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市街

鎖定
米市街,今濂溪路西北段,即紙巷口至湧金門一段。明代名米市街,原名瓷器街,清代時,瓷器街南移到現中山路,原明代米市街分為二段,西北段名米市街,東南段名樟樹街。很明顯,與瓷器街類似,這是清時的一條行業街。米市,亦即糧食交易市場。可以想象,這個市場的形成,完全得益於街西頭的湧金門碼頭。
中文名
米市街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中國中部
地理位置
濂溪路西北

目錄

  1. 1 經濟

米市街經濟

贛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糧食中以大米為主產品之一。贛州因為地外贛粵湘閩四省邊境之中心城市地位,“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又使它歷史上多次處極度繁華狀態,人口相對稠密,民以食為天,也就有北方及四鄰米商運載各地好米進入贛州城。為方便流通,糧商們首先搶佔了離碼頭最近的商業區構築米市,這米市街便自然形成。糧商們、小販們、百姓們來來往往於米市,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或選擇糙米或選擇精米,熙熙攘攘,造就着米市的光榮歲月。
到了1941年,米市的功能已逐步衰退,當政便將這條街與青雲街、雜衣街、牌樓街一起,改成了富有紀念意義的街道名,於是濂溪路、文清路、陽明路一一誕生了。曾在贛州造成巨大影響的人物如周濂溪、曾文清(曾幾諡號)、王陽明等從文化意義上走向了社會意義,成為了應該讓民眾代代記住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