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簣,漢語二級 [5]  ,讀作簣(kuì),形聲。從竹,貴聲。本義指盛土的竹筐 [1-3]  [6] 
中文名
拼    音
kuì
繁    體
[4] 
部    首
字    碼
7BD1
五    筆
TKHM
倉    頡
XHLMO
鄭    碼
MJAL
筆    順
314314251212534
注    音
ㄎㄨㄟˋ
四角碼
88802
總筆畫
15
部外筆畫
9
統一碼
基本區 U+7BD1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

字形源流

簣
統一規範簡化為“簣”

基本字義

1、本義:盛土的竹筐。如:《玉篇·竹部》:“簣:土籠也。”。
2、又如:簣籠(運土用的竹具。如挑筐)、功虧一簣(比喻做事只差最後一點力量而未能完成) [4] 
3、衍義:通作 [4]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𠀤音匱。土籠也。《書·旅獒》為山九仞,功𧇾一簣。《疏》簣,盛土器。
《廣韻》《集韻》𠀤苦怪切,音蒯。亦籠也。 亦作㙺。《後漢·律曆志》為山露而不終,逾乎一㙺。
通作匱。《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不一匱。《注》匱者織草為器,所以盛土。 《集韻》同籄。 [4] 

方言集匯

粵語:gwai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