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簾子藤

(夾竹桃科簾子藤屬植物)

鎖定
簾子藤(Pottsia laxiflora (Blume) Kuntze),產於西雙版納(勐海、勐遮、景洪)寧江、西疇、麻栗坡、河口等地;生於海拔200—16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濕潤的密林山谷中,攀援樹上或山坡路旁、水溝邊灌木叢中。分佈於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區。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也有。
中文名
簾子藤
拉丁學名
Pottsia laxiflora (Blume) Kuntze [1]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捩花目
夾竹桃科
簾子藤屬
簾子藤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夾竹桃亞科
同心結族

簾子藤形態特徵

簾子藤是雙子葉植物綱夾竹桃科簾子藤屬常綠攀援灌木,長達9米;枝條柔弱,平滑,無毛,具乳汁。葉薄紙質,卵圓形、橢圓狀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長6-12釐米,寬3-7釐米,頂端急尖具尾狀,基部圓或淺心形,兩面無毛;葉面中脈凹入,側脈扁平,葉背中脈和側脈略凸起,側脈每邊4-6條,斜曲上升,至葉緣前網結;葉柄長1.5-4釐米。
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長8-25釐米,具長總花梗,多花;花梗長0.8-1.5釐米;花萼短,裂片寬卵形,外面具短柔毛,內面具腺體;花冠紫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筒圓筒形,長4-5毫米,寬2.5毫米,無毛,花冠裂片向上展開,卵圓形,長約2毫米,寬1.5毫米;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喉部,花絲被長柔毛,花葯箭頭狀,伸出花冠筒喉部之外,腹部中間粘連在柱頭上,頂端漸尖,基部具耳;子房被長柔毛,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中部加厚,柱頭圓錐狀,每心皮有胚珠多顆;花盤環狀,5裂,圍繞子房周圍。
蓇葖雙生,線狀長圓形,細而長,下垂,長達40釐米,直徑3-4毫米,綠色,無毛,外果皮薄;種子線狀長圓形,長1.5-2釐米,直徑1.5毫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2-2.5釐米。花期4-8月,果期8-10月。 [1] 
果實長而細,且數量多,下垂有如門簾,故廣西十萬大山居民稱之為“簾子藤”。 [1] 
簾子藤 簾子藤
簾子藤線稿圖 簾子藤線稿圖
簾子藤 簾子藤
簾子藤線稿圖 簾子藤線稿圖 [2]

簾子藤分佈範圍

分佈於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區。生於海拔200-16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濕潤的密林山谷中,攀援樹上或山坡路旁、水溝邊灌木叢中。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 [3]  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1] 

簾子藤主要價值

乳汁浸酒可治風濕病;廣西民間用根和莖浸酒服治腰骨痠痛;根藥用可治貧血。 [1] 
根、莖、乳汁可藥用,治腰骨痠痛、貧血等。

簾子藤各地名稱

簾子藤
簾子藤(5張)
簾子藤(廣西)黃心泥藤(廣東新興);長果膠藤(廣東封川);山羊角(廣東五華);亞八藤(廣東海南澄邁);腰骨藤(廣東海南萬寧);筆須藤(廣東海南澄邁);厚皮藤(廣東海南儋縣);鈎婆藤(廣東海南儋縣);坭藤母(廣東海南臨高);乳汁藤(廣西上思、廣東海南臨高);火燒角(廣東海南興隆);花拐藤(廣西);能藤(廣西蒼梧);螞蝗藤(廣西桂平);紅杜仲藤(廣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