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

鎖定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格列尼謝夫-庫圖佐夫(俄語: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Голенищев Кутузов [1-2]  ,英語:Mikhail Illarionovich Golenishchev-Kutuzov;1745年9月16日—1813年4月28日 [3]  ),俄羅斯帝國元帥、軍事家外交家
庫圖佐夫生於軍官家庭,1759年畢業於炮兵學校 [1]  ,同年入伍。1774年參加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頭負重傷,失去右眼 [1]  。1790年參與攻取伊茲密爾的戰役。1792年起任駐奧斯曼帝國大使、駐芬蘭俄軍司令及立陶宛、彼得堡等地督軍 [4]  。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中任駐奧地俄軍總司令,先後在阿姆斯特丹和德累斯頓挫敗法軍,後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失敗而遭免職。1811年至1812年率軍結束第七次俄土戰爭,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 [1]  。1812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發動對俄戰爭,庫圖佐夫晉升陸軍元帥,重任俄軍總司令。他成功在博羅迪諾戰役中消耗法軍實力。之後制定“焦土戰術”,主動放棄莫斯科,誘敵深入。同年底將法軍全部逐出國境,獲斯摩稜斯克公爵銜。1813年,庫圖佐夫在追擊拿破崙的途中病逝 [1]  。葬於喀山大教堂
庫圖佐夫吸取了俄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軍事思想和藝術,逐步形成了一套先進的軍事思想體系,如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於主攻方向、積極組建和使用預備隊、注意鼓勵和調動士兵的積極性,並創造了戰略防禦思想。把俄國軍事學術提到更高的發展階段 [4] 
概述內圖片來源: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 [26] 
中文名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格列尼謝夫-庫圖佐夫
外文名
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Голенищев Кутузов(俄語)
別    名
獨眼將軍
國    籍
俄羅斯帝國
民    族
俄羅斯人
出生日期
1745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813年4月28日 21時35分 [23] 
畢業院校
炮兵工程學校
職    業
軍事統帥
主要成就
俄法1812年戰爭中擊敗拿破崙
第七次俄土戰爭大破奧斯曼帝國
出生地
聖彼得堡
信    仰
東正教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人物生平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早年求學

庫圖佐夫在1745年9月16日(俄歷9月5日)生於彼得堡的一個軍人家庭。其父伊拉里奧·馬托維奇是個軍事工程師,於彼得一世在位時入伍,退役時是陸軍中將。 [2]  [5] 
1757年,庫圖佐夫被父親送進炮兵工程學校學習。在父親的影響下,庫圖佐夫從青少年起就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早在孩提時代,他就在家中順利地學習了俄語、一門外語和算術,並廣泛閲讀了許多書籍。在學習時,庫圖佐夫有別於其他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他長期刻苦鑽研,酷愛歷史和文學,具有淵博的軍事史和戰術知識;能熟練地掌握法語德語拉丁語,後來又學會波蘭語英語瑞典語奧斯曼土耳其語 [2]  [6]  [5] 
庫圖佐夫特別愛好工程學,炮兵工程學校校長、炮兵總監舒瓦洛夫為此專門發佈了命令,稱讚他“修業勤奮,外語及數學成績俱佳”,因此擢升其為工兵軍一級技術員,指派他幫助軍官教授學生。 [5]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嶄露頭角

1759年,庫圖佐夫學業期滿,獲得炮兵軍士之銜,1761年升為陸軍准尉,同年入伍,成為列維爾總督戈利施泰因·別克斯基元帥的副官。 [2]  [5]  不久後,庫圖佐夫請求到前線作戰,於是在1762年被調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團任連長,任職於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1730-1800年)麾下。在職不到一年,成績顯著。同年晉為大尉 [4]  [20]  曾參加入侵波蘭的戰爭。 [6] 
第五次俄土戰爭前後的庫圖佐夫 第五次俄土戰爭前後的庫圖佐夫
1764年至1765年,庫圖佐夫在部隊服役,任獨立支隊支隊長。1767年參加新法典編纂委員會的工作。 [4]  結識了先進的社會活動家,更好地瞭解了俄國的現實和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開闊了眼界。編纂新法典的工作結束以後,庫圖佐夫又回到了軍隊。 [25] 
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控制黑海,進而打通到地中海的道路,擴大勢力範圍,於1768年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戰爭(參見詞條第五次俄土戰爭)。1770年,庫圖佐夫調到駐南方的第一軍團,參與此戰。在此期間,庫圖佐夫在彼得·亞歷山德羅維奇·魯緬採夫-扎杜奈斯基指揮的軍隊中擔任參謀 [2]  ,曾參加在坑凹墓地、拉爾加河及卡古爾河等地的決戰,表現英勇。任軍作戰部長(參謀長)時,是軍長的得力助手。因作戰有功,庫圖佐夫在1771年晉升為少校。同年因在波佩什蒂作戰有功晉為中校 [2]  1772年調到克里米亞第2團。 [4] 
1774年7月在阿盧什塔以北的舒馬村(今庫圖佐夫卡)附近的戰鬥中,庫圖佐夫親自衝鋒,致使頭部中彈,失去右眼。 [2]  此戰後,他赴國外治療,先後到過普魯士奧地利英國尼德蘭等國。 [4]  [6] 
回國後,庫圖佐夫於1776年起於克里米亞在蘇沃洛夫屬下工作近6年,被委以組織保衞克里米亞沿岸的重任。1777年晉為上校,任盧甘斯克長槍團團長,後任馬裏烏波爾輕騎兵團團長。1782年晉為准將,1784年晉為少將。1785年起,庫圖佐夫擔任由他組建的布格獵騎兵軍軍長。 [20]  在任該軍長和訓練獵騎兵期間,他為這支部隊制定了新的戰術方法,並寫成專門的指南。 [4] 
在魯緬採夫、蘇沃洛夫兩位統帥指揮下,庫圖佐夫於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土戰爭中所積累的作戰經驗,對他成長為軍事長官具有重要意義。 [4]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沙場升遷

庫圖佐夫像(喬·都烏繪於1829年,現藏冬宮) 庫圖佐夫像(喬·都烏繪於1829年,現藏冬宮)
1787年,第六次俄土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庫圖佐夫受命保衞沿布格河的俄國西南邊境。1788年夏率領獵騎兵軍參加了奧恰科夫作戰,再次負傷。後指揮不同的兵團在阿克爾曼、考沙內、賓傑裏等地作戰。 [4] 
為迫使土軍 [22]  方面停戰議和,俄國決定奪取其戰略要地伊茲梅爾要塞。1790年12月,在蘇沃洛夫指揮下,庫圖佐夫指揮第6縱隊參加了伊茲梅爾圍攻戰。在土軍猛烈炮火阻擊下,庫圖佐夫率先登上了炮台。因土軍防守堅固,雙方爭奪激烈,炮台兩次易手,俄軍傷亡慘重。接着,庫圖佐夫又調集隊伍,發起第三次進攻。俄軍再次衝入炮台,與土軍展開肉搏戰。在其他縱隊配合下,終於殲滅守軍(參見詞條伊茲梅爾之戰)。蘇沃洛夫對庫圖佐夫大加讚揚,稱他“樹立了勇敢的榜樣”。伊茲梅爾戰鬥勝利後,庫圖佐夫聲威大振。他被擢升為中將,榮獲三級喬治勳章,並被任命為伊茲梅爾要塞司令,統轄部署在德涅斯特河普魯特河之間的全部軍隊。 [2]  [4]  [21] 
1791年,蘇沃洛夫被派赴守衞俄國芬蘭邊境,庫圖佐夫成為能承擔繼續進行俄土戰爭任務的主要將領。接替格里戈裏·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1739-1791)任聯合集團軍司令的尼古拉·瓦西裏耶維奇·列普寧(1734-1801)上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庫圖佐夫,時常請庫圖佐夫出謀劃策。 [21]  在多次擊退企圖奪取伊茲梅爾的土軍後,庫圖佐夫決心主動出擊,改變不利局面。6月15日,他發起出敵不意的突擊,在巴巴達格附近擊潰2至3萬土軍。在7月9日的默欽戰役中,庫圖佐夫根據戰場地形和土軍防禦情況,把部隊列為五個方陣。將騎兵置於左翼,猛烈的向土軍右翼高地進攻。當土軍反衝擊時,庫圖佐夫又將五個方陣列為一直線,置於他的左翼,擊退了土軍的反衝擊。戰鬥將近結束之際,庫圖佐夫又以騎兵迂迴到土軍陣營之後,發動突然襲擊,徹底將其擊潰。 [7]  [2]  奧斯曼帝國被迫於1791年12月簽訂《雅西和約》。戰後,庫圖佐夫榮膺一枚二級喬治勳章。 [25] 
除此之外,庫圖佐夫還是傑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11月,他被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1762-1796年在位)任命為駐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大使。任內解決了一系列有利於俄國的重要問題,並使俄奧關係有了很大改善。 [2]  [4]  [20]  他還成功地抵制了西方針對奧斯曼帝國對外政策散佈的敵視俄國的影響,使俄羅斯國威大振。 [21] 
1795年2月,庫圖佐夫任駐芬蘭部隊司令和監察官,兼梁贊火槍團名譽團長,指揮芬蘭陸、海軍和要塞部隊。 [20]  [25] 
1794年9月(一稱1795年10月),庫圖佐夫任陸軍貴族武備學校校長。 [20]  他努力改善軍官的訓練工作,增設戰術、軍事歷史等課程,重視培養未來軍官的軍人責任感、無畏精神和主動性。培養了一大批軍官,其中許多人成了1812年衞國戰爭中的出色指揮官。 [2]  [4] 
1798年,庫圖佐夫晉為步兵上將,併成功完成了在普魯士的外交使命。在柏林僅逗留兩個月,就把普魯士爭取到俄國一邊反對法國。 [2] 
除芬蘭軍司令外,庫圖佐夫先後擔任立陶宛總督(1799年—1801年)兼立陶宛與斯摩稜斯克督察署步兵督察官,兼管民政事務,以及彼得堡(1801年—1802年)督軍。 [4]  後又為芬蘭督察官,兼管維堡省民政。 [25] 
由於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不斷完善的軍事理論,到十八世紀末,庫圖佐夫已成為俄國最有名望的俄國軍事長官之一。他拋棄過時的戰略和排斥部下主動性的線式戰術,在戰鬥中廣泛使用機動靈活的戰術。 [2] 
1802年秋,庫圖佐夫失寵,以“履行警察職責不力”被免職,在自己的莊園閒居。 [4]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幾度起落

  • 第三次反法同盟時期
庫圖佐夫畫像,現藏於冬宮 庫圖佐夫畫像,現藏於冬宮 [8]
1804年俄國參加了反對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俄國向奧地利派出了兩支軍隊,庫圖佐夫任其中一支軍隊的總司令。8月他指揮的5萬俄軍向奧地利開進,但奧軍尚未來得及同俄軍會師,就在烏爾姆戰役被拿破崙擊潰。為避免單獨面對具有極大優勢兵力的法軍,庫圖佐夫於10月進行了從布勞瑙到奧爾米茨(今捷克奧洛穆茨)的退卻機動行軍,並在阿姆施泰滕戰敗法國元帥若阿尚·繆拉,在迪恩施泰因戰敗莫爾季耶,使俄軍脱離了被合圍的危險。這次行軍作為戰略機動的出色典範載入俄國軍事學術史冊。 [2]  [4] 
庫圖佐夫原擬將軍隊從奧爾米茨撤至俄國邊界,以便在俄國援軍和來自北意大利的奧軍到達後,轉入反攻。但盟軍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催促下,尚未集結完畢,就轉入了進攻。12月2日開始了著名的奧斯特里茨戰役 [2]  法國元帥尼古拉·讓·德·迪厄·蘇爾特突擊布拉贊高地的時候他在中部指揮1.7萬俄軍進行防禦。雖然法軍有奇襲的優勢,但人數並不比他多,在2個小時庫圖佐夫就被打得潰不成軍。 [4] 
儘管作為指揮官的庫圖佐夫在此戰中實際失去了戰鬥指揮權,但亞歷山大一世仍認為庫圖佐夫應對失敗負主要責任,罷免了他的軍隊領導職務 [2]  ,於1806年9月將他降為基輔督軍。1808年3月被派往摩爾達維亞軍隊任軍長。因和總司令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在有關繼續作戰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於1809年6月被調為立陶宛督軍。 [4] 
  • 大敗奧斯曼帝國
自1806年開始,俄國與傳統對手奧斯曼帝國再次交戰,戰爭進行到1811年,由於拿破崙與奧斯曼政府達成協議,形成法奧聯合攻俄的局面,亞歷山大一世不得不起用庫圖佐夫為多瑙河集團軍司令 [7]  [2]  [4] 
庫圖佐夫於1811年4月初到達布加勒斯特任職。庫圖佐夫到任後,俄軍又抽調五個師到西部邊境防禦拿破崙,他手裏實際上只有46000人的兵力,且綿延在1000公里的戰線上,而80000土軍卻集中於一地,並盤踞着一些堅固設防的要塞。庫圖佐夫認為:“欲使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在每點上都有充分的實力防守,那是不可能的”,決定放棄一條直線全面防守的警備隈形,把俄軍集中到多瑙河南岸的魯什丘克,準備在一點上以優勢兵力打擊敵人。 [2] 
6月,艾哈邁德巴夏率領6萬土軍離開舒姆拉要塞,向俄軍佔領的魯什丘克要塞展開圍攻。庫圖佐夫指揮4.5萬俄軍,分為三線配置(前兩線為步兵方陣,第三線為騎兵)。22日,土軍先發起進攻,騎兵突破俄軍左翼防線,庫圖佐夫親自指揮俄軍騎兵反擊,大敗土軍,最終以損失500人的代價消滅土軍5000人 [7]  ,為此後徹底擊潰土軍奠定了基礎(參見詞條魯什丘克戰役)。
此戰後,庫圖佐夫並不追趕,反倒拆毀了魯什丘克要塞,故意於7月10日將大約2.6萬俄軍自多瑙河右岸撤至左岸。艾哈邁德帕夏誤以為俄軍退卻,便在8月29日至30日派遣3.6萬人(一稱5萬)渡過多瑙河,據守斯洛博齊亞西南地域,準備進攻俄軍;並將約2萬人留在右岸的魯什丘克附近的兵營,進行掩護。庫圖佐夫聞訊,先派約1.8萬人的部隊從正面圍困斯洛博齊亞的土軍,同時派馬爾科夫領7500人繞道渡至南岸,迂迴到土軍後方,在10月14日發起突然襲擊,突入魯什丘克附近的土軍兵營,並用繳獲的槍炮向左岸土軍猛烈轟擊。艾哈邁德帕夏腹背受敵,在當天夜間便逃回逃往魯什丘克。土軍在長期的圍困中損失慘重,艾哈邁德帕夏只得在11月25日簽署停戰書,12月5日宣佈投降。(參見詞條斯洛博齊亞戰役)1812年5月16日,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 [2] 
這項條約保證了俄羅斯西南邊界的安全,並使奧斯曼帝國不能參加拿破崙對俄國的遠征。這是軍事和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勝利,它改善了俄國在1812年衞國戰爭開始前的戰略形勢。雖然俄軍在對奧戰爭中戰績輝煌,但由於亞歷山大一世對庫圖佐夫懷有惡感,再次撤銷了他在軍隊的領導職務。 [4]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衞國戰爭

博羅季諾戰役前的庫圖佐夫(中跪者) 博羅季諾戰役前的庫圖佐夫(中跪者)
1812年衞國戰爭初期,在軍中享有很大威望的庫圖佐夫被召回彼得堡,參加緊急召開的內閣秘密會議,商討對敵事宜。此年7月,先後當選為彼得堡義勇軍和莫斯科義勇軍司令。俄軍放棄斯摩稜斯克(參見詞條斯摩稜斯克戰役)後,由於軍事局勢緊張以及軍隊和人民的堅決要求,從內心深處痛恨庫圖佐夫的亞歷山大一世被迫於8月20日任命他為俄軍總司令。 [17]  [4]  拿破崙在得知庫圖佐夫的任命時,意味深長地説:“這可是一隻‘北方老狐狸’!”庫圖佐夫在得知拿破崙的反應後,謙遜地説:“我將努力向這位偉大統帥證明:他説得對!” [21] 
8月29日庫圖佐夫重返軍隊。由於敵人兵力佔巨大優勢,俄軍又無後備兵力,庫圖佐夫不得不把軍隊撤到俄國內地。拿破崙企圖犄仗優勢兵力擊潰俄軍,力求進行總決戰。庫圖佐夫為對付拿破崙這個計劃,採取了更加完善的鬥爭方式,始而零星交戰、迂迴機動並積極防禦,隨後轉入堅決進攻。得到少量援軍後,他決定在莫斯科接近地博羅季諾與拿破崙交戰。博羅季諾戰役於9月7日開始。拿破崙企圖在這次交戰中消滅俄軍,打開前往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國投降並接受和約條件,但他未能達到目的。庫圖佐夫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為保存俄軍的戰鬥力,決定放棄博羅季諾陣地,隨後又經過激烈的爭論,説服諸將同意放棄莫斯科。 [4]  [21] 
放棄莫斯科後,庫圖佐夫隱蔽地實施了翼側塔魯季諾機動,使俄軍避開法軍突擊,集中在塔魯季諾村地區,切斷了拿破崙向俄國南部地區前進的通路,為組織和準備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在短期內順利地解決了一個重要問題:在數量上形成了對拿破崙軍隊的優勢。俄軍得到後備軍和義勇軍的加強後,便積極行動,在所有的敵佔區廣泛展開遊擊活動。法軍不斷被俄軍和游擊隊的小規模戰鬥削弱,精疲力竭,離開了基地,缺乏糧食和冬裝,士氣大為低落。 [4] 
庫圖佐夫(左坐者)與眾將商討對付拿破崙的計劃 庫圖佐夫(左坐者)與眾將商討對付拿破崙的計劃 [9]
庫圖佐夫在塔魯季諾的活動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揮部隊,管理宣佈為戰時狀態的各省,組織後備軍補充軍隊,開展遊擊運動和統一遊擊隊活動,用正規部隊加強游擊隊。 [4] 
戰場上的庫圖佐夫 戰場上的庫圖佐夫
拿破崙與俄國訂立和約的企圖失敗後,於10月19日開始從莫斯科撤退。他原擬揮師南下,取道有糧秣儲備的卡盧加地區。但在10月18日的切爾尼什尼亞河戰鬥和10月24日小雅羅斯拉韋茨的激戰中失利,被迫從已被法軍毀壞殆盡的斯摩稜斯克大道撤退。庫圖佐夫組織俄軍轉入反攻,使拿破崙軍隊不斷遭受正規軍和游擊隊的打擊。法軍潰不成軍,殘部在別列津納河戰役被擊潰,向邊界逃竄。庫圖佐夫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消滅了被認為不可戰勝的拿破崙大軍。12月22日,在到達維爾諾後,庫圖佐夫受命全權向人民和軍隊宣佈:“這場戰爭以全殲敵人而結束。”由於對俄軍指揮有方,庫圖佐夫被封為斯摩稜斯克公爵,亞歷山大一世親自向他頒發俄軍最高戰功勳章—一級喬治勳章。 [4]  [23]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病逝征途

拿破崙逃走後,俄國境內的法軍殘部繼續退卻,庫圖佐夫則繼續追擊。1812年12月中旬,法軍渡過涅曼河,退出俄國。在是否繼續追擊的問題上,庫圖佐夫不反對打出去,但希望充分準備,給俄軍以必要的喘息時間。而在亞歷山大一世的堅持下,俄軍於1813年1月13日越過邊界進入西歐,分兵三路進攻法軍,重新佔領了普魯士的首都柏林,2月進入華沙。 [21] 
然而,法軍趕到易北河,企圖轉守為攻,並逐個殲滅分散的盟軍。庫圖佐夫命令在各個方向上行動的俄軍和普軍聯合,並向德累斯頓集中。他隨部隊一起行動,並把自己的司令部移到了西里西亞的本茨勞(Bunzlau,今波蘭博萊斯瓦維茨)。在激烈的戰鬥與宮廷、軍隊內部的傾軋中,健康嚴重受損的庫圖佐夫病情加劇,他在給親人的信中,經常講述他的痛苦、疲倦、疾病和忙碌。 [23]  儘管如此,庫圖佐夫仍沒有向病魔屈服。4月8日,他批准了下一步作戰計劃。4月10日,他預見到形勢必將進一步惡化,於是寫信建議亞歷山大一世必須儘快向易北河以西集結軍隊,同時着手解放丹麥和挪威。 [23] 
4月17日,庫圖佐夫奔赴德累斯頓,途中感染風寒,不得不在本茨勞停留。在此地,他的病情迅速惡化。4月28日21時35分(俄歷4月16日),庫圖佐夫在本茨勞的一幢二層小樓房中病逝,享年67歲 [1]  [2]  [4]  [23] 
在庫圖佐夫逝世前不久,亞歷山大一世曾來探視。這位長期迫害庫圖佐夫的沙皇此時卻向一個臨死的人請求寬恕。庫圖佐夫聽後,回答道:“陛下,我原諒您,但是俄國會原諒您嗎?” [23] 
庫圖佐夫的葬禮 庫圖佐夫的葬禮
庫圖佐夫的遺體經香料防腐處理後收殮在鋅制靈柩中,於5月8日掩埋在本茨勞以西的一座小山上。第二天運抵彼得堡,本茨勞和彼得堡的全體市民湧上街頭,送別這位偉大的統帥。6月25日,庫圖佐夫被隆重地安葬於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內。 [23] 
庫圖佐夫死後,人們在本茨勞為他建立了紀念碑,碑上的銘文如下:
庫圖佐夫統帥率領戰無不勝的俄國軍隊到達此地,但就在這裏,死神終止了他的光榮事業。
他拯救了自己的祖國,開闢了歐洲解放的道路。
他的英名永存。 [16]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主要影響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參與戰役

庫圖佐夫參加過1768年至1774年和1787年至1791年第五次、第六次俄土戰爭及1805年第三次反法戰爭。1811年指揮對奧斯曼帝國的作戰(參見第七次俄土戰爭),採取先退一步、伺機反擊的戰法,打敗土軍主力,迫其簽訂有利於改善俄國戰略形勢的《布加勒斯特和約》。1812年在俄軍作戰失利情況下出任總司令,指揮博羅季諾戰役,重創拿破崙軍,後使用“焦土戰術”,迫使法軍撤出莫斯科,並領導俄軍追擊法軍。 [10]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軍事思想

庫圖佐夫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像 庫圖佐夫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像
庫圖佐夫受彼得·亞歷山德羅維奇·魯緬採夫-扎杜奈斯基和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的影響很深,一般觀點認為他是二人的學生。 [5]  他説自己在魯緬採夫領導下“開始懂得戰爭”;對蘇沃洛夫的《制勝的科學》等著作曾認真鑽研。蘇沃洛夫對庫圖佐夫也十分讚賞。在關於伊茲梅爾之戰的報告中説,蘇沃洛夫稱庫圖佐夫“走在左翼,但他是我的右手”。 [6]  除此之外,他也繼承了彼得一世(1672-1725年)統帥藝術中的全部精華,併成功地加以發展。 [5] 
庫圖佐夫的部分軍事思想與蘇沃洛夫和拿破崙·波拿巴有某些共同或相近之處,如: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以奪取城堡為主要目標;每戰力爭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方向;重視會戰的作用;強調保留和及時使用預備隊;不拘泥於線式戰術,勇於採用縱隊和散兵線等。這些表明他善於吸收前人和外人的長處。 [6] 
庫圖佐夫不僅吸收了俄羅斯優秀的軍事思想和藝術,而且到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荷蘭等國考察西歐軍隊的情況。但他不是簡單地接受別人的東西,在作戰指揮上,庫圖佐夫也有獨到之處。 [5]  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一套較先進的軍事思想體系。在拿破崙戰爭,特別是1812年衞國戰爭中,他的指揮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特別突出的是:
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他並不片面強調進攻,而更多地重視戰略和戰役上的防禦,必要時實行大踏步退卻,避免不利決戰,以便保存實力爭取時間,疲憊敵人,改善態勢,然後在有利時機轉入反攻。在從戰略退卻到戰略反攻的整個過程中,他不是消極防禦,而是積極防禦;不依靠一兩次決定性的會戰解決冋題,而是逐步消耗敵人;把大打和小打結合,正面行動和敵後襲擾結合;把幾個相距遙遠的戰略方向的行動統一,達到圍殲敵人的總目標。這就是庫圖佐夫式的戰略防禦。1805年他首次對拿破崙作戰時,曾經實行大踏步的退卻,保存了俄軍實力,但沒有發展到反攻。1812年衞國戰爭中,他在更大規模上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反攻殲敵的勝利,被認為“充分顯示了在反對強敵入侵的戰爭中戰略防禦的威力”。 [6] 
庫圖佐夫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在俄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2]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歷史評價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蘇俄方面

庫圖佐夫雕像 庫圖佐夫雕像
伊茲梅爾之戰後,俄國名將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説:他(庫圖佐夫)表現出高超的作戰藝術和非凡的勇敢精神。他冒着敵人的炮火,克服一切困難,爬上城牆,奪取了五角堡。當在優勢敵人的壓制下前進受阻時,他身先士卒,臨危不懼,制服了敵人,在要塞裏鞏固下來……他雖在左翼,但卻是我的主要助手。 [21] 
俄土戰爭時的聯合集團軍司令的尼古拉·瓦西裏耶維奇·列普寧評價:庫圖佐夫將軍的聰穎和機智不是我用一切讚美的語言所能表達的。 [21] 
19世紀時,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的官方歷史文獻對庫圖佐夫的歷史功績不但沒有給以足夠的評價,還力圖加以貶低,説庫圖佐夫僅僅是亞歷山大一世“天才”計劃的有才幹的執行者,“令人捉摸不透、像個傀儡”,“是一個老奸巨猾的大騙子,一聽到拿破崙的名字就害怕”。 [15]  [5] 
19世紀俄國文壇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認為:而庫圖佐夫在1812年戰爭期間,從開始到最後,從博羅季諾到維爾納,一直表現出非凡的自我犧牲精神,最早洞穿該事件具有的意義,……實際上,像庫圖佐夫這樣的歷史人物是很難找到的;他目標始終如一,體現了全體俄羅斯人的願望,在1812年竭盡全力達到了這一目標。 [15] 
在蘇聯時期,庫圖佐夫的軍事才能才得到公認。蘇聯軍事科學院對他當時在戰爭性質上所持的進步觀點作了正確的評價。 [4]  蘇聯學者М.Г.布拉金在《庫圖佐夫傳》中稱:庫圖佐夫在自己數十年的軍事生涯中,經歷了許多次關乎國家命運的大戰。……在這種力量與智慧的角逐中,當時最有教養的人之一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成為勝者。他的巨大天才使他能夠擔當起政治家、戰略家和外交家的重任。 [5] 
蘇聯學者捏奇金娜主編的《蘇聯史》評價:庫圖佐夫在士兵之間也享有很大的威望,他們相信他並且喜愛蘇瓦洛夫的學生的純樸的慈父般的待人態度,因為庫圖佐夫憎恨普魯士式的嚴厲的教練,而關心士兵疾苦。 [17]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其他國家

各國對庫圖佐夫的評價不一。在西方,不少評價則相當低,19世紀時已經有人認為他“奸詐、好色,是一個沒有魄力的官員”。 [15]  到現代,如在Napoleonguide上的評分中,庫圖佐夫比同時代俄軍將領,如蘇沃洛夫、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託利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等都低。
中國方面則普遍對庫圖佐夫評價較高:
  • 學者部彥秀在為《外國曆史名人傳》編寫庫圖佐夫條目時評價:俄國贏得了這次(1812年)衞國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俄國軍隊、游擊隊及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的組織和指揮才能也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庫圖佐夫巧妙地運用了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戰役的決策和部署中充滿辯證的戰略思想。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實行必要的退卻,設法置敵於不利地位,轉而進攻殲滅之,表現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的才能。 [2] 
  • 學者吳春秋主編《俄國軍事史略》認為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時期,“俄軍進行的戰爭很頻繁,而湧現的將才寥寥無幾。高級將領多屬昏庸無能之輩,但也出現了像庫圖佐夫這樣傑出的軍事統帥,在俄國軍事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6]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軼事典故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大難不死

庫圖佐夫畫像 庫圖佐夫畫像 [11]
庫圖佐夫頭部兩次遭受重創,但都僥倖存活下來。第一次是在1774年7月舒馬村(今庫圖佐夫卡)附近的戰鬥中,他親自舉着團旗,率領士兵衝鋒。戰鬥中,子彈擊中了庫圖佐夫的頭部,穿透了顱骨,從左太陽穴射入,從右眼穿出,卻並未傷及大腦。醫生們認為庫圖佐夫傷勢嚴重,無法醫治,但庫圖佐夫卻活了下來。 [2]  [21] 
還有一次是在第六次俄土戰爭中,庫圖佐夫指揮自己的部隊擔任了守衞沿布格河走向的俄國邊界的任務。在攻打奧恰科夫要塞時,土軍偷襲布格河獵兵軍,兩軍發生激戰。庫圖佐夫在率部衝鋒時身體中彈。子彈打穿頭部,幾乎是從第一次負傷的部位射入的。醫生斷定他活不到天亮,但庫圖佐夫又一次頑強地活了下來,只是右眼開始失明。 [21]  自此後,他得到“獨目將軍”的稱號。 [2]  這在有關他的多幅畫像中有所體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藝術興趣

庫圖佐夫勤奮好學,不僅學習軍事知識,也閲讀俄國及外國的文學作品、古典名著。他一生都對文學、藝術、戲劇、國際政治頗具愛好。在彼得堡時,與俄國及外國的演員、作家往來頻繁。庫圖佐夫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伊利尼奇娜生活在上流社會,對首都的消息很靈通。庫圖佐夫經常從前線給妻子寫信,打聽首都的外交新聞、劇院上演的新劇目,及歐洲著名演員巡迴演出的情況等。他還在信中談及自己的讀書心得。 [5]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關愛女兒

庫圖佐夫三女伊麗莎白的第一任丈夫蒂森豪森是庫圖佐夫的副官,跟隨他參加1805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並壯烈犧牲。蒂森豪森陣亡之後,庫圖佐夫強抑住心中的悲痛,寫信給在前線不遠處的女兒説:
麗贊卡,我心愛的朋友,你的孩子還小,我就是你最好的朋友和媽媽,你要為我們保重自己……趕快到你的孩子們和你媽媽那裏去,我也很快就會到你們那兒來。願上帝保佑你,使你變得更堅強。 [18]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為人幽默

據稱,博羅季諾戰役後,庫圖佐夫把一篇名為“狼落狗圈”的寓言讀給圍站在他身旁的軍官們聽,當讀到“你老弟毛色灰黃,我白髮蒼蒼”(寓言中的詞語暗指拿破崙的灰色大氅以及他自己的白髮),庫圖佐夫摘下他白色的軍便帽並搖晃他那低垂的頭。 [24]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父親
伊拉里奧·馬托維奇
軍事工程師,陸軍中將,曾任樞密官。
妻子
葉卡捷琳娜·伊里尼奇娜(1754-1824年)
中將Ilya Alexandrovich Bibikov(1698-1784)之女。1778年與庫圖佐夫結婚。育有1子5女。
兒子
尼古拉
在嬰兒期死於天花(另有機械性窒息的説法)。
女兒
普拉斯科維婭(1777-1844年)
Matvey Fedorovich Tolstoy(1772-1815)的妻子。
安娜(1782-1846年)
少將Nikolai Zakharovich Khitrovo(1779-1827)的妻子。
伊麗莎白·米哈伊洛夫娜·希特羅沃(1783-1839年)
先嫁給庫圖佐夫的副官蒂森豪森(1782-1805),於丈夫陣亡6年後再嫁希特羅沃(1771-1819)。是詩人普希金的好友。
凱瑟琳(1787-1826年)
相繼嫁給Николая Даниловича Кудашева(1786-1813)及Ильи Степановича Сарочинского(1788/89-1845)。
達里亞(1788-1854年)
Фёдора Петровича Опочинина(1779-1852年)的妻子。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2]  [3]  [5]  [18]  [21] 
庫圖佐夫的部分家人圖像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藝術形象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文學形象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15]  [19]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影視形象

在1944年的劇情片《庫圖佐夫將軍》中,由Aleksei Dikij飾演庫圖佐夫。 [12]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後世紀念

下諾夫哥羅德千年紀念碑中的庫圖佐夫 下諾夫哥羅德千年紀念碑中的庫圖佐夫
庫圖佐夫墓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內,墓中葬有庫圖佐夫的骨灰。墓碑兩側掛滿了庫圖佐夫在拿破崙戰爭中攻陷的城市的市旗和鑰匙,墓的上部擺放着從法軍手上奪取的戰利品。 [13] 
1862年在諾夫哥羅德州建成的下諾夫哥羅德千年紀念碑中,亦有庫圖佐夫的浮雕。
衞國戰爭時期,蘇聯分別設有一級、二級(1942.7.29)和三級(1943.2.8)庫圖佐夫勳章。約7000人和許多團、旅、師、軍事院校獲得這一勳章。 [4]  在1943年7月12日至8月18日的奧廖爾戰役中蘇軍發動的進攻被命名為“庫圖佐夫”計劃。 [14] 
1951年2月,蘇聯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始建造“米哈伊爾·庫圖佐夫”號巡洋艦,1954年8月9日完工。屬於蘇聯建造的68改型蘇聯“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27] 
為紀念俄軍戰勝拿破崙侵略軍,1973年,蘇聯政府在莫斯科建立了庫圖佐夫紀念碑。 [10]  [4] 
參考資料
  • 1.    金重遠.大辭海·世界歷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369
  • 2.    朱庭光 主編;沈永興,張宏儒,唐樞 本冊主編(該條目編者為部彥秀).外國曆史名人傳·近代部分 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10:356-362
  • 3.    (蘇)М.Г.布拉金 著;唐安印等 譯.庫圖佐夫:解放軍出版社,1982-06:249-250
  • 4.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剋星:俄羅斯名將庫圖佐夫元帥  .中國網絡電視台.2012-01-06[引用日期2020-10-31]
  • 5.    (蘇)М.Г.布拉金 著;唐安印等 譯.庫圖佐夫:解放軍出版社,1982-06:3-4,6-9
  • 6.    吳春秋 著.俄國軍事史略 1547-1917:軍事科學出版社,2015-05:147-148
  • 7.    陳顯泗 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12:570
  • 8.    Portrait of Mikhail Kutuzov (Golenishchev-Kutuzov, Prince of Smolensk).Józef Oleszkiewicz.1820s.Hermitage Museum.
  • 9.    Kutuzov at the conference of Filii deciding to surrender Moscow to Napoleon.Aleksey Kivshenko.1880.Tretyakov Gallery.
  • 10.    熊武一,周家法 總編;卓名信,厲新光,徐繼昌等 主編.軍事大辭海·上.北京:長城出版社,2000:1627
  • 11.    Portrait of russian field-marshal M.I. Kutuzov.R.M. Volkov.between 1812 and 1830.Gatchina museum-preserve.
  • 12.    Kutuzov(1944)  .時光網Mtime[引用日期2020-10-26]
  • 13.    《親歷者》編輯部 編.暢遊俄羅斯 第2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06:98
  • 14.    李巨廉,金重遠 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百科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221
  • 15.    托爾斯泰 著;黃忠晶 編譯.托爾斯泰自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8:287-290
  • 16.    譚兆秋.名人墓誌銘趣聞: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03:12-13
  • 17.    (蘇)捏奇金娜 主編.蘇聯史 第2卷 十九世紀的俄國 第1分冊 俄國封建農奴關係的解體和封建制度的危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06:87-88
  • 18.    陳訓明 著.普希金抒情詩中的女性: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12:267-268
  • 19.    (俄)列夫·托爾斯泰 著;董秋斯 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 戰爭與和平 上: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2:380-381
  • 20.    (蘇)М.Г.布拉金 著;唐安印等 譯.庫圖佐夫:解放軍出版社,1982-06:253-254
  • 21.    王書利 主編.世界名人百傳 第3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4-06:145-148,157
  • 22.    注:下文均以“土軍”指代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軍隊。
  • 23.    王書利 主編.世界名人百傳 第3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4-06:166-168
  • 24.    (俄羅斯)伊萬·克雷洛夫 著;韓桂良 譯.克雷洛夫寓言選:譯林出版社,2012-07:12-13
  • 25.    何雷 主編.名將與名戰: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著名將領和戰役 外國篇:京華出版社,2008:24-25
  • 26.    趙志遠 主編.青少年百科叢書 世界名人: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2-01:124
  • 27.    探訪“庫圖佐夫”號巡洋艦  .中國軍網.2015-05-14[引用日期2021-06-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