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易縣

鎖定
米易縣,隸屬四川省攀枝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雅礱江交匯區,介於北緯26°42′~27°10′,東經101°44′~102°15′之間,轄區面積2153平方千米。 [1]  米易縣氣候屬於南亞熱帶為基帶的乾熱河谷立體氣候。幹、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區全年無冬,秋、春季相連,夏季長達5個多月。 [2]  截至2022年10月,米易縣轄7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攀蓮鎮 [3-6]  境內有漢族彝族傈僳族等26個民族。 [88]  2022年末,米易縣户籍總人口228961人。 [84] 
米易地區建制始於元朝,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元王朝在西昌設“羅羅斯宜慰司”集雲南行省,轄五路二十三州,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歸併四川省,設迷易守禦千户所,1978年11月5日,米易縣劃歸渡口市管轄,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2]  [89]  境內有214省道、西攀高速公路和成昆鐵路以及成昆鐵路複線由北向南縱貫全境。 [90]  [98]  米易縣古為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顓頊的誕生之地,素有“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美稱,是“中國顓頊文化之鄉”。 [7]  境內有顓頊龍洞、海塔世外桃源、普威綠野花鄉、青松林農業公園等景點。 [8-10] 
2022年,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0.19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9.68億元,增長4.9%,其中工業增加值76.77億元,增長4.9%,建築業增加值2.9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億元,增長1.7%。 [84] 
中文名
米易縣
外文名
Miyi County
別    名
米易
行政區劃代碼
510421 [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攀枝花市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南角
面    積
2153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攀蓮鎮
電話區號
0812
郵政編碼
6172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
人口數量
228961 人(2022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顓頊龍洞,望月樓,海塔,普威
火車站
米易站米易東站
車牌代碼
川D
地區生產總值
183.73 億元(2022年)

米易縣歷史沿革

米易縣 米易縣
據史籍記載遠在黃帝時代,黃河流城的民族就已南下,同生活在雅礱江流城的民族雜居融合,傳播中原文化。兩千年以前,邛都人就在安寧河流域的米易地區從事農耕或半耕半牧。
春秋戰國時期,原迷易(今米易)一帶為中國西南夷的邛都部落。史載:“秦時嘗通為郡縣,但至興而罷”。
公元前143年,漢景帝時,司馬相如任武騎常侍,在邛會地區置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昌地區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版圖,建立郡(越嶲郡)、縣級(邛都、會無等縣)政區以來,米易地區分屬西昌(或德昌)、會理兩縣管轄。安寧河沿岸及以東地區屬會理;安寧河以西、雅礱江以東屬西昌或德昌管轄。 [38] 
米易縣縣城
米易縣縣城(34張)
南北朝周武帝建德年間,河東仍屬會無縣,河西屬可泉縣。
天寶十四年(755年),河東屬青寧郡,河西屬建昌郡(今西昌)。
五代後蜀明德年間,迷易安寧河東地帶命名為諾賧,屬會川府,其河西地帶命名為屈部,屬建昌府。
時,太祖以“唐之禍基於南詔”,明確表示:以大渡河為界的越嶣等郡“非吾有也”。故邛嶣地帶為大理國所佔,當時迷易一帶曰明夷。
米易地區建制始於元朝。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元王朝在西昌設“羅羅斯宣慰司”隸雲南行省,轄五路二十三州。其中德昌路領威龍、德州兩州;在圩甸(今普威)設定昌路,領昌州、普濟兩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定昌路,米易境內普濟、威龍兩州均隸德昌路。
明代完善了土司制度,為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又推行衞所制度,實行“府衞參設”“土流兼治”政策。洪武十五年(1382年),廢除元朝的羅羅斯宣慰司,設軍民指揮使司,轄建昌府、會川府、建昌衞、會川衞等衞所。在軍事打擊與政治招降引誘下,元王朝所屬路府州縣先後歸附明王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迷易土官阿駭歸附,授襲副千户。洪武十八年(1385年),昌州土官盧尼姑,普濟州土官阿吉撒加,威龍州土官白氏歸附,明王朝“皆令世襲為知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王朝在西昌設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掌握西昌地區軍政大權。下轄五衞八所,在撒蓮設守禦迷易千户所(流官)隸四川行都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衞軍民指揮使月魯貼木兒(元朝降將)發動叛亂,平息叛亂後,明王朝宣佈:“諸州皆廢”,普濟、威龍等知州廢除後,永樂元年(1403年),改置為長官司,隸建昌衞。
清朝沿襲元明土司制度,規定明朝冊封的土司、土官必須向清廷投誠,繳出印信號紙,再酌情委任,抗命者廢職拿辦。順治十六年(1659年),威龍州長官司張兆遠投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普濟州長官司吉國佑投誠,迷易土千户安文投誠,皆令世襲其職。乾隆時期,外地人口大量遷入米易,米易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地方儲存“皇糧”頗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裁守禦迷易千户所(流官),歸併會理州,改設會理州迷易巡檢司。在千户所設置的368年(1394—1762年),與各州縣平列,同屬西昌地區級建制機關管轄。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四川內地與貴州等地因饑荒戰亂,各族人口又大量遷入迷易地區。嘉慶十九年(1814年),四川總督常明向清廷上報《四川迷易等地改土歸流疏》,迷易土千户經清廷批准改土歸流後,土司只襲職名。對清政府改土歸流的號召,普濟、威龍兩州長官司表示:“下屬夷眾新墾之地,情願首報催科,同增國賦”,不願交出統治大權改土歸流。宣統三年(1911年年),迷易安寧河以東地區分屬會理州十個行政區域的摩挲營、攀連、撒連;迷易安寧河以西的克他、麻隴、晃橋、麻慄坪等地統屬西昌縣直轄的普威鄉公所並巡檢所(此建制至民國二年正式廢置)。土司制一直沿襲到1950年解放。
米易縣地圖
米易縣地圖(2張)
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會理州奉令改革地方官制,將清代窪烏巡檢司、迷易巡檢司、披砂設治委員等名稱改為分州,設分州知事。翌年會理州改為會理縣,迷易分州改為會理縣迷易分縣,設縣佐。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會理實施團防制,全縣九個區團總,迷易境內昔界(今昔街)屬磨挲營第二區團總管轄;第三區團總駐地攀蓮,轄8團,即,蓮溪、掛榜、台子、丫口(今昔街熱水)、回龍、義興場(今沙壩)、草場、觀音巖;第四區團總轄撒蓮、埡口、丙谷、小河(今新河)4團,團總駐撤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四川改變地方行政體制,實行縣、區、聯保、保甲四級制,裁撤米易分縣。會理全縣劃為4個區,第二區駐地摩挲營,轄雲定、益果、蓮興、易高4個聯保。原迷易分縣轄區分別劃入蓮興、易高兩個聯保。西昌縣所轄普濟州、威龍州,取兩地頭字設普威聯保辦公處。普威之名由此而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西康省政府成立,在西昌設立寧屬屯墾委員會,屯委會相繼在各彝區設立政治指導區,麻隴指導區區署設在麻隴街,龍窩指導區區署設在南壩。九月,會理縣將迷易境內蓮興、易高兩個聯保劃為榜興、易丙、蓮場、河高4個聯保。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實行新縣制,縣、鄉兩級定為兩級政權。會理縣在迷易境內設榜興鄉、蓮場鄉、易丙鄉、河高鄉;西昌縣改普威聯保為普威鄉。普威鄉轄8個保,包括今黃草、橫山、坊田、得石、黃龍、白馬6鄉和撒蓮鄉海塔,掛榜鄉威龍、回龍、田家3個村。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德昌成立設治局,會理縣劃出榜興、觀義、蓮場、易丙4鄉安寧河以西部分;安寧河以東仍屬會理,改設昔觀、平谷、河高、蓮溪4鄉(1948年將河高、平谷合併為丙河鄉)。西昌縣將普威鄉和麻隴區劃歸德昌。米易境內德昌設治局轄普威、撒蓮、榜興、草塘4鄉,俗稱“下四鄉”。
1950年4月,迷易解放。
1951年7月2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批准,新置迷易縣,隸屬西昌專區管轄,撒蓮是迷易縣縣政府駐地。
1952年5月,縣政府遷攀蓮街;9月1日,西康省西昌專員公署通知,迷易縣更名為米易縣,隸屬關係不變。
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撤銷,改隸四川省。
1978年11月5日,劃歸渡口市管轄。
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2]  [38] 

米易縣行政區劃

米易縣區劃沿革

截至2018年,米易縣轄7個鎮、5個鄉(87個村,814個村民小組,12個城鎮社區居委會,106個居民小組 [1]  ):攀蓮鎮、丙谷鎮、撒蓮鎮、埡口鎮、得石鎮、白馬鎮、普威鎮、草場鄉、麻隴彝族鄉、白坡彝族鄉、灣丘彝族鄉、新山傈僳族鄉,縣政府駐攀蓮鎮。 [4-5]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攀枝花市調整東區等4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關於米易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1)撤銷埡口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撒蓮鎮管轄,撒蓮鎮人民政府駐新街231號。(2)撤銷草場鄉,設立草場鎮,以原草場鄉所屬行政區域為草場鎮的行政區域,草場鎮人民政府駐克朗村6組112號。 [3] 

米易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米易縣轄7個鎮、4個鄉:攀蓮鎮丙谷鎮得石鎮撒蓮鎮白馬鎮普威鎮草場鎮灣丘彝族鄉白坡彝族鄉麻隴彝族鄉新山傈僳族鄉,縣政府駐攀蓮鎮。 [3-5] 

米易縣地理環境

米易縣位置境域

米易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介於北緯26°42′~27°10′,東經101°44′~102°15′之間,東與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南與攀枝花市鹽邊縣山嶺相連,西與攀枝花市鹽邊縣、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以雅礱江為界,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陸路相接,南距市政府駐地攀枝花市公路里程80千米,北距省政府駐地成都市700千米。境內東西最大橫跨52.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73.2千米,轄區面積2153平方千米。 [1-2] 

米易縣地質

米易縣地處揚子準地台西南部,屬川滇南北構造帶中段。本區前震旦紀是一個不穩定的地槽,晉寧運動後褶皺回返隆起經區域變質構成結晶基底,從而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地台區。
地層
地區經晉寧運動前期及晉寧運動後,前震旦系強烈褶皺、變質,形成康滇古陸結晶基底,沉積河口組下部地層,其後軸部隆起,兩側坳陷,元古代沉積上顯示一定的差異,軸部古生代地層殘缺不全,局部出露震旦、奧陶及二迭紀地層。缺失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地層。震旦紀至古生代地層屬海相碳酸鹽,陸緣碎屑相及陸相火山噴發。地層厚達千餘米,兩側由震旦紀至古生代地層,厚度為軸部的2至3倍。
構造
主要構造及其斷裂帶地區內主要構造是斷裂,表現為南北向斷裂為主體,次為北西至南東向斷裂,這些斷裂為各期岩漿活動的通道。南北向斷裂數量多,規模大,活動時間長,在地區內可分為東、中、西3個帶,東為安寧河西支斷裂帶,它北起區外的石棉,經西昌、德昌、甸沙關、觀音鄉小河口、中壩、大水溝沿龍肘山延至攀枝花以南。中為昔格達斷裂(即磨盤山—綠汁江斷裂中段),在本區內它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從埡口鄉回箐溝入本縣,再北上經金花塘、海塔、普威、沿西番河溝出境;西支從乾田堡河溝入本縣,北上經坊田、雲峯、聯合、南壩出境。該斷裂是本縣境內最大的斷裂,也是攀西地區內的重要斷裂,它從內部將攀西斷塊分為米易斷塊和鹽邊斷塊。西為李名久斷裂。該斷裂南起桐子林,經得石北上麻隴、聯合、南壩,全長僅70千米,主要在本縣境內。其次是北西至南東向斷裂。主要有西北部的樹河—普威斷裂(該斷裂從鹽源樹河經南壩至普威,並隱伏至橫山一帶);東北部的磨盤山斷裂(經白馬、掛榜、寧華過龍肘山出境);東南部的磨盤山南端斷裂(南起安寧河口,沿安寧河至丙谷、新河高筧)等。 [39] 

米易縣地形地貌

米易縣地勢北高南低,呈南北走向。中部的安寧河系“∪”型湖盆寬谷,西部的雅礱江系“Ⅴ”型深切河谷。安寧河的東、西和雅礱江東面為坡,深谷、盆地、平壩、低中山地、中山山地、高中山山地和亞高山地分佈在安寧河東部龍肘山、雅礱江東面白坡山及安寧河谷地區。龍肘山中深谷區,海拔1500米~3395米,地形變化較大,山勢較為陡峭形成深切溝谷和梯、台地;安寧河西坡——中部中山山地和山間盆地區,海拔1500米~3447米,為中部安寧河與西部雅礱江的分水嶺,形成比較寬坦,山勢較為平坦,海拔1700米~2000米的普威、海塔等山間盆地發育其間;雅礱江東坡——西部雅礱江至白坡山中山深谷,海拔980米~1500米,山地海拔1500米~3447米,河谷幽深,山勢陡峭;安寧河寬谷海拔980米~1500米,由串珠狀湖盆式河谷形成,地勢平緩,階地發達,有掛榜盆地、典所盆地、灣崍盆地和埡口盆地。海拔980米~1150米為河谷平壩;海拔1150米~1500米為低中山地;海拔1500米~2000米為中山山地;海拔2000米~2500米為高中山山地;海拔2500米~3447米為亞高山地。境內最低海拔點在得石鎮的安寧河口,為980米;最高海拔點在白坡彝族鄉的白坡山頂峯,為3447米,平均海拔1836.2米,相對高差2467米。 [2]  [82] 

米易縣氣候

米易縣城海拔1100米,人口集中居住區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屬南亞熱帶乾熱河谷立體氣候,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年均氣温20.5℃、日照2700小時、降雨量111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64.3%,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米易一年四季陽光明媚、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一年四季瓜果飄香、一年四季空氣清新,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國少有的熱作區,早春蔬菜、冬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農產品以“早、稀、特、優”的特點馳名中外,系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級“南菜北運”基地。海拔高度、温度、濕度、潔淨度、優產度、和諧度等“六度”稟賦的完美結合,造就了“夏季清涼、冬日暖陽”的康養度假理想目的地,被稱為“內陸三亞”。 [83] 

米易縣水文

米易縣全境均屬雅礱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二條,一是安寧河,二是雅礱江。安寧河從灣丘彝族鄉入境,流經境內灣丘、白馬、草場、攀蓮、丙谷、撒蓮、得石7個鄉(鎮),流域面積1769平方千米,全長78千米,在得石鎮出境匯入雅礱江。 [1-2] 
雅礱江
雅礱江發源於青海省,為金沙江最大支流,流經米易西部邊緣,是縣境內最大河流。流經米易縣境長83千米,流城面積640平方千米,佔全縣區城30.75%,其中耕地佔全縣總耕地的15.8%。縣境內落差130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64.87億立方米,年均流量1562.78立方米/秒。縣境內雅礱江支流響水河發源於雲峯鄉,其主要支流有牛馬河、普威河、李名久河等。水量均較充沛,植被覆蓋較好,全長20千米,集雨面積284半方千米,流經南壩鄉注入雅礱江。
安寧河
安寧河發源于冕寧縣,由北向南流經冕寧、西昌、德昌麪人米易,貫穿中部腹心,於灣灘以下2.5千米處,匯入雅礱江,全長351千米。是雅礱江下游左岸的最大支流,縣境內河段長76千米,平均比降3%,流域面積1441.06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69.25%,耕地佔全縣總耕地84.2%,多年平均流量230立方米/秒。河牀呈蛇曲狀,支流多而短小羽網分佈,從北向南,主要支流流城面積265平方千米,除摩紫河,楠木河常年有水外,其餘在枯水季節均斷流。安寧河汛期其最大流量3410立方米/秒,是枯期最小流量5.2立方米/秒的656倍,多年洪水平均流量1640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如下:熱水河:發源於黃龍鄉白銀廠。全長15千米,集面面積70平方千米,落差904米,於普街鄉Y口注入安寧河。掛榜河:發源於黃草鄉哨房樑子,全長20千米、集雨面積110平方千米,落差1873米,於掛榜鄉掛榜、田壩兩村間往入安寧河。 [41] 

米易縣土壤

米易縣土壤大體分為黃壤、紅壤、赤紅壤、黃棕壤和滷萬水稻土5大類型,佔總土地面積的分別比例:黃壤為49.77%,紅壤為16.45%,赤紅壤為10.03%,黃棕壤為7.36%,南方水稻土為3.89%。土壤普查的17.59萬畝耕地土壤中:南方水稻土佔69.04%,黃壤佔9.80%,赤紅壤佔6.5%,紅壤佔5.95%,黃棕壤佔5.57%。根據縣1980年土壤普查資料,全縣土壤共劃分為8個土類,12個亞類,27個土屬,42個土種。 [40] 

米易縣植被

由於米易縣地形複雜和立體氣候的影響,植被也是複雜多樣,縣內主要有以下幾種植被類型:
低河谷南亞熱帶稀樹、灌木草坡分佈於1200米以下的低河谷階地和緩坡上。這是一種次生植被,是原有森林被破壞後產生的幹早性植被,以草本植物為主,散生的喬木有木棉(俗名攀枝花)、木蝴蝶(老哇船)、樗(紅樁)、榕(黃角樹)等代表樹種。灌木有餘甘子(橄欖果),番石榴(臘巴果、小桐子)、薛荔(菠蘿果)等。草本有香芳草、扭黃茅(茅針予)、擬金茅(麥草)、大曹(老虎杆杆草)、千斤拔(鑽地風)等。此種植被早季一片枯黃、雨季方有生機,造林很困難。但熱量充足,可栽培亞熱帶作物,如芒果、蕉、南藥等。
河谷低中山亞熱帶稀樹灌木草坡分佈於1200~1600米河谷低中山地區,熱量次於一類地區,也是一種次生植被。但木本植物較多,如木棉、山麻黃、四川楷木(黃陵術)、樗、毛合歡(夜合樹)、烏柏(樓子)、蕃石榴、滇黃杞(胖樹)、滇黃檀(秧青)、黃泡等。草本植物似以早生性禾本科為主,如擬金茅、白茅(絲茅草)、鬼針草等,此類地區可廣“泛栽增各種亞熱帶經濟林木,如油桐、蓖麻、牛助巴、毛竹、柚、木豆等。
亞熱帶山地常綠閾葉林分佈於1500~2000米的濕潤溝谷及陰坡,為原生植被。主要植物有蒙自榿(水冬瓜)、潤楠、移椅(山楂)、香樟、青槓、潔樹、山荔枝、化膏等闊葉樹,混生少量華山松(果松)、雲南松、雲南油杉、杉老樹等針葉樹。耀木較多,有杜鵑、箭竹、火棘(救兵糧)、算盤子等。草本植物較少,僅有鬼燈檠、南燭、山姜、卷柏(還魂草)、撥契、蒿草。此種植被大部分被破壞,變成次生植被。
亞熱帶雲南松林分佈於1500~2800米的陽坡及半陰坡,混有少量華山松、雲南油杉、青槓等其他樹種。灌木以杜鵑為主。草本主要是藏類。雲南松耐旱力強,為常綠闊葉林破壞後的次生植被。
此外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尚有亞高山雜草草甸,亞高山地盤松濮叢等高山性植被。 [40] 

米易縣自然資源

米易縣土地資源

米易縣主要地類數據:耕地20533.33公頃(30.80萬畝),耕地主要分佈在撒蓮鎮、丙谷鎮、攀蓮鎮、灣丘彝族鄉、白馬鎮、麻隴彝族鄉,佔全縣耕地的75.48%;園地27968.25公頃(41.95萬畝),園地主要分佈在白馬鎮、草場鎮、丙谷鎮、白坡彝族鄉、普威鎮、麻隴彝族鄉、攀蓮鎮,佔全縣園地的74.87%;林地134066.15公頃(201.10萬畝),林地主要分佈在白坡彝族鄉、得石鎮、麻隴彝族鄉、撒蓮鎮、白馬鎮、丙谷鎮,佔全縣林地的73.27%;草地5736.32公頃(8.60萬畝),草地主要分佈在得石鎮、攀蓮鎮、撒蓮鎮、白馬鎮、麻隴彝族鄉、灣丘彝族鄉、白坡彝族鄉,佔全縣草地的76.45%;濕地222.84公頃(0.33萬畝),主要分佈在灣丘彝族鄉、攀蓮鎮、撒蓮鎮,佔全縣濕地的73.70%;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620.68公頃(12.9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2576.23公頃(3.86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382.7公頃(9.57萬畝)。 [42] 

米易縣水能資源

米易縣安寧河汛期最大洪峯流量3768立方米/秒,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29.84萬千瓦,可開發量12.75萬千瓦。匯入安寧河干流的楠木河等主要支流,集雨面積均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匯入雅礱江水域的普威河支流集雨面積323平方千米。各支流河道上部大都坡高山徒,植被好,雨量充沛。支流河道楠木河、普威河、草場河藴藏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能夠建成一級或多級電源點。安寧河流域上建有烏龜石、小三峽、城南、灣灘等電站。 [1] 

米易縣礦產資源

米易縣位於康滇成礦帶中段,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全縣已發現有礦產資源13類50餘種、礦產地175處,其中大型礦牀14個、中型礦牀27個、小型礦牀19個、礦點47個、礦化點68個。已得到開發利用的礦種13種。其中,累計探明釩鈦磁鐵礦儲量達49億噸,伴生釩、鈦資源儲量分別為510萬噸和1.5億噸;“中華綠”“豹皮花”“冰花藍”“二灘藍”花崗石資源儲量1.2億立方米以上;硅藻土礦資源儲量約1356.2萬噸。此外還有鉛鋅、、鋁土、高嶺土、水晶石、石墨、地熱等礦產資源。 [91] 

米易縣生物資源

米易縣境內野生生物資源豐富,種類較多。植物類呈3個分佈層:乾熱河谷稀樹草坡層;中山峽谷闊葉混交林以及雲南松純林帶層;高山針闊葉林混交以及灌木叢林層。主要植物為禾本科、松科、山毛櫸科、杜鵑科、殼鬥科等,主要樹種有云南松、雲南油杉、黃杉、雲杉、木棉(又名攀枝花、英雄樹)等。縣內已查明的動物資源有5綱,29目,72科,175屬,264種。其中野生動物資源有18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小熊貓、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細嘴鬆雞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棕熊等19種。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有172科、411屬、629種,其中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中289種;特殊植物“米易冠唇花”已載入《中國藥物志》。 [1]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共有野生植物種類1838種,野生動物種類26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種類35種。 [95] 

米易縣森林資源

米易風景
米易風景(10張)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森林面積13.66萬公頃(同比增長0.015%),森林蓄積量0.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89%),森林覆蓋率64.74%(同比增長0.015%),古樹名木8種,護林員219人。 [95] 

米易縣人口

米易縣人口數量

截至2019年末,米易縣户籍總人口227456人,其中城鎮人口34345人,鄉村人口193111人;男性人口114802人,女性人口112654人。當年出生人口3470人,當年死亡人口26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92‰。年末常住人口23.1萬人,城鎮化率為46.2%。 [1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米易縣常住人口為227011人。 [25]  2020年末,米易縣户籍總人口22.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8萬人,非農業人口4.07萬人。當年出生人口3447人,當年死亡人口127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9.47‰。年末常住人口22.7萬人。 [96] 
2021年末,米易縣户籍總人口229277人,其中城鎮人口33044人,鄉村人口196233人;男性人口115490人,女性人口113787人。當年出生人口2617人,當年死亡人口129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78‰。年末常住人口22.73萬人,城鎮化率為45.05%。 [46] 
2022年末,米易縣户籍總人口228961人,其中城鎮人口32651人,鄉村人口196310人;男性人口115374人,女性人口113587人。當年出生人口2162人,當年死亡人口19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92‰。年末常住人口22.77萬人,城鎮化率為45.83%。 [84] 
米易縣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米易縣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11]  [46]  [84]  [86-87]  [96] 

米易縣民族構成

米易縣是攀西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有漢族、彝族、回族、傈僳族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416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2%,是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縣。 [43-44]  [88] 

米易縣經濟

米易縣綜述

2020年,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68億元以上、增長4.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1.1億元、增長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637元、20578元,分別增長5.5%、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5億元、增長6.1%。 [85] 
2021年,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6.82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1.48億元,增長7.8%,其中工業增加值68.71億元,增長8.0%,建築業增加值2.77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60.98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62%、37.49%、42.89%,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1、3.26、3.7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8:42.2:36.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4575元,增長8.7%。 [46] 
2022年,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0.19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9.68億元,增長4.9%,其中工業增加值76.77億元,增長4.9%,建築業增加值2.9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0%、54.6%、16.4%,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2.1、0.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9:43.4:34.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0585元,增長3.3%。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6.21億元,同比增長1.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2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59.93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40.65億元,下降3.0%。 [84] 
米易縣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2年變化 米易縣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11]  [46]  [84]  [87]  [96] 

米易縣第一產業

米易縣農業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經被列為四川省立體農業試點縣,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產區明顯、層狀分佈、各具特色的“三帶”佈局產業結構,即安寧河谷糧經複合產業帶、二半山區特色水果產業帶、中高山乾果烤煙產業帶“三個”產業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實現了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81] 
2022年,米易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9.82億元,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47.74億元,增長5.7%;林業產值0.69億元,增長6.8%;牧業產值9.53億元, 增長2.5%;漁業產值1.44億元, 增長1.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42億元,增長9.0%。 [84] 

米易縣第二產業

工業
米易縣全域納入國家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是米易特色工業綠色發展必由之路。通過建立白馬工業園區配套體系,聚集和發展以釩鈦產業為重點新興產業,形成了一大批規模以上骨幹工業企業,重點企業產能得到釋放,釩鈦磁鐵礦開發實現提質增效,新興能源技術成果成功轉化。 [81] 
2022年,米易縣實現工業增加值76.77億元,同比增長4.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3%。年末規上工業企業70户,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 [84] 
建築業
2022年,米易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5.6%。年末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6個,實現總產值增長7.3%。 [84] 

米易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米易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9億元,同比增長0.8%。按行業分,批發業1.93億元,增長7.6%;零售業為43.55億元,增長1.0%;住宿業為0.89億元,增長0.2%;餐飲業為6.23億元,下降2.4%。 [84] 
進出口
2022年,米易縣實現進出口總額89272萬元,增長18%。其中,出口總額89282萬元,增長18%。 [84] 
金融業 
2022年末,米易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6.23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3.05億元,同比增長16.2%;各項貸款餘額104.20億元,同比增長24.8%。 [84] 
保險事業 
2022年,米易縣保費總收入3.82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財產險收入1.51億元,增長15.4%;人身險收入2.30億元,增長9.5%。全年處理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0.89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72億元,增長11.6%,人身險賠付金額0.17億元,增長55.7%。 [84] 

米易縣交通運輸

綜述
米易縣有成昆鐵路,西攀高速公路、214省道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境內有鐵路客貨運站7個,高速公路出口3個。縣城至攀枝花機場一小時,西昌機場均二小時左右車程,是攀西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從米易縣城客運中心均有開往各旅遊景區(點)的公共汽車和小巴士,交通便利。 [47] 
公路
米易縣境內有西攀高速公路、214省道由北向南縱貫全境。 [47]  高速公路出口3個:掛榜、米易、撒蓮。全縣通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車率達100%。 [48]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公路里程0.146萬千米(同比增長0.5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2.5千米,國道里程108.214千米,省道里程197.526千米,縣道里程349.647千米,鄉道里程386.472千米。客運站12個。 [94] 
鐵路
米易縣境內有成昆鐵路, [47]  主要鐵路客貨站有:青槓站沙壩站米易東站米易站丙谷站埡口站棗子林站。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鐵路營運里程120.5萬千米,高鐵站1個。 [94] 
米易東站位於米易縣城北攀蓮鎮賢家村,設計為線側平式站型,建築面積2492平方米,站房中心裏程為PK523+870。站房南北長80米東西寬20.1米。站房採用樁+承台基礎,主體採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框架結構,地上兩層,佈置2台6線。雨棚建築10430平方米,設8米寬進出站地道1座,最高聚集人數為600人。 [49] 
航運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內河航道里程0.0185萬千米。 [94] 
公共交通
米易縣主要公交線路有:1路、2路、3路、 [47]  4路、5路。 [50] 

米易縣政治

縣委書記
代理縣長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參考資料來源 [12-14] 

米易縣社會事業

米易縣科學技術

2022年,米易縣舉辦科普展覽6次,參觀人數0.33萬人;舉辦專題科普宣傳12期;建設科普畫廊(包括宣傳欄、科普e站)100個,本年展覽總長度2950米;全縣舉辦實用技術培訓25次,參加人數0.23萬人。全年專利申請數63件,其中全年專利授權數121件。 [84] 

米易縣教育事業

2022年末,米易縣共有小學學校13所,專任教師991人,在校學生15140人。普通初中學校6所,專任教師639人,在校學生6388人。普通高中3所,專任教師381人,在校學生4767人。 [84] 
米易縣主要學校有:四川省米易中學校 [79] 

米易縣文化事業

2022年末,米易縣擁有文化館站室點99個。其中縣文化館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8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年公共圖書收藏總量21.05萬冊,圖書借閲3.27萬人。 [84] 
米易縣主要文化場館有:米易縣文化館米易縣圖書館

米易縣廣播電視業

2022年,米易縣共製作播出《米易新聞》1480條,完成電台節目365期;“陽光米易”推送圖文信息6000餘條,累計閲讀量185萬人次。拍攝未成年保護工作紀實《托起明天的太陽》等10餘部專題片;製作《美在米易》《秋日馬鹿寨 風景美如畫》等宣傳推薦米易短視頻200餘個。進行城區光纖到户雙向網絡改造8個小區,布放光纜14.53km,覆蓋用户6554户。 [84] 

米易縣醫療衞生

2022年末,米易縣有醫院、衞生院(含社區)17個,牀位1171張;衞生技術人員166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35人。嬰兒童死亡率為4.26‰,比上年上升0.05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1‰,比上年上升0.79個千分點;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99.91%。 [84] 
米易縣主要醫院有:米易縣人民醫院(二甲)、米易縣中醫醫院(二甲)。 [78] 

米易縣體育事業

2022年,米易縣舉辦了“百城千鄉萬村·社區”足球夏令營、10公里健身跑、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中國象棋等15項比賽展示活動,全年全縣組織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參與人次約2.3萬。皮劃艇激流回旋、摔跤、女子曲棍球隊代表攀枝花市參加2022年四川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取得3枚金牌、4枚銅牌,第四名到第八名共11人的成績。參加2022年四川省第十六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取得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參加攀枝花市第二屆雲健康網絡運動會健身活動,在太極拳劍、柔力球比賽中,獲4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積極舉辦米易縣中小學生乒乓球、籃球、田徑比賽,參賽學生共計2000餘人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達9萬人次。
米易縣主要體育場館有:米易國家皮劃艇激流回旋訓練基地,位於縣城北部梨子灘地段,與下游縣城城區的濱水景觀工程相鄰,是按世界一流標準競訓場地設計建設,比賽賽道長310米,落差7米,這裏陽光充足,年均氣温19℃,冬春暖、夏秋涼,全年無霜期達336天,具備絕佳的冬季水上運動條件,且配套設施完備,服務優良,能承辦國內外重大賽事,集運動、休閒、旅遊於一體。 [59] 

米易縣人民生活

2022年,米易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9元,同比增收1979元,增長4.6%。其中,工資性收入30611元,增長4.3%;經營淨收入8542元,增長4.2%;財產淨收入3706元,增長6.7%;轉移淨收入2140元,增長6.3%。人均消費性支出25753元,同比增長2.6%。其中,用於交通和通信3478元,增長3.0%;食品煙酒支出8132元,增長1.9%;衣着支出2176元,增長0.2%;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3277元,增長2.5%;居住支出4587元,增長3.9%。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6%。
2022年,米易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2元,同比增收1422元,增長6.3%。從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6472元,增長5.1%;經營淨收入15529元,增長6.3%;財產性淨收入132元,增長14.9%;轉移淨收入1969元,增長9.3%。農民人均消費支出16671元,增長4.3%。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319元,增長4.0%;衣着支出925元,增長11.6%;居住支出2918元,增長3.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988元,增長11.9%;交通通信支出2559元,增長4.7%;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832元,下降1.9%;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881元,增長5.1%;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249元,增長11.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9%。
抽樣調查表明,2022年末,米易縣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總建築面積43.2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39平方米。 [84] 

米易縣社會保障

2022年,米易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94692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8721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1954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259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5%。全縣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95人,減少50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812人,減少478人。全縣擁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2個,牀位1129張。 [84] 

米易縣環境保護

2022年,米易縣地表水、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9%。 [84] 
2022年,米易縣環境空氣質量總監測有效天數為365天,其中優的天數為212天,良的天數為148天,輕度污染5天,空氣優良率為98.6%。SO2平均濃度值為10μg/m3,NO2平均濃度值為20μg/m3,PM10平均濃度值為40μg/m3,CO日均濃度值第95百分位數為1.1mg/m3,O3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第90百分位數為116μg/m3,PM2.5平均濃度值為25μg/m3。 [80] 

米易縣歷史文化

米易縣綜述

米易縣古為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顓頊的誕生之地,素有“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美稱,是“中國顓頊文化之鄉”。 [94]  米易縣新山村境內居住的傈僳族是此地歷史較久,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大多於明、清時代從雲南的麗江地區遷入,自稱“傈僳扒”“山傈僳”“花傈僳”。傈僳族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特色。新山村每百人就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約德節”“斑鳩吃水”、傈僳族刺繡、織布技藝、葫蘆笙舞等5項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山歌、舞蹈以及獨特的婚葬習俗等13項被評為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8]  [61]  彝族是米易人口第二多的民族,火把節是其古老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61] 

米易縣地名由來

米易歷史上曾有四種稱呼,即迷昜、迷易、明夷、米易。
《米易縣誌(1991-2006)》概述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米易,古稱迷昜”;迷易始見於明代文獻,明朝曹學佺(1574-1646)《蜀中廣記》卷34據天順五年(1461年)《大明一統志》:“迷易千户所,在(會川)衞西北八十里。”《明史·地理志》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月魯帖木爾反,合德昌、會川、迷易、柏興、邛部並西番土軍萬餘人,殺官軍男婦二百餘口。”;明洪武以前,米易還有個有據可考的名字,叫“明夷”。一是取自《周易》中的卦名。《周易》64卦中“明夷”卦位列第36卦,在《彖傳》中的解釋是:“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象傳》申論説:“明夷卦下離明、上坤地,故有明入地中之象。明入地中,則光明潛藏,故稱明夷。”米易是古代人想象中的西邊“日沒之地”,藉此命名這塊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土地。二是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南絲綢之路中慶(今昆明)經由羅羅斯(西昌)接通成都,在羅羅斯所轄境內設有驛站29處,在米易境內設一驛站,名“明夷”,此後相當一段時間,見諸史籍的關於現米易的稱呼均為“明夷”,以致有人考證認為後來的“迷易”之稱是“明夷”諧音。1951年7月,西康省批准設置迷易縣。1952年5月9日,政務院批准增設米易縣。迷易改名米易,説是米易氣候獨特,盛產大米,且一年三熟,大米來得容易,故稱“米易”。也有一説,是因為在當時那個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裏,鑑於“迷”字有封建迷信色彩,用於縣名不妥,因此改為米易。 [37] 

米易縣本地方言

米易土著人口較少,多數是明清時期和建縣後遷入的,因此語言較為混雜。縣境內各地區的方言各有特點。安寧河兩岸與縣城話差別不大,靠近會理縣的地區和會理話近似,靠近德昌縣的地區有德昌話的語音,靠近鹽邊、鹽源地區的有兩鹽話的味道。縣內各地區之間語言交流沒有障礙,都能通話。米易縣全縣23個少數民族都會説漢語,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彝族、傈僳族、回族3個。回族沒有自己的語言,歷來都學漢語,説漢話。米易彝族屬於涼山彝族的支系,涼山彝族分為“什扎”“日洛”“所狄”3個土語區,這3個土語區的彝族米易都有,説“所狄”土語的彝族比較多。這部分彝族是彝區民主改革前定居米易的土著彝族。“什扎”“日洛”土語區彝族主要是民主改革後,特別是80年代遷入的。3個土語區差別較大,但仍有共同點,發音多鼻音、濁音,很難準確翻譯成漢語。傈僳族語言屬藏緬語族彝緬語支,但絕大多數彝族都聽不懂傈僳話。漢族除雜居在傈僳村寨的少許能聽懂一點以外,幾乎不能和傈僳通話。米易傈僳族和雲南省怒江、麗江及四川省德昌、會理、鹽邊、仁和等地的傈僳族語言基本相同,能説漢語,懂彝族話。分平翹舌,有4個聲調。 [45] 

米易縣文物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 [94] 
主要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年代
級別
類別
地址
得石欄木壩
1963-1998年
省級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得石鎮得石村二社
何家壩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
白馬鎮掛榜村三組
明代洪武二年
古建築
白馬鎮田壩回族村五組
1964-1972年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灣丘彝族鄉灣丘社區二組
參考資料 [51-52] 
何家壩遺址
何家壩遺址
何家壩遺址(1張)
何家壩遺址於1987年發現,是距今一萬年至三千年的新石器時期原始人生活遺址,分佈在安寧河的二三級台地上,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該遺址的文化層分佈清楚,文化包含物多,出土了大量的夾砂灰陶片和少量的黑、紅陶片,器物扁平罐、其耳與頸、口相連,耳空很小,能穿繩,平底、鼓腹、敞口,片面有少量籮紋、多為素面。出土的磨製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鐮、刮削器等。原始人的遺址發掘證明遠古就有人類在米易繁衍生息。現已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9] 
灣丘“五七”幹校舊址
灣丘“五七”幹校舊址
灣丘“五七”幹校舊址(5張)
灣丘“五七”幹校舊址位於灣丘彝族鄉麻窩村,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始建於1948年,原為中共會理、西昌地下黨組織為開展革命活動而修建的“灣丘墾殖場”,文革期間為四川省省直機關幹部下放勞動的“五七”幹校。2012年7月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60] 

米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2年末,米易縣有省市縣各級非遺項目33項,其中省級5項,有省級非遺傳承人4名。 [57]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
類別
級別
批次
民俗
省級
第一批
傳統手工技藝
第三批
傈僳族刺繡技藝(新山傈僳族刺繡技藝)
傳統美術
傳統舞蹈
第五批
傳統技藝
第六批
參考資料 [53-56] 
新山傈僳族約德節
約德節
約德節(2張)
每年的農曆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便是新山傈僳族人的“約德節”,在傈僳人口口相傳的語言裏,“約德”就是約會的意思,“約德節”就是“約會節”,也是傈僳族人最美好的節日。從農曆三月十二日至三月十八日,一共7天,在這段時間裏,整個新山鄉便成了歌舞的海洋,青年男女們穿上盛裝聚到一起,盡情的歌唱、舞蹈,傳遞愛的信息。許多青年男女都是“約德節”上找到自己心愛之人,並結成連理,白頭偕老。新山鄉傈僳族約德節於2006年成功申報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92-93] 
傈僳族葫蘆笙舞
傈僳族葫蘆笙舞 傈僳族葫蘆笙舞
千百年來葫蘆笙舞和葫蘆笙給傈僳族人民帶來許多快樂,是傈僳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對傈僳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響。葫蘆笙和葫蘆笙舞是傈僳族的原生態音樂的樂器和表現形式,葫蘆笙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新山傈僳族葫蘆笙是傳統文化產物之一,用葫蘆笙吹奏出來的樂曲娓娓動聽,新山傈僳族男子在不同的場合,都會拿着自己的心愛的葫蘆笙吹奏不同的曲目,以表自己及族人的情感。傈僳族葫蘆笙舞已成為他們民族中男婚女嫁和傳統節日中必要內容之一,充分展示了傈僳族人熱愛生活的態度以及他們慶豐收、慶傳統節日的喜悦。 [58] 
傈僳族織布技藝
傈僳族織布技藝 傈僳族織布技藝
新山傈僳族織布技藝獨具民族特色,其織布工具原始、實用。扁擔、輪軸、扁擔弦及轉動紡錠弦、搖手柄組合就成了紡車;織布架、織筘、分線器、腳踏板組裝在一起就是一台織布機。在現代工業文明與傈僳族人接觸之前,手工織布技藝對傈僳族人的生產、生活至關重要。傈僳族人歷代祖輩居住在高山之上,為了獲得能夠遮雨避寒的布料,家家户户都採集或種植“火草”,用於織成“火草布”。火草布的製作工藝獨特,傈僳族人將火草葉片背面的白色絨毛捻成細線,晾乾後織入布中,形成獨特的麻布,最後做出衣服。火草布綿軟潔白,穿在身上冬暖夏涼。 [58] 

米易縣服飾

傈僳族服飾
傈僳族服飾
傈僳族服飾(4張)
男女終身打跣腳(赤腳),披羊皮,自制毛布,雖粗卻暖。織布用麻或火草(多枝火絨草)編織而成。男子短服、光頭,有時纏青帕。婦女頭帕,用布摺成寸餘寬纏至(直徑)尺餘,整齊緊圓,有若斗笠。短衣短裙,耆鑲襟花節短袖衣,穿白底紅條褶裙,腰柬紅帶。裹頭、挽髻,戴響,編麥草為纓絡,綴於髮間,黃錒勒額,耳戴銅環。男子出門斜掛弓弩,腰間帶長刀、匕首,婦女雙手帶竹藤手鐲或料珠串成飾物。頭上則冠以珠帽,用紅白珊瑚或金屬手鐲,胸前或脖頸上以貝殼、白珊瑚或料珠串成條狀,直排在帽前部,整個帽子由紅、白彩珠相串,夾綴金屬片,閃閃發光。肩上掛一個由紅、白、黑等色的布拼繡成各種圖案的花挎包。建縣後,婦女多用深色長布包頭,形如斗笠,上穿偏襟短衣,下穿深色多層褶裙,繫腰帶。男穿黑色大管長褲,上衣無繡花,出門佩帶繡花挎包和長刀。衣料多以麻、羊毛、火草自制。20世紀80年代,衣料以棉布為主,青年男子喜穿軍幹服、西裝。男女均腳穿膠鞋、塑料鞋或皮鞋。 [62] 
彝族服飾
彝族服飾
彝族服飾(3張)
男子以青、藍色長布裹頭,穿左耳,帶銀珠或瑪瑙、珊瑚珠子;老年男子留長辮,編成髮結裹纏在頭帕內。上裝,老年人穿右偏襟短衣,小腹上拴一月形皮革包,叫“半肚子”,兩頭裝火鐮、火石、火草,中間裝草煙;青年穿布疙瘩紐扣的對襟短衣,內套襯衣;兒童也穿對襟衣。下裝為中褲腳,3歲以下兒童穿叉叉褲。婦女留梳雙辮盤在頭上,青年婦女用毛巾或青長帕裹頭,老年婦女頭戴八角帽或用長帕纏成鍋形。穿雙耳,耳飾有長短銀鏈、銀耳環、珊瑚鏈;領飾為專制毛尼布做成硬領,外配佛像的銀製品,用於節日或出門裝飾,平時不戴;穿對襟衣長及膝,前面半褶匿,胸前鑲嵌滿花,衣袖上5~7道條花。老年婦女上衣鑲簡單的細條花紋。裙子有童、青、中、老年穿4種,除童裙用布較少外,其餘的褶裙,每件用布料15~18米。婦女腰帶兩端餘出部分為白羊毛領子,下及腳後跟,鬚子上掛有三角形花包,內裝零錢或草煙。配戴首飾主要有銅、銀圈,極少數為金圈、玉鐲、銀戒指。一般富裕人家在冬季穿羊毛披氈或擦耳瓦,男女普遍打赤腳。建縣後,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青年男女普遍着漢裝,穿膠鞋、皮鞋和塑料鞋。亞拉、阿布、塔直、尼羅人,很早以前是織麻布縫衣裳,女人穿裙子,男女都包頭帕,清代咸豐年種鴉片以後,煙貴布賤,即買布做衣服,服式與漢族相似。 [62] 

米易縣節日

豐收節
豐收節 豐收節
傈僳族傳統節日之一,每年農曆九月至十月,當稻穀、玉米成熟收穫季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以舉行節慶的方式,來品嚐剛收穫的糧食並煮酒殺牲聚眾活動來慶祝一年辛勞的收穫。在聚眾活動中,寨中無論男女老少,都要自帶酒、肉和米飯聚集在村寨中央的曬場、草坪或者附近的空地上,人們燃起篝火,邊聊天邊飲酒嘗新。大家歡聲笑語,歌唱豐收。這種活動往往延續十幾天,因而,傈僳族習慣稱九月至十月為“醉酒月”。 [71] 
闊時節
闊時節 闊時節
闊時節是傈僳族的傳統年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闊”是傈僳語年的意思,“時”是新的意思。“闊時”就是新年或過年。闊時節的日期選在傈僳族傳統自然歷,即十月花鳥曆法“過年月”中擇日而過。歷史上,各地傈僳族聚居地因氣候差異,闊時節的具體時間也不盡相同,但均在過年月中擇日過節。傈僳族“十月花鳥曆法”把一年分為十個月,每月36天,一年360天,另外五天就是“闊時”。1990年頒佈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將每年12月20日定為怒江州傈僳族闊時節的法定日,之後全國各地傈僳族大多數以此作為闊時節時間。 [71] 
火把節
火把節
火把節(6張)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要殺雞、羊、牛慶祝,此節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鬧熱的時節。既要分別用燒、煮的肉和酒祭祖,又要舉行盛大的賽馬、鬥牛、鬥羊、打磨擔秋、摔跤、跳鍋莊舞、賽歌等活動。入夜,在村莊空壩裏燃起大火堆,圍着火堆載歌載舞,青壯年舉火把到田間地裏遊轉,驅蟲害,預祝豐收。 [72] 
刀杆節
刀杆節 刀杆節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間一般是農曆二月初七、初八兩天。“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刀杆節上表演的特技。“上刀山”是把2根碗口粗、20米高的長毛松木聳立在場子中央,36把鋼刀架呈梯妝依次排開,代表5種神力的5色紙花掛在梯子兩邊,如同鮮花盛開的天梯一般,一路直伸天空,表演者要赤腳爬上去;“下火海”就是要赤腳在慄炭上打挑,觸目驚心。“上刀山下火海”表現了傈僳族英勇無畏的精神。 [71] 

米易縣飲食文化

米易縣山水獨特,氣候複雜,物產自然豐富。時鮮蔬果四季不斷,五穀雜糧應有盡有,為米易飲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食材資源。米易人的飲食最初受貧窮境況的限制,是“但能吃飽,別無它求”,可用“素野、粗、雜”四個字概括,即:不吃葷,少吃油;採野菜、野果,獵野味;多吃粗糧,少吃細糧;食不厭雜,能吃的都吃。以後隨着物質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也隨之發生變化,由“但能吃飽,別無它求”進化到“既要吃飽,也要吃好,吃得健康”,但萬變不離其宗,吃素、吃野、吃粗、吃雜的樸實節儉之風仍為根本,多向山水之間索取的習慣還保留着,從而形成質樸養生的飲食理念,形成這一地域傳統飲食的“山水文化”特色。 [63] 

米易縣風景名勝

米易縣綜述

米易縣境內有地文景觀74個、水域景觀83個、生物景觀57個、天象與氣候景觀17個、建築與設施418個、歷史遺蹟130個。 [73]  境內有顓頊龍洞等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1家,2A級3家旅遊景區。 [27] 
A級景區
景區區名稱
星級
地址
米易縣顓頊龍洞景區
AAAA
白馬鎮龍塘村
米易縣傈僳梯田旅遊景區
縣新山傈僳族鄉
米易縣枇杷生態園旅遊景區
AAA
草場鎮龍華村
米易縣普威獨樹旅遊新村景區
AA
普威鎮獨樹村二社
米易縣海塔世外桃園旅遊景區
撒蓮鎮海塔村
米易縣芭蕉箐旅遊新村景區
丙谷鎮芭蕉箐村

米易縣主要景點

圖片
簡介
龍潭溶洞蓮花池 龍潭溶洞蓮花池
顓頊龍洞
顓頊龍洞景區位於龍肘山下、安寧河畔,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由顓頊龍洞、龍吟峽谷、花水壩、天然盆景園、野生植物園、龍肘山頂風光區等景點組成,構成山水秀麗、風光奇特、格調高雅的自然風景勝地。顓頊龍洞一洞兩景,前似龍宮,後若天宮,鐘乳石七彩斑斕,洞內瀑布眾多,氣勢磅礴。奇、幽、秀、雅。 [75] 
海塔世外桃源 海塔世外桃源
海塔世外桃源
海塔“世外桃源”距縣城30千米,海拔1900米,景區總面積約30平方千米,其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系船之樁。綠海與白塔遙相呼應、相映成景,“海塔”因此而得名。景區羣山環抱為綠障,兩嶺對峙成山門,因景區廣植桃樹,加之這裏遠離外界的喧譁、民風淳樸、祥和寧靜,故被人們譽為理想中的“世外桃園”。 [8] 
普威綠野花鄉 普威綠野花鄉
普威綠野花鄉
普威“綠野花鄉”距縣城34千米。全鎮幅員面積161.47平方千米,居住着漢、彝、回、白等11個民族。這裏歷史悠久,古稱普濟洲,是古代土司的行政中心,也是米易西北部各鄉鎮的重要集散之地。其主導產業為林果業、畜牧業、烤煙業和生態觀光旅遊業。境內年平均氣温16℃,四季如春,物產豐富。盛產梨、桃、櫻桃、枇杷等水果,號稱米易縣的水果之鄉。油菜、梨樹種植面積逾萬畝,成片成林,每當三月,金黃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構成了一幅“鬧春圖”。 [10] 
青松林農業公園
青松林農業公園位於埡口鎮安全村青松林山堡,是米易縣為提升現代農業形象檔次,豐富現代農業觀光元素而打造的農業康養休閒觀光景點。站在青松林農業公園,可以一覽米易縣現代農業的盛景,萬畝“稻-菜”輪作標準化生產基地盡收眼底。基地內基礎設施整體配套,建設規範標美,渠相通,路成網,水通暢。 [9] 
米易傈僳梯田景區
米易傈僳梯田景區位於新山傈僳族鄉,向北距縣城20千米,距西昌市160千米,向南距攀枝花市85千米。新山鄉是四川省傈僳族聚集區之一,歷史悠久,民族特色鮮明,保留着原始古樸的民族習俗。2017年,被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傈僳學專業委員會命名為“傈僳族祖居聖地”。傈僳梯田分佈在海拔1000~3000多米的山坡上,擁有約600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國家地理》——“再發現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景區內有傈僳古村、萬畝杜鵑、千畝梯田、百丈幽谷、十里畫廊、危巖飛鷹、神秘深箐、龍肘日出、蒼茫雲海、河谷金輝、白雪紅日等景觀。 [74] 
田壩回族村 田壩回族村
田壩回族村
田壩回族村位於攀枝花市白馬鎮安寧河之畔,因“土地平坦、適宜田耕”而命名為“田壩”,她始建於元末明初,已有600餘年歷史,村內的望月樓清真寺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傳統古村落。村莊依山面水,被掛榜河與安寧河所環繞,周邊農田平曠、屋舍儼然,村內粉牆黛瓦、錯落有致,風貌自然、綠樹成蔭。村民以回族居多,歷經數百年交融變遷,留下了眾多民間傳説、古老建築、特色技藝等。 [77] 

米易縣特產美食

米易縣特產

圖片
簡介
米易枇杷 米易枇杷
米易枇杷
米易枇杷果大厚實,果形整齊均勻,果面呈金黃色或橙紅色、色澤鮮豔、果皮薄、毛茸多、鏽斑少,果肉細膩、軟滑爽口、甜味濃厚、汁多鮮美;果肉、果汁中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以及鈣、磷、鉀、鐵等營養物質。 [64]  主要栽培品種有早鍾六號和大五星,分佈在丙谷鎮、白馬鎮、草場鄉等海拔1300~1700米的區域。種植面積約4萬畝,產量7500噸,上市時間12月至次年3月。 [65] 
米易苦瓜 米易苦瓜
米易苦瓜
米易苦瓜,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米易苦瓜是米易縣主要蔬菜品種之一,長期以來在縣境內安寧河谷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種植,已有近70年的歷史。安寧河谷地帶地形以“U”型河谷平壩和低山階地為主,海拔高度988-1300米。米易苦瓜長圓筒型,瓜乳白色,富有光澤;肉質脆嫩,苦味適中,口感好,品質上等。 [66]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米易苦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67] 
米易山藥 米易山藥
米易山藥
米易山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米易山藥是米易縣特色蔬菜農產品之一。米易山藥產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撥980~1600米,平均海拔1290米。米易山藥表皮光滑,斷層白色,無氣味,質地脆嫩,味淡,無澀味,有粘性。 [68]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米易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67] 
晚熟芒果 晚熟芒果
晚熟芒果
米易作為世界緯度最高的芒果出產地,“陽光米易”晚熟芒果8~11月大量成熟上市,適逢海南、廣西等主產地芒果下市,填補市場空白,效益突出。以凱特、金煌等晚熟芒果為主,還有台農、椰香、乳芒、金百花等早中熟品種。以上品種單果重在300~1000克、可溶性固形物在15%~26%之間,具有成熟期晚(相同品種在國內成熟最晚)、商品性狀好、果肉厚、肉質膩滑、可溶性固形物高、纖維少等特點。全縣芒果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達2.5萬噸。 [69] 

米易縣美食

撒蓮涼粉
撒蓮涼粉 撒蓮涼粉
涼粉是中國城鄉羣眾傳統的消暑防寒食品,在米易縣,最出名的涼粉莫過於撒蓮“曾涼粉”。撒蓮“曾涼粉”的歷史悠久。主創人是撒蓮老街曾家的一名媳婦,叫崔家瓊。20世紀80年代初,她出於找些零用錢貼補家用,全靠自己摸索做涼粉。久而久之,精益求精,她做的涼粉在火候、調料、刀功上都比別人勝上一籌,吃起來又香又嫩又酸又辣又滑溜。 [70]  撒蓮涼粉細嫩清爽、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看起來嬌嫩欲滴,聞起來豆香撲鼻,吃起來滑潤爽口、清涼解暑、清香味濃、回味悠長。 [65] 
彝族豬肚子
彝族豬肚子 彝族豬肚子
彝族豬肚子又叫肚包肉。米易縣彝族羣眾餵養一種毛色黑黑的土豬,不但不餵食任何飼料添加劑,還要在豬食中拌入杜仲、黃芪、當歸等藥材。每當彝族年時,彝族朋友們宰殺年豬,彝族婦女會將年豬的肚子用芭蕉葉、麪粉、菜油清洗乾淨,剔除附着在肚子外面的脂肪,晾在一邊。然後,選擇年豬身上半肥半瘦的肉,砍成拳頭大小的坨坨,加入花椒麪、辣椒麪、木姜花、大蒜泥、食鹽簡單攪拌均勻後,裝進已晾曬得半乾的豬肚子中,直到裝得滿滿當當,方用豬腸片和搗碎的豬肝封好口子,再用線縫好,放在簸箕裏或吊在火塘上慢慢燻烤,或在通風的房間裏晾曬。不管是燻烤還是晾曬,只有外面的豬肚會被燻幹或風乾,裏面的肉始終都保持着裝入時的鮮嫩。兩三個月後將豬肚子打開,就可煮食,有股與臘肉不一樣的醃香。彝族人家第一次開“豬肚子”時,往往要邀請族中長輩、至親、好友;在他們心中,請吃“豬肚子”與專門宰殺牲畜待客一樣,是對十分敬重之人的一種禮遇。 [65] 
銅火鍋
米易銅火鍋煮食 米易銅火鍋煮食
米易銅火鍋煮食時用的不是電,也不是液化氣(天然氣),而是用青槓樹燒結的槓碳。食材通常情況下是依層而煮,普遍用攀西的特色食物,以山藥、苕根、藕塊、蘿蔔等耐燉煮的食材墊底,中間放上一隻嫩公雞肉和豬腳、五花肉、臘肉等,再在上面均勻鋪上一層精肉丸子,最上面用片成薄片的豆腐覆蓋;蓋上鍋蓋,點燃槓碳,燜煮上一小時左右,揭開鍋蓋,滿屋飄香,令人食慾大增。鍋裏的食物吃得差不多時,就可憑個人喜好,在湯中加入一些白菜、蘿蔔片、土豆等蔬菜繼續煮食。米易銅火鍋蘸水尤其有特點,用糊(火燒)辣椒麪、香菜節、小葱花、鹽、醋等調製,濃濃稠稠,很有特色。這種蘸水最大的特點是樸素、自然、不上火,味道的輕重可根據個人口味增減,適合各種年齡段。 [65] 

米易縣著名人物

谷納,宋末元初人,系圩甸地方(今普威鄉一帶)盧魯部落酋長。元滅大理國,佔羅羅斯,於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圩甸設置定昌路,下轄普濟、威龍、昌州等三州,谷納為定昌路土總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時任元王朝羅羅斯副都元帥、同知宣慰司事的脱力世官,統軍攻谷納,將其擒獲殺害,千户阿夷亦被害,起義被鎮壓下去。 [76] 
阿吉撒加,元末明初人,生卒年月不詳,彝族,為普濟州長官司(今米易縣以普威中心的西北部及德昌縣西南部)第一代土官。 [76] 
廖坤培(1816—1894),字伯厚,號西崖,生於今撤蓮鄉,葬於丙谷原盤龍寺附近。廖坤培著有《寄雲山館文集》十二卷、《困齋詩稿》八卷、《中興揮塵錄》四卷、《星軺遊記》二卷、《視學勸士錄》一卷,今均無存。同治《會理州志·藝文志》載有其《迷易道中口占》四首。 [76] 
劉皚(1882—1959),字子美,撤蓮鄉丙海村人,同盟會會員。1950年,會理(當時撒蓮屬會理西區)解放後,劉皚被選為會理縣各界人士代表、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縣政協委員。1951年,劉皚年近古稀,體弱多病,遂退休頤養。1959年病故於家,終年77歲。 [76] 

米易縣榮譽稱號

2016年3月,米易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顓頊文化之鄉”。 [7] 
2017年10月,米易縣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16]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17] 
2020年3月,米易縣被命名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 [18] 
2020年4月14日,米易縣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15]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19]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米易縣為國家衞生縣城。 [21] 
2020年9月27日,被表彰為“2020年四川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22]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佈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3]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24] 
2021年11月12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26] 
2021年11月,入圍四川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區。 [27] 
2021年11月22日,被國家民委擬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公示時間為2021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  [29]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公示。 [30] 
2021年12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28]  [31] 
2022年3月,被評為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 [32] 
2022年4月,全國文明城市。 [33] 
2022年5月18日,入選四川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公示名單。 [34] 
2022年,榮獲2021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35] 
2023年2月,入選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2023-2025年)名單。 [36] 
2023年10月,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 [9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