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哈伊洛夫斯基

鎖定
尼·康·米哈伊洛夫斯基(Mikhailovsky,1842~1904),俄國社會學家、民粹派理論家、文學批評家。 [1] 
中文名
米哈伊洛夫斯基
外文名
Mihayiluofusiji
出生日期
1842年
逝世日期
1904年
職    業
俄國社會學家、民粹派理論家、文學批評家
性    別

米哈伊洛夫斯基個人信息

生於貴族家庭1860年開始寫作,1868年起為《祖國紀事》雜誌撰稿,後任編輯。1892年起在自由民粹派的《俄國財富》雜誌社工作,1894至1904年任主編他在哲學上信奉實證主義,在社會學方面認為歷史是傑出的個人(“批判地思考的人”)所創造他宣揚的“英雄”和“羣氓”的理論有嚴重錯誤,但在當時對提高個人在解放鬥爭中的積極性也有一定意義他堅決反對農奴制,熱情支持“土地與自由社”和民意黨人的地下活動。

米哈伊洛夫斯基個人著作

他的重要文學評論有:列夫·托爾斯泰的左右手(1875),指出托爾斯泰的矛盾,即既有民主主義傾向,又否定理性,抱宿命論觀點;《殘酷的天才》(1882),批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熱中於“頌揚苦難”,但沒有看到其作品在揭露社會方面的巨大力量。此外還有《論屠格涅夫》(1883)、《謝德林》(1889)和《論父與子兼論契訶夫先生》(1890)等。

米哈伊洛夫斯基個人經歷

從90年代初開始,米哈伊洛夫斯基參與民粹派同馬克思主義者論戰這種傾向也見於他的文學評論(如1896年論易卜生和1898年論高爾基等文)。但他仍肯定具有進步思想的現實主義藝術,反對“純藝術”、自然主義和頹廢派。列寧既嚴厲批判其錯誤觀點,又肯定他對解放運動的歷史功績(見《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和《民粹派論米哈伊洛夫斯基》)。
參考資料
  • 1.    楊哲等主編,文學百科辭典,知識出版社,1991.04,第5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