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哈里

鎖定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1934年9月29日出生於意大利阜姆港(南斯拉夫港市裏耶卡的舊稱),是一位22歲移民到美國的匈牙利籍心理學家。
中文名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外文名
MihalyCsikszentmihalyi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34年9月29日

米哈里人物簡介

現在任職於克萊蒙研究大學。他是前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和森林湖學院社會人類系主任。
他就讀於芝加哥大學,於1960年獲得學士學位,1965年獲得博士學位。他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教授ChristopherCsikszentmihalyi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哲學宗教的教授MarkCsikszentmihalyi的父親。

米哈里成就榮譽

2009年他獲得克利夫頓優勢獎,2011年他在一個與布達佩斯召開的儀式上獲得賽切尼獎。

米哈里研究領域

心流(Flow)
在他具有開創性的作品《心流:最佳體驗的心理學》一書中,Csíkszentmihályi概述了他的理論:人們在心流狀態下最為快樂,這是一種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這是一種人們因為過於沉浸在一項活動中而忽略身邊一切事物的狀態。心流的概念與處於最佳狀態的感覺一致。心流狀態是內在動機的最佳形式,在這裏人可以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中。這是一種人人都有時會有的感受,它的特點是一種強大的吸引、投入、滿足和熟練,而在此期間暫時性的關注(時間,食物,自我等)一般都會被忽略。
在Weird雜誌的一個採訪中,Csíkszentmihályi把心流描述為因為事物本身而完全投入這項活動。自我消失了,時間也彷彿過得很快。每個行動,動作,思想都不可避免的跟隨着上一個,就像演奏爵士樂一般。你全身心投入,並且在最大限度的運用你的技能。
要想達到心流狀態,必須在任務的挑戰性和操作者的技術能力中建立起平衡。如果任務太難或太簡單,心流都不會出現。技術能力和挑戰難度必須相符合並且處於較高水平,如果技術和挑戰性都很低但是相符合,那就會產生毫無興趣、冷淡的感受。
心流狀態意味着一種注意力的集中。事實上,人們已經發現專注,冥想,瑜伽,太極拳,亞歷山大療法和武術都會增強一個人達到心流的能力。此外這些活動都能訓練和改善人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