寒和地下水埋藏較深的低山丘陵平原上,對土壤基質條件要求較嚴,一般多發育在具黃土母質的淡灰鈣土,暗棕鈣土和含有沙礫的貧瘠土壤上。抗寒、抗旱性較強,並具有一定的耐鹽力。 [2] 

米蒿主要價值

米蒿因與適口性較好的禾草、灌叢,雜類草組成羣落,具有較高的放牧利用價值,尤其利於山、綿羊的放牧。該草鮮時氣味較重,適口性較差,但霜後氣味大減,羊和駱駝更加喜食。因草羣蓋度較大,故相對產草量較高,每公頃鮮草產量在1000—2000kg之間。 [3] 
從上表的化學成分和氨基酸的分析可知,該草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粗蛋白質含量較高,鈣磷比為3.3:3.8:1;灰分含量中等偏高,據有關資料報道,在微量元素分析中,其鉀,鈉元素含量在同生境植物中最高,而鐵,鎳元素的含量也很高。該草的營養比為4.3:1,屬氮—碳營養型植物。 [3] 
參考資料
  • 1.    薛光編著,草坪雜草原色圖鑑及防除指南=WEEDS IN TUR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GUIDE,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0,第125頁
  • 2.    《中國農田雜草原色圖譜》編委會編,中國農田雜草原色圖譜,農業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99頁
  • 3.    張朝賢 張躍進 倪漢文等編著,農田雜草防除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67頁
  • 4.    米蒿 Artemisia dalai-lamae|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