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米格-15比斯战斗机

前苏联生产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俄语:MиГ-15бис)是前苏联生产的米格-15型喷气式战斗机的改型,增大了发动机的推力和改进了电子设备。1949年9月首飞,1952年初大量投产,命名为米格-15比斯。主要装备于朝鲜人民军空军。
中文名
米格-15比斯战斗机
首    飞
1949年9月
最大时速
1076公里
实用升限
15500米

机型简介

播报
编辑
米格-15比斯战斗机
米格-15比斯战斗机“比斯”来源于拉丁文,是“再一次”的意思,表示“从原型机派生出来的改进型” [1]
米格-15比斯是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苏联进口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曾用代号“43号机” [2]
米格-15比斯战斗机最大时速为1076公里,实用升限为15500米,最大航程为1330公里。可选择携带多种武器(炸弹或57毫米火箭弹),可完成复杂气象甚至夜间良好天候情况下的截击,护航、侦察、战术轰炸等多种任务。
米格-15比斯和米格-15在飞机外形上差别不大。它改装了推力2700千克的的BK-1型发动机,飞行性能有所提高,重量增加,但飞机几何尺寸不变。外观上,该型号的翼刀带有一个缺口,而之前的米格-15是没有这个缺口的。1953年以后生产的米格-15比斯飞机上增装了夜间和复杂气象飞行所需要的仪表设备,因而在它们的机翼下方装有无线电高度表的黑色“π”形天线。有无这一天线,可以作为分辨上述两个机型的标志之一。

机型战例

播报
编辑
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的米格-15比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装备的米格-15比斯型战斗机,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美国F-86型喷气式战斗机的劲敌。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曾驾驶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型飞机,击落击伤9架敌机,在国土防空中作出了重大功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