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青銅器)

鎖定
簋,漢字,讀作:guǐ。簋,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中文名
拼    音
guǐ
部    首
詞    性
名詞

引證解釋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也可用來盛放祭品,圓形。
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糲粱之食,藜藿之羹。”
司馬光訓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紘。” [1] 

文物介紹

西周 父乙簋 西周 父乙簋
青銅簋,為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銅禮器和食器,主要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食糧,作用相當於我們現在使用的大碗,人們使用工具從簋中取食。在商周禮制中,青銅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與以奇數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利簋 西周早期 利簋 西周早期
現在所見最早的青銅簋是二里崗時期的。商代早中期,簋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代晚期,雙耳簋開始增多。西周時期是簋的盛行時期,不僅出土數量增多,而且形制亦趨複雜,除雙耳圈足簋外,還出現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西周中期後多有蓋。至戰國後始衰落。

文物展出

2022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方吉金——中韓日古代青銅器展”“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單元展出了壽縣蔡侯墓出土的幾組代表性青銅器,包括鼎、簋等 [2] 
參考資料