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亞-4轟炸機

鎖定
米亞-4轟炸機(俄文:Miya-4,俄文代號:Молот,譯文:重錘;英文:M-4 Bomber,北約代號:Bison,譯文:北美野牛,美國空軍/美國防部編號:37型 [1]  ),是蘇聯一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是蘇聯歷史上與圖-16並列最早出現的四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
米亞-4轟炸機可執行轟炸或偵察任務,部分還改成了空中加油機,海軍航空兵中有少量能執行遠程海上偵察和反潛任務的該型飛機。 [2] 
米亞-4轟炸機由蘇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Myasishchev )於1951年開始設計,1953年夏首次試飛,1954年“五一”節初次公開出現,1957年開始服役,估計生產了110架,空軍遠程航空兵中有43架。 [2-3] 
中文名稱
米亞-4轟炸機
英文名稱
M-4 Bomber [2] 
研製時間
1951年-1953年 [2] 
服役時間
1957年 [2] 
國    家
蘇聯 [2] 
研製單位
米亞西舍夫設計局 [2] 
退役時間
1994年 [2] 
機    型
戰略轟炸機 [2] 
首飛時間
1953年 [2] 

米亞-4轟炸機發展沿革

米亞-4轟炸機研製背景

1947年冷戰爆發,美國提出用300枚原子彈毀滅蘇聯,西方強有力的戰略航空兵成為蘇聯的威脅,當時蘇聯
米亞-4 米亞-4
的核彈投送工具只有蘇版“超級空中堡壘”圖-4轟炸機一種,但噴氣時代的來臨使其還未來得及大規模列裝就顯得過時。美國B-47轟炸機和英國3V轟炸機等後掠翼噴氣式轟炸機的研製成功,再加上噴氣戰鬥機在朝鮮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強烈刺激了蘇聯領導人 [4] 
蘇聯當時以圖波列夫為代表的主流航空學者對噴氣轟炸機仍抱懷疑態度,認為噴氣式飛機的航程難以達到要求,渦輪螺旋槳才是既能滿足速度又能達到航程的最佳動力,按照這一理論,圖波列夫相繼在圖-4的基礎上研製了圖-80、圖-85等不成功的型號,而蘇聯年輕的飛機設計師米亞西舍夫是噴氣式遠程轟炸機的堅定支持者。 [4]  1948年,米亞西舍夫將發展噴氣式轟炸機的研究報告遞交中央航空流體研究所科學和技術委員會(TSAGI),並獲得了委員會大多數學術專家的認可。 [5] 

米亞-4轟炸機建造沿革

1951年2月,米亞西舍夫提交了第一份戰略轟炸機方案,計劃研製一種蘇聯前所未有的大型飛機,翼展達50
米亞-4“野牛”轟炸機 米亞-4“野牛”轟炸機
米,長度44米,機翼面積300平方米,後掠上單翼常規佈局,機翼前緣有折角,內翼後掠角45度,外翼後掠角40度,動力採用4台軸流渦噴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40噸,載彈量20噸,能攜帶500-9000千克各種炸彈。米亞西舍夫先後致信赫魯曉夫和航空工業部長,建議製造戰略轟炸機。赫魯曉夫表示認可,並將設計方案上報斯大林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馬李舍夫。最終,在克里姆林宮的一次會議上,蘇聯高層正式決定發展戰略航空兵,斯大林説”讓我們相信米亞西舍夫同志,讓他發展這種飛機吧!” [5] 
1953年夏,米亞-4首次試飛。 [2-3]  1953年12月27日,蘇聯飛行員加利茨基駕駛米亞-4遠程轟炸機樣機升空。 [2]  [5]  與同期最為成功的蘇聯遠程
米亞-4 米亞-4
戰略轟炸機圖-95相比,使用渦噴發動機的米亞-4外形上更時尚、更誘人,但問題在於,米亞-4達不到設計規定的11000-12000千米航程,在試驗中,空載也勉強達到9800千米的航程,所以必須用空中加油來彌補航程的不足。 [6-7] 
1954年5月1日,首架米亞-4在戰鬥機的護衞下,參加了莫斯科紅場的空中檢閲 [2]  [6]  當時北約組織將其稱為“北美野牛” [3]  ,而蘇聯國內媒體將其稱為103М(米亞-4A)。 [5] 
1956年3月27日,在米亞-4的基礎上,由設計師符拉基米爾·米哈依諾維奇改進的3M型轟炸機(米亞-4B)升空,當時媒體將其稱為201М戰略轟炸機,該轟炸機的航程超過了13000千米。 [2-3]  與此同時,由於米亞-4A的航程未能達到設計規定,必須用空中加油來彌補航程的不足,而當時大型轟炸機改進為空中加油機使用,是當時的一個舉措, [5]  因此部分的米亞-4後來安裝了KAZ加油系統,改為加油機使用 [3]  ,並首先在1956年的土希諾航展露面。 [5] 
米亞-4轟炸機主要有三種型別,除A型和B型外,還開發了C型。 [2-3]  在米亞-4之後,該設計局還設計了M50、M52等佈局極為獨特的戰略轟炸機,但是均因脱離實際而未研製成功。 [5] 

米亞-4轟炸機服役歷程

1957年,米亞-4開始服役,估計生產了110架,空軍遠程航空兵中有43架, [2-3]  有45架改成空中加油機,海
米亞-4 夥伴加油 米亞-4 夥伴加油
軍航空兵中有少量能執行遠程海上偵察和反潛任務的該型飛機。 [2] 
1959,米亞-4C型的試驗機(編號為201-M),裝四台索洛維也夫Д-15渦輪噴氣發動機,創造了許多正式記錄,包括7項有效載重-高度記錄,如載重55220千克爬升到2000米高度,載10000千克有效載重爬升到15317米高度。 [3] 
1963年,米亞-4各型停產,轟炸機型服役到1980年代,直到START-1裁軍條約簽署後才全面退役。
1967年,米亞-4C型的試驗機在蘇聯航空節時,在莫斯科多莫傑多沃航空港進行了展覽。 [3] 
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空軍將米亞-4B型全部改為空中加油機,成為遠程航空兵空中加油的主要機型。 [5] 
1993年,米亞-4B型空中加油機退役。 [8] 

米亞-4轟炸機技術特點

米亞-4轟炸機氣動結構

米亞-4 米亞-4
米亞-4轟炸機採用懸臂中單翼氣動佈局,有後掠角,下反角很小,外翼上有一個翼刀;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截面略呈橢圓形,機身後部有一腹鰭,彈艙在前後起落架之間,長約7米;機身頭部是轟炸領航員艙,鑲着明膠玻璃。
米亞-4機翼有一根主樑,在前緣、副翼和襟翼的前部各有一根輔助梁;襟翼為單縫襟翼,副翼上有調整片;副翼和襟翼的弦長佔整個機翼弦長的1/5,機翼結構與彈艙和部分機身組成一個整體;尾翼有較大的後掠角,平尾稍高於後機身,方向舵弦長佔垂尾弦長的1/3左右,升降舵和方向舵都有調整片。 [9] 
米亞-4起落架為自行車縱列布置,在彈艙之前和之後裝有小車形主起落架,各有四個輪胎;在翼尖設有一個流線型輔助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輪胎。 [4] 

米亞-4轟炸機動力系統

米亞-4轟炸機A型裝4台米庫林АМ-3A/Д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8700千克,外側兩台的尾噴口向外傾斜。B型和C型裝索洛維
米亞-4 米亞-4
也夫A-15,單台推力13000千克,發動機重3500千克,推重比3.7,發動機直徑1.45米,長7.5米,空氣消耗量為190千克/秒。 [4]  [10] 
米亞-4改裝的3М空中加油機裝備四台ВД-7Б或РД-3М-500A渦輪噴氣發動機,一次可裝載40噸燃油,加油速度為2250升/分。 [5]  [9] 

米亞-4轟炸機武器系統

米亞-4轟炸機採用水平投彈方式進行轟炸,A型機身上部在中央翼之前和之後各有一座炮塔,機身下部在前起落架之前
米亞-4 米亞-4
和主起落架之後各有一座艙塔,在尾部還有一個用雷達瞄準的炮塔,每個炮塔有兩門23毫米機炮,共10門機炮;彈艙內可載4500千克核彈或普通炸彈,或者在機腹下掛一枚AS-3“袋鼠”空對地導彈或一枚AS-4“廚房”空對地導彈。
米亞-4B型和C型上,機身後部上、下兩座炮塔取消了,機炮減為6門,正常載彈量為4.5噸,最大載彈量為12噸,可攜帶魚雷、水雷,腹部可外掛一枚“鱒魚”空對地導彈(裝核彈頭,射程200至320千米)。 [4]  米亞-4改裝的3М空中加油機機載防禦武器主要是6部АМ-23航炮。 [7] 

米亞-4轟炸機航電系統

米亞-4轟炸機裝備РБП-4型轟炸瞄準雷達,搜索距離為140-180千米,尾部射擊瞄準雷達估計為ПРС-1型。C型安裝的大型
從事天然氣運輸任務 從事天然氣運輸任務
搜索雷達可能是РБП-6型,搜索距離為150-200千米,該型裝有遠距通信電台1-РСБ-70M。 [4]  米亞-4改裝的3М空中加油機裝有一部“氬”瞄準雷達和一部CΠС-2有源干擾裝置。 [7] 

米亞-4轟炸機性能數據

機體參數
乘員8人
長度
47.20米(A型)
49.38米(C型)
翼展
50.48米(A型)
51.82米(C型)
高度11.30米
機翼面積326.35平方米
空重797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38500千克
動力裝置4台AM-3A渦噴發動機
推力4×85.75千牛
飛行速度
最大0.77馬赫(947千米/小時)
起飛270-280千米/小時 [3] 
着陸 200千米/小時 [3] 
實用升限
13700米-14600米(A型起飛重量140噸)
15600米(C型) [3] 
最大航程
8000-8100千米(彈艙改為油箱)
5500千米(載彈9噸,載油65噸) [3] 
作戰半徑3556千米
滑跑距離起飛1550米(用Д-15發動機)
  着陸1500米 [3] 
爬升率15米/秒
翼載荷
370千克/平方米(正常起飛重量)
420-425千克/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
推重比
0.22-0.25(用АМ-3Д發動機)
0.32(用Д-15發動機) [2-3]  [11] 

米亞-4轟炸機衍生型號

米亞-4A型
即103M型,最早基本轟炸型,是蘇聯最早出現的四發噴氣轟炸機,航程8000千米,該型的作戰升限只有
米亞-4A 米亞-4A
13700米,自衞能力差,航程等性能也不及圖-20。為保證圖-20能執行越洋任務,有45架米亞-4A改成了空中加油機,加油軟管卷盤裝在彈艙內。 [3] 
米亞-4B型
即3M型或201M型,米亞-4的海上偵察型,在A型半球形鑲玻璃的頭部位置換裝一頭部整流罩,還有一根空中受油探管。機身下部有許多專用航空電子設備及其泡形整流罩,中部彈艙的前部向外凸出。 [2-3] 
米亞-4C型
即3MD型,為海上偵察反潛型,外形像B型,但飛機頭部加長了,裏面裝有大型搜索雷達(可能是РБП-6型),最前面是空中加油
米亞-4C 米亞-4C
受油管。雷達後面是轟炸觀察艙,它有透明玻璃罩,再往後每邊是圓頂觀察窗,供射擊瞄準用。也可向前、左、右拍照。估計後面還有側視雷達。機身下的整流罩、彈艙和武器都與B型的相同。 [3] 
米亞-4BM-T “Atlant”
僅一架,隨着蘇聯龐大的航天項目的開展,1970年底開始將一架米亞-4/3M型改裝成3M-T型,用於將能源號運載火箭/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中的大型組件從生產廠家空運到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2]  。為了運輸這些外
米亞4(野牛)改裝成的氣體運輸機
米亞4(野牛)改裝成的氣體運輸機(4張)
形巨大且份量不輕的部件,對這架米亞-4進行了全機身加固,甚至去掉原來的垂尾,新安了雙垂尾,以便放下超長的部件,害得設計師為此重新搞了飛行控制系統。這架米亞-4於1981年4月29日重上藍天,名字改成BM-T“Atlant”。從事天然氣運輸任務,後來共計執行過150多次飛行,為蘇聯航天事業立下過汗馬功勞。 [3] 

米亞-4轟炸機總體評價

米亞-4轟炸機可執行轟炸或偵察任務,是蘇聯設計製造的第一型噴氣戰略轟炸機,但由於採用渦噴引擎,導致耗油大、航程短;航程和載重量都不如蘇聯同期研製的採用渦槳發動機的圖-95,因此很快退役。後期大量改成加油機試用,另有一架改裝成特種運輸機,把能源號運載火箭/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中的大型組件從生產廠家空運到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4] 
米亞-4轟炸機與圖-95相比,其設計概念是超前的,但是沒有達到設計規定的11000-12000千米航程,在試驗中空載也才勉強達到9800 千米的航程,所以必須用空中加油來彌補航程的不足,因此,米亞-4是一種不太成功的遠程轟炸機。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